作为Google Play上架应用的开发者,大家的普遍感受:比起写代码,上架的过程简直更让人心力交瘁!特别是涉及用户数据和隐私保护的时候,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应用被下架、甚至账号被封的风险。
最近听到很多开发者的吐槽:明明是自己写的原生应用,完全没有做马甲包,也不存在所谓的A/B面,结果还被Google判定为恶意软件,搞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大家都纷纷表示:“我都不知道我的应用还有什么‘隐藏功能’,竟然被Google查出来了!”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坑——WebView中JavaScript(JS)调用引发的恶意软件判定。
众所周知,Google对隐私政策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涉及用户数据的部分。根据Google的政策,某些情况下禁止使用JavaScript调用,特别是涉及未经信任的网址访问,以及任何可能暴露用户隐私信息的敏感权限(比如定位、设备信息等)。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应用在WebView中使用了JS,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别把应用的原生接口暴露给JS,比如设备传感器信息等。因为JavaScript代码可以在应用不需要更新的情况下动态修改,而Google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
尤其是Google对这类行为的打击力度非常大。对于WebView中的交互行为,尤其是那种Google无法监控的高风险操作,一旦发现,就是“一刀切”,不给任何情面。所以,千万不要试图通过WebView去“藏”一些不合规的东西,这样只会给你的应用带来更大的被下架风险。
根据不少开发者的血泪教训,以下几种情况最容易被Google判定为恶意软件:
1. 代码量少,意图不明:提交的App代码量很少,Google可能会误认为是H5马甲包,缺乏足够的功能和价值。
2. 加载不受信任的URL:如果WebView加载了未经信任的URL,或者使用了HTTP协议而不是HTTPS协议,就会被视为风险行为。
3. 访问敏感权限:通过JS调用获取设备信息或用户隐私信息(如设备ID等),这绝对是大忌。
4. 功能太简单:应用功能过于简单,比如一个单一的展示页面,审核时可能被认为行为不透明。
5. 高风险行为:Google对那些他们无法监控的行为打击力度很大,任何高风险行为都有可能直接导致你的应用被判定为恶意软件。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踩坑经历,欢迎进qun交流,大家抱团取暖~)
很多开发者在应用被下架或账号被封的时候,常常感到委屈,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然后去申诉。然而,Google的回复通常是让你自己去看开发者政策,而不会告诉你具体的问题出在哪里。
所以,与其事后申诉,不如事前预防。大家一定要仔细研究Google的政策,找出可能的问题所在。总的来说,如果你的应用莫名其妙被判为恶意软件,可以从JS调用这一块仔细排查,严格遵守Google的隐私政策,确保应用的行为透明且合规,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被判定为恶意软件的风险。
希望以上分享能帮到大家更好地理解Google的审核标准,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错误,提高应用上架的成功率。遇到问题了,也可以多与同行交流经验,避免踩坑。祝大家上架顺利,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