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 item
备份需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规划好适合自己的备份恢复策略,才能在出故障的时候不慌不忙,从容应付。
好了不多逼逼了,直接上干货。**
1. 备份分类:
备份根据性质和目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 根据备份策略分类
- 全备份(Full Backup):
–备份整个数据集或数据库的所有文件。
–恢复时简单快捷,但备份和存储开销大。 - 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
–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
–备份量小,但恢复时需要结合之前的备份和日志。 - 差异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
–备份自上次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所有数据。
–恢复时只需全备份和最后一次差异备份。
2. 根据备份级别分类
- 文件系统级备份:
–备份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包括数据库文件。
–不依赖于数据库的内部机制。 - 数据库级备份: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的备份工具进行。
–了解数据库的内部结构,可以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对象。 - 应用级备份:
–备份应用程序的数据和配置。
–可能包括数据库、文件、配置文件等。
3. 根据备份存储位置分类
- 本地备份:
–备份数据存储在本地磁盘或存储设备。
–访问速度快,但易受本地故障影响。 - 远程备份:
备份数据存储在远程位置,如网络存储设备、云存储等。
提供异地容灾能力,但可能涉及网络延迟和带宽问题。
4. 根据备份触发方式分类
- 手动备份:
–需要管理员手动执行备份操作。
–灵活性高,但可能因人为疏忽而遗漏。 - 自动备份:
–使用脚本或计划任务自动执行备份。
–减少人为错误,但需要提前配置和测试。
5. 根据备份数据类型分类
- 物理备份:
–备份数据库的物理文件,如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
–恢复时通常需要将文件恢复到原始位置。 - 逻辑备份:
–备份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如SQL脚本、数据导出文件等。
–恢复时可以通过导入数据或执行SQL脚本来重建数据库。
6. 根据备份目标分类
- 冷备份:
–在数据库关闭或处于非活动状态时进行的备份。
–备份过程简单,但会影响数据库的可用性。 - 热备份:
–在数据库运行期间进行的备份。
–需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以确保备份过程不影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2. 各类备份使用的情形场合
- 完整的数据库备份(完全备份)
适用场合:
–初次备份:在数据库建立之初或刚进行系统升级、迁移后,需要进行完整的数据库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定期备份: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管理要求,定期(如每周或每月)进行完整的数据库备份,以便在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数据迁移:在需要将数据库迁移到另一台服务器或存储介质时,通常需要先进行完整的数据库备份。
优点:
–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高。
–恢复速度快,不需要其他备份文件的支持。
缺点:
–备份文件较大,占用存储空间多。
–备份时间较长,可能影响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 增量备份
适用场合:
–数据频繁更改:在数据库中数据频繁更改的场合,增量备份可以大大节省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
–备份窗口有限:在备份窗口有限的情况下,增量备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备份任务,减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灾难恢复:在灾难恢复场景中,增量备份可以与完全备份结合使用,以恢复数据到最新的状态。
优点:
–备份文件小,节省存储空间。
–备份时间短,对系统性能影响小。
–可以更频繁地备份数据,提高数据备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缺点:
–恢复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依次恢复所有增量备份文件。
–如果增量备份没有正确执行或事务日志损坏,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 归档日志备份
适用场合:
–基于时间点的恢复:在需要恢复到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数据时,归档日志备份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
–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校验:在发生介质故障(如硬盘损坏)时,通过归档日志和在线重做日志,可以确保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事务审计和合规性检查:归档日志记录了数据库中的所有事务变化,可用于审计和合规性检查。
优点:
–提供基于时间点的恢复能力。
–确保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支持事务审计和合规性检查。
缺点:
–归档日志文件可能占用大量存储空间。
–管理归档日志文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本篇完。
码字不易,宝贵经验分享不易,请各位支持原创,转载注明出处,多多关注作者,后续不定期分享DB基本知识和排障案例及经验、性能调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