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业界对IPD的一般理解是: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是一套领先的、成熟的产品开发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它是根据大量成功的产品开发管理实践总结出来的,并被大量实践证明的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
显然,这是一个一般性的定义,并没有充分体现出IPD的基本思想和模式。IPD体系最早由IBM总结提出,在国内经过华为、方太、vivo手机、OPPO手机、美的集团、中集集团、英威腾科技、金发科技、海康威视、中车集团、宁德时代、合力叉车、阳光电源、金田集团等大量企业近20年的实践,但对IPD研发管理体系一直没有一个能够反映其内涵的定义。
经过长期帮助企业推行IPD体系的实践,汉捷咨询认为可以对IPD做出如下定义:
IPD是一种以投资成功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跨部门团队及流程协同运作,实施分层异步开发,面向产品包(offering)实现的研发及产品管理体系。
这个定义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IPD的基本思想和运行模式:
Why:为什么做研发?不是为了把新产品做出来,也不仅是为了把新产品推向市场,而是为了取得投资成功或者说商业上的成功,也可通俗解释为要获得市场成功与财务成功。
What:在交付内容上,传统产品开发只是把新产品实物开发出来,或者说关注的是技术实现,而IPD模式下是产品包(offering,满足客户各方面需求的交付物的总和)开发,即需要针对客户各方面的需求要素(功能、性能、价格、服务、渠道、销售方式、品牌形象等)在开发过程中完成设计和验证。
从过程角度看,IPD是一套包括了需求洞察、产品/技术规划、立项、产品/技术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质上是一种产品管理模式或者产品经营管理体系。所以,在企业流程架构中,IPD又被称为ITM(Idea To Market)流程大类,是从机会到商业变现的一系列过程。
从研发层次看,IPD研发划分为产品开发(PD)、技术/平台开发(TD)、产品及技术预研(PR/TR)三个基本层次,强调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相分离,技术/平台开发先行,并开展前瞻性的预研活动,从而形成异步技术实现的模式。
Who:从做什么(What)来看,IPD显然不只是研发部门的事情,其实首先要参与IPD运行的是市场(Marketing)部门,因为IPD前端的需求管理、产品规划、立项评审工作都是由市场部门主导的。实际上,不管IPD前端的规划与需求工作,还是IPD后端的产品包开发、技术开发及预研工作,都是由管理高层与各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的,具体的方式是组建跨部门决策团队和执行团队来负责。
How:关于如何保障研发成功,首要需要坚持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而实际上,研发与市场脱节是企业研发过程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以市场导向不能理解为客户要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销售导向,而是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竞争导向有效结合。其次,研发不仅要依靠人才和团队,也要依靠流程,通过结构化的流程及相应模板的指导,使各部门及跨部门团队协同运行,让各项研发活动又好又快的开展。所以,汉捷咨询经常讲:IPD是保障“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的管理体系。
另外,IBM总结IPD体系时,也提出了企业IPD研发管理变革需要对传统研发实施的“三大重组”,即市场重组、流程重组和产品重组,如下图:
进一步,汉捷咨询也对这三大重组的基本方式进行简要诠释:
市场重组:将原来相对封闭的产品规划和技术实现活动(传统研发概念)与市场活动有机结合,建立高层团队决策评审机制,实现投资和市场驱动的产品研发模式。
流程重组:完整来说应是组织及流程重组,即将原来各部门分段化运作、部门协调困难的状态,通过构建跨部门团队和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转变为协同、可控、高效的整体研发过程。
产品重组:将产品与共用平台/模块未分离实现、模块及零部件过于多样化的产品及技术形态,通过技术/平台规划、CBB管理和分层的异步开发,构建核心技术体系,达到“多快好省”开发产品和平台化、模块化、通用化的研发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有人提出了IPD“财务重组”的说法,并列为“四重组”之首,本意可能是为了突出IPD的投资理念。其实,IPD“三大重组”都是以投资为出发点的,而财务是衡量投资的量化手段,市场重组、流程重组、产品重组中都包含了相应的、不可分割的财务活动。所以,牵强地提出一个“财务重组”,有些画蛇添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