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召开了,许多自动化行业的朋友都去参加这一场中国工业的盛会,兴奋地传来了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消息。总的感觉国产产品集中度很高,长的都差不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唯一的方法是创新。
斯坦福大学的创新课上,教授提出,真正的创新在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三者的交汇点。
但是我们往往过度地关注技术的可行性,却忽略了市场的需求度和商业可行性。比如人形机器人,能够落地的场景到底在哪里?即便想象出一些应用场景,比如物流搬运,老人护理,商业上是否能够达到应用场景的应用成本?需要从市场需要度和商业可行性出发考虑。制造一个产品不能总是冲着ToVC,ToGoverment 去。要企业,消费者真正掏银子去购买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发展一种产品,更多地关心如何满足市场的需求,更需要研究商业路径。比如,现在强调自主可控,许多非传统控制行业的企业杀进了PLC,运动控制器和远程IO控制器领域,现在有了Codsys 的支持,愿意投资和引入人才,开发一台PLC产品并非难事,但是在全面开放的市场中,如何打开市场就是个问题,除了少数特定市场,大多数企业是与国外厂商同台竞技的。大多数用户不会为了几两碎银去冒险使用陌生品牌的产品。所以说,即便有市场,也需要寻找合适的商业方式。
为了防止产品的同质化,一些企业尝试另辟蹊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实现产品,比如开发基于IEC61499 的PAC 产品。创新产品进入传统市场所花费的力气是要充分估计的。在传统的行业中,客户往往除非必须,通常愿意学习和采用一种新技术。IEC61499 毕竟与IEC61131的编程方式不同。工程师没有学习新技术的动力。IEC61499 已经出现了十几年了,直到最近几年才出现了少数商业化产品,它始终是一个小众产品。所以说,推广创新技术的产品更需要有独特的商业方法配合。
关于IEC61499 推广,我的看法是,应该瞄准一个特定的领域,特别是传统PLC 忽略的,做的不够好的场景发力,并且应该将重点放在开发功能块库(Function Block) 上。比如机械臂的控制功能块库。目前的机械臂都是通过SCRIPT 脚本语言编程。
现在有一个热门词叫做”平替“,其实就是仿制!仿制产品除了带来产品硬件的价格优势以外,并没有带来额外的价值,在自动化工程中,控制器成本所占比例非常小,用户是否有平替的意愿是十分微妙的。
相比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创新的产品应该给客户带来新的价值,比如更高的硬件性能,更高效率的软件和更人性化的开发工具。就IEC61499 技术而言,不妨开发一些基于FPGA的硬件功能块,或者功能块硬件加速器,比如数字化滤波,快速傅里叶变换,高速ADC 转换等。如果纯粹的软件功能块,很难与PLC 竞争。
或者能够另辟蹊径,在其它领域导入IEC61499 ,也是一条出路,比如测量仪器和实验室设备
下面谈谈我对开放自动化的看法。
开放自动化涉及的热门的课题包括OPCUA ,工业4.0 资产管理壳,流程工业中的MTP 等等。一方面我们像怨妇般抱怨国内厂商不够重视,特别是抱怨IT 行业的新进入者各行其道,不守国外OT行业制定的标准。另一方面,除了羡慕国际大厂的技术进步之外,自己却找不到落地的场景,也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跟上国际大厂的步伐?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看来,我们没有寻找到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商业方式。而传统产品的收益由无法承担开发未来技术的成本。靠一腔热情只能望长空,空悲切!
笔者看来,要使开放自动化技术和产品正真正落地,需要构建大量的OPC UA 和AAS 模型库。指望GitHub的开源项目或者国际大厂提供的软件工具和运行库,模型库。改变不了受制于人的状况,而且摆脱不了同质化内卷现象。
对于目前兴起的大语言模型同样如此,人们普遍认为以chat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改变人类的技术。但是又没有寻找到这项技术现在马上就落地的商业化场景。要让大语言模型真正落地,让客户为之买单还有漫长的道路。要采集更多的行业数据,部署商业运营的算力。这些工作既烧脑,又烧钱。
所以说,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商业方式非常重要。早期的几家国产PLC 产品的公司都是从专用领域发展起来的,并且在专用领域将产品做到极致,比如汇川的电梯控制器。当年华为做电话程控交换机也是从乡镇C4交换机发展起来的。本人就探索利用chatGPT AI和工业4.0 AAS和ECL@SS 产品模型技术应用于工业产品电商和产品信息管理的应用场景中。工程师和企业家不要埋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趟出一条商业化道路来,企业目的毕竟是赚钱。
随笔,就是随便写写。难免出错,见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