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用PyTorch从零训练自己的大模型(非常详细)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news2025/1/23 13:12:01

长按关注《AI科技论谈》

LLM是如今大多数AI聊天机器人的核心基础,例如ChatGPT、Gemini、MetaAI、Mistral AI等。这些LLM背后的核心是Transformer架构。

本文介绍如何一步步使用PyTorch从零开始构建和训练一个大型语言模型(LLM)。该模型以Transformer架构为基础,实现英文到马来语的翻译功能,同时也适用于其他语言翻译任务。

(本文以论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 (https://arxiv.org/abs/1706.03762) 来构建 transformer 架构。)

步骤1:加载数据集

为了让LLM模型能够执行从英文到马来语的翻译任务,需要使用含有英马双语对照的数据集。

为此,这里选择了Huggingface提供的“Helsinki-NLP/opus-100”数据集(https://huggingface.co/datasets/Helsinki-NLP/opus-100)。包含百万级的英文-马来语对照句对,足以确保模型训练的准确性。此外,该数据集还包含了2000条验证和测试数据,且已经预先完成了分割工作,省去了手动分割的繁琐步骤。

# 导入必需的库   # 如果还没安装datasets和tokenizers库,请先安装(!pip install datasets, tokenizers)。   import os   import math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set, DataLoader   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from datasets import load_dataset   from tqdm import tqdm      # 将device值设置为“cuda”以在GPU上训练,如果GPU不可用则默认回退为“cpu”。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 从以下huggingface路径加载训练、验证和测试数据集。   raw_train_dataset = load_dataset("Helsinki-NLP/opus-100", "en-ms", split='train')   raw_validation_dataset = load_dataset("Helsinki-NLP/opus-100", "en-ms", split='validation')   raw_test_dataset = load_dataset("Helsinki-NLP/opus-100", "en-ms", split='test')      # 用于存储数据集文件的目录。   os.mkdir("./dataset-en")   os.mkdir("./dataset-my")      # 用于保存模型的目录,在训练模型期间每个EPOCHS后保存。   os.mkdir("./malaygpt")      # 用于存储源代码和目标tokenizer的目录。   os.mkdir("./tokenizer_en")   os.mkdir("./tokenizer_my")      dataset_en = []        dataset_my = []   file_count = 1            # 为了训练tokenizer(在步骤2中),将训练数据集分成英文和马来语。    # 创建多个大小为50k数据的小文件,并将其存储到dataset-en和dataset-my目录中。   for data in tqdm(raw_train_dataset["translation"]):       dataset_en.append(data["en"].replace('\n', " "))       dataset_my.append(data["ms"].replace('\n', " "))       if len(dataset_en) == 50000:           with open(f'./dataset-en/file{file_count}.txt', 'w', encoding='utf-8') as fp:               fp.write('\n'.join(dataset_en))               dataset_en = []              with open(f'./dataset-my/file{file_count}.txt', 'w', encoding='utf-8') as fp:               fp.write('\n'.join(dataset_my))               dataset_my = []           file_count += 1   

步骤2:创建分词器

Transformer模型不处理原始文本,只处理数字。因此,需要将原始文本转换为数字格式。

这里使用名为BPE(Byte Pair Encoding)的流行分词器来完成这一转换过程。这是一种子词级别的分词技术,已在GPT-3等先进模型中得到应用。

分词器流程

通过训练数据集来训练这个BPE分词器,生成英马双语的词汇表,这些词汇表是从语料中提取的独特标记的集合。

分词器的作用是将原始文本中的每个单词或子词映射到词汇表中的相应标记,并为这些标记分配唯一的索引或位置ID。

这种子词分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有效解决OOV问题,即词汇表外单词的处理难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确保模型在处理翻译任务时,无论是常见词汇还是生僻词汇,都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编码,为后续的嵌入表示打下坚实基础。

# 导入tokenizer库的类和模块。   from tokenizers import Tokenizer   from tokenizers.models import BPE   from tokenizers.trainers import BpeTrainer   from tokenizers.pre_tokenizers import Whitespace      # 用于训练tokenizer的训练数据集文件路径。   path_en = [str(file) for file in Path('./dataset-en').glob("**/*.txt")]   path_my = [str(file) for file in Path('./dataset-my').glob("**/*.txt")]      # [ 创建源语言tokenizer - 英语 ].   # 创建额外的特殊标记,如 [UNK] - 表示未知词,[PAD] - 用于维持模型序列长度相同的填充标记。   # [CLS] - 表示句子开始的标记,[SEP] - 表示句子结束的标记。   tokenizer_en = Tokenizer(BPE(unk_token="[UNK]"))   trainer_en = BpeTrainer(min_frequency=2, special_tokens=["[PAD]","[UNK]","[CLS]", "[SEP]", "[MASK]"])      # 基于空格分割标记。   tokenizer_en.pre_tokenizer = Whitespace()      # Tokenizer训练在步骤1中创建的数据集文件。   tokenizer_en.train(files=path_en, trainer=trainer_en)      # 为将来使用保存tokenizer。   tokenizer_en.save("./tokenizer_en/tokenizer_en.json")      # [ 创建目标语言tokenizer - 马来语 ].   tokenizer_my = Tokenizer(BPE(unk_token="[UNK]"))   trainer_my = BpeTrainer(min_frequency=2, special_tokens=["[PAD]","[UNK]","[CLS]", "[SEP]", "[MASK]"])   tokenizer_my.pre_tokenizer = Whitespace()   tokenizer_my.train(files=path_my, trainer=trainer_my)   tokenizer_my.save("./tokenizer_my/tokenizer_my.json")      tokenizer_en = Tokenizer.from_file("./tokenizer_en/tokenizer_en.json")   tokenizer_my = Tokenizer.from_file("./tokenizer_my/tokenizer_my.json")      # 获取两个tokenizer的大小。   source_vocab_size = tokenizer_en.get_vocab_size()   target_vocab_size = tokenizer_my.get_vocab_size()      # 定义token-ids变量,我们需要这些变量来训练模型。   CLS_ID = torch.tensor([tokenizer_my.token_to_id("[CLS]")], dtype=torch.int64).to(device)   SEP_ID = torch.tensor([tokenizer_my.token_to_id("[SEP]")], dtype=torch.int64).to(device)   PAD_ID = torch.tensor([tokenizer_my.token_to_id("[PAD]")], dtype=torch.int64).to(device)   

步骤3:准备数据集和数据加载器

在构建模型的第三步,着手准备数据集及其加载器。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为源语言(英语)和目标语言(马来语)的数据集做好训练与验证的准备。

为此,需要编写一个类,能够接收原始数据集,并利用英语和马来语的分词器(分别为tokenizer_en和tokenizer_my)对文本进行编码处理。编码后的数据会通过数据加载器进行管理,该加载器将按照设定的批次大小(本例中为10)来迭代处理数据集。

如有需要,还可以根据数据量和计算资源的实际情况,对批次大小进行调整。

# 此类以原始数据集和max_seq_len(整个数据集中序列的最大长度)为参数。   class EncodeDataset(Dataset):       def __init__(self, raw_dataset, max_seq_len):           super().__init__()           self.raw_dataset = raw_dataset           self.max_seq_len = max_seq_len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raw_dataset)          def __getitem__(self, index):                      # 获取给定索引处的原始文本,其包含源文本和目标文本对。           raw_text = self.raw_dataset[index]                      # 分离文本为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稍后将用于编码。           source_text = raw_text["en"]           target_text = raw_text["ms"]              # 使用源 tokenizer(tokenizer_en)对源文本进行编码,使用目标 tokenizer(tokenizer_my)对目标文本进行编码。           source_text_encoded = torch.tensor(tokenizer_en.encode(source_text).ids, dtype = torch.int64).to(device)               target_text_encoded = torch.tensor(tokenizer_my.encode(target_text).ids, dtype = torch.int64).to(device)              # 为了训练模型,每个输入序列的序列长度都应等于 max seq length。            # 因此,如果长度少于 max_seq_len,则会向输入序列添加额外的填充数量。           num_source_padding = self.max_seq_len - len(source_text_encoded) - 2            num_target_padding = self.max_seq_len - len(target_text_encoded) - 1               encoder_padding = torch.tensor([PAD_ID] * num_source_padding, dtype = torch.int64).to(device)           decoder_padding = torch.tensor([PAD_ID] * num_target_padding, dtype = torch.int64).to(device)                      # encoder_input 的第一个令牌为句子开始 - CLS_ID,后面是源编码,然后是句子结束令牌 - SEP。           # 为了达到所需的 max_seq_len,会在末尾添加额外的 PAD 令牌。                 encoder_input = torch.cat([CLS_ID, source_text_encoded, SEP_ID, encoder_padding]).to(device)                  # decoder_input 的第一个令牌为句子开始 - CLS_ID,后面是目标编码。           # 为了达到所需的 max_seq_len,会在末尾添加额外的 PAD 令牌。在 decoder_input 中没有句子结束令牌 - SEP。           decoder_input = torch.cat([CLS_ID, target_text_encoded, decoder_padding ]).to(device)                                 # target_label 的第一个令牌为目标编码,后面是句子结束令牌 - SEP。在目标标签中没有句子开始令牌 - CLS。           # 为了达到所需的 max_seq_len,会在末尾添加额外的 PAD 令牌。            target_label = torch.cat([target_text_encoded,SEP_ID,decoder_padding]).to(device)                                     # 由于在输入编码中添加了额外的填充令牌,因此在训练期间,我们不希望模型通过这个令牌进行学习,因为这个令牌中没有什么可学的。           # 因此,在计算编码器块的 self attention 输出之前,我们将使用编码器掩码来使 padding 令牌的值为零。           encoder_mask = (encoder_input != PAD_ID).unsqueeze(0).unsqueeze(0).int().to(device)                                   # 我们也不希望任何令牌受到未来令牌的影响。因此,在掩蔽多头 self attention 期间实施了因果掩蔽以处理此问题。            decoder_mask = (decoder_input != PAD_ID).unsqueeze(0).unsqueeze(0).int() & causal_mask(decoder_input.size(0)).to(device)               return {               'encoder_input': encoder_input,               'decoder_input': decoder_input,               'target_label': target_label,               'encoder_mask': encoder_mask,               'decoder_mask': decoder_mask,               'source_text': source_text,               'target_text': target_text           }      # 因果掩蔽会确保任何在当前令牌之后的令牌都被掩蔽,这意味着该值将被替换为-无穷大,然后在 softmax 函数中转换为零或接近零。    # 因此,模型将忽略这些值或无法从这些值中学习任何东西。   def causal_mask(size):     # 因果掩蔽的维度(批量大小,序列长度,序列长度)     mask = torch.triu(torch.ones(1, size, size), diagonal = 1).type(torch.int)     return mask == 0      # 计算整个训练数据集中源和目标数据集的最大序列长度。   max_seq_len_source = 0   max_seq_len_target = 0      for data in raw_train_dataset["translation"]:       enc_ids = tokenizer_en.encode(data["en"]).ids       dec_ids = tokenizer_my.encode(data["ms"]).ids       max_seq_len_source = max(max_seq_len_source, len(enc_ids))       max_seq_len_target = max(max_seq_len_target, len(dec_ids))          print(f'max_seqlen_source: {max_seq_len_source}')   #530   print(f'max_seqlen_target: {max_seq_len_target}')   #526      # 为了简化训练过程,我们只取一个 max_seq_len,并添加 20 来涵盖序列中额外令牌(如 PAD,CLS,SEP)的长度。   max_seq_len = 550      # 实例化 EncodeRawDataset 类,并创建编码的训练和验证数据集。   train_dataset = EncodeDataset(raw_train_dataset["translation"], max_seq_len)   val_dataset = EncodeDataset(raw_validation_dataset["translation"], max_seq_len)      # 为训练和验证数据集创建DataLoader包装器。稍后在训练和验证我们的语言模型时将使用此dataloader。   train_dataloader = DataLoader(train_dataset, batch_size = 10, shuffle = True, generator=torch.Generator(device='cuda'))   val_dataloader = DataLoader(val_dataset, batch_size = 1, shuffle = True, generator=torch.Generator(device='cuda'))   

步骤4:输入嵌入和位置编码

这一步进行输入嵌入和位置编码的处理。

首先,输入嵌入层负责将步骤2生成的标记ID序列转换为词汇表中的索引,并为每个标记生成一个512维的嵌入向量。

这个向量能够捕捉标记的深层语义特征,例如,对于标记“狗”,向量中的不同维度可能分别代表其眼睛、嘴巴、腿和身高等特征。在多维空间中,相似的实体如狗和猫的向量会彼此接近,而与学校、家等不相似实体的向量则相隔较远。

其次,位置编码解决了Transformer架构在并行处理序列时可能忽略词序的问题。通过给每个标记的512维嵌入向量添加位置信息,保证模型能够理解词序对句子含义的影响。

具体来说,采用正弦和余弦函数对每个维度进行编码,其中正弦应用于偶数维度,余弦应用于奇数维度。这样,每个标记的嵌入向量不仅包含了其语义信息,还包含了其在句子中的位置信息,而且这种编码方式保证了位置编码在序列中的一致性。

# 输入嵌入和位置编码   class EmbeddingLay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vocab_size: int, d_model: int):           super().__init__()           self.d_model = d_model                      # 使用pytorch嵌入层模块将标记ID映射到词汇表,然后转换为嵌入矢量。           # vocab_size是tokenizer在训练语料数据集时创建的训练数据集的词汇表大小。           self.embedding = nn.Embedding(vocab_size, d_model)              def forward(self, input):           # 除了将输入序列提供给嵌入层外,还对嵌入层输出进行了额外的乘法运算,以归一化嵌入层输出。           embedding_output = self.embedding(input) * math.sqrt(self.d_model)           return embedding_output         class PositionalEncoding(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max_seq_len: int, d_model: int, dropout_rate: float):           super().__init__()           self.dropout = nn.Dropout(dropout_rate)                      # 创建与嵌入向量形状相同的矩阵。           pe = torch.zeros(max_seq_len, d_model)                      # 计算PE函数的位置部分。           pos = torch.arange(0, max_seq_len, dtype=torch.float).unsqueeze(1)              # 计算PE函数的除数部分。注意除数部分的表达式略有不同,因为这种指数函数似乎效果更好。           div_term = torch.exp(torch.arange(0, d_model, 2).float()) * (-math.log(10000)/d_model)                      # 用正弦和余弦数学函数的结果填充奇数和偶数矩阵值。           pe[:, 0::2] = torch.sin(pos * div_term)           pe[:, 1::2] = torch.cos(pos * div_term)                      # 由于我们期望以批次的形式输入序列,因此在0位置添加了额外的batch_size维度。           pe = pe.unsqueeze(0)                  def forward(self, input_embdding):           # 将位置编码与输入嵌入向量相加。           input_embdding = input_embdding + (self.pe[:, :input_embdding.shape[1], :]).requires_grad_(False)                        # 执行dropout以防止过拟合。           return self.dropout(input_embdding)   

步骤5:多头注意力块

Transformer模型的精髓在于自注意力机制,它赋予模型动态理解上下文的能力。而多头自注意力则进一步将这一能力细分,让模型能够同时从多个角度捕捉信息,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句子。

如果熟悉矩阵乘法,掌握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其实相当简单。

首先,我们会从步骤4得到的编码输入创建三份副本:Q(查询)、K(键)、V(值)。这些副本将作为自注意力计算的基础。

随后,将Q、K、V分别与各自的权重矩阵进行矩阵乘法,这些权重矩阵将初始化为随机值,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新。这一步骤引入了可学习的参数,帮助模型更好地捕捉信息。

按照论文中的设定,我们将使用8个头来进行多头注意力的计算。这意味着,每个经过矩阵乘法得到的查询、键、值向量都将被分割成8份,每份的维度为 d_k = d_model/num_heads

接下来,每个查询向量将与序列中所有键向量的转置进行点积运算,得到注意力分数,这些分数反映了标记间的相似度。为避免模型过度关注高分数或忽略低分数,我们通过除以d_k的平方根来规范化这些分数。

在应用softmax函数之前,如果存在编码掩码,我们会将其与注意力分数结合,确保模型不会受到未来时间步的影响。Softmax函数将这些分数转换为概率分布,然后这些概率将与相应的值向量相乘,得到每个头的输出。

最终,我们将8个注意力头的输出合并,并通过输出权重矩阵W_o进一步处理,得到多头自注意力的最终结果。这个结果能够综合考虑单词在句子中的不同上下文含义。

现在,开始编写代码实现这个多头自注意力模块,过程将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和直接。

class MultiHeadAttentio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d_model: int, num_heads: int, dropout_rate: float):           super().__init__()           # 定义dropout以防止过拟合           self.dropout = nn.Dropout(dropout_rate)                      # 引入权重矩阵,所有参数都可学习           self.W_q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           self.W_k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           self.W_v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           self.W_o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              self.num_heads = num_heads           assert d_model % num_heads == 0, "d_model must be divisible by number of heads"                      #  d_k是每个分割的自注意力头的新维度           self.d_k = d_model // num_heads          def forward(self, q, k, v, encoder_mask=None):                      # 我们将使用多个序列的批处理来Parallel训练我们的模型,因此我们需要在形状中包括batch_size。           # query、key和value是通过将相应的权重矩阵与输入嵌入相乘来计算的。           # 形状变化:q(batch_size, seq_len, d_model) @ W_q(d_model, d_model) => query(batch_size, seq_len, d_model) [key和value的情况相同]。           query = self.W_q(q)            key = self.W_k(k)           value = self.W_v(v)              # 将query、key和value分割成多个head。d_model在8个头中分割为d_k。           # 形状变化:query(batch_size, seq_len, d_model) => query(batch_size, seq_len, num_heads, d_k) -> query(batch_size,num_heads, seq_len,d_k) [key和value的情况相同]。           query = query.view(query.shape[0], query.shape[1], self.num_heads ,self.d_k).transpose(1,2)           key = key.view(key.shape[0], key.shape[1], self.num_heads ,self.d_k).transpose(1,2)           value = value.view(value.shape[0], value.shape[1], self.num_heads ,self.d_k).transpose(1,2)              # :: SELF ATTENTION BLOCK STARTS ::              # 计算attention_score以查找query与key本身及序列中所有其他嵌入的相似性或关系。           # 形状变化:query(batch_size,num_heads, seq_len,d_k) @ key(batch_size,num_heads, seq_len,d_k) => attention_score(batch_size,num_heads, seq_len,seq_len)。           attention_score = (query @ key.transpose(-2,-1))/math.sqrt(self.d_k)              # 如果提供了mask,则需要根据mask值修改attention_score。参见第4点的详细信息。           if encoder_mask is not None:               attention_score = attention_score.masked_fill(encoder_mask==0, -1e9)                      # softmax函数计算所有attention_score的概率分布。它为较高的attention_score分配较高的概率值。这意味着更相似的令牌获得较高的概率值。           # 形状变化:与attention_score相同           attention_weight = torch.softmax(attention_score, dim=-1)              if self.dropout is not None:               attention_weight = self.dropout(attention_weight)              # 自注意力块的最后一步是,将attention_weight与值嵌入向量相乘。           # 形状变化:attention_score(batch_size,num_heads, seq_len,seq_len) @  value(batch_size,num_heads, seq_len,d_k) => attention_output(batch_size,num_heads, seq_len,d_k)           attention_output = attention_score @ value                      # :: SELF ATTENTION BLOCK ENDS ::              # 现在,所有head都将组合回一个head           # 形状变化:attention_output(batch_size,num_heads, seq_len,d_k) => attention_output(batch_size,seq_len,num_heads,d_k) => attention_output(batch_size,seq_len,d_model)               attention_output = attention_output.transpose(1,2).contiguous().view(attention_output.shape[0], -1, self.num_heads * self.d_k)              # 最后attention_output将与输出权重矩阵相乘以获得最终的多头注意力输出。           # multihead_output的形状与嵌入输入相同           # multihead_output的形状与嵌入输入相同           multihead_output = self.W_o(attention_output)                      return multihead_output   

推荐书单

《PyTorch深度学习实战》

对于任何了解NumPy 和scikit-learn 等工具的人来说,上手PyTorch 轻而易举。PyTorch 在不牺牲高级特性的情况下简化了深度学习,它非常适合构建快速模型,并且可以平稳地从个人应用扩展到企业级应用。由于像苹果、Facebook和摩根大通这样的公司都使用PyTorch,所以当你掌握了PyTorth,就会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本书是教你使用 PyTorch 创建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系统的实用指南。它帮助读者快速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真实示例:肿瘤图像分类器。在此过程中,它涵盖了整个深度学习管道的关键实践,包括 PyTorch张量 API、用 Python 加载数据、监控训练以及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本书适用于对深度学习感兴趣的 Python 程序员。了解深度学习的基础知识对阅读本书有一定的帮助,但读者无须具有使用 PyTorch 或其他深度学习框架的经验。

购买链接:https://item.jd.com/13615708.html

AI大模型学习福利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作为一名热心肠的互联网老兵,我决定把宝贵的AI知识分享给大家。 至于能学习到多少就看你的学习毅力和能力了 。我已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一、全套AGI大模型学习路线

AI大模型时代的学习之旅:从基础到前沿,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能!

img

二、640套AI大模型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img

三、AI大模型经典PDF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

img

四、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img

作为普通人,入局大模型时代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认知水平,同时也需要有责任感和伦理意识,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175003.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OpenHarmony标准系统上实现对rk系列芯片NPU的支持(npu使用)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学习了移植rk的npu驱动到OpenHarmony提供的内核。本文我们来学习如何在OpenHarmony标准系统rk系列芯片如何使用npu OpenHarmony RK系列芯片运行npu测试用例 在移植npu驱动到OpenHarmony之后,来运行npu样例进行简单测试 1.O 测试准备…

【球形空间产生器】

题目 代码 #pragma GCC optimize(3)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double eps 1e-6; const int N 12; double g[N][N]; double ss[N]; int n; void gauss() {int c, r, t;for(c 1, r 1; c < n; c){int t r;for(int i r1; i < n; i)i…

Wayfair封号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案解析

近期关于Wayfair账号封禁的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用户报告称&#xff0c;他们的Wayfair账户被突然封禁&#xff0c;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用户的购物体验&#xff0c;也对Wayfair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将深入探讨Wayfair封号的原因&#xff0c;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SpringCloud】服务注册/服务发现-Eureka

服务注册/服务发现-Eureka 1. 背景1.1 问题描述1.2 解决思路1.3 什么是注册中⼼1.4 CAP理论1.5 常⻅的注册中⼼ 2. Eureka 介绍3. 搭建Eureka Server 1. 背景 1.1 问题描述 上个章节的例⼦中可以看到, 远程调⽤时, 我们的URL是写死的 String url "http://127.0.0.1:90…

Flink CDC实时同步MySQL到Doris

文章目录 1.开启Flink集群2.MySQL准备数据并开启Binlog3.FlinkCDC 提交任务到集群任务提交同步变更库表迁移 问题总结 Apache Flink CDC&#xff08;Change Data Capture&#xff09;是一个用于捕获和跟踪数据库更改的技术&#xff0c;它能够实时地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变更&…

★ C++进阶篇 ★ map和set

Ciallo&#xff5e;(∠・ω< )⌒☆ ~ 今天&#xff0c;我将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C进阶篇第四章----map和set ~ ❄️❄️❄️❄️❄️❄️❄️❄️❄️❄️❄️❄️❄️❄️ 澄岚主页&#xff1a;椎名澄嵐-CSDN博客 C基础篇专栏&#xff1a;★ C基础篇 ★_椎名澄嵐的博客-CSDN博…

AVLTree【c++实现】

目录 AVL树1.AVL树的概念2.AVLTree节点的定义3.AVLTree的插入4.AVLTree的旋转4.1左单旋4.2右单旋4.3左右双旋4.4右左双旋 5.AVLTree的验证6.AVLTree的性能 AVL树 AVLTree的代码实现连接&#xff1a; AVLTree 代码链接 1.AVL树的概念 学习了二叉搜索树之后&#xff0c;我们知…

18年408数据结构

第一题&#xff1a; 解析&#xff1a;这道题很简单&#xff0c;按部就班的做就可以了。 画出S1&#xff0c;S2两个栈的情况&#xff1a; S1: S2: 2 3 - 8 * 5 从S1中依次弹出两个操作数2和3&a…

甄选范文“论企业应用系统的数据持久层架构设计”,软考高级论文,系统架构设计师论文

论文真题 数据持久层(Data Persistence Layer)通常位于企业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源层之间,为整个项目提供一个高层、统一、安全、并发的数据持久机制,完成对各种数据进行持久化的编程工作,并为系统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它能够使程序员避免手工编写访问数据源的方法…

IDEA 高版本创建 Spring Boot 项目选不到 java 8

一、场景分析 现在高版本的 IDEA&#xff0c;创建 Spring Boot 项目时常常会选不到 Java 8&#xff1a; 直接使用 Java 17 新建项目&#xff0c;又会报错&#xff1a; Selected version of Java 17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SDK 1.8. Either choose a lower version o…

Linux增加一个回收站功能(实用功能)

在linux中,默认是没有回收站的概念的,文件被删除之后,就没有了,很难进行恢复,本章教程,教你如何在linux中安装一个回收站功能,让你的文件即使删掉了,也有即使找回来。 一、安装插件 需要注意的是, python版本需要大于3.8,否则安装之后可能无法使用。 1、下载插件 ht…

基于Qt的多功能串口通信工具分享:实时数据收发与波形绘制

需要工程源码请私信 基于 Qt 框架开发的多功能串口通信工具&#xff0c;旨在为用户提供稳定、流畅的串口数据收发体验。该工具不仅支持基本的串口通信功能&#xff0c;还集成了定时发送、多线程数据处理、粘包问题解决、实时波形绘制等多种高级功能。通过使用 QSerialPort 进行…

录屏小白福音!三款神器助你轻松上手

生活工作中&#xff0c;需要借助录屏功能越来越家常便饭了&#xff0c;选择录屏软件时&#xff0c;主要考虑的是软件的易用性、功能以及用户评价等因素。以下是如何进行录屏的步骤&#xff0c;以及推荐的四个录屏软件的使用说明&#xff1a;关于如何录屏的步骤操作&#xff0c;…

使用 PowerShell 命令更改 RDP 远程桌面端口(无需修改防火墙设置)

节选自原文&#xff1a;Windows远程桌面一站式指南 | BOBO Blog 原文目录 什么是RDP&#xfffc;开启远程桌面 检查系统版本启用远程桌面连接Windows 在Windows电脑上在MAC电脑上在Android或iOS移动设备上主机名连接 自定义电脑名通过主机名远程桌面使用Hosts文件自定义远程主…

(undone) MIT6.824 Lecture1 笔记

参考1MIT课程视频&#xff1a;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f4y1z7kn/?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7a1a0bc74158c6993c7355c5490fc600 参考2某大佬笔记&#xff1a;https://ashiamd.github.io/docsify-notes/#/study/%E5%88%86%E5%B8%83%…

TDSQL-C电商可视化,重塑电商决策新纪元

前言&#xff1a;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xff0c;电子商务行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潜力&#xff0c;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xff0c;随着业务规模的急剧扩张&#xff0c;海量数据的涌现给电商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高效地处理、…

如何从飞机、电报中提取数据

电报&#xff0c;通常简称TG&#xff0c;是一个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软件。客户端是开源的&#xff0c;而服务器是专有的。用户可以交换加密的、自毁的信息&#xff08;类似于“阅读后烧伤”&#xff09;&#xff0c;并共享各种文件&#xff0c;包括照片和视频。它的安全性很高&…

软件设计之SSM(1)

软件设计之SSM(1) 路线图推荐&#xff1a; 【Java学习路线-极速版】【Java架构师技术图谱】 尚硅谷新版SSM框架全套视频教程&#xff0c;Spring6SpringBoot3最新SSM企业级开发 资料可以去尚硅谷官网免费领取 学习内容&#xff1a; Spring框架结构SpringIoC容器SpringIoC实践…

SD2.0 Specification之功能切换

文章目录 简述命令参数含义状态数据结构及含义功能切换流程Mode0(查询功能)步骤Mode1(切换功能)步骤示例 本文章主要讲解关于SD2.0功能切换(CMD6)的内容&#xff0c;基础概念和其它内容请参考以下文章。 SD2.0 Specification简述 简述 SD卡将一些功能进行分组&#xff0c;归属…

Python爬虫之requests(二)

Python爬虫之requests&#xff08;二&#xff09; 前面演示了requests模块的四种请求方式。接下来再来演示下综合的练习。 一、requests模块综合练习 需求&#xff1a;爬取搜狗知乎某一个词条对应的某个范围页码表示的页面数据。 点开搜狗首页&#xff0c;有一个知乎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