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9.22 14:00 已更新全部文章内容+完整求解代码(正版授权)
### https://docs.qq.com/doc/DVVBUREF2SmFhRUl3
X射线脉冲星光子到达时间建模
摘要
脉冲星是一类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其自转形成规律性脉冲信号,类似于“宇宙中的灯塔”,因此被认为是极为精确的时钟。X射线脉冲星导航利用脉冲星信号为航天器提供时间和空间参考。通过比较脉冲信号到达航天器和太阳系质心的时间差,能够实现航天器的精确定位。为了准确计算该时间差,需要考虑卫星的轨道运动、脉冲星光子传播过程中的几何时延、Shapiro时延、引力红移效应及相对论效应等多种复杂因素。
2016年,我国发射的XPNAV-1卫星观测了蟹状星云脉冲星(PSR B0531+21)的X射线信号。该任务要求通过光子到达时间模拟和折叠,得到脉冲星的精确计时轮廓,为脉冲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针对问题1,首先,利用给定的轨道根数 (偏心率 、角动量 、轨道倾角 、升交点赤经 、近地点幅角 、和真近点角 ),通过公式计算卫星在轨道平面内的径向距离 以及径向速度 和切向速度 。接着,通过旋转矩阵将卫星的二维轨道位置和速度从轨道平面转换到地心天球参考系 (GCRS) 中的三维位置和速度。最终,计算出卫星在特定时刻的三维位置 和速度分量 ,验证卫星的三维位置和速度计算是准确的,且与轨道参数吻合。
针对问题2,建立一个脉冲星光子到达卫星与太阳系质心之间的几何传播时延模型。针对问题2,首先利用脉冲星辐射平行光的假设,忽略太阳系天体的自转和扁率,简化光子的传播路径问题。其次,光子到达卫星的时刻为MJD 57062.0(TT时间尺度),我们需要将卫星在地心天球参考系(GCRS)中的坐标转换为太阳系质心参考系(SSB)。通过DE系列历表和卫星的GCRS坐标,计算了卫星在太阳系质心参考系中的位置。最后,通过比较脉冲星光子到达卫星和太阳系质心的距离差来计算几何传播时延。
针对问题3,首先,需要根据脉冲星的自行参数来计算脉冲星在给定时刻的精确位置。通过附件4中的脉冲星赤经和赤纬的参考历元和自行参数,计算脉冲星相对于当前时刻的赤经和赤纬变化,得到脉冲星的当前位置。其次,使用 DE 系列历表中的数据获取太阳系质心与航天器的精确位置。通过计算脉冲星到太阳系质心和航天器的距离差,得出几何传播时延。接着,我们需要计算光子经过太阳引力场时的 Shapiro 时延,以及太阳和航天器间引力势差产生的 引力红移时延。最后,结合航天器的速度,计算由于狭义相对论效应引起的动钟效应。将几何传播时延、Shapiro 时延、引力红移时延和动钟效应叠加,得到脉冲星光子到达航天器与太阳系质心之间的总时延。
针对问题4,考虑背景光子流量密度与脉冲星光子流量密度,并在给定的时间内对脉冲信号进行仿真。建立X射线脉冲星光子序列模型,模拟脉冲星辐射的光子序列。然后根据脉冲星自转周期将光子时间序列转换为相位空间,利用仿真的脉冲星光子序列折叠出脉冲轮廓。最后,通过探测器有效面积增加、增加光子数量、使用标准轮廓函数改进提高仿真精度。
关键词:几何传播时延,坐标变换,引力红移时延,光子到达时间分析,高精度时间测量
目录
组委会要求重要格式规范如下所示,大家可以根据要求,以及1资料中提供的优秀论文资料进行修改。以下是竞赛论文要求,请认真阅读!! 1
使用、借鉴、抄写该论文是否违规:只要不超过查重率的20%,就不能算作违规。该论文属于公开发表的网上资料,进行借鉴、参考不能算作违规,切记不要抄的太过分,查重率一定要低于20%就可以。下图为最新的数模竞赛规定 1
X射线脉冲星光子到达时间建模 2
摘要 2
一、 问题重述 4
1.1 问题背景 4
1.2 问题回顾与分析 4
二、 模型假设 5
三、 符号说明 6
四、 问题求解与分析 8
4.1 问题1求解与分析 8
4.1.1 问题1分析 8
4.1.2 问题1建模与求解 9
4.1.3 问题1结果验证 12
4.1.4 问题1结果分析 13
4.2 问题2求解与分析 13
4.2.1 问题2分析 13
4.2.2 问题2模型与求解 13
4.3 问题3求解与分析 17
4.3.1 问题3分析 17
4.3.2 问题3建模与求解 18
4.4 问题4求解与分析 24
4.4.1 问题4分析 24
4.4.2 问题4建模与求解 24
五、 模型总结 31
5.1 模型优点 31
5.2 模型缺点 31
5.3 模型推广 32
六、 参考文献 33
七、 附录 33
F题:
问题1:卫星轨道根数与运动学关系的数学模型
从卫星的轨道根数计算出它在特定时刻的三维位置和速度。轨道根数包括:
1.计算卫星的轨道半径 ( r ):
其中 ( a ) 是轨道的半长轴。
- 位置的计算:
- 速度的计算 需要根据轨道参数和时间变化率计算导数。
问题一代码分析:
将给定的轨道根数(包括偏心率、角动量、轨道倾角等参数)用于计算一个天体在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并将它们从轨道平面(轨道坐标系)转换到地心天球参考系(GCRS,Geocentric Celestial Reference System)。GCRS 是描述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的常用参考系。
1. 定义轨道根数(轨道要素)
e = 2.06136076e-3 # 偏心率
h = 5.23308462e4 # 角动量 (km^2/s)
Ω = 5.69987423 # 升交点赤经 (rad)
i = 1.69931232 # 轨道倾角 (rad)
ω = 4.10858621 # 近心点幅角 (rad)
θ = 3.43807372 # 真近点角 (rad)
mu = 398600 # 地球的引力常数 (km^3/s^2)
这些是标准的轨道六根数,用来定义卫星或其他天体在轨道上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 e:偏心率,描述轨道的椭圆形状。值为 0 表示圆形轨道,0 到 1 之间表示椭圆轨道。
- h:角动量,是轨道能量的标志,单位是 ( \text{km}^2/\text{s} )。
- Ω:升交点赤经,描述轨道平面相对于地球赤道的旋转角度,单位是弧度。
- i:轨道倾角,轨道平面相对于地球赤道平面的倾斜角,单位是弧度。
- ω:近心点幅角,描述轨道上最近点(近地点)的位置。
- θ:真近点角,描述天体在轨道上当前所在的位置。
- μ:地球引力常数,用于计算地球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2. 计算半径和速度分量
r = h**2 / mu / (1 + e * np.cos(θ)) # 半径 r
vr = mu / h * e * np.sin(θ) # 径向速度 vr
vθ = mu / h * (1 + e * np.cos(θ)) # 切向速度 vθ
- r:轨道半径(或天体到地心的距离),基于轨道方程计算,反映了天体当前所处位置的距离。
- vr:径向速度,表示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方向在径向上的分量。
- vθ:切向速度,表示天体在轨道上沿轨道平面的运动速度。
3. 将极坐标转换为笛卡尔坐标
x_prime = r * np.cos(θ)
y_prime = r * np.sin(θ)
vx_prime = vr * np.cos(θ) - r * np.sin(θ) * vθ
vy_prime = vr * np.sin(θ) + r * np.cos(θ) * vθ
这里将天体在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从极坐标系转换为二维笛卡尔坐标系。得到的坐标是天体在轨道平面内的坐标和速度分量。
- x_prime, y_prime:天体在轨道平面上的位置坐标。
- vx_prime, vy_prime:天体在轨道平面上的速度分量。
4. 构建旋转矩阵
def rotation_matrix(Ω, i, ω):
R3_Ω = np.array([
[np.cos(Ω), -np.sin(Ω), 0],
[np.sin(Ω), np.cos(Ω), 0],
[0, 0, 1]
])
R1_i = np.array([
[1, 0, 0],
[0, np.cos(i), -np.sin(i)],
[0, np.sin(i), np.cos(i)]
])
R3_ω = np.array([
[np.cos(ω), -np.sin(ω), 0],
[np.sin(ω), np.cos(ω), 0],
[0, 0, 1]
])
return R3_Ω @ R1_i @ R3_ω
- 该函数构造了一个旋转矩阵,用于将轨道平面坐标转换到地心天球参考系 (GCRS)。
- R3_Ω:描述了轨道相对于地球赤道的旋转,围绕 Z 轴旋转角度为升交点赤经 ( \Omega )。
- R1_i:描述了轨道相对于地球赤道的倾斜,围绕 X 轴旋转角度为轨道倾角 ( i )。
- R3_ω:描述了轨道上近心点位置的旋转,围绕 Z 轴旋转角度为近心点幅角 ( \omega )。
最终的旋转矩阵是这三个旋转的组合,按顺序执行三次旋转。
5. 将位置和速度转换到地心天球参考系 (GCRS)
R = rotation_matrix(-Ω, -i, -ω)
position = R @ np.array([x_prime, y_prime, 0])
velocity = R @ np.array([vx_prime, vy_prime, 0])
- 通过将位置和速度坐标与旋转矩阵相乘,完成了从轨道平面坐标到地心天球参考系(GCRS)的转换。
- position 是天体在 GCRS 中的位置,单位是公里 (km)。
- velocity 是天体在 GCRS 中的速度,单位是公里每秒 (km/s)。
6. 输出位置和速度
print("Position in GCRS (km):", position)
print("Velocity in GCRS (km/s):", velocity)
- 输出天体在 GCRS 参考系中的位置和速度,完成从轨道参数到三维笛卡尔坐标系的转换。
总结
基于给定的轨道根数,通过计算天体的轨道半径和速度,将其位置和速度从轨道坐标系转换为地心天球参考系 (GCRS)。
问题2:真空几何传播时延模型
在这个问题中,您需要建立一个模型来计算光子从脉冲星到达卫星和太阳系质心(SSB)的传播时间差。假设光子沿直线传播,并且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真空中的传播时延 ( \Delta t ):
其中,( \vec{r}{\text{SSB}} ) 和 ( \vec{r}{\text{satellite}} ) 分别是太阳系质心和卫星的位置向量,( c ) 是光速。
问题3:精确转换时延模型
几何传播时延 (Roemer delay)
Shapiro时延,光子通过强引力场传播时的额外时间延迟
引力红移
动钟变慢效应(相对论效应)
利用这些时延因素,您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模型来计算从航天器到太阳系质心的精确时间差。考虑脉冲星自行也非常重要,这可能需要根据历史数据调整脉冲星的位置。
问题4:光子到达时刻的仿真
为了建模和仿真Crab脉冲星的X射线光子序列,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
模拟光子流:
其中 ( \lambda(t) = \lambda_b + \lambda_s \cdot h(\phi(t)) ),( \lambda_b ) 是背景流量,( \lambda_s ) 是脉冲星流量,( h ) 是归一化的脉冲轮廓函数。
-
折叠分析:
将观测数据按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折叠,以匹配和提取脉冲轮廓。 -
提高仿真精度的策略 可能包括提高时间分辨率、改进噪声模型等。
这些分析和模型将帮助您更精确地理解和预测脉冲星光子到达时间及其导航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