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监管协同发力 人工智能算法领域已形成良好生态
近日,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对国家网信办公示的人工智能领域备案信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景象。据统计,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备案主体遍布各行各业,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其显著的37.32%的比重占据榜首,展现出该行业在技术革新和应用实践上的领先地位。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则以32.96%的份额紧随其后,彰显了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等领域的备案主体也占据了相当比例,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反映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开花和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人工智能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法规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重要法规的出台,不仅规范了行业秩序,也为技术创新设置了明确的边界。尤其是2024年4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信息公告,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截至目前,国家网信办已陆续公布了七批深度合成服务算法的备案信息,备案项目总数达到了惊人的1919项,涉及1239个备案主体,这无疑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和《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旨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的数据,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备案主体占比分别高达26.83%、17.06%和16.90%,这些地区已成为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的前沿阵地,不仅引领着全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潮流,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生态,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些一线城市的成功经验,无疑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借鉴,共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关于我们:算法备案超过200个项目经验,国内算法备案第一梯队,大模型备案也有多个成功案例,欢迎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