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础跟德姆(dom)一起学AI Python进阶10-算法和数据结构

news2024/11/24 8:05:56

* 自定义代码-模拟链表
  * 删除节点
  * 查找节点
* 算法入门-排序类的
  * 冒泡排序
  * 选择排序
  * 插入排序
  * 快速排序
* 算法入门-查找类的
  * 二分查找-递归版
  * 二分查找-非递归版
* 分线性结构-树介绍
  * 基本概述
  * 特点和分类
  * 自定义代码-模拟二叉树

---

1.自定义代码-模拟链表完整版

```python
"""
案例: 自定义代码, 模拟链表.

背景:
    顺序表在存储数据的时候, 需要使用到连续的空间, 如果空间不够, 就会导致扩容失败, 针对于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链表实现.
    链表在内存中存储的时候, 可以不是连续的空间, "有地儿就行", 所以: 增删相对更好操作.

链表介绍:
    概述:
        它属于线性结构, 即: 每个节点都只有1个前驱节点 和 1个后继节点.
    组成:
        链表是由节点组成的, 根据节点的不同, 链表又分为: 单向链表, 单向循环链表, 双向链表, 双向循环链表.
        节点划分:
            单向链表, 单向循环链表:
                节点是由 1个数值域 和 1个地址域组成, 也叫: 元素域 和 链接域组成.
            双向链表, 双向循环链表:
                节点是由 1个数值域 和 2个地址域组成, 也叫: 元素域 和 链接域组成.
    划分:
        单向链表:         节点是由 1个数值域 和 1个地址域组成, 最后1个节点的地址域为: None
        单向循环链表:      节点是由 1个数值域 和 1个地址域组成, 最后1个节点的地址域为: 第1个节点的 地址.
        双向链表:         节点是由 1个数值域 和 2个地址域组成, 分别指向前一个节点 和 后一个节点的地址, 第1个节点的前地址域 和 最后1个节点的后地址域为 None
        双向循环链表:      1个数值域, 2个地址域.  第1个节点的前地址域指向最后1个节点的地址, 最后1个节点的后地址域指向第1个节点的 地址.

需求: 通过面向对象思维, 实现自定义链表.

分析流程:
    节点类: SingleNode
        属性:
            item    代表: 数值域
            next    代表: (下个节点的)地址域

    单向链表类: SingleLinkedList:
        属性:
            head    代表: 链表的第一个节点(头结点), 如无, 则为: None
        行为:
            is_empty(self) 链表是否为空
            length(self) 链表长度
            travel(self. ) 遍历整个链表
            add(self, item) 链表头部添加元素
            append(self, item) 链表尾部添加元素
            insert(self, pos, item) 指定位置添加元素
            remove(self, item) 删除节点
            search(self, item) 查找节点是否存在
"""


# 1. 定义节点类.
class SingleNode(object):
    # 2. 初始化属性.
    def __init__(self, item):
        self.item = item  # 代表: 数值域
        self.next = None  # 代表: (下个节点的)地址域


# 3. 定义单向链表类.
class SingleLinkedList(object):
    # 4. 初始化属性.
    def __init__(self, node=None):
        self.head = node  # head: 代表头结点

    # 如下是: 基于需求, 要完成的具体功能.
    # 5. is_empty(self) 链表是否为空
    def is_empty(self):
        # 思路: 判断头结点(self.head) 是否为 None, 是: 空, 否: 不为空.
        # if self.head == None: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思路2: 上述代码的, 三元写法.
        # return True if self.head == None else False

        # 思路3: 最终版, ==的结果本身就是: True 或者 False, 直接返回.
        return self.head == None

    # 6. length(self) 链表长度
    def length(self):
        # 6.1 定义变量 cur, 记录当前节点, 从头结点开始.
        cur = self.head  # current: 当前
        # 6.2 定义count变量, 计数.
        count = 0
        # 6.3 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None, 如果不是, 就循环.
        while cur is not None:
            # 6.4 每次循环, 计数器都+1, 然后获取下个节点.
            count += 1
            cur = cur.next  # 获取下个节点.
        # 6.5 走到这里, 循环结束, 即: 链表长度统计完成, 返回结果即可.
        return count

    # 7. travel(self. ) 遍历整个链表
    def travel(self):
        # 7.1 获取头结点, 充当: 当前节点.
        cur = self.head
        # 7.2 只要当前节点不为空, 就一直遍历.
        while cur is not None:
            # 7.3 先打印当前节点的 数值域, 然后获取下个节点.
            print(cur.item)
            cur = cur.next

    # 8. add(self, item) 链表头部添加元素
    def add(self, item):  # item是要添加的元素.
        # 8.1 把要添加的元素封装成 新节点.
        new_node = SingleNode(item)
        # 8.2 用 新节点的地址域 指向 头结点的地址.
        new_node.next = self.head
        # 8.3 设置 新节点为 新的头结点即可.
        self.head = new_node

    # 9. append(self, item) 链表尾部添加元素
    def append(self, item):
        # 9.1 把要添加的元素封装成 新节点.
        new_node = SingleNode(item)

        # 9.2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如果为空, 则: 新节点直接充当头结点.
        if self.length() == 0:
            self.head = new_node
        else:
            # 9.3 走这里, 链表不为空, 获取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即可.
            # 最后1个节点的判断语句: 它的next = None, 它的下个节点是None, 它就是最后1个节点.
            cur = self.head
            while cur.next is not None:
                cur = cur.next
            # 9.4 走到这里, cur.next = None, 即: cur就是最后1个节点.
            # 设置最后1个节点, 地址域指向 新节点的地址即可.
            cur.next = new_node

    # 10. insert(self, pos, item) 指定位置添加元素
    def insert(self, pos, item):  # pos: 要插入的位置(索引), item: 要插入的元素.
        # 10.1 判断插入位置是否 小于等于 0, 如果是, 就: 插入到最前(头部)
        if pos <= 0:
            self.add(item)
        elif pos >= self.length():
            # 10.2 判断插入位置是否 大于等于 链表长度, 如果是, 就: 插入到末尾
            self.append(item)
        else:
            # 10.3 如果是中间插入, 就走如下的逻辑.
            # 10.4 把要插入的元素封装成: 新节点.
            new_node = SingleNode(item)
            # 10.5 定义变量cur, 表示: 插入位置前的那个节点.
            cur = self.head
            # 10.6 定义变量count, 初值为0, 表示插入位置前的哪个"索引"
            count = 0
            # 10.7 只要 count < pos - 1 就一直循环, 并逐个获取下个节点.
            while count < pos - 1:  # 因为我们获取的地址域(即: 下个节点的地址), 只要找到前前对象, 它的地址域, 就是前对象.
                                    # 比如说: 要第2个节点, 只要找到第1个节点即可, 它的地址域(next)就是: 第2个节点.
                cur = cur.next
                count += 1          # 计数器+1
            # 10.8 循环结束后, cur就是要插入位置前的 那个节点. 把它(cur)的地址域赋值 给 新节点的地址域.
            new_node.next = cur.next
            # 10.9 把新节点的 地址 赋值给 cur节点的 地址域.
            cur.next = new_node

    # 11. remove(self, item) 删除节点
    def remove(self, item):
        # 11.1 定义变量cur, 代表: 当前节点, 即: 要删除的节点.
        cur = self.head
        # 11.2 定义变量pre(previous), 代表: 当前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pre = None
        # 11.3 遍历链表, 获取到每个节点.
        while cur is not None:
            # 11.4 判断当前节点的 数值域 是否和要被删除的内容一致.
            if cur.item == item:
                # 11.5 如果一致, 判断当前节点是否是头结点, 是, 就直接指向它的地址域(第2个节点)即可.
                if cur == self.head:
                    self.head = cur.next        # 如果要删头结点, 直接让 head指向 第2个节点即可.
                else:
                    # 11.6 如果要删除的节点不是头结点,
                    pre.next = cur.next
                # 核心细节: 删除完毕后, 记得: break, 结束删除操作.
                break
            else:
                # 11.6 如果不一致, 当前就是(前1个节点了), 然后当前节点为: 它的下个节点.
                pre = cur       # 当前节点: 就是下次判断的 前个节点
                cur = cur.next  # 当前节点: 变更为它的下个节点.

    # 12. search(self, item) 查找节点是否存在
    def search(self, item):
        # 12.1 定义变量cur, 表示当前节点, 默认从: 头结点开始.
        cur = self.head
        # 12.2 遍历链表, 获取到每个节点.
        while cur is not None:
            # 12.3 判断当前节点的数值域 是否和 要查找的值一致, 如果一致, 就返回True
            if cur.item == item:
                return True
            # 12.4 如果没找到, 当前节点就变更为: 它的下个节点
            cur = cur.next

        # 12.5 走到这里, 循环结束, 表示没有找到. 返回False即可.
        return False

# 在main方法中做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 1. 测试节点类.
    sn = SingleNode('乔峰')
    print(sn)
    print(sn.item)  # 乔峰
    print(sn.next)  # None
    print('-' * 31)

    # 2. 测试链表类.
    # linked_list = SingleLinkedList()
    linked_list = SingleLinkedList(sn)
    print(linked_list.head)  # 头结点.
    # print(linked_list.head.item)  # 头结点的 数值域(元素域): 乔峰
    print('-' * 31)

    # 3. 测试: is_empty(self) 链表是否为空
    print(linked_list.is_empty())
    print('-' * 31)

    # 4. 测试: length(self) 链表长度
    print(linked_list.length())
    print('-' * 31)

    # 5. 测试: travel(self. ) 遍历整个链表
    linked_list.travel()

    # 6. 测试: add(self, item) 链表头部添加元素
    linked_list.add('虚竹')
    linked_list.add('段誉')

    # 7. 测试: append(self, item) 链表尾部添加元素
    linked_list.append('阿朱')
    linked_list.append('梦姑')

    # 8. 测试: insert(self, pos, item) 指定位置添加元素
    linked_list.insert(2, '扫地僧')
    linked_list.insert(5, '无崖子')

    # 9. 测试: remove(self, item) 删除节点
    # linked_list.remove('虚竹')
    linked_list.remove('阿朱')

    # 10. 测试: search(self, item) 查找节点是否存在
    # print(linked_list.search('扫地僧'))
    # print(linked_list.search('萧远山'))

    print('-' * 31)
    linked_list.travel()  # 段誉, 虚竹, 乔峰, 阿朱, 梦姑

```

2.顺序表和链表对比

* 特点

  * 顺序表
    * 存储要占用连续的空间, 占用少量资源.
    * 元素有索引, 可以根据索引值快速查找对应内容.
    * 扩容时, 如果可用(连续空间)资源不足, 可能会导致扩容失败.
  * 链表
    * 存储无需连续空间, 有地儿就行. 
    * 因为既要存储数据, 也要存储下个节点的地址, 所以相对较消耗资源.
    * 元素无索引, 每次查找(头结点除外)都需要遍历.
    * 扩容时, 资源充足即可, 是否连续无所谓.

* 对比图

3.算法的稳定性介绍

* 概述

  * 排序类算法有稳定性 和  不稳定性两者之分.

  * 区分依据是: 对数据进行排序后, 相同元素的 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 改变: 不稳定算法.
    * 不改变: 稳定算法.

* 例如:

  * 稳定算法: 冒泡排序, 插入排序...
  * 不稳定算法: 选择排序, 快速排序...

4.冒泡排序-代码实现

```python
"""
排序类算法有稳定性 和 不稳定性区分:
    依据: 排序后, 相同元素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改变: 不稳定算法.
    不改变: 稳定算法.

冒泡排序介绍:
    原理:
        相邻元素两两比较, 大的往后走, 这样第一轮比较完毕后, 最大值就在最大索引处.
        重复此步骤, 直至任意相邻两元素无需交换, 排序完毕.
    推理思路:
        比较的轮数           每轮比较的次数             公式
            0                   4                   5 - 1 - 0       # 0表示: 第1轮,  4表示: 第1轮比较的总次数.  5表示: 列表长度.
            1                   3                   5 - 1 - 1
            2                   2                   5 - 1 - 2
            3                   1                   5 - 1 - 3

    核心3点:
        1. 比较的轮数.       列表的长度 - 1       for i in range(n - 1):
        2. 每轮比较次数.     列表长度 - 1 - 轮数   for j in range(n - 1 - i):
        3. 谁和谁交换.       j索引 和 j+1索引  对应的元素, 比较, 然后决定是否交换.
"""

# 1. 定义函数 bubble_sort(my_list), 实现: 对列表元素 升序排列.
def bubble_sort(my_list):   # 回顾: 如果参数是可变类型, 则: 形参的改变, 直接影响实参.
    # 1.1 获取列表的长度.
    n = len(my_list)
    # 1.2 定义外循环, 表示: 比较的轮数.
    for i in range(n - 1):      # i就代表比较的轮数,  0, 1, 2, 3        分别代表: 第1轮, 第2轮, 第3轮, 第4轮
        count = 0       # 记录: 具体的交换次数
        # 1.3 定义内循环, 表示: 每轮比较的次数.
        for j in range(n - 1 - i):
            # 1.4 相邻元素两两比较, 如果前边元素 比 后边元素大, 就交换.
            if my_list[j] > my_list[j + 1]:
                count += 1      # 如果有交换, 计数器就 + 1
                # 具体的交换过程, 即:  a, b = b, a
                my_list[j], my_list[j + 1] = my_list[j + 1], my_list[j]

        if count == 0:  # 说明无需交换, 即: 本身就是有序数据.
            break


# 在main函数中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 1. 创建列表, 记录要排序的元素.
    my_list = [11, 3, 22, 55, 66]
    # my_list = [3, 11, 22, 55, 66]

    # 2. 打印排序前的元素.
    print(f'排序前: {my_list}')
    # 3. 调用函数, 实现排序.
    bubble_sort(my_list)
    # 4. 打印排序后的结果.
    print(f'排序后: {my_list}')
```

5.选择排序-代码实现

```python
"""
排序类算法有稳定性 和 不稳定性区分:
    依据: 排序后, 相同元素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改变: 不稳定算法.
    不改变: 稳定算法.

选择排序介绍:
    原理:
        第1轮操作: 假设列表的第1个元素是最小值, 然后去剩下所有元素中找"真正的最小值", 只要找到的最小值 比 第1个元素值小, 就交换.
                  这样能保证, 第1轮操作完毕后, 最小值就在最小索引处.

        第2轮操作: 假设列表的第2个元素是最小值,  然后去剩下所有元素中找"真正的最小值", 只要找到的最小值 比 第2个元素值小, 就交换.
                  这样能保证, 第2轮操作完毕后, 次小值就在次小索引处.
        .......
        依次查找列表中的最小值, 依次填充到列表的最小索引处, 直至结束.

    推理思路:
        比较的轮数           每轮比较的次数             公式
            0                   4                   0和1, 0和2, 0和3, 0和4
            1                   3                   1和2, 1和3, 1和4
            2                   2                   2和3, 2和4
            3                   1                   3和4

    核心3点:
        1. 比较的轮数.       列表的长度 - 1       for i in range(n - 1):
        2. 每轮比较次数.      i + 1 ~ 列表最后1个元素
        3. 谁和谁交换.       i索引 和 j索引  对应的元素, 比较, 然后决定是否交换.
"""

# 1. 定义函数 select_sort(my_list), 实现: 对列表元素 升序排列.
def select_sort(my_list):   # 回顾: 如果参数是可变类型, 则: 形参的改变, 直接影响实参.
    # 1.1 获取列表的长度.
    n = len(my_list)
    # 1.2 定义外循环, 表示: 比较的轮数.
    for i in range(n - 1):      # i就代表比较的轮数,  0, 1, 2, 3        分别代表: 第1轮, 第2轮, 第3轮, 第4轮
        # 1.3 定义变量, min_index 代表: 最小值的索引.
        min_index = i
        # 1.4. 定义内循环, 获取: 所有要比较(待排序的数字)
        for j in range(i + 1, n):
            # 1.5 具体的比较过程
            if my_list[j] < my_list[min_index]:
                min_index = j       # 用min_index 记录最小值的索引.

        # 1.6 走到这里, 说明一轮结束, 判断 min_index(真正的最小值的索引) 和 i是否一致, 不一致, 就交换.
        if min_index != i:
            my_list[i], my_list[min_index] = my_list[min_index], my_list[i]

# 在main函数中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 1. 创建列表, 记录要排序的元素.
    my_list = [11, 3, 22, 55, 66]
    # my_list = [3, 11, 22, 55, 66]

    # 2. 打印排序前的元素.
    print(f'排序前: {my_list}')
    # 3. 调用函数, 实现排序.
    select_sort(my_list)
    # 4. 打印排序后的结果.
    print(f'排序后: {my_list}')

```

6.插入排序-代码实现

```python
"""
排序类算法有稳定性 和 不稳定性区分:
    依据: 排序后, 相同元素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改变: 不稳定算法.
    不改变: 稳定算法.

插入排序介绍:
    原理:
        把列表分成两部分, 假设第1个元素是 有序列表, 之后的元素是无序列表, 然后遍历, 获取到"无序列表"中每个元素,
        然后依次和"有序列表"的元素比较, 决定其存放位置, 直至: 所有的"无序列表"元素操作完毕.

    推理思路:
        比较的轮数           每轮比较的次数             公式(下述都是索引)
            1                   1                   1和0
            2                   2                   2和1, 2和0
            3                   3                   3和2, 3和1, 3和0
            4                   4                   4和3, 4和2, 4和1, 4和0

    核心3点:
        1. 比较的轮数.       列表的长度 - 1       for i in range(1, n):
        2. 每轮比较次数.      等于轮数.           for j in range(i, 0, -1)
        3. 谁和谁交换.       索引 j 和 j-1比较
"""


# 1. 定义函数 insert_sort(my_list), 实现: 对列表元素 升序排列.
def insert_sort(my_list):  # 回顾: 如果参数是可变类型, 则: 形参的改变, 直接影响实参.
    # 1.1 获取列表的长度.
    n = len(my_list)
    # 1.2 定义外循环, 表示: 比较的轮数.
    for i in range(1, n):  # i就代表比较的轮数, 1, 2, 3, 4        分别代表: 第1轮, 第2轮, 第3轮, 第4轮
        # 1.3 获取每轮具体要比较的数据.
        for j in range(i, 0, -1):  # range(起始值, 结束值, 步长), 包括: 起始值, 不包括结束值. 所以这里写0, j的值, 最小为: 1
            # 1.4 具体的比较过程,  索引 j 和 j-1比较
            if my_list[j] < my_list[j - 1]:
                my_list[j], my_list[j - 1] = my_list[j - 1], my_list[j]
            else:
                break


# 在main函数中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 1. 创建列表, 记录要排序的元素.
    my_list = [11, 3, 22,  66, 55]
    # my_list = [3, 11, 22, 55, 66]

    # 2. 打印排序前的元素.
    print(f'排序前: {my_list}')
    # 3. 调用函数, 实现排序.
    insert_sort(my_list)
    # 4. 打印排序后的结果.
    print(f'排序后: {my_list}')
```

7.递归版-二分查找

```python
"""
二分查找介绍:
    概述:
        它是一个经典的查找类算法, 效率相对较高.
    前提:
        数据必须是有序的.
    原理:
        1. 找到中间值, 然后看要查找的值, 和中间值的关系.
        2. 如果和中间值相等, 直接返回即可.
        3. 如果比中间值小: 去前边找.
        4. 如果比中间值大: 去后边找.
"""


# 1. 定义函数 binary_search(my_list, item), 实现: 二分查找.
def binary_search(my_list, item):
    """
    自定义代码, 实现: 二分查找,  递归版.
    :param my_list: 记录数据的列表
    :param item: 要被查找的元素
    :return: True找到了, False没找到.
    """
    # 1.1 获取列表的长度.
    n = len(my_list)

    # 1.2 如果列表为空, 直接返回False
    if n <= 0:
        return False

    # 1.3 获取中间值(的索引), 列表长度 // 2
    mid = n // 2

    # 1.4 判断要找的值, 是否等于中值, 如果等, 就直接返回True
    if item == my_list[mid]:
        return True
    elif item < my_list[mid]:
        # 1.5 如果要找的值比中间值小, 就往 中值前找.
        return binary_search(my_list[:mid], item)
    else:
        # 1.6 走到这里, 说明要找的值比中间值大, 就往 中值后找.
        return binary_search(my_list[mid + 1:], item)

    # 1.5 走到这里, 说明列表元素都遍历完了, 还没找到, 返回False即可.
    return False


# 在main中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 2. 创建列表, 必须有序.
    my_list = [2, 9, 13, 25, 33, 45, 56, 66, 71, 92, 99]
    # 3. 测试二分查找.
    print(binary_search(my_list, 10))
    print(binary_search(my_list, 33))
```

8.非递归版-二分查找

```python
"""
二分查找介绍:
    概述:
        它是一个经典的查找类算法, 效率相对较高.
    前提:
        数据必须是有序的.
    原理:
        1. 找到中间值, 然后看要查找的值, 和中间值的关系.
        2. 如果和中间值相等, 直接返回即可.
        3. 如果比中间值小: 去前边找.
        4. 如果比中间值大: 去后边找.
"""


# 1. 定义函数 binary_search(my_list, item), 实现: 二分查找. 非递归版.
def binary_search(my_list, item):
    """
    自定义代码, 实现: 二分查找,  递归版.
    :param my_list: 记录数据的列表
    :param item: 要被查找的元素
    :return: True找到了, False没找到.
    """
    # 1. 定义变量start 和 end, 分别记录: 要查找的列表的范围.
    start = 0
    end = len(my_list) - 1

    # 2. 循环实现查找, 只要 start <= end 就一直查找.
    while start <= end:
        # 3. 计算中间索引, 每次操作范围变化, 中间索引都要改变.
        mid = (start + end) // 2

        # 4. 判断要找的元素 和 中间值是否相等.
        if item == my_list[mid]:
            return True
        elif item < my_list[mid]:
            # 比中间值小, 就修改 end的值.
            end = mid - 1
        else:
            # 比中间值大, 就修改start的值.
            start = mid + 1

    # 5. 走到这里, 说明找完了, 还没找到, 就返回False
    return False


# 在main中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 2. 创建列表, 必须有序.
    my_list = [2, 9, 13, 25, 33, 45, 56, 66, 71, 92, 99]
    # 3. 测试二分查找.
    print(binary_search(my_list, 10))
    print(binary_search(my_list, 33))

```

9.树形结构介绍

* 概述

  它属于 非线性结构, 每个节点都可以有1个父节点, n个子节点.

* 特点

  1. 树形结构的根节点有且只能有 1个.
  2. 每个节点都只有1个父节点及任意个子节点, 根节点除外(它没有父节点)
  3. 没有子节点的节点称之为: 叶子节点.

* 树相关名词

10.树的种类和存储

* 分类
  * 有序树
  * 无序树
* 常用的树
  * 完全二叉树
  * 满二叉树
  * 平衡二叉树
* 树的存储
  * 采用列表(数组)来存储, 占用空间, 存数据 和 对应关系.
  * 采用链表来存储, 采用节点形式, 1个数值域, 2个地址域分别指向2个子节点.

11.二叉树的性质

* 几个维度的计算方式

12.自定义代码-模拟二叉树

```python
# 案例: 链表形式模拟二叉树.


# 1. 定义节点类.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item):
        self.item = item        # 节点的内容.
        self.lchild = None      # 节点的: 左子树
        self.rchild = None      # 节点的: 右子树


# 2. 定义二叉树类
class BinaryTree:
    def __init__(self, root = None):
        self.root = root        # 充当: 根节点, 等价于之前 链表的时候的 self.head(头结点)

    # 3. 添加元素
    def add(self, item):
        # 3.1 判断 根节点是否为空, 如果为空, 当前节点即为: 根节点.
        if self.root == None:
            self.root = Node(item)
            return

        # 3.2 定义列表(充当: 队列), 把根节点添加到: 队列中.
        queue = []
        queue.append(self.root)

        # 3.3 循环判断, 哪个节点的左子树 或者 右子树为空, 就把新节点添加到哪里.
        while True:
            # 3.3 从队列中获取到 根节点.
            node = queue.pop(0)
            # 3.5 判断当前节点的 左子树是否为空.
            if node.lchild == None:
                # 左子树为空, 新节点添加到这里, 程序结束.
                node.lchild = Node(item)
                return
            else:
                # 左子树不为空, 就添加到: 队列中.
                queue.append(node.lchild)

            # 3.6 判断当前节点的 右子树是否为空.
            if node.rchild == None:
                # 右子树为空, 新节点添加到这里, 程序结束.
                node.rchild = Node(item)
                return
            else:
                # 右子树不为空, 就添加到: 队列中.
                queue.append(node.rchild)


    # 4. 遍历二叉树, 广度优先: 逐层获取.
    def breadth_travel(self):
        # 4.1 判断如果根结点为空, 直接return
        if self.root == None:
            return

        # 4.2 定义队列, 记录节点.
        queue = []
        # 4.3 添加根节点到队列中.
        queue.append(self.root)

        # 4.4 循环获取, 只要队列有数据(节点), 就循环获取.
        while len(queue) > 0:
            # 4.5 获取节点信息.
            node = queue.pop(0)
            # 4.6 打印节点内容.
            print(node.item, end=' ')

            # 4.7 判断当前节点是否有 左子树, 有就添加到 队列.
            if node.lchild != None:
                queue.append(node.lchild)

            # 4.8 判断当前节点是否有 左子树, 有就添加到 队列.
            if node.rchild != None:
                queue.append(node.rchild)


    # 5. 遍历二叉树, 深度优先: 前序(根左右)
    def preorder_travel(self, root):    # 节点.
        # 5.1 判断节点是否不为空, 不为空就输出内容.
        if root is not None:
            print(root.item, end=' ')                    # 根
            self.preorder_travel(root.lchild)   # 递归获取 左子树
            self.preorder_travel(root.rchild)   # 递归获取 右子树

    # 6. 遍历二叉树, 深度优先: 中序(左根右)
    def inorder_travel(self, root):
        # 6.1 判断节点是否不为空, 不为空就输出内容.
        if root is not None:
            self.inorder_travel(root.lchild)  # 递归获取 左子树
            print(root.item, end=' ')  # 根
            self.inorder_travel(root.rchild)  # 递归获取 右子树

    # 7. 遍历二叉树, 深度优先: 后序(左右根)
    def postorder_travel(self, root):
        # 7.1 判断节点是否不为空, 不为空就输出内容.
        if root is not None:
            self.postorder_travel(root.lchild)  # 递归获取 左子树
            self.postorder_travel(root.rchild)  # 递归获取 右子树
            print(root.item, end=' ')  # 根

# 3. 定义函数 dm01_演示创建节点和二叉树()
def dm01_演示创建节点和二叉树():
    # 3.1 创建节点.
    node = Node('乔峰')
    # 3.2 打印节点的信息.
    print(node.item)        # 内容
    print(node.lchild)      # 左子树
    print(node.rchild)      # 右子树
    print('-' * 31)

    # 3.2 创建二叉树
    bt = BinaryTree(node)
    print(bt.root)          # 打印 根节点 的地址
    print(bt.root.item)     # 打印 根节点 的内容

# 4. 测试队列  queue.
def dm02_测试队列():    # 即: 模拟先进先出.
    # 4.1 创建队列.
    queue = []

    # 4.2 添加元素.
    queue.append('A')
    queue.append('B')
    queue.append('C')

    # 4.3 获取队列最前的元素.
    print(queue.pop(0)) # ['A', 'B', 'C'] => A
    print(queue.pop(0)) # ['B', 'C'] => B
    print(queue.pop(0)) # ['C'] => C

# 5. 测试广度优先.
def dm03_广度优先():
    # 5.1 创建二叉树.
    bt = BinaryTree()
    # 5.2 添加元素.
    bt.add('A')
    bt.add('B')
    bt.add('C')
    bt.add('D')
    bt.add('E')
    bt.add('F')
    bt.add('G')
    # 5.3 遍历, 广度优先.
    bt.breadth_travel()

# 6. 测试深度优先
def dm04_深度优先():
    bt = BinaryTree()
    bt.add(0)
    bt.add(1)
    bt.add(2)
    bt.add(3)
    bt.add(4)
    bt.add(5)
    bt.add(6)
    bt.add(7)
    bt.add(8)
    bt.add(9)

    # 测试前序
    print("前序结果为: ")
    bt.preorder_travel(bt.root) # 传入根节点, 从根节点开始找.

    print("\n中序结果为: ")
    bt.inorder_travel(bt.root)  # 传入根节点, 从根节点开始找.

    print("\n后序结果为: ")
    bt.postorder_travel(bt.root)  # 传入根节点, 从根节点开始找.

# 7. 在main中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 dm01_演示创建节点和二叉树()
    # dm02_测试队列()
    # dm03_广度优先()
    dm04_深度优先()

```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12418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windows下关闭解除占用端口的进程

环境&#xff1a;windows 10 场景&#xff1a;启动某一应用程序时&#xff0c;提示其他应用已占用此端口&#xff0c;比如端口2425。 解决步骤&#xff1a; 1/3、打开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xff0c;输入以下命令&#xff0c;查找占用此端口2425的PID号&#xff1a; # win…

winpe是什么意思_winpe制作详细图文教程

有些小白很好奇&#xff0c;winpe是什么意思?所谓的winpe系统其实就是当我们的电脑出现问题而不能进入正常系统时候的一种“紧急备用”系统。如果需要重装操作系统的话&#xff0c;以往采用光盘使用的比较多&#xff0c;随着技术的进步&#xff0c;用u盘制作一个winpe去安装系…

中国(分31省、分196个国家地区、分19个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及流量(2003-2022年)

2003-2022年中国&#xff08;分31省、分196个国家地区、分19个行业&#xff09;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及流量_分行业资本存量数据资源-CSDN文库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2401_84585615/89475600 相关数据 中国&#xff08;31省&#xff09;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及流…

【C语言 vs C++:编译过程详解与对比】

C语言 vs C&#xff1a;编译过程详解与对比 对于初学编程的人来说&#xff0c;C语言和C语言的编译过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xff0c;但它们也有显著的区别。本文将带你详细了解C和C编译的整个流程&#xff0c;并对比两者的主要不同点。 1. C 和 C 的编译过程简介 在现代编程中…

网络操作系统项目

部署与管理Active Directory 项目基础知识 活动目录是一种由微软开发的网络服务&#xff0c;用于在网络环境中管理和组织用户、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资源。它是基于目录服务的概念&#xff0c;类似于电话号码簿。 活动目录主要用于集中管理网络中的用户帐户、组织单位、计算机、打…

在 openEuler 系统中,设置补全功能可以提高命令行操作的效率。

目录 1.在 openEuler 系统中&#xff0c;设置补全功能可以提高命令行操作的效率。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设置命令行补全功能 安装 Bash 补全工具 启用 Bash 补全 保存并关闭文件后&#xff0c;重新加载配置&#xff1a; &#x1f310;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家&#x…

如何从损坏的 Mac 或外部驱动器恢复数据

告诉人们要备份是件好事。但人性意味着&#xff0c;寻求备份建议通常是在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之后才会发生。希望您能够按照我们的建议修复损坏的驱动器并恢复数据&#xff0c;但我们还将介绍您需要了解的有关没有备份而崩溃的信息以及如何从损坏的硬盘或外部驱动器中恢复数据。…

ssm框架下实现手机营业厅连签送流量

功能概述 模拟常见手机营业厅APP登录签到领取流量功能&#xff0c;利用SSM框架完成登录签到领取流量&#xff0c;具体功能如下&#xff1a; 用户登录之后方可签到&#xff0c;点击签到&#xff0c;领取10积分&#xff0c;每天最多签到一次 一个月内只要连续登录签到7天&…

西圣find、蜂鸟t15、善尼体可视挖耳勺值得买吗?全方面测评实力王者品牌

可视挖耳勺作为一种新兴的掏耳神器&#xff0c;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欢迎&#xff0c;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新品。然而&#xff0c;近期网络上关于可视挖耳勺的负面声音也在增多。不少消费者反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画质低清、画面卡顿等现象。作为一名居家物品测评博主&#xff0c;我对…

移动瑜伽馆:随时随地,开启身心之旅—轻空间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xff0c;人们对健康与平衡的追求愈发强烈&#xff0c;瑜伽作为一种身心结合的运动&#xff0c;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xff0c;传统瑜伽场馆的固定场地、长时间建设与高昂的成本&#xff0c;常常限制了其普及和发展。如今&#xff0c;一种全…

大模型研发全揭秘:AI模型设计的五大关键步骤

模型设计是大模型项目研发的核心环节&#xff0c;它决定了模型的性能、效果以及在实际场景中的适用性。设计一个高效的模型不仅要求对算法的精通&#xff0c;还需要全面理解问题背景、合理调整模型架构和参数&#xff0c;并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模型项目研发流…

一文读懂数字化生态平台的多元功能!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xff0c;有个话题不得不提 —— 数字化生态平台的多元功能。 ​ 资源整合&#xff1a;凝聚各方力量 在当下&#xff0c;数字化生态平台就像一个大管家&#xff0c;能把分散在不同地方、不同主体的各类资源高效整合起来。商业领域里&#xff0c;…

教你五句在酒桌上和领导说的话语

1、今天很荣幸能和领导一起吃饭&#xff0c;我敬领导一杯希望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意兴隆!2、我敬领导一杯感谢领导平时对我的关照先干为敬!3、谢谢领导这次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好好把握的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工作绝对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4.领导能来这里我们感到非常骄…

Java面试题精选:分布式(一)

一、分布性幂等性如何设计&#xff1f; 重要性&#xff1a;   幂等性在高并发的场景架构中是必须要保证的。比如支付功能&#xff0c;用户发起支付请求&#xff0c;如果后台没有做幂等校验&#xff0c;用户不小心多点了几点&#xff0c;于是后台就会受到同一个订单的多次请求…

新能源汽车BMS 学习笔记篇—AFE 菊花链通信中电容隔离 电感隔离的使用

在汽车高压BMS系统中&#xff0c;通常采用 CAN 总线或菊花链&#xff08;&#xff08;Daisy Chain&#xff09;架构。菊花链架构通过串行连接每个节点&#xff0c;通常只需要两条信号线穿过所有节点。相比之下&#xff0c;CAN总线通常需要多个并行连接到总线上&#xff0c;布线…

LabVIEW开发FPGA方法与FIFO数据丢失处理

开发基于NI 7975R FPGA的系统涉及一系列流程&#xff0c;包括驱动安装、LabVIEW项目设置、开发调试、编译和与Windows系统的通信。重点在于FIFO的正确配置&#xff0c;避免数据丢失是关键环节之一&#xff0c;尤其是在使用高速数据流传输时。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过程&#xff0c…

电脑在开机时出现了Boot Menu菜单如何做U盘启动

电脑在开机时出现了Boot Menu菜单如何进系统? 在开机的时候按DEL键&#xff0c;进入bios设置。在关于启动项目第一启动项修改成HDD&#xff0c;然后保存就可以了。如果下次启动还出现&#xff0c;那么就是你的CMOS不能保存信息&#xff0c;换电池一般就解决问题了。 可能性的…

Sentinel 安装

一、下载jar包 下载地址&#xff1a;Releases alibaba/Sentinel GitHub 二、运行 将jar包放在任意非中文、不包含特殊字符的目录下&#xff0c;启动 启动命令&#xff1a;运行cmd 使用一下命令 java -Dserver.port8090 -Dcsp.sentinel.dashboard.serverlocalhost:8090 -D…

92. 反转链表 II【 力扣(LeetCode) 】

一、题目描述 给你单链表的头指针 head 和两个整数 left 和 right &#xff0c;其中 left < right 。请你反转从位置 left 到位置 right 的链表节点&#xff0c;返回 反转后的链表 。 进阶&#xff1a; 你可以使用一趟扫描完成反转吗&#xff1f; 二、测试用例 示例 1&a…

第三部分:2---进程理解/Linux下进程初识

目录 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进程&#xff1f; 进程的结构体&#xff1a; 操作系统如何加载进程&#xff1f; CPU如何调度进程&#xff1f; 进程如何在多个队列排队&#xff1a; offsetof宏&#xff1a; 进程标识符&#xff1a; 程序打印自己的pid和ppid&#xff1a; 杀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