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回顾
我们知道,接口的参数,一般都要配上注解来一起使用。
不同的参数注解,决定了传参的方式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让你设计接口参数解析,你会怎么做?
本篇就来探究springboot底层是如何通过参数注解,来解析不同的参数传递方式的。
二、源码解读
首先,我们知道接口肯定是归DispatcherServlet类来管理的,所以,我们直接进入这个类
前面的章节,我们已经知道,接口入口方法是: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doDispatch
所以,我们进入这个方法进行断点跟踪并分析原理。
DispatcherServlet#doDispatch方法
1、找到对应request的Handler
这里的原理解释在:
SpringBoot2:请求处理原理分析-请求Path与接口的映射关系(HandlerMapping)

2、找Handler的适配器

mappedHandler.getHandler()
这个已经拿到具体的controller了,返回类型是HandlerMehod类型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就反射调用了?还弄个适配器干啥?

我们进入getHandlerAdapter方法

这里的适配器,有四种

我们在看看适配器结构
它是一个接口,有三个方法。

它有以下几个实现类

这里我们会发现,实现类有6个,为什么,handlerAdapters变量只有4个了?
我们继续看源码,会发现是通过DispatcherServlet.properties配置好的。


D:/app/maven/repository/org/springframework/spring-webmvc/5.2.9.RELEASE/spring-webmvc-5.2.9.RELEASE.jar!/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properties

继续往下看
通过getHandlerAdapter方法,我们可以看出,Adapters是通过supports方法来确定具体哪个适配器来处理。
supports的具体逻辑就不看了,因为,每个实现的adapter判断逻辑不通。
也就是说,getHandlerAdapter方法循环遍历四个adapters,通过adapter的supports方法,找到了handler对应的HandlerAdapter类。
3、通过适配器来真正调用controller接口
我们常用的是@RequestMapping类型的接口注解。
所以这里,我主要解读一下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mvc.metho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ha.handle是具体的哪个adapter来实现的,从而进入对应的实现类里进行处理。
我这里肯定是进入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类中看具体逻辑。
3.1、查看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适配器处理逻辑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mvc.metho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handleInternal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mvc.metho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invokeHandlerMethod
这里设置参数解析器和返回值处理器。

有26个参数解析器和15个返回值处理器


执行并处理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mvc.method.annotation.ServletInvocableHandlerMethod#invokeAndHandle
通过这个名字,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里invokeForRequest就是已经处理完请求了。

进入invokeForRequest
关键代码找到了,getMethodArgumentValues获取方法参数值。

org.springframework.web.method.support.InvocableHandlerMethod#getMethodArgumentValues
protected Object[] getMethodArgumentValues(NativeWebRequest request, @Nullable ModelAndViewContainer mavContainer,
Object... providedArgs) throws Exception {
MethodParameter[] parameters = getMethodParameters();
if (ObjectUtils.isEmpty(parameters)) {
return EMPTY_ARGS;
}
Object[] args = new Object[parameters.length];
for (int i = 0; i < parameters.length; i++) {
MethodParameter parameter = parameters[i];
parameter.initParameterNameDiscovery(this.parameterNameDiscoverer);
args[i] = findProvidedArgument(parameter, providedArgs);
if (args[i] != null) {
continue;
}
if (!this.resolvers.supportsParameter(parameter))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formatArgumentError(parameter, "No suitable resolver"));
}
try {
args[i] = this.resolvers.resolveArgument(parameter, mavContainer, request, this.dataBinderFactory);
}
catch (Exception ex) {
// Leave stack trace for later, exception may actually be resolved and handled...
if (logger.isDebugEnabled()) {
String exMsg = ex.getMessage();
if (exMsg != null && !exMsg.contains(parameter.getExecutable().toGenericString())) {
logger.debug(formatArgumentError(parameter, exMsg));
}
}
throw ex;
}
}
return args;
}
首先,我们看下参数解析器 规范
有两个方法
supportsParameter用来判断是否支持解析
resolveArgument用来进行具体的解析操作

这里用了设计模式中的组合模式
HandlerMethodArgumentResolverComposite实现了HandlerMethodArgumentResolver接口
然后,在该类中循环遍历,是否有解析器可以处理当前参数,如果有,具体怎么解析。
那么,到这里,源码逻辑就差不多结束了。
因为26种具体的参数解析器,处理逻辑不通,有兴趣的自己断点看看。
三、逻辑梳理
首先,请求接口进入DispatcherServlet#doDispatch方法
先从handlerMapping中获取具体的handler,即找到具体是哪个controller来处理请求。
而handlerMapping类型默认配置了5种。
找到对应的handler后,在找到对应的handlerAdapter
handlerAdapters适配器类型默认配置了4种。
再然后,通过具体的handlerAdapter来解析方法参数
而解析方法参数,用到了参数解析器argumentResolvers
这里,参数解析器,配置了26种。
并且用了组合模式+缓存来优化性能。
遍历循环参数解析器,找到对应参数的解析器后
在通过方法参数中的参数类型,参数名称,参数注解等信息。
进行具体的参数解析,并返回解析结果。









![[001-07-001].第1节:Redis中的BigKey使用分析](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bd90f1729d0046c5a466984cfb45e1db.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