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架构的演变
目前我们接触的比较多的是单体架构,指的是将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项目中开发,打成一个包部署。
- 这样的架构优点在于,架构简单,把各个功能集中在一起方便操作管理,部署成本也比较低
- 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耦合度高!对于大型的互联网项目来说,功能庞杂,各个模块代码量巨大,这样的项目各个模块都集中在一起,极其不容易维护和修改
- 所以才有了分布式架构,所谓分布式架构指的是,将项目的每一个模块都分成一个个独立的项目,在这个模块就只干这个模块的事情,别的都不用管,这样分成的一个小项目就叫做服务。
- 优点是非常明显的,降低了服务的耦合度,有利于每一个模块的升级拓展。
- 但是也有缺点我们需要知道,如下图所示:
- 由于我的每一个模块之间都没有联系了,所以如果在用户功能中需要订单模块的程序,我们怎么来调用?放在单体架构里,我们直接可以调用订单模块的service层的接口,但是在分布式架构中怎么实现?
- 大型项目拆分的服务数量巨大,服务之间在互相调用的时候,怎么知道每个服务的地址?
- 当有服务挂掉的时候,别的服务怎么知道这个服务的健康状态,从而停止调用?
- 针对上面的这些问题,市场上应用比较多的分布式架构是微服务
- 微服务是一种经过良好架构设计的分布式架构方案,特征如下:
- 单一职责:微服务拆分力度更小,每一个服务都对应唯一的业务能力,避免重复开发
- 面型服务:刚刚在上面说到的,服务与服务之间怎么实现相互调用,每一个微服务对外暴露业务接口,从而满足服务之间的相互调用
- 自治:数据独立,每一个服务都有一个独立的数据库,以防某个服务出错导致整体数据被污染
微服务这种方案需要技术框架来落地,国内知名的便是springcloud和阿里巴巴的dubbo
2.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模式
- 一个微服务项目,肯定得把项目中的许多模块都拆分出来,从而形成一个服务集群。
- 大型项目服务庞杂,维护起来极其不容易,所以得有一个注册中心来统一管理每一个服务的信息。
- 同样的每一个服务的配置也是由配置中心来统一管理的。
- 服务众多,需要有一个服务网关来统一管理每一个服务的地址,方便用户来调用。
3.服务拆分和远程调用
3.1.一个微服务的demo
这个demo中包含两个模块,用户模块user-service和订单模块order-service,之前说过一个项目中被拆分出来的服务,就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在代码中就是这样体现的。
3.2.远程调用的实现
假如现在order-serivce服务需要调用user-service服务,该怎么实现远程调用呢?上面不是说了在微服务中服务调用的时候可以对外暴露接口,从而完成服务之间的调用,在代码中怎么实现呢?
user-service对外的接口是localhost:8081/user/{id},当我们用浏览器访问这个地址时就能拿到user数据库中的数据,而现在我们不是用浏览器来访问地址,而是用order-service来访问这个地址
那么order-service这个服务怎么来访问这个地址呢?spring给我们提供了一个RestTemplate类用来专门进行RestFul类型的API调用
3.2.1.创建RestTemplate类
在配置类中注册RestTemplate类的bean对象:
3.2.2.远程调用
在order-service服务中的service层中,注入RestTemplate对象,利用其提供的getForObject方法进行远程调用
3.2.3. 结果
4.Eureka
4.1.Eureka原理分析
- 之前在远程调用的时候,调用user-service服务的地址是采用硬编码的形式,但是等到服务一多,这样就会很麻烦,所以要用注册中心,将地址统一管理
- 刚刚在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模式中提到的注册中心,该功能的实现就需要用到Eureka这项技术
- 以刚刚远程调用为例子,order-service服务要远程调用user-service服务,所以user-service是服务的提供者,order-service是服务的消费者
- eureka分为两个角色,一个是eureka-server,用来管理服务信息,一个是eureka-client,用来表示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
- 当服务提供者注册服务信息之后,该服务的相关信息就会被保存在eureka-server的注册中心里,这时,服务消费者就可以从注册中心里拉取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拉取到之后,通过负载均衡技术来选取要调用的端口。
- 其中,有一个心跳续约的机制,每隔30秒之后服务提供者会向注册中心发送一次信息,来确保注册中心中的服务都是存活的,若是有服务挂掉,也会通知注册中心及时删除。
4.2.搭建eureka服务
要想使用eureka,就得和拆分模块一样,在项目中单独创建一个eureka服务
引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server</artifactId>
<version>3.1.2</version>
</dependency>
创建启动类:
@EnableEurekaServer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Eureka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EurekaApplication.class,args);
}
}
这里的启动类得加一个eureka的开关注解,@EnableEurekaServer,表示开启了eureka服务
配置eureka:
server:
port:
10086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eurekaServer # eureka的服务名称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 eureka的地址信息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注意: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eureka自己也是一个微服务,也就是说eureka也会把自己注册到eureka-server的注册中心,这是为了eureka集群之间的通信,所以在配置信息的时候,得把eureka本身的地址信息也添上。
4.3.结果
启动项目之后,进入配好的地址,就会有eureka提供的可视化界面,如下:
4.4.eureka服务注册
上面创建好了eureka服务,接下来我们要把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注册到eureka服务中
引入依赖:
<!--eureka客户端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client</artifactId>
<version>3.1.2</version>
</dependency>
配置信息:
在服务的配置文件中配置以下信息: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 eureka的地址信息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userService # 服务的名称
配置完成之后,刷新一下eureka的可视化界面,就能看见已经注册好的服务,如下:
4.5.eureka服务发现
刚刚在上面把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全部注册到eureka服务中了,接下来来进行拉取,也就是完成服务消费者从eureka注册中心里拉取已经注册进去的服务提供者,也就是4.1图中的第二步
将服务消费者service层中的url中的ip和端口修改成要拉取的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名称
未修改之前的url路径的端口是写死的,如果要拉取的服务一变多,那么这样硬编码的格式非常不好,所以我们把它改成更为灵活的服务名称,如下:
在服务消费者RestTemplate类上添加负载均衡注解
这样就完成的服务的拉取和负载均衡
5.负载均衡原理浅讲
由于小编对这一块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只做大概的讲解:
RestTemplate发起请求之后,会被LoadBalancerInterceptor拦截器拦截,然后经过对这个请求的处理,拿到请求路径中的服务名称userService,用这个服务名称去eureka的注册中心查找对应的服务,然后通过负载均衡拉取其中一个端口,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