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建筑企业的管理中,信息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企业需要慎重考虑,以确保系统真正适合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 要选合适的,而非“成熟”的
信息化系统的核心在于支持企业管理的落地执行。即使系统界面设计得再简单、易用,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政策和配套的奖惩制度,员工的使用积极性仍然会受到限制。同时,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尚未达到信息化系统的要求,系统功能再完善、强大,也可能会变成企业的一种负担。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选择一套真正“适合”现阶段管理形态的系统,比选择一套所谓的“成熟”系统更为重要。搭贝低代码平台通过灵活定制和快速迭代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现有管理基础上逐步提升,而非强行要求企业适应系统。
🔧 要具备自己维护与修改系统的能力
建筑企业的业务和管理需求经常发生变化,可能是季度、月,甚至每周都在调整。因此,信息化系统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这些变化。如果每次系统修改都需要与第三方厂商沟通,那么等系统修改完成时,管理制度可能已经再次变化,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导致系统与实际业务脱节。
搭贝低代码平台赋予了企业自主维护和修改系统的能力,使信息化部门能够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快速调整系统,保持系统与业务的紧密结合。这种自主性使得企业可以灵活应对变化,避免系统“越用越难用”的困境。
🧭 要有全局的信息化规划
在信息化过程中,部分建筑企业可能会因快速构建系统而忽略全局规划。尤其是在搭贝低代码平台上,虽然可以快速搭建系统,但如果缺乏全局规划,容易导致各个业务模块之间关联关系混乱,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分析体系。
一些成功的信息化转型案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规划与需求响应并行:系统规划应当贯穿整个信息化过程。即使已经陷入业务需求的泥潭,也要停下来,梳理公司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找出关键的“主数据”(如项目编号),并据此逐步推进系统构建。同时,利用搭贝平台构建需求管理系统,量化信息化部门的工作量,让业务部门意识到系统修改的重要性。
-
赋能业务部门自主搭建:通过搭贝平台,信息化部门可以赋予业务部门一定的自主权,如子管理员权限,让他们能够自行搭建和维护系统。通过参与平台的培训课程,业务部门能够掌握基本的系统搭建技巧,从而减少信息化部门的工作负担,信息化部门可以专注于攻克核心业务模块以及跨部门、跨系统的整体规划。
搭贝低代码平台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转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通过选择适合的系统、增强自主修改能力、并注重全局规划,建筑企业可以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实现管理效率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