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缓冲区的基本概念
缓冲区这个概念,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有听到过,那么其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简单地理解一下,其可以被看做一部分的内存(可以认为是malloc来的)。
那为什么要有缓冲区这个东西呢?其有什么作用呢?先说结论,缓冲区的主要作用就是来提高我们的效率(提高使用者的效率,提高发送效率)。那其是如何做到提高效率的呢?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说发快递,通常我们寄快递都会送到菜鸟驿站,但是其不会立刻将我们的快递发送出去而是会积累一部分快递,等到一定程度再进行发送。由此我们可知,因为由(驿站)缓冲区的存在,我们可以积累一部分的数据在统一进行发送。而根据我们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可知,我们的内存跟硬件设备的交互是很慢的,为了避免过多的交互操作,于是就有了缓冲区的概念,先将内容写入到缓冲区中,等到一定规模之后,再统一的写入到硬件资源中,这就可以提高我们OS的效率。
缓冲区因为能够暂存数据,必定要有一定的刷新方式,因为其到时需要向硬件写入资源:
无缓冲(立即刷新):每次写入数据都会立即被写入目标,无任何缓冲。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例如标准错误输出。
行缓冲(行刷新):每当遇到换行符时,缓冲区中的数据会被刷新到目标。这种模式适用于文本文件或控制台输出,使输出操作更高效,但每行的结束会触发刷新。
全缓冲(缓冲区满了再刷新):数据在缓冲区中积累到一定量后才会写入目标。这种模式适用于文件写入等操作,可以减少写入次数,提高性能,但在缓冲区未满时数据不会立即显示。这些模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调整,以平衡性能和实时性。
也可以自定义刷新策略
以上是一般策略,存在特殊情况:1.强制刷新 2.进程退出的时候,一般都会进行刷新缓冲区
二、样例展示
说了这么多我们写一段代码来看看吧,虽然不能直接看到缓冲区,但是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其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对这一段代码解析一下,printf我们很熟悉了,就是向显示器进行打印,fprintf向stdout进行打印,也就是显示器,fputs也是如此,write在上篇文章已经给大家说过了,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接下来我们看看结果。
这里输出没什么特别的,接下来我们来改改代码。
这里对我们的输出做一个重定向的工作,同时在代码的最后我们fork()一下。可能有人会说了,欸这有什么区别吗,无非就是刚刚的输出被冲定向到了文件中而已,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结果吧。
先说现象,原先的输出都有内容也没变,但是呢,次数变多了,且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唯独write写入的那份没变多,这是为什么呢?且看下文。
三、样例分析
在上文我有说过缓冲区的刷新方式,这里补充一点小细节,同时对案例进行分析。
- 当我们直接向显示器打印的时候,显示器文件的刷新方式是行刷新!而且你的代码输出的所有字符串,在\n,fork()之前,数据全部已经被刷新,包括systemcall。
- 而当重定向到test.txt,本质是向磁盘文件中写入(不是显示了哦),我们系统对于数据的刷新方式已经由行刷新变成了全缓冲。
- 全缓冲意味着缓冲区变大,实际写入的简单数据,不足以把缓冲区写满,fork执行的时候,数据依旧在缓冲区中!
- 在这里我们所谈的"缓冲区",和操作系统是没有关系的 ,只能和C语言有关。也就是说,这里我们所谈的主要是语言级别的缓冲区(用户级缓冲区)。
- C/C++提供的缓冲区,里面一定保存的是用户的数据,属于当前进程在运行时自己的数据。 如果我们把数据交给了OS,这个数据就属于OS,不属于当前进程了。
- 当进程退出的时候,一般要进行刷新缓冲区,即便你的数据没有满足刷新条件 --- 这个行为属于清空或者"写入操作" --- 我们知道任意一个进程在退出的时候,要刷新缓冲区,就要发生写时拷贝,所以fork()虽然并没有调用前面我们所说的函数,但其和父进程指向统一块缓冲区,退出发生写时拷贝,所以就有两份结果。
- 而我们的write是系统调用,也就是说write没有使用C的缓冲区,其数据会直接写入到到操作系统中!不属于进程了,就不会发生写时拷贝。
- 其实我们的文件也是需要有缓冲区的,这是内核级别的缓冲区,我们的write系统调用可以理解为直接向文件缓冲区进行写入。这里我们重新再理解一下刷新,从C缓冲区写入OS(文件缓冲区)这个工作叫做刷新。
谈了这么久的缓冲区,我们要怎么去看看这个缓冲区到底在哪呢?任何情况下,我们输入输出的时候,都要由一个FILE,FILE是一个结构体,FILE里面包含了fd,同时包含一个缓冲区。这里大家可以去看看源码,加深加深自己的理解。最后用一张图总结一下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