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入门和提升的书籍:
1.《制造企业的产品数据管理--原理、概念、策略》,作者:[德]约瑟夫·萧塔纳著,祁国宁译
这是一本很基础,但是也非常经典的企业实施PDM管理价值和方法的书籍,大概出版于2001年,那时我还在初中,从接触十多年对PLM的发展历程来看,那时的PDM管理思想和理念都相当基础,但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最新的PLM发展的什么程度,核心的内容很少变化的;这对于刚入门者理解企业的产品数据管理价值,理解目前PDM/PLM软件架构和实施方法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议可详细阅读。
2.《大批量定制技术及其应用》,作者:祁国宁
当工业4.0来临时,当面临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很多企业才进一步意识到通过平台化开发实现大批量定制快速响应交付的重要性;这是大批量定制的入门书籍,参考这本书的关于大批量定制的论文和书籍也非常多;这几年在很多企业进行BOM架构的规划和咨询,我还是会推荐这本书作为入门的书籍,我也会在困惑的时候继续翻阅
3.《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21世纪企业制胜之道》,作者:(英)斯达克
当PDM的车轮滚动到PLM时,其实很想知道PDM与PLM的区别是什么?PLM是不是PDM+PM+CAPP等模块的组合?有不少资料说PLM是一种战略而不是软件,那么这句话又怎么理解?当翻开这本书时,这里有很多理念和思想值得认真品味;这本书比较厚,四五百页向我们娓娓道来PLM的慨念、理论、策略和实施方法等;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的书籍比较多,也包括有一套精益生产的PLM书籍等,也有更多介绍软件的书籍,但我还是更喜欢这本书;以前在带团队招聘新人时,这本书是必须书籍,在不陷入PLM软件思维定势的前提下,更多的扩大视野,不仅理解PLM,更了解企业需求,了解需求与PLM关联后的价值;阅读这本书可能无法掌握产品数据管理和PLM实施,但是可以听懂大量的行话,这是入行的基础
4.《现代物料管理》,作者:傅和彦
企业的物料成本可能占总的成本50%以上,并且物料管理是产品开发的基础,物料是产品研发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核心,也是最基础的组成,即使再复杂的产品,也都是一个个物料的组合,因此企业管理好了物料,也就至少完成了50%的BOM管理,当然好的物料管理方案离不开企业的研发战略和产品管理的方法,这个需更深入的学习才能有更深的体会;针对介绍物料管理的书籍我也至少有4-5本,但是首推的还是这本;傅老师不仅教学,而且在台湾的工业起飞的年代,在多家企业担任重要职位,因此本书也融入了大量物料精益管理的实践;最近在一家企业进行物料生命周期管理咨询时,我首推的就是这本书,当然这本书也是我在一家企业参与实施时,一位老师傅推荐我看的;一本书了解物料的完整管理过程包括物料申请和认证管理,仓储管理,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验收管理,几乎覆盖了物料的生命周期,看完之后,不求所有内容都掌握,但是对研发物料的生命周期有完整的了解
5.《ERP与企业管理:理论、方法、系统》,作者:周玉清、刘伯莹
在企业中,PLM和ERP就是一对兄弟,PLM关注虚拟的研发沉淀知识交付,ERP关注实物资产的各种业务过程和财务,产品开发数据管理在PLM中,但发布后的最核心应用系统就是ERP,ERP接过接力棒之后,执行将企业开发的产品转换成为实物并交付市场、客户产生实际价值;推荐这本书的缘由是在了解研发域的管理需求和场景同时,也了解一下订单、生产制造甚至财务域的一个基本运作机制,这样就容易理解研发的数据进入ERP后如何运行,那么前端如何做才能向后端系统提供更好的数据,上下游握手时,也知道握手系统的逻辑,做到知己知彼;也是在看完这本书后,对企业实施ERP接口时,我不再那么担心说错话了,也能理解下游系统有时候向前端PLM提出业务需求和数据需求的目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上下游业务和数据的关系
6.《五大质量工具详解及运用案例: APQP/FMEA/PPAP/MSA/SPC》,作者:谭洪华
汽车行业在工业中属于一个庞大的门类,汽车主机厂和供应链企业也是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引领者,五大质量工具,七大方法是这个行业的核心管理要求,因为这种管理方法的确可以给产品开发的业务过程和质量带来比较大的改善,因此目前很多行业也逐渐将五大质量工具也融入到产品开发中,例如电子高科技、风电等;进入一个行业,或者与一个行业的人沟通交流时,必须知道大家在沟通交流什么;读专门的标准文件更加难懂,例如FMEA手册第五版(但不是说手册不好,是需要在入门的基础上在继续深入);这本书比较浅显易懂,里面附带了很多表单、案例,作为入门是比较合适;针对这套书有一本包含五大质量工具,也有每一个质量工具是单独一本的;建议随着理解的深度和需求,逐步深入吧
7.《端到端流程: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作者: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丽莎·赫什曼(Lisa Hershman)
针对流程,从小的方面来说,不管对于数字化管理和PLM落地实施,都会围绕着它打转,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身边的任何正常运作/协作的事情,都有它的流程;这里说的端到端的流程,主要是为了规避局部流程的限制;流程是企业/组织价值、工具和方法的一种体现,好的流程基于价值需求的输入为起点,以价值交付为终点,基于整合流程的协作传递价值,但不好的流程很多时候就是缺少协作规范,或者以局部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我们站在一个点上,聚焦去解决某一件事情时,视野向前延伸一定要到价值的需求方,向后关注到价值确认的闭环,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程设计,定义不同流程节点的指标,提供合适的方法与工具,然后提供更好的方法去引导和度量流程的落地效果;当然对于初始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员,端到端可能有一点难理解,更容易对例如图纸的提交审批签署流程与这里的端到端混淆到一起——或者或,这里的端到端,更简单的理解就是PDCA的闭环
8.《从偶然到必然:华为研发投资与管理实践》,作者:夏忠毅
这本书我也给放到入门和提升的这里,是因为在读过的IPD相关书籍中,对这本最为认可;这几年随着华为持续不断扩大的影响力,IPD的知名度也提升了很多,已经从高科技电子蔓延到很多行业;但我认为IPD是一列重载的高速列车,因此并非是大家都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这本书我专门写过一篇文档《再读《从偶然到必然》的分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也在里面说明过,企业学习IPD不是为了一定落地IPD,是选择合适的产品管理方法和流程;阅读这本书,其实也是让了解更好的产品开发流程是什么样的,当然比较好的产品开发方法论也不止这一种,还需要持续学习
9.《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作者:[美]卡丽斯·鲍德温、金·克拉克
5-6年前,我在给一家企业实施配置管理架构咨询和IT落地时,一位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当时就入迷了,相见恨晚啊;包括我在看大批量定制那本书,以及参与相关培训时已经知道模块化,但是并没有很深入的从方法论上了解,即使再一些企业讲解CAD和PLM时,也更多从工具实现上进行说明,但是面对具体的产品,到底如何展开模块化产品的开发,我一筹莫展,一直到要我主导一家企业的技术状态管理的方案时,我才真正的开始进行实践;模块化是一种思想一种规则一种协同的方法,指导我们面对或者构建一个复杂系统时,如何先进行拆解,然后逐个实现,再组合一个整体闭环验证,这就是模块化的思维,当然整个过程不止这么简单,就像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写了很多关于平台和模块化的规则,我也认为意犹未尽;总之,模块化开发,就是基于一种协同规则,实现向前向后两端的业务拉通,实现更多可替代,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开发,然后任意组合可以满足无数定制化需求,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扩大视野和持续能力提升的书籍:
1.《系统思考》,作者:丹尼斯·舍伍德
我们工作中、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很多时候,也许我们不知道蝴蝶挥舞了翅膀,就会在遥远的大西洋引起巨大的海啸;随着工作负责的模块越来越多,深入研究的细节越来越多,就愈发意识到系统设计和系统思维的重要性;缺乏系统思考能力,没有深入理解系统的各个模块,和理解其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很难拥有创造系统和优化系统的能力;例如我最近在企业梳理物料管理业务时,对于有一个字段是否保留在主数据系统中计划组织一次会议,在会议前的沟通时,不止一个人给我反馈这个自动好像不起眼对业务没有什么影响,但当我使用系统思考这本书提供的思路,用思维导图说明了影响之后,大家才发现目前很多物料的应用、追溯、协同时匹配的不一致性等问题的根源都在这里,这个信息就是“版本”;以前我在一家企业进行项目管理咨询时,也推荐项目任务全部完成后,一定要增加项目结项的复盘,当时推动也有阻力,但我也是使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将影响链的传递做了说明,后来企业虽然没有全部推广,但是要求A、B类项目必须有复盘,有复盘的项目的资料重用度明显有提升
当我们成长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从一个实施工程师变成一位顾问,或者专家时,我们的思考框架就更不能仅局限于眼前的视野,要有更宽更大更远的视野识别和预制更多内容,能对更多事情提前进行预判并未雨绸缪,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2.《可制造性设计 为精益生产、按单生产和大规模定制设计产品》,作者:大卫·M.安德森
在很多年前,参与一次精益管理的培训学习时,学习周期内了解很多生产的精益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但在最后一天下午,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面向生产制造的精益改善都是小的改善,面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都是微弱的,一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70%的成本已经在设计阶段决定了,例如仅局部的加工精度提升即可确设计成为整个面的高精度,例如定义了不好的产品架构,不仅影响设计重用,而且对装配和制造过程都会带来很多的影响,因此在这些年的很多企业咨询和IT落地时,我不断的分享源头和架构设计的重要度、讲解DFx对企业降本的重要性,也参考了不少针对研发精益管理的理念,希望通过更多的产品前期规划和验证,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产品上市时间,同时为精益生产、按单生产和大规模定制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的来说,可制造性设计为精益生产、按单生产和大规模定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减少生产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来实现这些先进制造模式的成功实施;当然,向上一本书致敬,设计工程师的任何一个决定,基于系统思考的影响,都会在后端持续放大正向或者反向传递
3.《汽车行业面向智能制造的BOM物料管理》,作者:黄振旗
这本书和前些年参与的构型管理、平台化开发思想有很多高度一致,但相对构型管理资料难找,平台化模块化开发更多是理论和方法的说明,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顶层思考框架和落地的方法,也给我的一些困惑提供了比较好的思路;对于企业来说,更建议学习的是思考框架和方法,而不是模式的照搬,当企业的管理复杂度没有到这种程度时,这种应用框架会增加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但不管哪一种情况,从局部考虑BOM到全局考虑BOM,降低协作成本是企业关注的核心
4.《基于系统工程的飞机构型管理》,作者:王庆林
刚在航空航天接触构型时,的确不能理解这里的内容,后来专门阅读了《EIA-649-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直到要求我负责一家大型企业中,将构型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迁移应用到装备产品开发,并且实现“架次”的追溯管理,实现生命周期的协同和知识沉淀与重用;面对这么多目标时,我亚历山大;我开始审视和请教什么是构型,获得的答案几乎与这本书序言中一致“如果在庞巴迪公司向10个工程师请教什么是构型管理,你可能收到10个不同的答案;构型管理是一个像谜一样的东西,令人困惑不解,在这里,同样说不清什么是构型管理;一些人把构型管理看作是图纸技术状态管理的代名词”,当时经过介绍到北航专门找一位老教授请教,没想到教授给的很多参考资料竟然是MBSE和模块化,然后思维就逐步打开了,也专门买了INCOSE的MBSE书籍,然后对比着阅读,发现两本书竟然都能读懂一些;推动这家企业的构型管理很难,如何将航空航天针对复杂的构型管理要求在装备行业适应落地?团队也受到很大挑战,不过我们抗住了挑战,不仅输出了业务方案和IT方案,而且基于这套方案框架,将企业很多和产品开发相关的管理要求和系统进行了整合,基本实现了产品从源头需求到后期运维的闭环和追溯;虽然我们也知道仍有很多不足待改善,尤其后来有专家进行针对,发现他们的关注点我们基本都包含和覆盖,并且有些还有更好的落地方式,部分没有实现的,和企业组织沟通了几次,发现很难从业务上进行拉通,当时还是蛮欣慰的
这本书在哪个项目实施中至少完整读了3编,经过实施的历练,也总结了不少平台化和模块化生命周期开发的经验,但是,很多时候,我还是喜欢翻翻这本书
5.《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有效方法》,作者:(美)约翰·M·博基
这本书是我推荐的,也是目前正在学习的一本书,目前第一遍已经读了超过2/3,说句实在话,没有读懂,但是我希望我会读完,然后再读第二遍;读这本书的起源是企业的技术团队准备导入正向开发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技术策划的精准度,技术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但结果参与的多家供应商都在讲解MBSE工具;我认为本身这个没有偏差,但将正向研发对等于MBSE就存在以偏概全的理解;我不赞同这种讲解的方法,就像一说到MBD就一定离不开3D模型,我也挺疑惑的,按照这种思路,电气、硬件和软件就没办法使用MBD的思想了?结合INCOSE的MBSE手册,MBSE是多么大的体系和架构啊!所以我想更深入的了解MBSE,就被推荐这本书,本书聚焦系统工程的复杂性,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转型为主线,揭示面向对象设计、系统建模语言、建模和仿真等应用于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个经验证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基于模型的系统架构流程(MBSAP);随着更多头部企业从仿造到创新,正向设计的探索也是必须要经历的,提前掌握一些方法论也是为自己做一份铺垫
更多有关先进制造、华为研发管理/IPD、MBSE、PLM、ERP、MES、数据治理、数字样机等方面免费解决方案、资料获取,请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