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ord() 与 chr()
力扣题目-转换成小写字母
count()函数
ord() 与 chr()
ord()
和 chr()
用于字符和字符编码(通常是ASCII等)之间的转换。
1. ord()
ord()
函数用于获取一个字符(通常是一个单字符字符串)的编码值。在ASCII编码中,这意味着它返回字符的ASCII码。
# 获取字符'A'的ASCII码
ascii_value = ord('A')
print(ascii_value) # 输出: 65
2. chr()
chr()
函数与 ord()
函数相反,它接受一个整数(通常是字符的编码值)作为参数,并返回对应的字符。
# 将ASCII码65转换回字符'A'
char = chr(65)
print(char) # 输出: A
3. 大写字母 的ASCII码值范围是从 65 到 90。具体来说,'A' 的ASCII码是 65,'B' 是 66,以此类推,直到 'Z' 是 90。
小写字母 的ASCII码值范围是从 97 到 122。具体来说,'a' 的ASCII码是 97,'b' 是 98,以此类推,直到 'z' 是 122。
力扣题目-转换成小写字母
709. 转换成小写字母 - 力扣(LeetCode)
给你一个字符串 s
,将该字符串中的大写字母转换成相同的小写字母,返回新的字符串。
class Solution:
def toLowerCase(self, s: str) -> str:
# return s.lower()
return "".join(chr(asc | 32) if 65 <= (asc := ord(ch)) <= 90 else ch for ch in s)
count()函数
在Python中,count()
函数是一个内置方法,主要用于字符串(str
)、列表(list
)、元组(tuple
)等容器中,用于计算某个元素或子串出现的次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字典(dict
)和集合(set
)等类型并不直接支持 count()
方法,因为它们的元素或键值对是无序的,或者它们的定义(如集合中的元素唯一性)与 count()
方法的目的不符。
1. 字符串中的 count()
在字符串中,count()
方法用于计算子串在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它还可以接受可选的 start
和 end
参数来限制搜索范围。
s = "hello world, hello everyone"
print(s.count("hello")) # 输出: 2
print(s.count("world", 0, 13)) # 输出: 1,在索引0到13(不包括13)的范围内搜索
2. 列表和元组中的 count()
在列表和元组中,count()
方法用于计算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lst = [1, 2, 2, 3, 4, 4, 4]
print(lst.count(2)) # 输出: 2
tpl = (1, 2, 2, 3)
print(tpl.count(2)) # 输出: 2
3. 如果在不支持 count()
方法的类型(如字典或集合)上调用 count()
,将会引发 AttributeErr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