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java内存模型是堆+栈+元空间(也叫方法区,它是在内存中的)。
字符串常量池保存在堆里面。为了节约空间,如果常量池里面有,就不需要创建对象,只需要返回常量池里面的引用;如果常量池没有,就先创建常量池里面的对象(方便其他地方用到),然后在堆里面在新建一个对象。
直接看结果更加形象:
- String a = “a” + “b” 就等于 String a = “ab”; 常量相加,等于直接拼在一起。
- stra + str b+ strc 等于 new String(stra+strab…),变量相加,等于new String()
- 注意静态变量在编译时已经知道了。比如下面的final b,以及b+2,我们可以认为b不再是变量,而是常量了。这也是为什么b+2和c+2,一个生成对象一个不生成对象的原因。
String a = new String("wukong2"); // 同时创建一个堆对象 和一个常量池里面的对象。同时a指向堆对象。
final String b = "wukong"; // b指向常量池对象,b+2也是
String c = "wukong"; // c指向常量池对象
String d = "wukong2"; // d指向常量池对象
System.out.println(a == (b+2)); // false 。前者堆对象,后者常量池对象
System.out.println(a == (c+2)); // false。前者堆对象,后者也是新建的堆对象,不可能相等。
System.out.println(b == c); // true 都是常量池对象
System.out.println((b+2) == (c+2)); // false ,一个常量池对象,一个new String()
System.out.println(a ==d); // false
再看一个例子:
String a = "wukong2"; // 指向堆里常量池中的对象wukong2
final String b = "wukong"; // 指向堆里常量池中的对象wukong
String c = "wukong"; //指向堆里常量池中的对象wukong
final String d = "wukong2"; // 指向堆里常量池中的对象wukong2
System.out.println(a == (b+2)); // true
System.out.println(a == (c+2)); // false,c+2= new String(c+2)
System.out.println(b ==c); // true
System.out.println(a == d); // true
System.out.println(d == (c+2)); // false
System.out.println((b+2) == d); // true
看完例子后再看一个图,来加深印象:
第一步,new String(),此时常量池没有。所以创建两个对象:一个是常量池里面的对象,一个是堆对象。看下图的s指向。
第二和第三步,都是取常量池里面的引用即可。不涉及对象创建。看下图的s1和s2的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