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G4 DMA的使用(寄存器开发)

news2024/7/30 17:34:17

下面以STM32G474为例,使用DMA来存储USART1的接收数据。

1. 查看硬件支持

首先查看要使用的DMA支持的通道数,在手册中有如下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上图可以看到,对于不同的设备类型有不同的DMA通道数量。设备类型分类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使用的是STM32G474因此是属于Category 3,也就是说,DMA1有8个通道,DMA2也有8个通道。

2. DMA框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上图可以看到,DMA请求是通过 DMA_MUX 过来的,然后通过仲裁器对来的请求源进行仲裁,根据优先级来确定先处理那些请求,然后再返回DMA_ack。每个DMA有分别有两个接口为 AHB主接口 和 AHB子接口,数据由子接口传递到主接口。

3. DMA_MUX(DMA矩阵)

跟GPIO矩阵一样,DMA也有矩阵,通过矩阵来选择请求源。
框图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 DMA requests from peripherals 外设请求源

左侧 DMA requests from peripherals 是外设请求源,在 DMAMUX_CxCR中配置 DMAREQ_ID[6:0] 进行选择,其映射表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我要将DMA_MUX的ch0选择USART1_RX为DMA请求输出,则应该将 DMAMUX_C0CR 的 DMAREQ_ID 配置为24(上表USART1_RX映射为24)。

3.2 DMA请求生成器

在DMA_MUX框图的左侧有一个 DMA请求生成器,可通过外部信号或者其他信号来触发 DMA请求生成器 来产生DMA请求给DMA_MUX选择。
我认为可以这么理解:

  • 外设过来的信号直接到DMA_MUX的叫DMA请求
  • 外部引脚或者一些其他信号 要通过 DMA请求生成器 来生成DMA请求的(生成后传递给DMA_MUX),触发DMA请求生成器的信号叫 触发信号

G474的有4个DMA触发生成器(在3.1章节中映射表的前4个请求源就是由 DMA请求生成器 生成的DMA请求源),通过DMAMUX_RGxCR寄存器配置选择触发源。

因为我没有使用外部触发功能,因此没有做测试,大概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因此对DMA请求生成器不做过多介绍,如有错误欢迎讨论。

3.3 同步功能

同步功能可以认为是门控,当 DMAMUX_CxCR 中的 SE 置位,代表同步功能有效,当检测到同步信号有效,则会将请求源的信号传递给框图末端的 DMA request out,即 请求 给了 DMA 。
因为我没有使用DMA同步功能,因此没有做测试,大概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如有错误欢迎讨论。

3.4 输出信号

框图右侧有两种输出信号,一个就是DMA请求输出信号,另一个是DMA事件信号。

DMA_MUX请求输出信号与DMA通道一 一对应,即:

DMA_MUX通道DMA通道
DMAMUX1_Channel0DMA1_Channel1
DMAMUX1_Channel1DMA1_Channel2
DMAMUX1_Channel2DMA1_Channel3
DMAMUX1_Channel3DMA1_Channel4
DMAMUX1_Channel4DMA1_Channel5
DMAMUX1_Channel5DMA1_Channel6
DMAMUX1_Channel6DMA1_Channel7
DMAMUX1_Channel7DMA1_Channel8
DMAMUX1_Channel8DMA2_Channel1
DMAMUX1_Channel9DMA2_Channel2
DMAMUX1_Channel10DMA2_Channel3
DMAMUX1_Channel11DMA2_Channel4
DMAMUX1_Channel12DMA2_Channel5
DMAMUX1_Channel13DMA2_Channel6
DMAMUX1_Channel14DMA2_Channel7
DMAMUX1_Channel15DMA2_Channel8

由于没有使用事件,因此也不介绍,其大概也就是置位标志位,或者几个请求后置位标志位或者中断,因为不使用,因此不介绍。

3.5 DMA_MUX中断

DMAMUX的中断都是 生成器 或者 同步模式 的,我没用,因此不管。

4.DMA的使用

4.1 DMA的配置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MA通道配置步骤
根据以下顺序配置DMA通道:

  1. 配置外设寄存器地址在 DMA_CPARx寄存器
  2. 配置内存地址在DMA_CMARx寄存器
  3. 配置传输数据数量在DMA_CNDTRx寄存器
  4. 在DMA_CCRx寄存器中配置以下参数:
    • 通道优先级
    • 数据传输方向
    • 循环模式
    • 外设地址 和 内存地址 增长模式
    • 外设 和 内存 数据格式大小
    • 中断使能一半 和/或 完全传输 和/或传输错误

4.2 配置示例

以 USART1 外设为例,将 USART1 的 RDR 数据(接收数据,波特率38400)通过 DMA2_CH2 存储到 RX_Buffer 变量中,详细代码如下。

4.2.1 USART1 初始化配置


#define USART1_SendByte(byte)					USART1->TDR = byte

#define USART1_EnableReceive()					USART1->CR1 |= USART_CR1_RE;
#define USART1_DisableReceive()					USART1->CR1 &= ~(USART_CR1_RXNEIE | USART_CR1_RE)

#define USART1_EnableSend()						USART1->CR1 |= USART_CR1_TE;\
												USART1->CR1 |= (USART_CR1_TXEIE | USART_CR1_TCIE)
#define USART1_DisableSend()					USART1->CR1 &= ~(USART_CR1_TXEIE | USART_CR1_TE | USART_CR1_TCIE)
#define USART1_DisableTXEInt()					USART1->CR1 &= ~USART_CR1_TXEIE

void USART1_Function_Init(void)
{
/*
在RCC_CFGR寄存器中配置USART时钟源fCK
当前配置为SYSCLK 168MHz
*/
	//步骤1  配置CR1寄存器的M标志位,即配置数据长度
	USART1->CR1 = (USART1->CR1 & 0x00000000)
					// |USART_CR1_RXFFIE			//bit31:RXFIFO Full interrupt enable
					// |USART_CR1_TXFEIE			//bit30:TXFIFO empty interrupt enable
					// |USART_CR1_FIFOEN			//bit29:FIFO mode enable
					// |USART_CR1_M1				//bit28:【00|1起始位,8数据位】【01|1起始位,9数据位】【10|1起始位,7数据位】
					// |USART_CR1_EOBIE			//bit27:【1|EOBF标志位中断使能】
					// |USART_CR1_RTOIE			//bit26:【1|RTOF标志位中断使能】
					// |(0 << USART_CR1_DEAT_Pos)				//bit[25:21]:DE时间
					// |(0 << USART_CR1_DEDT_Pos)				//bit[20:16]:DE时间
					// |USART_CR1_OVER8			//bit15:【0|过采样/16】【1|过采样/8】
					// |USART_CR1_CMIE				//bit14:字符匹配中断使能(CMF标志位)
					// |USART_CR1_MME				//bit13:静音模式使能【0|一直活动】【1|静音模式】配合WAKE唤醒
					// |USART_CR1_M0				//bit12:【00|1起始位,8数据位】【01|1起始位,9数据位】【10|1起始位,7数据位】
					// |USART_CR1_WAKE				//bit11:唤醒方法配置【0|空闲总线唤醒】【1|地址唤醒】
					// |USART_CR1_PCE				//bit10:奇偶校验使能
					// |USART_CR1_PS				//bit09:【0|偶校验】【1|奇校验】
					// |USART_CR1_PEIE				//bit08:PE中断使能位
					// |USART_CR1_TXEIE			//bit07:TXE中断使能位
					// |USART_CR1_TCIE				//bit06:TC中断使能位
					// |USART_CR1_RXNEIE			//bit05:RXNE/ORE中断使能位
					// |USART_CR1_IDLEIE			//bit04:IDLE中断使能位
					// |USART_CR1_TE				//bit03:发送使能
					// |USART_CR1_RE				//bit02:接收使能
					// |USART_CR1_UESM				//bit01:【0|USART不能在停止模式唤醒】【1|当配置USART的RCC时钟,可以在停止模式被唤醒】
					// |USART_CR1_UE				//bit00:使能USART模块
					;
	
	//步骤2 设置波特率(16bit)
	USART1->BRR = 4375;			//bit[15:4]:USARTDIV[15:4]//168000000/38400 = 4375
								//bit[3:0]:【OVER8=0| USARTDIV[3:0]】【OVER8=1| USARTDIV[3:0]右移1位,此时BIT3必须为0】
	
	//步骤3 配置停止位长度
	USART1->CR2 = (USART1->CR2 & 0x00000086)
					// |(0x00 << USART_CR2_ADD_Pos)				//bit[31:24]:地址匹配或者数据匹配的数据
					// |USART_CR2_RTOEN			//bit23:接收超时使能
					// |USART_CR2_ABRMODE_1		//bit[22:21]:【00|起始位检测】【01|start->10检测】
					// |USART_CR2_ABRMODE_0		//自动波特率检测	【10|0x7f检测】【11|0x55检测】
					// |USART_CR2_ABREN			//bit20:自动波特率检测使能【0|禁止】【1|使能】
					// |USART_CR2_MSBFIRST			//bit19:【0|先发送低位】【1|先发送高位】
					// |USART_CR2_DATAINV			//bit18:【0|正常】【1|二进制取反(1对应低电平)】
					// |USART_CR2_TXINV			//bit17:【0|正常(VDD为空闲)】【1|TX引脚认为VDD为忙,GND为空闲】
					// |USART_CR2_RXINV			//bit16:【0|正常(VDD为空闲)】【1|RX引脚认为VDD为忙,GND为空闲】
					// |USART_CR2_SWAP				//bit15:【0|正常】【1|TX和RX引脚功能调换】
					// |USART_CR2_LINEN			//bit14:LIN总线使能
					// |USART_CR2_STOP_1			//bit[13:12]:【00|1停止位】【01|0.5停止位】
					// |USART_CR2_STOP_0			//停止位选择	【10|2停止位】【11|1.5停止位】
					// |USART_CR2_CLKEN			//bit11:CK引脚使能标志位
					// |USART_CR2_CPOL				//bit10:【0|低值稳定】【1|高值稳定】
					// |USART_CR2_CPHA 			//bit09:【第一个时钟沿发送或接受数据】【第二个时钟沿发送或接受数据】
					// |USART_CR2_LBCL				//bit08:【0|最后一个数据位的时钟脉冲不输出到CK引脚】【1|最后一个数据位的时钟脉冲输出到CK引脚】
					// |USART_CR2_LBDIE			//bit06:LBDF标志位中断使能
					// |USART_CR2_LBDL				//bit05:该位用于在 11 位或 10 位中断检测之间进行选择。【0|10位断点检测】【1|11位断点检测】
					// |USART_CR2_ADDM7			//bit04:【0|4位地址检测】【1|7位地址检测】
					// |USART_CR2_DIS_NSS			//bit03:0: SPI slave selection depends on NSS input pin. 1: SPI slave is always selected and NSS input pin is ignored.
					// |USART_CR2_SLVEN			//bit00:Synchronous Slave mode enable
					;

	//步骤4 通过置位CR1的UE标志位使能USART模块
	USART1->CR1 |= USART_CR1_UE;

	//步骤5 配置DMA
	USART1->CR3 = (USART1->CR3 & 0x00010000)
					// |(0 << USART_CR3_TXFTCFG_Pos)	//bit[29:31]:
					// 									// 000:TXFIFO reaches 1/8 of its depth
					// 									// 001:TXFIFO reaches 1/4 of its depth
					// 									// 010:TXFIFO reaches 1/2 of its depth
					// 									// 011:TXFIFO reaches 3/4 of its depth
					// 									// 100:TXFIFO reaches 7/8 of its depth
					// 									// 101:TXFIFO becomes empty
					// |USART_CR3_RXFTIE				//bit28:RXFIFO阈值中断启用
					// |(0 << USART_CR3_RXFTCFG_Pos)	//bit[25:27]:
					// 									// 000:Receive FIFO reaches 1/8 of its depth
					// 									// 001:Receive FIFO reaches 1/4 of its depth
					// 									// 010:Receive FIFO reaches 1/2 of its depth
					// 									// 011:Receive FIFO reaches 3/4 of its depth
					// 									// 100:Receive FIFO reaches 7/8 of its depth
					// 									// 101:Receive FIFO becomes full
					// 									// Remaining combinations: Reserved
					// |USART_CR3_TCBGTIE				//bit24:传输完成,中断启用
					// |USART_CR3_TXFTIE				//bit23:TXFIFO阈值中断启用
					// |USART_CR3_WUFIE				//bit22:WUF标志位中断使能(停止模式唤醒)
					// |USART_CR3_WUS_1				//bit[21:20]:【00|当地址相同置位】【01|Reserve】
					// |USART_CR3_WUS_0				//唤醒停止中断标志位选择【WUF在起始位置位】【WUF在RXNE置位】
					// |USART_CR3_SCARCNT				//bit[19:17]:智能卡自动重复计数
					// |USART_CR3_DEP					//bit15:【0|DE信号高电平有效】【1|DE信号低电平有效】Driver Enable -> DE
					// |USART_CR3_DEM					//bit14:【0|DE信号禁止】【1|DE信号使能】
					// |USART_CR3_DDRE					//bit13:接收错误时禁止DMA【0|接收错误后仅置位标志位,不禁止DMA】【1|接收错误后禁止DMA】
					// |USART_CR3_OVRDIS				//bit12:【0|溢出后,置位ORE】【1|溢出后不置位ORE】
					// |USART_CR3_ONEBIT				//bit11:【0|3bit采样法】【1|1bit采样法】
					// |USART_CR3_CTSIE				//bit10:CTS中断使能
					// |USART_CR3_CTSE					//bit09:CTS使能
					// |USART_CR3_RTSE					//bit08:RTS使能
					// |USART_CR3_DMAT					//bit07:DMA使能发送
					|USART_CR3_DMAR					//bit06:DMA使能接收
					// |USART_CR3_SCEN					//bit05:智能卡模式使能【1|使能】
					// |USART_CR3_NACK					//bit04:【0|就校验错误NACK不传输】【1|奇偶校验错误NACK传输】
					// |USART_CR3_HDSEL				//bit03:单线半双工模式选择【1|半双工模式】
					// |USART_CR3_IRLP					//bit02:【1|IrDA低功耗模式】
					// |USART_CR3_IREN					//bit01:【1|IrDA模式使能】
					// |USART_CR3_EIE					//bit00:错误中断使能标志位
					;


	USART1->GTPR = 0x0000
					// |(0 << 8)					//bit[15:8]:Guard Time 守护时间	GT[7:0]
					// |0x00						//bit[7:0]:分频值(page946)		PSC[7:0]
					;

	USART1->RTOR = 0x00000000
					// |(0 << 24)					//bit[31:24]:块长度
					// |0x000000					//bit[23:0]:接收超时值
					;

	USART1->RQR = (USART1->RQR & 0xffffffe0)
					// |USART_RQR_TXFRQ			//bit04:发送数据刷新请求,置位TXE
					// |USART_RQR_RXFRQ			//bit03:接收数据刷新请求,清除RXNE
					// |USART_RQR_MMRQ				//bit02:静音模式刷新请求,置位RWU,同时USART进入静音模式
					// |USART_RQR_SBKRQ			//bit01:截止请求,置位SBKF
					// |USART_RQR_ABRRQ			//bit00:自动模特率请求,置位ABRF标志位
					;

	// USART1->ISR = 
	// USART_ISR_REACK				//bit22:接收标志
	// |USART_ISR_TEACK			//bit21:发送标志
	// |USART_ISR_WUF				//bit20:停止模式唤醒标志
	// |USART_ISR_RWU				//bit19:静音模式唤醒标志
	// |USART_ISR_SBKF				//bit18:发送截止标志
	// |USART_ISR_CMF				//bit17:ADD字符匹配标志
	// |USART_ISR_BUSY				//bit16:忙标志
	// |USART_ISR_ABRF				//bit15:自动波特率错误标志
	// |USART_ISR_ABRE				//bit14:自动波特率状态错误标志

	// |USART_ISR_EOBF				//bit12:块结束标志
	// |USART_ISR_RTOF				//bit11:接收超时标志
	// |USART_ISR_CTS				//bit10:CTS标志
	// |USART_ISR_CTSIF			//bit09:CTS中断标志
	// |USART_ISR_LBD				//bit08:LIN截止侦查标志
	// |USART_ISR_TXE				//bit07:发送数据寄存器空标志
	// |USART_ISR_TC				//bit06:发送完成标志
	// |USART_ISR_RXNE				//bit05:读数据寄存器不空标志
	// |USART_ISR_IDLE				//bit04:总线空标志
	// |USART_ISR_ORE				//bit03:溢出标志
	// |USART_ISR_NE				//bit02:起始位检测标志
	// |USART_ISR_FE				//bit01:帧错误标志
	// |USART_ISR_PE				//bit00:校验错误标志

	USART1->ICR = (USART1->ICR & 0xffede4a0)
					// |USART_ICR_WUCF					//bit20: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CMCF					//bit17: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EOBCF				//bit12: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RTOCF				//bit11: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CTSCF				//bit09: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LBDCF				//bit08: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TCCF					//bit06: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ORECF				//bit04: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IDLECF				//bit03: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NCF					//bit02: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FECF					//bit01:写1清除标志位
					// |USART_ICR_PECF					//bit00:写1清除标志位
					;

	// USART1->RDR
	// USART1->TDR

	//步骤6 置位CR1寄存器的RE标志位,RX开始寻找起始帧。
	USART1_EnableReceive();
}

4.2.2 RX_Buffer变量声明

#define RS232_RXBUFFER_SIZE			128
typedef struct RS232_Var_Str
{
	char				RX_Buffer[RS232_RXBUFFER_SIZE];
}RS232_Var_Struct;
extern RS232_Var_Struct RS232_Var;

4.2.3 DMA初始化

这里我使用DMA2的CH2,对应DMA_MUX是CH9
(DMA1占用8个DMA_MUX通道,DMA2占用8个DMA_MUX通道,DMA_MUX通道是从0开始,因此排到DMA2的CH2就是DMA_MUX的CH9)

DMA通道配置步骤
根据以下顺序配置DMA通道:

  1. 配置外设寄存器地址在 DMA_CPARx寄存器
  2. 配置内存地址在DMA_CMARx寄存器
  3. 配置传输数据数量在DMA_CNDTRx寄存器
  4. 在DMA_CCRx寄存器中配置以下参数:
    • 通道优先级
    • 数据传输方向
    • 循环模式
    • 外设地址 和 内存地址 增长模式
    • 外设 和 内存 数据格式大小
    • 中断使能一半 和/或 完全传输 和/或传输错误
void DMA_Function_Init(void)
{
	DMA2_Channel2->CCR &= ~DMA_CCR_EN;							//步骤0:禁止使能DMA,准备配置
	DMA2_Channel2->CPAR = (uint32_t)(&USART1->RDR);				//步骤1:配置外设地址
	DMA2_Channel2->CMAR = (uint32_t)(&RS232_Var.RX_Buffer[0]);	//步骤2:配置内存地址
	DMA2_Channel2->CNDTR = RS232_RXBUFFER_SIZE;					//步骤3:传输数据数量 这里配置128个,也就是Rx_Buffer的大小
	//步骤4: 在DMA_CCRx寄存器中配置需要的参数
	DMA2_Channel2->CCR =	0x00000000
							// |DMA_CCR_MEM2MEM			// Bit14: memory-to-memory mode	【1: enabled】
							|(0 << DMA_CCR_PL_Pos)		// Bit[13:12]: 优先级配置。【00: low  01: medium  10: high  11: very high】
							|(0 << DMA_CCR_MSIZE_Pos)	// Bit[11:10]: 内存地址对应大小 size【00: 8 bits  01: 16 bits  10: 32 bits  11: reserved】
							|(0 << DMA_CCR_PSIZE_Pos)	// Bit[09:08]: 外设地址对应大小 size【00: 8 bits  01: 16 bits  10: 32 bits  11: reserved】
							|DMA_CCR_MINC				// Bit07: 内存指针自加【1: enabled】(由于想法是USART接收到1字节,就存到Rxbuffer中,因此需要对内存地址自加)
							// |DMA_CCR_PINC			// Bit06: 外设指针自加【1: enabled】
							|DMA_CCR_CIRC				// Bit05: 循环模式【1: enabled】使能后当传输数量达到,CNDTR变成0后,自动重装CNDTR寄存器,重新使能DMA
							// |DMA_CCR_DIR				// Bit04: 数据传输方向 【0:外设->内存】【1:内存->外设】
							// |DMA_CCR_TEIE			// Bit03: transfer error interrupt enable
							// |DMA_CCR_HTIE			// Bit02: half transfer interrupt enable
							// |DMA_CCR_TCIE			// Bit01: transfer complete interrupt enable(就是CNDTR变成0后,如果置位该位会触发中断)
							// |DMA_CCR_EN				// Bit00: DMA使能
							;
	//步骤x:配置DMA源矩阵,DMA2的通道2对应DMA_MUX的通道9(DMA1占用8个DMA_MUX通道,DMA2占用8个DMA_MUX通道,DMA_MUX通道是从0开始,因此排到DMA2的CH2就是DMA_MUX的CH9)
	//对于MUX通道的介绍在下面
	DMAMUX1_Channel9->CCR = (24 << DMAMUX_CxCR_DMAREQ_ID_Pos) | (0 << DMAMUX_CxCR_NBREQ_Pos) | (0 << DMAMUX_CxCR_SYNC_ID_Pos);
	DMA2_Channel2->CCR |= DMA_CCR_EN;					//步骤5:使能DMA
}

至此,USART1接收的数据就可以通过DMA存储到 RS232_Var.RX_Buffer 变量中去了。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91752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springboot乡镇医院管理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51697

目 录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现状 1.3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2 SpringBoot乡镇医院管理系统系统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2.1.3 操作可行性分析 2.2 系统功能分析 2.2.1 功能性分析 2.2.2 非功能性分析 2.3…

spark基于Spark的对招聘信息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50716

目 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2 系统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2.1 数据新增流程 2.2.2 数据删除流程 2.3 系统功能分析 2.3.1 功能性分析 2.3.2 非功能性分析 2.4 系统用例分析 2.5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架构设…

大模型之战进入新赛季,开始卷应用

最近一段时间&#xff0c;国产大模型Kimi彻底火了&#xff0c;而这波爆火&#xff0c;某种意义上也展示了一个问题&#xff0c;即大模型的落地场景可能比技术比拼&#xff0c;更重要。 国产大模型Kimi突然爆火&#xff0c;与Kimi相关的产业链甚至被冠上“Kimi概念股”之名&…

MES系统助力塑料制品行业数字化转型

注塑MES系统助力工厂生产力提升具体体现在&#xff1a;覆盖生产全流程&#xff1b;数据自动收集、科学规划排产&#xff1b;优化配送模型、平衡物流运转&#xff1b;严格把控品质、异常自动分析&#xff1b;实时监控设备&#xff0c;保证正常运转&#xff1b;产品快速追溯&…

uniapp 九宫格抽奖

<template><view class"container"><view class"navleft" click"navback"><image src"/static/cj/left.png" mode""></image></view><view class"navtitle">抽奖</…

鸿蒙应用开发之Counter容器

前面学习了纵向容器,现在来学习一个计数器的容器,就是说这个容器显示增加或减少,但数值会显示一个文本组件内,如下图所示: 上面组件中间显示5的组件是一个文本组件,边上提供了增减的按钮。 它有两个事件组件,用来响应边上两个按钮: 要在文本组件里显示出来,需要定义一…

批量提取Word文档中表格内容

1 背景 有一个word文件&#xff0c;其中包含多个格式一致的表格&#xff08;如下图&#xff09;&#xff0c;需要将其内容进行提取&#xff0c;填写到excel中 2 实现代码 ## 导入工具包 from docx import Document import pandas as pd## 读取 Word 文件 document Document(…

如何有效去除论文中的AI痕迹?AI工具让降AI率变得简单

在学术写作的征途上&#xff0c;每个字都需独一无二。但AI写作的普及带来了AI痕迹的难题&#xff0c;增加了论文被标记的风险。笔灵AI工具的问世&#xff0c;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xff0c;让原创性不再是奢望。 传送门&#xff1a;https://ibiling.cn/paper-pas…

电脑硬盘分区及合并指南

电脑硬盘分区是指将一个硬盘划分成多个独立的区域&#xff0c;每个区域可以被操作系统单独管理和使用&#xff0c;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数据分类存储&#xff0c;例如将系统文件、个人文件和多媒体内容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分区中。合理的分区不仅可以提升系统性能&#xff0c;还能提…

AI大模型技术的四大核心架构演进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xff0c;大模型技术已经成为AI领域的重要分支。 本文将深入探讨四种关键的大模型技术架构&#xff1a;纯粹Prompt提示词法、Agent Function Calling机制、RAG&#xff08;检索增强生成&#xff09;以及Fine-tuning微调技术&#xff0c;揭示它们…

git-工作场景

1. 远程分支为准 强制切换到远程分支并忽略本地未提交的修改 git fetch origin # 获取最新的远程分支信息 git reset --hard origin/feature_server_env_debug_20240604 # 强制切换到远程分支&#xff0c;并忽略本地修改 2. 切换分支 1. **查看所有分支&#xff1a;**…

如何避免因AI代写导致的学位撤销风险?降AI率是关键

现在的论文审查都比较严格&#xff0c;随着AI的发展&#xff0c;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用AI工具进行论文的写作&#xff0c;所以现在的论文审查&#xff0c;除了查重率&#xff0c;还有一个AIGC率也是需要关注的&#xff0c;因为在最新的学位法中已经明确规定“已经获得学位者&#…

springboot零食盒子-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50658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2 微信小程序的零食盒子系统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2 系统流程分析 2.2.1 数据流程 3.3.2 业务流程 2.3 系统功能分析 2.3.1 功能性分析 2.3.2 非功能性分析 2.4 系统用例分析 2.5本章小结 3 微信…

electron + express 实现 vue 项目客户端部署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前端程序员&#xff0c;如何实现从前端到客户端的跨越&#xff0c;可能是一个很难实现的事。但客户需求千奇百怪&#xff0c;偶尔遇到一个非要客户端的&#xff0c;如何应对&#xff1f; 那Electron可能真是你福音。具体它有哪些功能&#xff0c;可自行官网…

Spring系列二:基于XML配置bean 中

基于XML配置bean &#x1f496;使用utillist进行配置&#x1f496;属性级联赋值配置&#x1f496;通过静态工厂获取bean&#x1f496;bean配置信息重用&#x1f496;bean创建顺序&#x1f496;bean的单例和多实例&#x1f496;bean的生命周期 &#x1f496;使用utillist进行配置…

C#中的MD5摘要算法与哈希算法

文章目录 一、哈希算法基础二、MD5 算法原理三、MD5摘要算法四、哈希算法五、C#实现示例MD5算法示例哈希算法示例字符串MD5值对比 六、总结 一、哈希算法基础 哈希算法是一种单向密码体制&#xff0c;它将任意长度的数据转换成固定长度的字符串。这种转换是不可逆的&#xff0…

uniapp x — 跨平台应用开发的强大助力

摘要&#xff1a; 随着前端技术的不断演进&#xff0c;跨平台应用开发框架成为了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的重要工具。uni-app以其跨平台兼容性和丰富的功能受到了开发者的广泛青睐。然而&#xff0c;随着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xff0c;对框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景联文科技打造高质量图文推理问答数据集,赋能大语言模型提升推理能力

大语言模型在处理推理任务时&#xff0c;不同于人类能够反思错误并修正思维路径&#xff0c;当它遇到自身知识盲区时&#xff0c;缺乏自我校正机制&#xff0c;往往导致输出结果不仅无法改善&#xff0c;反而可能变得更不准确。 需要依赖外部的知识库和推理能力来克服其在理解和…

生产英特尔CPU处理器繁忙的一天

早晨&#xff1a;准备与检查 7:00 AM - 起床与准备 工厂员工们早早起床&#xff0c;快速洗漱并享用早餐。为了在一天的工作中保持高效&#xff0c;他们会进行一些晨间锻炼&#xff0c;保持头脑清醒和身体活力。 8:00 AM - 到达工厂 员工们到达英特尔的半导体制造工厂&#…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三十天

56. 合并区间 这道题跟452. 用最少数量的箭引爆气球 (opens new window)和 435. 无重叠区间 (opens new window)都是一个套路。 回了上面两个这道题并不难 这题主要就是发现重叠后更新一下当前元素的起始范围 if (intervals[i][0] < intervals[i-1][1]) {intervals[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