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信息系统设施运维的环境管理
1 计算机机房的选址要求
电子计算机机房地理位置
选择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信方便,自然环境清洁的地点
要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存储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要尽量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
要避开强电磁场干扰,远离电气轨道、高压线路、变电所,微波发射塔等强电强磁设施,如确实无法避开,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2 计算机机房的要求
计算机机房
选择坚固、宽敞、洁净、通风、有防雷击设施等条件较好的房间。
应尽可能选用除顶层和底层之外的房间。
一般使用面积最少不低于60平方米,除主机房外,还应有附属用房。
3 计算机机房的布局要求
- 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
- 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主机房面积的1.5倍。
- 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没人3.5~4㎡。
- 设备分区布置:主机区、存储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调度区等。
主机房内通道及设备间的距离规定
: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
。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
4 计算机机房的建筑要求
- 主机房的主体机构宜采用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内隔墙宜有一定的可变性
- 主机房净高,宜为2.4~3.0m。
- 机房的楼板荷载可按5.0~7.5KN/㎡设计。
- 主体机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变形缝和伸缩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 管线宜暗敷,当管线需穿楼层时,应设置技术竖井。
- 室内顶棚上安装的灯具、风口、火灾探测器及喷嘴应协调布置。
- 机房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
- 机房各门的尺寸均应保证设备运输方便。
宜设单独出入口,入口至主机房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
5 计算机机房的室内装饰要求
- 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
- 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并应避免眩光。
- 应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敷设高度宜为200~350mm。
- 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
- 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
6 计算机机房的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
机房的温度应保持在15~35℃
- 温度过低,会引起凝聚和结露现象,易生锈,材料变硬,易脆。
- 温度过高,易使计算机系统工作不正常、死机;易烧毁。
机房得到湿度应保持在20%~80%
- 湿度过高,会引起电路板涨大变形,难以插拔。
- 高温潮湿,易使金属生锈、腐蚀发生漏电、短路。可能会触电。
照明
- 照度标准:
- 主机房的平均照度可按200、300、500Lx取值。
- 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的平均照度按100、150、200Lx取值。
- 第二、三类辅助房间应按现行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取值。
- 照度标准:
工作区内一般照度的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宜小于0.7,非工作区内一般照度的均匀度不宜小于0.2,计算机机房故障照明照度为一般照明的1/10,安全出口标志灯照度不低于0.5Lx。
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可以采用措施限制工作面上的反射眩光和作业面上的光幕反射:
- 使视觉作业不处在照明光源与眼睛形成的镜面反射角上。
- 采用发光表面积较大、亮度低、光扩散性好的灯具。
- 视觉作业处家具和工作房间内应采用无光泽表面。
-
防尘
- 防尘的影响
- 它会使电子元件散热能力下降
- 由于灰尘中含有水分,会使电子元件变得潮湿甚至发生腐蚀
- 防尘措施
- 要注意保持微机房的清洁卫生,机房内应该设有吸尘器
- 不要在操作计算机时吸烟,烟尘对计算机的损坏是非常大的
- 使用完计算机后都要盖上防尘罩或者罩布
- 要定时清除计算机内的灰尘
- 清洁显示器内部,应由有关专业人员作业
- 防尘的影响
-
防静电
- 静电的影响
- 它会使计算机运行出现随机故障
- 会导致元器件,如CMOS、MOS电路,双级性电路等的击穿和损坏
- 会影响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正常工作和身心健康
- 防静电措施
- 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防止静电荷聚集
- 室内地面可铺设耐磨砖或活动防静电地板,切忌铺设一般胶地板地毯
- 计算机外设与地线要保持良好的解除
- 安装前,先用手解除金属,释放掉人体所带的静电
- 操作计算机时不要穿尼龙纤织品衣服
- 静电的影响
-
防磁
- 防磁措施
- 避开电磁场,计算机尽量远离电话机、音响、收录机、永久磁铁等
- 远离高压线
- 将计算机和其外部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起屏蔽作用
- 定期对显示器进行消磁
防雷
- 防磁措施
-
防强光、有害气体
-
防水
-
防鼠
考法1:概念
关于计算机机房的设计和环境要求,不正确的是(B)
A.计算机机房的地理位置一般选择电力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信方便的地方
B.主机房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C.机房的温度要保持在15℃~35℃
D.计算机机房要防尘、防静电、防磁、防雷、防强光、防有害气体、防水和防鼠
计算机机房眩光是操作人员产生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对眩光的限制按等级划分,其中主机房、基本工作间要求眩光程度为(A)。
A.I级,无眩光
B.II级,有轻微眩光
C.III级,有眩光感觉
D.四级,眩光轻微疲劳
关于机房温湿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停机时机房温度应保持在5℃~35℃
B.机房湿度应尽量低,避免设备潮湿腐蚀
C.不同级别机房的温湿度要求没有区别
D.开机机房与关机机房的温湿度要求没有区别
关于防静电措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机房整体做好接地即可,计算机外设等无须重复接地
B.室内地面可铺设耐磨地砖或活动防静电地板
C.安装更换电子器件时,应先用手解除金属
D.保持机房内一定的湿度,防止静电荷聚集
A企业需要新建机房,IT经理在市区内找了以下几个地方(层高、承重都符合要求),从机房选址要求角度出发,(D)比较合适。
A.市面粉厂内一处空置库房
B.原市钢铁厂的废弃车间
C.美食一条街上转让的饭店
D.商场地下最底层的空闲停车场
7 电气系统主要内容
- 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 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寿命
- 保证信息安全的要求
- 计算机运行时频率介于0.16~400MHz
- 保证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供配电系统
-
提供电网的供电质量,注意事项
- 机房容量较大时,应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容量较小时,可采用专用低压馈电线路供电
- 电子计算机电源设备应靠近主机房设置
- 机房内其他电器的电力负荷不得由计算机主机电源和UPS供电
- 单相负荷均匀的分配到三相上,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应小于20%
- 计算机电源系统应限制接入非线性负荷,以保持电源的正弦性
(
电子计算机房供电系统应考虑系统扩展、升级的可能,并应预留备用容量
) -
为提高计算机设备的供配系统的可靠性,有下列情况时,最理想的技术措施是在配电设备前端增加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 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采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方式或柴油发电机组应急自启动方式仍不能满足要求时
- 一般稳压、稳频设备不能满足要求时
- 需要保证顺序断电安全停机时
- 电子计算机系统实时控制时
- 电子计算机系统联网运行时
8 不间断电源UPS
UPS不间断电源
- 作用;
- 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备用电源
- 消除电网供电上的“污染”(浪涌、波动、脉动、噪声等),使计算机中的电子部件免受摧毁性损坏
- 缺点:
- UPS本机占地不大,但蓄电池组占地面积大,自重较大
- 发热量较大,噪音不小
- 本身内部结构紧凑,清洁困难
考法1:概念
关于计算机机房的供配电系统要求,不正确的是(D)。
A.应考虑系统扩展、升级的可能,并应预留备用容量
B.机房容量较大时,应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
C.电源设备应靠近主机房设置
D.机房内其他电器的电力负荷由计算机主机电源和UPS供电
9 设备选型
- 专用配电箱内保护和控制电器的选型应满足规范和设备的要求
- 专用配电箱应由充足的备用回路,用以计算机系统的扩容
- 专用配电箱进线断路器应设置分离脱扣器,以保证紧急情况下,切断所有用电设备电源。
- 专用配电箱设置电流、电压表以监测三相不平衡度。
- 专用配电箱设备足够的中线和接地端子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10 综合布线
-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电源进线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专用配电箱电源应采用电缆进线,不得不采用架空进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应装设低压避雷器
- 主机房活动地板下部的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铜芯屏蔽导线或铜芯屏蔽电缆。
- 主机房活动地板下部的电源线应尽可能的远离计算机信号线,避免并排敷设,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 照明布线,照明配线宜穿镀锌薄壁钢管保护。
11 接地系统
- 分类
- 系统接地,屏蔽接地
- 系统接地四种方式
- 交流工作接地(中性线),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 安全保护接地,节点电阻不应大于4Ω
- 直流工作接地(逻辑接地),IBM≤2Ω,DEC、太极系列≤1Ω,HP≤3Ω
- 防雷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 接地方法
- 接地棒法,埋设铜板
12 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应设消声装置。主机房必须维持一定的正压。主机房与其他房间、走廊间的压差不应小于4.9Pa,与室内静压差不应小于9.8Pa。
-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3项中的最大值
- 室内总分量的5%
- 按工作人员每人40m³/h
- 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
13 消防与安全系统
- 消防灭火系统
- 报警系统
- 灭火系统
- 门禁系统
-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4 系统支撑环境的参照标准
- 国际标准
- IEEE802.3Ethernet
- IEEE802.5TokenRing
- EIA/TIA568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双绞线)
- ANSI X3T9.5(国际以太网)
- FDDI
- 建筑部分参考标准
-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1993)
-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1989)
- 国家标准《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1988)
- 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 6650-1986)
- 部委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
- 电力保障部分参照标准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
-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1993)
-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1989)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1995)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16).
- 综合布线部分参照标准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 Lucent SYSTIMAX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