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知识点
贡献法
LeetCode2262. 字符串的总引力
字符串的 引力 定义为:字符串中 不同 字符的数量。
例如,“abbca” 的引力为 3 ,因为其中有 3 个不同字符 ‘a’、‘b’ 和 ‘c’ 。
给你一个字符串 s ,返回 其所有子字符串的总引力 。
子字符串 定义为:字符串中的一个连续字符序列。
示例 1:
输入:s = “abbca”
输出:28
解释:“abbca” 的子字符串有:
- 长度为 1 的子字符串:“a”、“b”、“b”、“c”、“a” 的引力分别为 1、1、1、1、1,总和为 5 。
- 长度为 2 的子字符串:“ab”、“bb”、“bc”、“ca” 的引力分别为 2、1、2、2 ,总和为 7 。
- 长度为 3 的子字符串:“abb”、“bbc”、“bca” 的引力分别为 2、2、3 ,总和为 7 。
- 长度为 4 的子字符串:“abbc”、“bbca” 的引力分别为 3、3 ,总和为 6 。
- 长度为 5 的子字符串:“abbca” 的引力为 3 ,总和为 3 。
引力总和为 5 + 7 + 7 + 6 + 3 = 28 。
示例 2:
输入:s = “code”
输出:20
解释:“code” 的子字符串有: - 长度为 1 的子字符串:“c”、“o”、“d”、“e” 的引力分别为 1、1、1、1 ,总和为 4 。
- 长度为 2 的子字符串:“co”、“od”、“de” 的引力分别为 2、2、2 ,总和为 6 。
- 长度为 3 的子字符串:“cod”、“ode” 的引力分别为 3、3 ,总和为 6 。
- 长度为 4 的子字符串:“code” 的引力为 4 ,总和为 4 。
引力总和为 4 + 6 + 6 + 4 = 20 。
提示:
1 <= s.length <= 105
s 由小写英文字母组成
贡献法
n = s.length
累计s[i]的对各子串贡献的引力。
s[left…r] 如果有相等的字符,则引力算到第一个字符上,下标最小字符。
令和s[i]相等的前一个下标为i1,则s[i]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子数组贡献1:
[left,r] ,left
∈
\in
∈(i1,i] r
∈
\in
∈[i,n)
累计: (i-i1)*(n-i)
为了不处理边界情况v[0] =-1。
代码
核心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ong long appealSum(string s) {
vector<vector<int>> indexs(26, vector<int>(1, -1));
const int N = s.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i++) {
indexs[s[i] - 'a'].emplace_back(i);
}
long long llRet = 0;
for (const auto& v : indexs) {
for (int i = 1; i < v.size(); i++) {
llRet += (long long)(v[i] - v[i - 1]) * (N - v[i]);
}
}
return llRet;
}
};
单元测试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void AssertEx(const T1& t1, const T2& t2)
{
Assert::AreEqual(t1, t2);
}
template<class T>
void AssertEx(const vector<T>& v1, const vector<T>& v2)
{
Assert::AreEqual(v1.size(), v2.size());
for (int i = 0; i < v1.size(); i++)
{
Assert::AreEqual(v1[i], v2[i]);
}
}
template<class T>
void AssertV2(vector<vector<T>> vv1, vector<vector<T>> vv2)
{
sort(vv1.begin(), vv1.end());
sort(vv2.begin(), vv2.end());
Assert::AreEqual(vv1.size(), vv2.size());
for (int i = 0; i < vv1.size(); i++)
{
AssertEx(vv1[i], vv2[i]);
}
}
namespace UnitTest
{
string s;
TEST_CLASS(UnitTest)
{
public:
TEST_METHOD(TestMethod00)
{
s = "c";
auto res = Solution().appealSum(s);
AssertEx(1LL, res);
}
TEST_METHOD(TestMethod03)
{
s = "cc";
auto res = Solution().appealSum(s);
AssertEx(3LL, res);
}
TEST_METHOD(TestMethod01)
{
s = "abbca";
auto res = Solution().appealSum(s);
AssertEx(28LL, res);
}
TEST_METHOD(TestMethod02)
{
s = "code";
auto res = Solution().appealSum(s);
AssertEx(20LL, res);
}
};
}
扩展阅读
视频课程
先学简单的课程,请移步CSDN学院,听白银讲师(也就是鄙人)的讲解。
https://edu.csdn.net/course/detail/38771
如何你想快速形成战斗了,为老板分忧,请学习C#入职培训、C++入职培训等课程
https://edu.csdn.net/lecturer/6176
相关推荐
我想对大家说的话 |
---|
《喜缺全书算法册》以原理、正确性证明、总结为主。 |
按类别查阅鄙人的算法文章,请点击《算法与数据汇总》。 |
有效学习:明确的目标 及时的反馈 拉伸区(难度合适) 专注 |
闻缺陷则喜(喜缺)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早发现问题,早修改问题,给老板节约钱。 |
子墨子言之: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如果程序是一条龙,那算法就是他的是睛 |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7 开发环境: VS2019 C++17
或者 操作系统:win10 开发环境: VS2022 C++17
如无特殊说明,本算法用**C++**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