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是一种应用很广发的结构性设计模式,它的设计初衷就是通过引入新的代理对象,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从而实现控制客户端对目标对象的访问,比如增强或者阉割某些能力。
1. 概述
代理模式 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性的设计模式。代理模式的结构比较简单,核心是代理类。
代理模式的实现需要下面3个角色:
- 抽象接口:声明的一个接口,保证被代理的对象和代理对象的类都可以实现抽象接口。
- 被代理角色:真实的需要被代理的对象,也就是真正实现业务逻辑的角色。
- 代理角色:代理模式的核心角色,代理类内部会对真实的被代理类进行引用,同时会增强或者删除某一些功能。
代理模式常见的一般是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由于静态代理只能与代理对象实现一对一的代理关系,容易造成类的急剧膨胀,所以从JDK1.3开始,Java提供了对动态代理的支持,下面我们先来看下动态代理的代码实现。
2. 代码实现
我们下面通过JDK提供的reflect包的一些类来实现动态代理,假设有一个用户的信息user表,客户端可以通过用户信息的接口访问到用户的数据,我们来实现获取数据后,用户手机号脱敏以及日志记录,如下是日志服务查询用户手机号的逻辑实现。
- 抽象接口
public interface UserInfo {
/**
* 获取用户手机号
* @param passWord 用户密码
* @return 用户手机号
*/
String getUserMobile(String passWord);
}
- 被代理角色
public class LogRecord implements UserInfo {
/**
* 获取用户手机号
* @param passWord 用户密码
* @return 用户手机号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UserMobile(String passWord) {
return "13521499999";
}
}
- 代理角色
public class UserInfoInvoca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UserInfo userInfo;
UserInfoInvocationHandler(UserInfo userInfo) {
this.userInfo = userInfo;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tring userMobile = (String)method.invoke(userInfo, args);
if (Objects.nonNull(userMobile)) {
// 修改为
userMobile = userMobile.substring(0, 3) + "****" + userMobile.substring(7, 11);
}
return userMobile;
}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Info logRecord = new LogRecord();
UserInfoInvocationHandler userInfoInvocationHandler =
new UserInfoInvocationHandler(logRecord);
// 获取代理对象
UserInfo proxy = (UserInfo) Proxy.newProxyInstance(logRecord.getClass().getClassLoader(),
new Class[] {UserInfo.class}, userInfoInvocationHandler);
String userMobile = proxy.getUserMobile("123456");
System.out.println(userMobile);
}
}
3. UML类图
下面,我们可以根据2中的代码案例,看一下类图:
4. 使用场景
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代理模式无处不在,比如我们跨实例的RPC调用,借助了远程代理的实现;对一些占用系统资源比较多或者加载时间较长的对象,可以通过虚拟代理来实现性能的提升。
在很多框架中,都大量的使用了代理的概念,比如最典型的Spring的面向切面技术AOP,正是由于AOP的存在,我们使用代理的方式简化了很多,比如通过 @Aspect
就可以实现对目标对象的代理,但是原理是一样的,包括底层实现也都是借助于动态代理的思想。
5. 总结
代理模式和装饰器模式在代码实现上很类似,但是代理模式主要是给真实对象增加一些全新的职责,比如权限控制、缓存、日志等等,这些增加的职责与实际的业务逻辑实际上属于不同的业务域。而装饰器模式则是通过装饰类给具体的构建类增加一些相似的职责,是对原有职责的扩展,功能的增强,这些职责是属于一个问题域。
而且,代理模式和装饰模式的目的也不相同,前者是实现对对象的控制访问,而后者是为了给对象增加、扩展某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