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

news2025/1/10 3:01:22
常见的5种常用的网络架构和构建网络的相关技术,以及网络构建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17.1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发生很大变化,入网的形式变化,传输的速率的提高、接入网络的方式多样化、网络结构的更为复杂性、依赖于物理形态网元演进到基于虚拟化、服务化的灵活定制5G功能网元。

17.2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17.2.1局域网网络架构

1.概述

特点是:
  • 覆盖地理范围小,通常限定在相对独立的范围内,如一座建筑或集中建筑群内(通常2.5km内);
  • 数据传输速率高(一般在10Mb/s以上,典型1Gb/s,甚至10Gb/s);
  • 低误码率(通常在10°以下),可靠性高;通常为单一部门或单位所有;
  • 支持多种传输介质支持实时应用。
网络拓扑: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型式。
从传输介质来说,包含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

2.网络组成

局域网通常由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组成。

3.网络架构

1)单核心架构
单核心局域网通常由一台核心二层或三层交换设备充当网络的核心设备,通过若干台接入交换设备将用户设备(如用户计算机、智能设备等)连接到网络中。图17-1给出了单核心局域网的架构图。

此类局域网可通过连接核心网交换设备与广域网之间的互连路由设备(边界路由器或防火墙)接入广域网,实现业务跨局域网的访问。
核心网具有如下特点:
  • (1)核心交换设备通常采用二层、三层及以上交换机;如采用三层以上交换机可划分成VLAN,VLAN内采用二层数据链路转发,VLAN之间采用三层路由转发;
  • (2)接入交换设备采用二层交换机,仅实现二层数据链路转发;
  • (3)核心交换设备和接入设备之间可采用100M/GE/10GE等以太网连接。
优势和不足:
优点网络结构简单,可节省设备投资。需要使用局域网的部门接入较为方便,直接通过接入交换设备连接至核心交换设备空闲接口即可;
 
其不足是网络地理范围受限,要求使用局域网的部门分布较为紧凑;核心网交换设备存在单点故障,容易导致网络整体或局部失效;网络扩展能力有限;在局域网接入交换设备较多的情况下,对核心交换设备的端口密度要求高。
适应范围:
作为一种变通,采用此网络架构,对于较小规模网络,用户设备也可直接与核心交换设备互联,进一步减少投资成本。
2)双核心架构
双核心架构通常是指核心交换设备通常采用三层及以上交换机。核心交换设备和接入设备之间可采用100M/GE/10GE等以太网连接。图17-2给出了典型双核心局域网。
网络内划分VLAN时,各VLAN之间访问需通过两台核心交换设备来完成。网络中仅核心交换设备具备路由功能,接入设备仅提供二层转发功能。
优势和不足:
核心交换设备之间互联,实现网关保护或负载均衡。核心交换设备具备保护能力,网络拓扑结构可靠。在业务路由转发上可实现热切换。接入网络的各部门局域网之间互访,或访问核心业务服务器,有一条以上条路径可选择,可靠性更高。需要使用局域网的部门接入较为方便,直接通过接入交换设备连接至核心交换设备空闲接口即可。
设备投资相比单核心局域网的高。对核心交换设备的端口密度要求较高。所有业务服务器同时连接至两台核心交换设备,通过网关保护协议进行保护,为用户设备提供高速访问。
适应范围:同单核心架构
3)环型架构
环型局域网是由多台核心交换设备连接成双RPR(Resilient Packet Ring)动态弹性分组环,构建网络的核心。核心交换设备通常采用三层或以上交换机提供业务转发功能。图17-3给出了典型环型局域网。

优势和不足:

典型环型局域网网络内各VLAN之间通过RPR环实现互访。RPR具备自愈保护功能,节省光纤资源;具备MAC层50ms自愈时间的能力,提供多等级、可靠的QoS服务,带宽公平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等。RPR环双向可用。网络通过两根反向光纤组成环型拓扑结构,节点在环上可从两个方向到达另一节点。每根光纤可同时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RPR利用空间重用技术,使得环上的带宽得以有效利用。

通过RPR组建大规模局域网时,多环之间只能通过业务接口互通,不能实现网络直接互通。环型局域网设备投资比单核心局域网的高。核心路由冗余设计实施难度较高,且容易形成环路。
此网络通过与环上的交换设备互联的边界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
4)层次局域网架构
层次局域网(或多层局域网)由核心层交换设备、汇聚层交换设备和接入层交换设备,以及用户设备等组成。图17-4给出了层次局域网模型。
层次局域网模型核心层设备提供高速数据转发功能。汇聚层设备提供充足接口,与接入层之间实现互访控制。汇聚层可提供所辖的不同接入设备(部门局域网内)业务的交换功能,减轻对核心交换设备的转发压力。接入层设备实现用户设备的接入。
层次局域网网络拓扑易于扩展。网络故障可分级排查,便于维护。
通常,层次局域网通过与广域网的边界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实现局域网和广域网业务互访。

4.网络协议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网络中互为主备的交换或路由设备之间采用必要保护协议:如VRRP、HSRP、 GLBP等;网络中二层网络采用多链路机制进行链路保护或带宽扩展时采用STP、LACP等协议。
网络中三层设备实现网络动态路由控制的路由协议OSPF、RIP、BGP等。

17.2.2 广域网网络架构

1.概述

通俗来讲,广域网是将分布于相比局域网络更广区域的计算机设备联接起来的网络。广域网由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来构建,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子网的共享。

2.网络组成

广域网属于多级网络,通常由骨干网、分布网、接入网组成。在网络规模较小时,可仅由骨干网和接入网组成。
例如在广域网规划时,需要根据业务场景及网络规模来进行三级网络的功能进行选择。
例如规划某省银行广域网,设计骨干网,如支持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共享,为全银行系统
供高速、可靠通信服务。设计分布网,提供数据中心与各分行、支行的数据交换,提供长途线路复用和主干访问。设计接入网,提供各分支行与各营业网点数据交换采用访问路由方式,提供网点线路复用和终端访问

3.网络架构

1)单核心广域网

单核心广域网通常由一台核心路由设备和各局域网组成,其典型网络架构如图17-5所示。

组成方式:
核心路由设备采用三层及以上交换机网络内各局域网之间访问需要通过核心路由设备
网络中各局域网之间不设立其他路由设备。各局域网至核心路由设备之间采用广播线路路由
设备与各局域网互连接口属于对应局域网子网。核心路由设备与各局域网可采用10M/100M/GE
以太接口连接。
 
优势与不足:
该类型网络结构简单,节省设备投资。各局域网访问核心局域网,以及相互访问效率高。
新的部门局域网接入广域网较为方便,只要核心路由设备留有端口即可。不过,核心路由设备
存在单点故障,容易导致整网失效。网络扩展能力欠佳,对核心路由设备端口密度要求较高。

2)双核心广域网

双核心广域网通常由两台核心路由设备和各局域网组成,其典型网络架构如图17-6所示。

组成方式:
双核心广域网模型,其主要特征是核心路由设备通常采用三层及以上交换机核心路由设备与各局域网之间通常采用10M/100M/GE等以太网接口连接网络内各局域网之间访问需经过两台核心路由设备,各局域网之间不存在其他路由设备用于业务互访核心路由设备之间实现网关保护或负载均衡
优势和不足:
各局域网访问核心局域网,以及它们相互访问可有多条路径选择,可靠性更高,路由层面可实现热切换,提供业务连续性访问能力。在核心路由设备接口有预留情况下,新的局域网可方便接入。不过,设备投资较单核心广域网高。核心路由设备路由冗余设计实施难度较高,容易形成路由环路。网络对核心路由设备端口密度要求较高。

3)环型广域网
环型广域网通常是采用三台以上核心路由器设备构成路由环路,用以连接各局域网,实现
广域网业务互访,其典型网络架构如图17-7所示。
组成方式:
环型广域网主要特征是核心路由设备通常采用三层或以上交换机。核心路由设备与各局域网之间通常采用10M/100M/GE等以太网接口连接。网络内各局域网之间访问需要经过核心路由设备构成的环。各局域网之间不存在其他路由设备进行互访。核心路由设备之间具备网关保护或负载均衡机制,同时具备环路控制功能
优势和不足:
在核心路由设备接口有预留情况下,新的部门局域网可方便接入。各局域网访问核心局域网,或互相访问,有多条路径可选择,可靠性更高,路由层面可实现无缝热切换,保证业务访问连续性。不过,设备投资比双核心广域网高,核心路由设备路由冗余设计实施难度较高,容易形成路由环路。环型拓扑结构需要占用较多端口,网络对核心路由设备端口密度要求较高。
4)半冗余广域网
半冗余广域网是由多台核心路由设备连接各局域网而形成的。其典型网络架构如图17-8所示。其中,任意核心路由设备至少存在两条以上连接至其他路由设备的链路。如果任何两个核心路由设备之间均存在链接,则属于半冗余广域网特例,即全冗余广域网
优势和不足:
半冗余广域网主要特征是半冗余广域网结构灵活,方便扩展。部分网络核心路由设备可采用网关保护或负载均衡机制或具备环路控制功能。网络结构呈网状,各局域网访问核心局域网,以及相互访问存在多条路径,可靠性高。路由层面,路由选择较为灵活。网络结构适合于部署OSPF等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不过,网络结构零散,不便于管理和排障。
5)对等子域广域网
对等子域网络是通过将广域网的路由设备划分成两个独立的子域,每个子域路由设备采用半冗余方式互连。两个子域之间通过一条或多条链路互连,对等子域中任何路由设备都可接入局域网络。典型对等子域网络架构如图17-9所示。
组成方式:
对等子域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对等子域之间的互访是以对等子域之间互连链路为主。对等子域之间可做到路由汇总或明细路由条目匹配,路由控制灵活。通常,子域之间链路带宽应高于子域内链路带宽。
优势和不足:
域间路由冗余设计实施难度较高,容易形成路由环路,或存在发布非法路由风险。对域边界路由设备的路由性能要求较高。网络中路由协议主要以动态路由为主。
对等子域适合于广域网可以明显划分为两个区域,且区域内部访问较为独立的场景。
6)层次子域广域网
层次子域广域网结构是将大型广域网路由设备划分成多个较为独立的子域,每个子域内路由设备采用半冗余方式互连,多个子域之间存在层次关系,高层次子域连接多个低层次子域。
层次子域中任何路由设备都可以接入局域网。典型层次子域网络架构如图17-10所示。
层次子域的主要特征层次子域结构具有较好扩展性低层次子域之间互访需要通过高层次子域完成
域间路由冗余设计实施难度较高,容易形成路由环路,存在发布非法路由的风险。子域之间链路带宽需高于子域内链路带宽。对用于域互访的域边界路由设备的路由转发性能要求较高。路由设备路由协议主要以动态路由为主,如OSPF协议。层次子域与上层外网互连,主要借助高层子域完成;与下层外网互连,主要借助低层子域完成。

17.2.3 移动通信网网络架构

1.5GS与DN互连

5GS(5G System)在为移动终端用户(User Equipment,UE)提供服务时通常需要DN(Data Network)网络,如Intemet、IMS(IP Media Subsystem)、专用网络等互连来为UE提供所需的业务。 各式各样的上网、语音、AR/VR、工业控制和无人驾驶等5GS中UPF网元作为DN的接入点。5GS和DN之间通过5GS定义的N6接口互连。图17-11给出了5G网络与DN网络连接关系图。

数据网络(data network):就是一些常见的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生成器等等,功能就是使得处在网络下各个角落的业务节点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而且通信是可控的。要求可靠的,安全的等特性

如图17-11所示,5G Network属于5G范畴,包括若干网络功能实体,如AMF/SMF/PCF/NRF/NSSF等。简洁起见,图中仅表示出了与用户会话密切相关的网络功能实体。

5GS和DN基于IPv4/IPv6互联时,双方可互为路由器(看作路由器),两者间路由关系。

UE流向DN的业务流:上行业务流UL ;反之下行业务流DL。

UL通过UPF上配置的路由转发至DN;DL通过与UPF邻近的路由器上的路由转发至UPF。

从UE通过5GS接入DN的方式来说,2种:

1).透明模式

在透明模式下,5GS通过UPF的N6接口直接连至运营商特定的IP网络,然后通过防火墙(Firewall)或代理服务器连至DN(即外部IP网络),如Internet等。UE分配由运营商规划的网络地址空间的IP地址。UE在向5GS发起会话建立请求时,通常5GS不触发向外部DN-AAA服务器发起认证过程。图17-12给出了UE透明接入5G网络的示意图。
在此模式下,5GS至少为UE提供一个基本ISP服务。对于5GS而言,它只须提供基本的隧道QoS流服务即可。UE访问某个Intranet网络时,UE级别的配置仅在UE和Intranet网络之间独立完成,这对5GS而言是透明的。

2).非透明模式

在非透明模式下,5GS可直接接入Intranet/ISP,或通过其他IP网络(如Internet)接入Intranet/ISP。如5GS通过Internet方式接入Intranet/ISP,通常需要在UPF和Intranet/ISP之间建立专用隧道来转发UE访问Intranet/ISP的业务。UE被指派属于Intranet/SP地址空间的IP地址。此地址用于UE业务在UPF、Intranet/ISP中转发。图17-13(a)和(b)分别给出了UE通过5GS非透明接入DN和UE的原理图。

综上所述,UE通过5GS访问Intranet/ISP的业务服务器,可基于任何网络如Internet等来进行,即使不安全也无妨,在UPF和Intranet/ISP之间可基于某种安全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保护。至于采用何种安全协议由移动运营商和Intranet/ISP提供商之间协商确定。
作为UE会话建立的一部分,5GS中SMF通常通过向外部DN-AAA服务器(如Radius、Diameter服务器)发起对UE进行认证。在对UE认证成功后,方可完成UE会话的建立,之后UE才可访问Internet/ISP的服务。
透明和非透明:

透明模式(通过UPF的N6直接连特定IP网络,通过防火墙或代理服务器连至DN,如Internet)、非透明模式(直接接入或通过其它IP网络接入)。

补充:

ISP:ISP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即Internet服务供应商。

AMF/SMF/PCF/NRF/NSSF:

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负责隧道维护、IP地址分配和管理、UP功能选择、策略实施和QoS中的控制、计费数据采集、漫游等。

AMF:为UE和SMF提供会话管理消息传输通道,为用户接入时提供认证、鉴权功能,终端和无线的核心网控制面接入点。

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统一的政策框架,提供控制平面功能的策略规则。

NRF:NF Repository Function, 该功能是一个提供注册和发现功能的新功能,可以使网络功能(NF)相互发现并通过API接口进行通信

NSSF:Th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网络切片选择,根据UE的切片选择辅助信息、签约信息等确定UE允许接入的网络切片实例。

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网络开放功能,开放各NF的能力,转换内外部信息。用于边缘计算场景

参考:5GC 网元AMF、SMF、AUSF、UPF、PCF、UDM、NRF、NSSF、NEF介绍-CSDN博客

2.5G网络边缘计算

5G网络改变以往以设备、业务为中心的导向,倡导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5G网络在为用
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更注重用户的服务体验QoE(Quality of Experience)。其中5G网络边缘计
算能力的提供正是为垂直行业赋能、提升用户QoE的重要举措之一。
边缘计算的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
内容:
5G网络的边缘计算(Moble Edge Computing,MEC)架构如图17-14所示,支持在靠近终端用户UE的移动网络边缘部署5G UPF网元,结合在移动网络边缘部署边缘计算平台(Mobile Edge Platform,MEP),为垂直行业提供诸如以时间敏感、高带宽为特征的业务就近分流服务。于是,一来为用户提供极佳服务体验,二来降低了移动网络后端处理的压力。
 
运营商自有应用或第三方应用AF(Application Function)通过5GS提供的能力开放功能网元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触发5G网络为边缘应用动态地生成本地分流策略,由 PCF(Policy Charging Function)将这些策略配置给相关SMF,SMF根据终端用户位置信息或用户移动后发生的位置变化信息动态实现UPF(即移动边缘云中部署的UPF)在用户会话中插入或移除,以及对这些UPF分流规则的动态配置,达到用户访问所需业务的极佳效果。
  
另外,从业务连续性来说,5G网络可提供SSC模式1(在用户移动过程中用户会话的IP接入点始终保持不变),SSC模式2(用户移动过程中网络触发用户现有会话释放并立即触发新会话建立),SSC模式3(用户移动过程中在释放用户现有会话之前先建立一个新的会话)供业务提供者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或运营商选择。
简单理解就是,在用户的终端附近部署5GUPF网元,结合网络边缘的边缘计算平台就近服务用户,以及5G的开放性,支持动态分流策略,根据用户不断移动而改变策略(就近服务),这样做的目的是,就近相应就近服务,用户体验更好(你在北京,不会让你从上海接入网络,太慢了,你在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上,这一路会动态的切换接入点,动态的提供就近接入),所有这一切的目的就是提升用户体验,而且增加的这一切操作都是灵活可配置的,无感自动切换的。

17.2.4 存储网络架构

一般来说,计算机访问磁盘存储有3种方式:
(1)直连式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计算机通过I/O端口直接访问存储设备的方式。
(2)网络连接的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计算机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访问存储设备的方式。
(3)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计算机通过构建的独立存储网络访问存储设备的方式。

DAS采用I/O总线架构,如IDE或ATA等将存储设备挂接在计算机中,实现数据存储。多种存储设备适合用作主机连接存储;包括硬盘驱动器、RAID阵列、CD、DVD和磁带驱动器。对主机连接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I/O指令是针对特定存储单元(例如总线ID和目标逻辑单元)的逻辑数据块的读和写。
1.网络连接存储(NAS)
NAS设备是一种专用存储系统,用户计算机 通过数据网络(如LAN/WAN等网络)来远程访问。如图17-15所示,用户计算机通过远程过程调用(RPC)访问NAS存储单元。远程过程调用是通过IP网络(如基于TCP或UDP)来进行的,NAS存储单元通常采用RPC接口软件来实现。通过NAS,使得所有通过数据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与主机本地连接存储一样方便命名和访问共享存储池。当然,与主机本地连接的存储相比,它的存储访问效率及性能相对较差。
最常见的NAS协议以下:
(1)公共Internet文件服务/服务器消息块(Common Internet File Services/Server Message
Block,CIFS/SMB)。CIFS/SMB是Windows通常使用的协议。
(2)网络文件系统(NFS)。NFS最早为UNIX服务器而开发,也是通用的Linux协议。
2.存储区域网络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是一种基于块的存储利用专用高速通信架构将服务器与其逻辑磁盘单元(Logical Disk Unit,LDU)相连。LDU是一系列通过共享存储池配置的块,以逻辑磁盘的形式呈现给服务器。服务器会对这些块进行分区和格式化,通常使用 文件系统,以便可以像在本地磁盘上存储一样在LDU上存储数据。此外, SAN的设计消除了单点故障,具有极高可用性和故障恢复能力。图17-16给出了SAN网络的部署示意图。
 
SAN是企业最常用的存储网络架构
SAN将数据存储在集中式共享存储中,使企业能够运用统一的方法和工具来实施安全防护、数据保护和灾难恢复。对高吞吐量和低延迟有需求的业务关键型应用尤为适用。
SAN专用网络:
SAN为专用网络,采用存储协议而不是网络协议连接服务器和存储单元。SAN交换机允许或禁止主机访问存储,通过配置SAN来为主机提供所需存储容量。SAN可以让服务器集群共享同一存储,让存储阵列为多个主机提供存储服务。可见,SAN通信具有极大灵活性。
常见的SAN有FC-SAN和IP-SAN,其中FC-SAN为通过光纤通道协议转发SCSI协议,IP-SAN通过TCP协议转发SCSI协议。
最常见SAN协议包括以下4种:
(1)光纤通道协议(Fibre Channel Protocol,FCP)。应用最为广泛的SAN或块协议,FCP使用具有嵌入式SCSI命令的光纤通道传输协议。
(2)Internet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第二大SAN或块协议。iSCSI将SCSI命令封装在以太网帧内,然后使用IP以太网络进行传输。
(3)以太网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FCoE):其应用相对较少。它与iSCSI类似,将FC帧封装在以太网数据报中,然后像iSCSI一样使用IP以太网络进行传输。
(4)基于光纤通道的非易失性内存标准(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over Fibre Channel,FC-NVMe):它是一种用于通过PCI Express(PCle)总线访问闪存存储的接口协议。NVMe支持若干并行序列,每一个序列又能支持若干并发命令。
应用前景:
SAN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SAN主要用于存储量大的工作环境,如ISP、银行等,特别地在5G网络设备部署中得到应用。5G网络设备通常采用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的架构进行设计,采用SAN存储网络可有效避免网元处理节点故障切换后业务数据丢失。
3.NAS与SAN异同点
NAS和SAN都是基于网络构建存储系统的。网络存储采用面向网络的存储体系结构,使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由专门的系统负责数据处理,存储设备或子系统负责数据的存储。网络存储结构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资源,具有灵活的网络寻址能力和远距离数据传输能力,实现了在单一区域或多个区域可靠的数据存储、恢复,以及不同主机不同存储设备之间的资源共享。
SAN和NAS都可以用于集中管理存储,并供多主机(服务器)共享存储。但是,NAS通常是基于以太网,而SAN可使用以太网和光纤通道。此外,NAS注重易用性、易管理性、可扩展性和更低的总拥有成本(TCO),而SAN则注重高性能和低延迟。

17.2.5 软件定义网络架构

1.软件定义网络

SDN利用分层的思想,将网络分为控制层和数据层。控制层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具有网络控制逻辑的中心,掌握网络的全局信息,方便运营商或网络管理人员配置网络和部署新协议等。
 
数据层包括哑交换机(与传统的二层交换机不同,专指用于转发数据的设备),仅提 供简单的数据转发功能,可以快速处理匹配的数据包,适应流量日益增长的需求。两层之间采用开放的统一接口(如OpenFlow等)进行交互。通过此接口控制器向转发设备(如交换机等)下发统一标准的转发规则,转发设备仅需按照这些规则执行相应动作即可。

2. SDN网络架构

由下至上分为数据平面、控制平面和应用平面
数据平面网络转发设备(如通常由通用硬件构成)组成网络转发设备之间通过由不同规则形成的SDN数据通路连接起来
控制平面包含了逻辑上为中心的SDN控制器,它掌握着网络全局信息,负责转发设备的各种转发规则的下发
应用平面包含各种基于SDN的网络应用,应用无须关心网络底层细节就可以编程、部署新应用。
 
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之间通过SDN控制-数据平面接口,即南向接口SBI(South Bound Interface)进行通信,它采用统一的通信标准,主要负责将控制器中的转发规则下发至转发设备;控制平面与应用平面之间通过SDN北向接口NBI(North Bound Interface)进行通信,它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开发各种网络管理应用。
SDN中的接口具有开放性,以控制器为逻辑中心,南向接口负责与数据平面进行通信,北向接口负责与应用平面进行通信,东西向接口负责多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南向接口通常采用OpenFlow协议,也是当今最主流南向接口协议。它最基本的特点是基于流(Flow)的概念来匹配转发规则。每一个转发设备都维护一个流表(Flow Table),依据流表中的转发规则进行转发,而流表的建立、维护和下发都是由控制器来完成的。
北向接口对应用开放,应用程序通过北向接口编程来调用所需网络资源,实现对网络的快
速配置和部署。
东西向接口使控制器具有可扩展性,为网络负载均衡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技术途径。

3.SDN意义

相比传统网络设备,SDN技术能够更有效降低转发设备复杂度及卸载不必要的运行负载,协助网络运营商更好地控制基础设施,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同时打破了传统网络设备的封闭性,因此,SDN是极具前途的网络技术之一。
简单理解:用编程的方式动态的进行网络配置,使网络服务能够像云计算一样提供灵活的定制能力。这样提高了网络性能和管理效率。
云服务就不用考虑购买设备多大的存储、处理能力,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业务增加需要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在云上有需要就购买扩充即可,而且是弹性的,比如高峰期的时候,计算能力也是增长的,低峰期时候,计算能力也可以推掉一部分,弹性伸缩,SDN也是类似如此,把网络配置搞得也像云服务一样弹性伸缩,可配置。而且他还提供了别的功能:SDN将网络设备的转发面与控制面解耦,通过控制器负责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业务的编排和业务流量的调度,具有成本低、集中管理、灵活调度等优点
参考: SDN(软件定义网络)基本概念-CSDN博客

17.3 网络构建关键技术

17.3.1 网络高可用设计

1.网络高可用性概述

网络的普及以及深入融合到生产生活中,它的失效引起的后果越来越严重,设计网络的是好看需要考虑高可用性。

从2个方面着手:

1.不能频繁出现故障

2.出现故障修复的时间越短越好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以下式表示
A=MTBF/(MTBF+MTTR)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s)
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

MTBF是网络的材质硬件本身的质量,提升有限;但可尽量减小MTTR,一是以最快的速度发现网络故障,二是迅速将网络从故障状态恢复出来。

2.网络高可用架构

对于一个网络来说,它由网络元素(或网络部件), 按照一定的连接模型连接在一起而构成。因此,构成网络的部件的可用性,以及连接模型的可用性就决定了网络的可用性程度。
1)网络部件
网络部件是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典型代表有各种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网络部件的高可用性是网络高可用性的关键。在网络设计时,它们的高可用设计或选用是需要重点、优考虑的。 通常,网络部件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因此硬件高可用性和软件系统高可用性,就直接影响着网络部件的高可用性。硬件高可用性包括主控结点冗余设计,如采用1+1主备业务结点热插拔设计电源风扇冗余设计等。软件系统高可用性包括软件热补丁设计,软件异常保 护,数据冗余备份等。
2)网络连接模型
除了网络部件本身的高可用性外,网络物理拓扑连接形式也影响网络的可用性程度。
如图17-18(a)、(b)、(c)、(d)、(e)分别是网络设备NEl和网络设备NE2两类设备互连的五种拓扑形式。假设网络设备NE1的在线率(可用性)为R1,网络设备NE2的在线率(可用性)为R2。它们的高可用性指标分别是A1、A2、A3、A4、A5。由NEl和NE2两类设备组成的这五种型式网络的可用性计算如下。
(a)是一对一(单点单归)连接方式,其可用性A1为:Al=R1×R2;
(b)是一对二(单点双归)连接方式,其可用性A2为:A2=R2×(1-(1-R1)×(1-R1));
(c)是二对一(双点单归)连接方式,其可用性A3为:A3=R1×(1-(1-R2)×(1-R2));
(d)是双一对一(双点双归)连接方式,其可用性A4为:A4=1-(1-R1×R2)×(1-R1×R2));
(e)是双一对二(双归属)连接方式,其可用性A5为:A5=(1-(1-R1)×(1-R1))×(1-(1-R2)×(1-R2))。

3)网络协议及配置

高可用性离不开运行于网络中的路由、链路检测等协议。在网络部署中,以基本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为主,除此之外,根据网络拓扑连接和链路情况,同时部署其他链路检测协议如BFD/NQA等辅助协议以尽可能缩短网络故障发现时间,为网络故障快速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另外,提升网络可靠性的协议还包括802.3ad、VRRP、路由多下一跳等。

17.3.2 IPv4与IPv6融合组网技术

目前IPv4已经没了,但是还不够用,搞了个IPv6来,但是他两个差距有点多,相互之间发送的数据包,协议都不一样,无法通信,IPv4现在还是主流,投入了巨大成本,还能弃用全换IPv6,那就搞出来一些适配器一样的软件或者协议来让两者转换,可以通信。

1.双协议栈

IPv4/IPv6双协议栈机制就是使IPv6网络节点具有一个IPv6协议栈和一个IPv4协议栈,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的处理。IPv6和IPv4是功能相近的网络层协议,两者均运行于同一物理平台,并均可承载相同的传输层协议TCP、UDP等。支持双协议栈的节点既能与支持IPv4协议的节点通信,又能与支持IPv6协议的节点通信。双栈IP协议栈的结构见图17-19所示。

把两个协议都搞上,这样是谁的就让谁干。

2.隧道技术

在现有IPv4网络基础上实现IPv6网络的构建。把6的格式转为4,然后在4的宽带上传输。
1)ISATAP隧道
ISATAP(Intra-Site Automatic Tunnel Addressing Protocol)是一种IPv6转换传送机制,允许IPv6数据包通过IPv4网络上双栈节点传输。ISATAP将IPv4网络作为一个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但不需要底层IPv4网络支持多播工作方式。
ISATAP是通过将IPv4地址嵌入到IPv6地址当中,并将IPv6协议报文封装在IPv4中基于隧道传送的。隧道是在主机相互通信时从IPv6地址中抽出IPv4地址自动建立的。换言之,当两台ISATAP主机基于IPv6通信时,自动抽取其中的IPv4地址建立隧道,并将IPv6协议报文封装在其中完成双方的信息交换。ISATAP运行环境不需其他特殊网络设备,只要通信双方节点之间IPv4网络可达即可。
简单理解:把IPv4地址嵌入到IPv6地址当中,并将IPv6协议报文封装在IPv4中基于隧道传送的。
2)6to4隧道
6to4隧道指的是在站点之间进行IPv6通信,每个站点应至少部署一台6to4路由器作为出入口,使用特定的地址格式,即地址前缀为“2002:”,将路由器IPv4地址嵌入到IPv6地址前缀中,因此位于不同6to4站点内的主机彼此通信时即可自动抽出IPv4地址在路由器之间建立隧道。
当6to4站点内主机与外部普通IPv6主机通信时,必须经过6to4路由器。6to4路由器必须同时具备6to4接口和IPv6接口,并提供在这两种接口之间的封装解封装和转发处理。
基于6to4隧道机制的通信需要一个全局合法IPv4地址,所以对解决IPv4地址短缺没有太大帮助。但它不需要申请IPv6地址,通过它可使站点迅速升级为IPv6网络。
3)4over6隧道
4over6是IPv4 over IPv6的简称,是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过程中向纯IPv6主干网过渡提出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在最大程度地继承基于IPv4网络的应用的同时,加快网络从IPy4向IPv6过渡的进程。
基于4over6机制,两个通信节点之间采用IPv4进行业务交互,但它们之间交互的IPy4业务实际上承载在IPv6网络上。
4)6over4隧道
6over4隧道技术提供一种转发机制,使得双栈节点之间在组播使能的IPv4网络中传送IPv6分组。即它在用于承载的IPv4网络建立的虚拟数据链路层(虚拟以太网)上供IPv6协议传送分组数据。

3.网络地址翻译技术

网络地址翻译(NetworkAddress Translator)技术将IPv4地址和IPv6地址分别看作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或者相反,以实现地址转换。
内部的IPv4主机要和外部IPv6主机通信时,在NAT服务器中将IPv4地址(内部地址)变换成IPv6地址(对外地址),NAT服务器维护一个IPv4和IPv6地址的映射表。反之,当内部IPv6主机和外部IPv4主机进行通信时,则IPv6主机地址(内部地址)映射成IPv4主机地址(对外地址)。可见,通过NAT技术可以解决IPv4主机和IPv6主机之间的互通问题。
在网络地址翻译技术中涉及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 (RFC2766)协议、SIT(StatelessIP/ICMPTranslation)(RFC2765)协议等。

简单理解:此方式类似,内部IP和外部实际IP;如IPv4内部地址,变换成外部地址IPv6,反过来也是。

17.3.3 SDN技术

1.控制平面技术

控制器是控制平面核心部件,也是整个SDN体系架构的逻辑中心。随着SDN网络规模的扩大,单一控制器结构的SDN网络处理能力遇到了性能瓶颈,因此需要对控制器进行扩展。通常存在两种控制器扩展方式:一种是对网络中单一控制器本身进行扩展,另一种是采用多控制器方式。

单一集中式结构的控制器,一般采用了多线程的方式对控制器进行性能提升,形成NOX-MT版本。另一种控制器是Maestro,它采用良好的并行处理架构,充分发挥了高性能服务器的多核并行处理能力,使其在大规模网络部署下性能表现更佳。
多控制器方式是用扩展的方式优化SDN网络。扩展控制器一般可采用两种模型方式:一种是扁平控制模型;另一种是层次控制模型。

2.数据平面技术

SDN转发设备(如交换机等)的数据转发形态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种。
1)硬件处理方式
硬件处理方式相比软件处理方式具有更快的速度,但灵活性有所降低。为了使硬件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数据转发操作,Bosshart等人提出了RMT(Reconfigurable Match Tables)模型,该模型支持可重配置的匹配表,它允许在流水线阶段支持任意宽度和深度的流表。另一种硬件灵活处理技术是FlowAdapter,它采用交换机分层的方式来实现多表流水线业务。
2)软件处理方式
与硬件方式不同,软件的处理速度低于硬件,但软件方式可以提升转发规则处理的灵活性。利用交换机CPU或NP处理转发规则可以避免硬件灵活性差的问题。另外,NP(Network Processor)专门用来处理网络任务,在网络处理性能方面优于CPU。

3.转发规则一致性更新技术

在SDN网络中不同转发设备转发规则更新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现象。针对这种问题一般采用
“两段提交”的方式来更新规则。
首先,当规则需要更新时,控制器询问每个交换机是否处理完对应旧规则的流,确认后对处理完毕的所有交换机进行规则更新;之后当所有交换机都更新完毕后才真正完成更新,否则撤销之前所有的更新操作。然而,这种方法需要等待旧规则的流全部处理完毕后才能进行规则更新,这样会造成规则空间被占用的情况。增量式一致性更新算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该算法将规则更新分多轮进行,每一轮都采用“二段提交”方式更新一个子集,达到节省规则空间和缩短更新时间的折中。

17.4 网络构建和设计方法

17.4.1 网络需求分析

这是网络构建的起始环境,极其重要,该阶段可尽早明确客户使用网络的真实用途或痛点,以便为后续能够构建和设计出更贴近客户真实诉求的网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网络需求分析,可为后续网络设计提供以下依据
更准确地评价现有网络体系;更客观做出建网决策;提供的网络交互功能更贴近用户;更好地进行网络功能移植;合理使用用户资源等。
需求分析过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应用需求、计算机平台需求和网络需求。
 
(1)业务需求梳理就是调查和理解业务本质,尽可能保证设计的网络满足业务的需求。其间需要确定业务主要干系人,确定关键时间点以及确定网络的投资规模,明确业务活动,预测业务增长率进而预判网络发展的趋势,确定网络可靠性和可用性指标,确定网络安全性,以及确定网络远程访问要求等。通过梳理,形成业务需求清单。
 
(2)用户需求收集需从当前网络的用户开始,识别并明确用户需要的重要服务或功能。
收集用户需求,可考虑从与用户群交流,准确、深入理解用户服务、需求归档几方面入手。通过与特定个人或群体进行交流,可采取观察和问卷调查,集中访谈、采访关键干系人等方式,以确保网络建设不偏离用户需求;正确理解用户服务,就是从用户描述的碎片化、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需求中分析提取用户的真实需要,如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响应时间的容忍度,网络服务的可靠性、可用性,网络的适应性、可伸缩性、安全性,以及建网成本等等。最后,通过需求归档,将梳理的用户需求记录下来,形成用户服务表,作为网络设计需求规范编制的依据。
 
(3)应用需求收集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应用类型和地点、使用方法、需求增长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网络响应时间要求等。关于应用类型,可按功能分类,也可按共享与否分类,还可按响应及时性分类,甚至也可按网络模型分类等,进行应用需求梳理。关于使用方法,主要考虑用户对资源的存取和访问的要求,可通过各种指标进行量化。通过对应用需求进行分析,输出应用需求表,其中体现应用需求的量化指标。
 
(4)计算机平台需求主要是明晰网络所接入的设备类型,如个人PC、工作站、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等。通过统计,形成所需提供服务的设备类型需求表。
 
(5)网络需求是需求分析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要考虑网络管理员的需求。网络需求主要涉及局域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城域网/广域网连接方案选择。通过对网络需求进行分析,形成网络需求的分项需求表。

通过上述5个需求分析后,最终形成约束后续网络设计的网络需求规格说明书

17.4.2 网络技术遴选及设计

网络遴选工作是通信系统设计中关键的一项工作,根据计划实施的网络建设要求,遴选工
作通常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路由协议的选择。

1.局域网技术遴选

1)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 ​​​​​​​
在局域网构建中,几乎离不开二层交换机的选择,在选择了二层交换机组网时,通常为了提高网络的可用性,网络会设计成有冗余或可扩展的结构,这样,极可能形成环路。为了避免 此情况发生,需要在二层交换机上采用STP协议。STP协议是在IEEE802.标准中定义的,分为“.1d”“.Iw”“1s”等多个版本,以适应不同的需求。详细差别可参考相关资料。
2)虚拟局域网
构建虚拟局域网(VLAN),可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成若干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形成不同的广播域,从而将不同部门或用途的设备规划到各自的虚拟网络中,实现信息访问的隔离。
3)无线局域网
一个无线局域网是由若干AP组成,一个AP能覆盖的区域(即一个无线单元)范围是有限的。在设计无线局域网结构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定位AP实现最大覆盖率,确保目标区域得以全覆盖;
●无线局域网的虚拟网规划,如尽可能将所有无线接入设备划分到一个虚拟网络内;
●冗余无线接入点布放,确保在一个区域同时由一个以上AP提供无线覆盖,从而避免一个AP故障后,可由其他AP接替以提供接入服务;
●网络SSID配置,在一个园区或企业、组织内,所有AP都应设置成同一SSID。
补充:
AP是 无线接入点,是一个 无线网络的创建者,是网络的中心节点。一般家庭或办公室使用的 无线路由器就是一个AP。
每个无线AP都应该有一个 SSID用于识别,就是通常所说的 WIFI名。
STA(Station)站点

        STA也可以理解为终端的意思,每一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终端(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其他可以联网的设备)都可以成为一个STA站点。

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符
       
每一个网络设备都有其用于识别的物理地址,这个东西就是MAC地址。一般在出厂后会有一个默认MAC,可更改。MAC地址作为设备识别的标识符。BSSID是针对STA而言。对于STA来说,获取到AP接入点的MAC地址就是BSSID。

        例如:某个AP释放一个名为A的WIFI热点,同一区域内另一个AP也释放一个名为A的WIFI热点,当手机连接A热点时,如何辨别连接的是哪个AP呢?此时就要用到BSSID。一般情况下BSSID可以理解为无线路由器的MAC地址,通过查看手机连接WIFI的MAC地址即可知道连接的是哪个AP。

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扩展服务集标识符
       
ESSID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实际上和SSID相同,只是如果有好几个AP热点名字相同,此时就相当于把这个SSID扩大了,这几个AP共同的名字就叫ESSID。

        例如:某个AP释放一个名为A的WIFI热点,同一区域内另一个AP也释放一个名为A的WIFI热点,那么A就是ESSID

参考:WIFI学习五(STA与AP,基于MT7682)_sta和ap-CSDN博客

无线局域网WLAN的入门概念_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概念是什么-CSDN博客

4)线路冗余设计
为提升局域网高可用性,局域网交换机之间设计冗余链路是颇为常见的做法。冗余链路可采用备份或负荷分担两种方式来提高业务传输能力。
备份方式是指采用STP协议可避免环路发生。此方式在提升网络高可用性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负荷分担方式是指在设备转发业务时需要设置适合的均衡策略,使得业务尽可能均衡分担到不同链路上。此方式在提升网络传输可用性同时,可避免冗余链路在网络中闲置。
5)交换设备功能的合理使用
交换设备(如交换机)是局域网的核心设备,除了实现基本的数据存储转发功能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特殊功能的利用,以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如:链路聚合设置、冗余网关布设、以太网供电、多业务模块灵活支持等。
6)服务器冗余设计
为提升服务器性能和工作负载能力,一些组织或单位会配置多台服务器来提供服务。在实现各台服务器服务均衡上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1)使用负载均衡器:通过使用前置负载均衡设备,将接入的服务请求均衡到不同的业务服务器上
(2)使用网络地址转换:通过使用负载均衡的地址转换网关,将来自外部的服务请求地址(外部地址)转换为多个内部服务器地址,从而达到服务的均衡调度。
(3)使用DNS服务器:通过DNS将一组业务服务器(每个服务器设置不同的IP地址)的地址映射到同一域名上,使得DNS服务器在向用户返回请求服务的业务接入点地址时,循环返回一组地址中的一个,从而达到业务服务器均衡访问的目的。
--DNS服务器作用把域名解释成IP地址,集群中服务器一部分是IP1,另一部分IP2......,利用DNS可负载均衡。
(4)使用高可用技术:如采用双机热备系统(即高可用集群系统)以保证业务系统服务提供的连续性。采用双机热备系统提供服务的高可用性,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单活(一主一备,Active-Standby)和双活(Active-Active)。

2.广域网技术遴选

1)远程接入技术
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接入技术:PSTN接入技术、综合业务数据网接入技术、电缆调制解调器远程接入技术、数字用户线路(DSL)远程接入技术、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小区宽带接入和电力通信技术(PLC)等。
 
远程接入技术选择需要从现有网络的建设情况,用户接入网络需要开展的业务特点或需求,以及接入方式需支付的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加以取舍。
2)广域网互连技术
在企业或组织需要将不同地域的分部网络互连在一起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广域网的互连方式。通常有以下互连技术:数字数据网络(Digital Data Network,DDN)技术、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技术、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技术和VPN接入技术。此外,广域网互连时还需要考虑性能优化方面的问题,如可利用路由器实现预留带宽、利用拨号线路、传输数据压缩、链路聚合、数据基于优先级排序、基于协议带宽预留等策略实现广域网性能的有效提升。

3.地址规划模型

地址规划分配,是网络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合理的地址规划不仅为网络管理带来便利,也有利于路由协议的收敛。地址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使用结构化网络层编址模型,即对地址进行层次化的规划。
(2)通过中心授权机构管理地址,比如由组织的IT部门为网络层编址提供一个全局模型。根据网络的核心、汇聚、接入层次化结构,为组织的各个区域、分支机构等进行地址规划。
(3)编址授权下发。即由地址授权管理中心,将编址授权给分支机构来进行地址规划。
(4)为终端用户设备指派动态地址,即对于频繁变更位置、移动性角度的用户分配动态地址。
(5)私有地址合理使用。使用私有地址在组织内互访具有很高安全性,避免来自外部网络攻击。使用私有地址的用户在访问外部网络,需要进行地址转换(NAT),因此,还需要做好NAT地址池的规划

4.路由协议选择

路由协议选择包括以下内容:
(1)路由协议类型的选择:路由协议选择主要包括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
(2)路由选择协议度量值的合理设置。
(3)路由选择协议顺序的合理指定。
(4)层次化与非层次化路由选择协议。
(5)内部与外部路由选择协议。
(6)分类与无类路由选择协议。
(7)静态路由指定。

5.层次化网络模型设计

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可帮助设计者按照层次设计网络架构,并对不同层次赋予特定网络功能,选择适合的设备/系统。在典型层次化网络结构中,核心层通常选用具备高可用性和性能优化的高端路由器/交换机汇聚层通常选取实现策略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入层通常选用低端交换机连接用户设备
在17.2节网络架构介绍中,层次局域网、层次子域广域网结构,就是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分别在局域网和广域网设计中的应用。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由于更适合于网络用户不断增加,网络复杂度不同增大的场景,因此,也成为位于网络主流地位的园区网的经典模型。
1)层次化设计优点
(1)使用层次化模型可使得网络成本降至最低。各层仅考虑自身的功能实现要求,以及运维资源要求,避免各层中不必要特性所花费的资金。
(2)层次化设计可充分利用不同层次成熟的模块化设备或部件,既避免不必要开发费用,也利于网络稳定运行。
(3)层次化设计使得网络因需求而变化或演化更加容易。
2)三层层次化模型设计思路
层次化模型设计中最为经典的是三层层次化模型。下面给出三层层次化模型设计思路。
三层层次化模型将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各层提供不同的功能。
  • 核心层提供不同区域或者下层的高速连接和最优传送路径;
  • 汇聚层将网络业务连接到接入层,执行与安全、流量负载、路由相关的策略;
  • 接入层为局域网接入广域网,或终端用户访问网络提供接入能力。
(1)核心层设计思路。
核心层是网络互连的枢纽,极其重要,设计中应采用冗余机制,保证其高可用性,并能快速应对变化。功能设计上,应避免使用数据包过滤、策略路由等处理开销大的特性,降低核心层处理时延。另外,核心层覆盖范围不易过大,连接设备也不易过多,确保核心层具备良好的管理性;核心层提供的功能不宜多样化,避免降低核心网络设备性能。
(2)汇聚层设计思路。
在汇聚层,应尽量提供出于安全性原因对资源的访问控制功能,以及出于性能原因对核心层流量的控制功能等。通过汇聚层,使得接入层的网络细节信息对核心层透明。譬如接入层的子网划分,在汇聚层向核心层路由通告时进行屏蔽,仅将汇聚后的大的子网信息上报至核心层。另外,汇聚层还应对接入层屏蔽网络其他部分的细节信息,如在路由通告时仅向接入设备宣告自身的默认路由。
(3)接入层设计思路。
接入层为用户设备提供在本地网段访问应用系统以及互访的能力,同时为这些访问提供足够带宽支持。此外,需要负责用户管理功能,如地址认证、用户认证、计费管理等;还需要负责收集一些用户信息的工作,如用户IP/MAC地址,访问日志等信息。
3)层次化设计应遵循原则
(1)设计者应尽量控制网络层次,避免过多层次导致网络性能下降,增加网络时延。
(2)应首先从接入层进行设计,通过对流量负荷、行为的分析,来对上层进行精细化容量规划,依次完成各层的设计。
(3)网络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模块化方式实现各层的功能,模块间边界清晰。
(4)应在接入层对网络结构进行严格控制,以避免接入层用户改用非正常的访问外部网络的渠道,获得更大的带宽。
(5)严格控制网络的层次化结构,以避免跨层加入额外连接,导致网络非法访问或网络异常等问题。

6.网络高可用设计方法

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必然需要面对网络的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问题。它们是衡量一个网络好坏的重要指标。
  • 可靠性指的是网络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的长短,无故障运行时间越长,可靠性越高;
  • 可用性指的是,在较长时间(比如一年等)里网络可用的时间长短,可用时间越长,可用性越高。
1)提高网络可用性的途径
以下举两个极端例子来说二者的关系。
假如一个网络可靠性很高,平均可以稳定运行10年,但是一旦网络出现故障,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恢复,那么它的可用性只有90%。再譬如另一个网络,可靠性很差,平均运行10秒就会异常一次,但是恢复很快,只需要1ms就可恢复,那么它的可用性是99.99%。
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提高网络可用性可采取两条途径;
  • (1)提高网络可靠性,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包括硬件、软件、运维、环境等。其中,软件的Bug是影响可靠性的最主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软件质量相比较于使用更可靠硬件更具有成本优势。
  • (2)缩短网络恢复时间,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如能在秒级,甚至毫秒级得以恢复,那么对业务影响则很小。
  • 可见,构建高可用网络,需要从耐久性、容错性及可维护性等方面进行网络规划设计。
2)设计的核心思想
网络系统可靠性/可用性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设计组网结构和应用可靠性特性,使
得网络系统软件硬件部件运行可靠,具备冗余备份、自动检测和快速恢复机制,同时也应权衡
不同类型网络构建成本。 ​​​​​​​
3)设计原则
网络可靠性/可用性设计原则:不同的网络、服务的业务场景不尽相同,其可靠性/可用性
设计目标也不同。网络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17.4.3 网络安全

网络从出现、发展演进都始终伴随着安全方面的问题,只是每个阶段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在网络安全方面,不能不提进行网络攻击的网络病毒,或者说恶意代码(Malware)。所有恶意代码具有目的恶意、形态为计算机程序、通过执行发生作用的共性。实施网络攻击的恶意代码包含多种种类,主要有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特洛伊木马、后门、DDoS程序、僵尸进程、Rootkit、黑客攻击工具、间谍软件、广告软件、垃圾邮件,等等。
实施网络安全控制的相关技术。
1)防火墙布设
防火墙是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的安全屏障,用于保障本地网络资源的安全。其作用在于通过允许、拒绝或重定向经过防火墙的数据流,实现对可信网络的保护,同时对进出网络的服务或访问进行审计。 防火墙可以是基于软件的,也可以是基于硬件的,还可以是嵌入式的等形态。就防火墙采用的技术来说,有包过滤型、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型等种类。就防火墙体系而言,有双重 宿主机结构、被屏蔽主机结构、被屏蔽子网结构等形式。实际组网中应根据网络安全要求合理选择。
2)VPN技术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指利用公共网络来建立私有专用网络的一种技术。VPN中数据通过安全加密通道完成传送。使用VPN有节省建网成本、方便提供远程访问、网络可扩展性强、便于管理和实现全面控制等益处。主要VPN技术包括IPSec、GRE、MPLS VPN、VPDN等。
3)访问控制技术
网络的发展为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给敏感信息任意访问带来潜在风险。因此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加以控制尤为重要。
访问控制是主体依据控制策略或权限对客体本身或其资源实施的不同授权访问。访问控制涉及认证、控制策略实现审计三个环节。在实现上,有访问控制矩阵、访问控制表、能力表等技术手段。就访问控制模型而言,有传统的自主型访问控制和强制型访问控制;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等多种模型。
在实际网络设计中,需要根据网络的业务特点及安全要求选择适合的访问控制技术。
4)网络安全隔离
网络安全隔离是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将网络攻击隔离在可信网络之外,同时保证可信网络内信息不被外泄。网络安全隔离又分为分子网隔离、VLAN隔离、逻辑隔离、物理隔离等形式。
5)网络安全协议
网络安全运行离不开安全协议的支撑。其中比较典型的安全协议有SSL/SET/HTTPS等。
SSL协议:是网景公司面向Web应用提出的安全协议。该协议指定了一种在应用层协议和TCP/IP协议之间提供数据安全性控制的机制。它为TCP/IP连接提供数据加密、服务器认证、消息完整性保护、客户机认证等能力。该协议主要包括记录协议、告警协议和握手协议三部分。
SET协议:即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由VISA、MasterCard等多家公司联合推出。它主要用于解决用户、商家和银行之间通过信用卡支付的交易问题,保证支付信息的机密、支付过程的完整、商户和持卡人身份合法性及可操作性。
HTTPS协议:是基于SSL或TLS进行HTTP交互的协议,用于在客户计算机和服务器之间交换信息。它使用安全套接字层进行信息交互,所有交互数据均被加密。对于启用HTTPS协议的服务器,需要预先生成一个电子证书。同时,客户计算机需要安装证书。借用证书,客户计算机和服务器之间完成相互身份认证,双方通过密钥对数据加密来实现信息交换。
6)网络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是对网络的脆弱性进行测试评估和分析,最大限度保障业务的安全正常运行的一切行为和手段。其主要包括安全审计自动响应、安全审计数据生成、安全审计分析、安全审计浏览、安全审计事件存储和安全审计事件选择等功能。

17.4.4 绿色网络设计方法

1.绿色网络设计思路

网络设备作为网络设计方案的基础组成部分,应从全生命周期考虑绿色设计,即遵循精简设计、重用设计和回收设计方法,从节能、减排、可回收利用全方位进行设备绿色设计。类似地,在解决方案上,也应从系统的精简、重用和易维护等维度进行绿色环保设计。

2.绿色网络设计原则

1)标准化
在构建一个IT网络,特别是做跨系统业务整合时,企业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竭
力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使得IT网系统越来越复杂。异构/非标准化系统及网络解决方案,不
但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维护,且整合异常困难。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应考虑解决方案标准化,而
整体架构标准化可大幅减少转换设备,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使得整体网络系统的绿色设计得
以彰显。
另一方面,对于已有的多样化资源,随着数据大集中、IT快速发展,势必需要有一个能兼
容异构IT资源的网络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应充分考虑对原有IT资源的兼容性,最大化利用
已有资源。
2)集成化
集成化是整个节能减排非常重要的指标,集成化也是解决方案绿色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集成化设计可使得整个网络系统的通信设备数量尽可能降低,通过减少设备总量、降低设备使用所需资源(空间、机架、线缆、人力等),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
应通过采用大容量、高密度端口减少方案设计层级、减少方案中所需设备数量,比如网络扁平化设计等;通过采用集成板卡设计,减少独立单功能设备的部署,减少外部线缆、电源的接入,降低对外部环境资源的占用;另外,在数据中心网络构建中采用负荷分担、防火墙、流量管理、应用优化集成方案,在提高集成度的同时简化了运维、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TCO。
3)虚拟化
虚拟化是一种网络资源可以灵活调配、按需使用的重要途径。需要强调的是,在考虑网络
设备本身虚拟化技术外,还应更多从解决方案虚拟化维度来落地,即考虑如何从用户终端、网
络接入,到汇聚、核心,到数据中心,到广域网,端到端实施虚拟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业务要求端到端管理,业务精细化粒度不断提高,方案级虚拟化程度要求
势必越来越高,直至要求彻底实现IT资源化。
4)智能化
在数据中心节能减排中有人提出过,目前实验室温度的控制是按照人体的舒适度来进行
的,而实际设备的耐受度高于人体舒适温度,如果不考虑需要人员现场操作,机房空调用电可
以大幅下降。所以设备尽量多的智能化、统一管理,开辟专门的管理区域也是数据中心节能的
一大举措。同样,在解决方案设计中如果贯彻智能化原则,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力投入从而降低
TCO,达到绿色环保目的;另一方面智能化方案可以通过智能处理直接降低资源的占用,实现
绿色设计。

17.5 通信网络构建案例分析---看看即可

17.5.1 高可用网络构建分析

17.5.2 园区网双栈构建分析

17.5.3 5G网络应用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81793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将 x 减到 0 的最小操作数

题⽬要求的是数组「左端右端」两段连续的、和为 x 的最短数组&#xff1b;我们可以转化成求数组内⼀段连续的、和为 sum(nums) - x 的最⻓数组。 a. 转化问题&#xff1a;求 target sum(nums) - x 。如果 target < 0 &#xff0c;问题⽆解&#xff1b; b. 初始化左右指针 …

LogicFlow 学习笔记——3. LogicFlow 基础 节点 Node

节点 Node LogicFlow 内置了一些基础节点&#xff0c;开发者在实际应用场景中&#xff0c;可以基于这些基础节点&#xff0c;定义符合自己业务逻辑的节点。 认识基础节点 LogicFlow是基于svg做的流程图编辑框架&#xff0c;所以我们的节点和连线都是svg基本形状&#xff0c;…

MySQL查询优化最佳实践15条(建议收藏)

目录 1 优化方法&#xff08;15条&#xff09; 2 总结 MySQL的数据库常规查询的过程中性能的优化非常重要&#xff0c;其中很多点是和开发习惯有关&#xff0c;能熟练掌握不只能提高工作的效率&#xff0c;同时也能提高个人的技能。有一些优化的技巧同样也适合于其他的数据库…

git的ssh安装,windows通过rsa生成密钥认证问题解决

1 windows下载 官网下载可能出现下载太慢的情况&#xff0c;Git官网下载地址为&#xff1a;官网&#xff0c;推荐官网下载&#xff0c;如无法下载&#xff0c;可移步至CSDN&#xff0c;csdn下载地址&#xff1a;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m0_46309087/12428308 2 Gi…

Tabby:一款革新的Mac/Win现代化终端模拟器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xff0c;终端操作已成为众多开发者、系统管理员和技术爱好者的日常必备工具。然而&#xff0c;传统的终端模拟器往往功能单一、界面陈旧&#xff0c;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高效、便捷操作体验的追求。Tabby应运而生&#xff0c;作为一款现代化、功能强大…

6大好用的变音软件推荐,最好用的变声器免费版有哪些?

您在录制视频时&#xff0c;是否曾对自己的声音感到厌烦&#xff1f;有没有想过换一种声音让别人认不出您&#xff1f;变声软件允许你通过先进的AI算法改变声音。它可以增加所需的失真度、调整音高并改变语音的音调&#xff0c;从而将你的声音变为名人、机器人或卡通人物的声音…

C# WPF入门学习主线篇(二十一)—— 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

C# WPF入门学习主线篇&#xff08;二十一&#xff09;—— 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 欢迎来到C# WPF入门学习系列的第二十一篇。在上一章中&#xff0c;我们介绍了WPF中的资源和样式。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静态资源&#xff08;StaticResource&#xff09;和动态资源&#xff08;Dynam…

立创·天空星开发板-GD32F407VE-Timer

本文以 立创天空星开发板-GD32F407VET6-青春版 作为学习的板子&#xff0c;记录学习笔记。 立创天空星开发板-GD32F407VE-Timer 定时器基本定时器示例 定时器 定时器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外设&#xff0c;它可以产生一定的时间间隔、延时、定时等功能&#xff0c;广泛应用于…

深度学习500问——Chapter11:迁移学习(2)

文章目录 11.2 迁移学习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11.2.1 基于样本迁移 11.2.2 基于特征迁移 11.2.3 基于模型迁移 11.2.4 基于关系迁移 11.2 迁移学习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迁移学习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四种。这四种基本方法分别是&#xff1a;基于样本的迁移&#xff0c;基于模型的迁移&a…

Three.js动效(第15辑):让前端手撕UI,拳打后端的效果。

three.js的设计效果非常复杂&#xff0c;后端提供的数据接口问题百出&#xff0c;这很容易让前端手撕UI、拳打后端&#xff0c;这种请详细该如何办呢&#xff1f; 前端 VS UI&#xff1a; 1. 沟通协调&#xff1a;UI和前端应该加强沟通&#xff0c;理解对方的工作难点和需求&…

SpringSecurity6从入门到实战之SpringSecurity6自定义认证规则

SpringSecurity6从入门到实战之SpringSecurity6自定义认证规则 Spring Security 中默认所有的 http 请求都需要先认证通过后&#xff0c;才能访问。那么&#xff0c; 如何指定不需要认证就可以直接访问的资源呢&#xff1f;比如 用户的登录页面和注册页面&#xff0c;都是不需要…

用表头设置控制表格内列的排序和显示隐藏

项目背景 : react ant 需求 : 点击表头设置弹窗 , 拖拽可控制外部表格列的排序 , 开关可控制外部表格列的显示和隐藏 实现效果如下 :注意 : 1. 拖拽效果参考了ant-table中的拖拽效果(这块代码放最后) 2. 后台反了json格式(用is_show控制显示和隐藏 , 我给他传…

小企业选PLM系统的注意事项?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xff0c;小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xff0c;许多小企业正在寻找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来管理其产品生命周期。这就是为什么PLM系统对于小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原因&#xff0c;接下来请华天软件说说这个话题。 一、对于…

超详解——​深入理解Python中的位运算与常用内置函数/模块——基础篇

目录 ​编辑 1.位运算 2.常用内置函数/模块 math模块 random模块 decimal模块 常用内置函数 3.深入理解和应用 位运算的实际应用 1.权限管理 2.位图 3.图像处理 2.math模块的高级应用 统计计算 几何计算 总结 1.位运算 位运算是对整数在内存中的二进制表示进行…

成功者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xff0c;成功者往往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1、原谅别人的过失 在大多数人的思维中&#xff0c;对于别人的过失往往持有批评和指责的态度。但是&#xff0c;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xff0c;而原谅不仅能化解矛盾&#xff0c;…

气膜馆在夏季如何控制室内温度—轻空间

气膜馆以其快速搭建、灵活使用和高效节能的特点在多种场合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xff0c;夏季的高温环境对气膜馆内的温度控制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将探讨气膜馆在夏季如何有效控制室内温度&#xff0c;确保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1. 优质膜材选择 隔热膜材&#xff…

【Three.js】知识梳理十五:相机控制器Controls

在 3D 场景中&#xff0c;摄像机的控制尤为重要&#xff0c;因为它决定了用户如何观察和与场景互动。Three.js 提供了多种相机控制器&#xff0c;最常用的有 OrbitControls、TrackballControls、FlyControls 和 FirstPersonControls。OrbitControls 适合用于查看和检查 3D 模型…

成都百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电商服务的领航者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xff0c;电商行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潜力&#xff0c;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一领域&#xff0c;成都百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其专业的电商服务和创新的营销理念&#xff0c;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xff0c;引领着电商服务的…

简单塔防小游戏

学习目标&#xff1a;熟悉塔防游戏核心战斗 游戏画面 项目结构目录 核心代码&#xff1a; if ( Input.GetMouseButtonDown(0)){if (EventSystem.current.IsPointerOverGameObject()false){//开发炮台的建造Ray ray Camera.main.ScreenPointToRay(Input.mousePosition);Rayca…

Openstack删除虚拟机失败,状态变成ERROR,如何完成正常删除

1、问题描述 在openstack平台批量删除了几台云主机&#xff0c;但删除过程因为消息队列故障导致cinder volume服务异常&#xff0c;有两台主机状态变为ERROR,无法正常删除。 2、问题处理 使用nova reset-state --active xxxx&#xff08;uuid&#xff09;将主机状态重置为act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