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红黑树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数据结构,“爱” 是因为它稳定、高性能,“恨” 是因为实现起来实在太难了。本章讲红黑树的实现,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死磕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便你将左右旋转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过不了几天就忘光了。因为,学习红黑树的代码实现,对于平时做项目开发没有太大帮助。对于绝大部分开发工程师来说,这辈子你可能都用不着亲手写一个红黑树。
如果你对数据结构和算法很感兴趣,想要开拓眼界、训练思维,还是很推荐你看这一章的内容。但是如果学完本章的内容你还觉得懵懵懂懂的话,也不要纠结。我们要有的放矢的区学习。先把平时要用的、基础的东西都搞会了,如果有余力了,在深入地研究本章的内容。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红黑树定义的时候,提到红黑树的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当时也只是粗略地解释了,这是为了代码实现的方便,更加确切的原因是什么呢?
实现红黑树的基本思想
不知道你有没有玩过魔方?其实魔方的复原解法是有固定算法的:遇到哪几面是什么样子,对应就怎么转几下。你只要跟着这个复原步骤,就肯定能将魔方复原。
实际上,红黑树的平衡过程和魔方复原非常相似,大致过程是:**遇到什么样的节点排布,我们就对应怎么去调整。**只要按照这些固定的调整规则来操作,就能将一个非平衡的红黑树调整成平衡的。
还记得前面讲过的红黑树的定义吗?一棵合格的红黑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 根节点是黑色的
- 每个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NIL),也就是说,叶子节点不能存储数据
- 任何相邻的节点不能同时为红色,也就是说,红色节点是被黑色节点隔开的;
- 每个节点,从该节点到达其可达的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在插入、删除节点的过程中,第三、第四点要求可能会被破坏,而本章要将的 “平衡调整”,实际上就是要把被破坏的第三、第四点恢复过来。
在正式开始之前,先介绍两个非常重要的操作,左旋(rotate left)、右旋(rotate right)。左旋全称其实是叫围绕某个节点的左旋,那右旋的全称是叫围绕某个节点的右旋。
下面的平衡调整中,会一直用到这两个操作,所以这里画了个示意图,帮你彻底理解这两个操作。图中的 a、b、r 表示子树,可以为空。
前面说了,红黑树的插入、删除操作会破坏红黑树的定义,具体来说就是会破坏红黑树的平衡,所以,我们现在就来看下,红黑树在插入、删除数据之后,如何调整平衡,继续当一棵合格的红黑树的。
插入操作的平衡调整
首先,我们来看下插入操作。
**红黑树规定,插入的节点必须是红色的。而且,二叉查找树中先插入的节点都是放在叶子节点上。**所以,关于插入操作的平衡调整,有这样两种特殊情况,但是也都非常好处理。
- 如果插入节点的父节点是黑色的,那什么都不用做,它仍然满足红黑树的定义。
- 如果插入节点的是根节点,那我们直接改变它的颜色,把它变成黑色就可以了。
此外,其他情况都会违背红黑树的定义,于是我们就需要进行调整,调整 的过程包含两种基础操作:左右旋转和改变颜色。
红黑树的平衡调整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我们把正在处理的节点叫做关注节点。关注节点会随着不停地迭代处理,而不断发生变化。最开始的关注节点就是新插入的节点。
新节点插入之后,如果红黑树的平衡被打破,那一般会有下面三种情况。我们只需要根据每种情况的特点,不停地调整,就可以让红黑树继续符合定义,也就是继续保持平衡。
下面依次来看每种情况的调整过程。提醒你注意下,为了简化描述,我把父节点的兄弟节点叫做叔叔节点,父节点的父节点叫做祖父节点。
CASE1:如果关注节点是 a,它的叔叔节点 d 是红色,我们就依次执行下面的操作:
- 将关注节点 a 的父节点 b、叔叔节点 d 的颜色都设置成黑色;
- 将关注节点 a 的祖父节点的颜色设置成红色;
- 关注节点变成 a 的祖父节点 c;
- 跳到 CASE2 或者 CASE 3。
**CASE 2:如果关注节点是 a,它的叔叔节点 d 是黑色,关注节点 a 是其父节点 b 的右子节点,**依次执行下面的操作:
- 关注节点变成节点 a 的父节点 b;
- 围绕新的关注节点 b 左旋;
- 跳到 CASE 3。
CASE 3:如果关注节点是 a,它的叔叔节点 d 是黑色,关注节点 a 是其父节点 b 的左子节点,我们依次执行下面的操作:
- 围绕关注节点 a 的祖父节点 c 右旋;
- 将关注节点 a 的父节点 b、兄弟节点 c 的颜色互换。
- 调整结束。
删除操作的平衡调整
红黑树插入操作的平衡调整还不是很难,但是它的删除操作的平衡调整相对就要难多了。不过原理都是类似的,我们依旧只要根据关注点去与周围节点的排布特点,按照一定的郭泽去调整就行了。
删除操作的平衡调整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针对删除节点的初步调整。初步调整只是保证整棵红黑树在一个节点删除之后,仍满足最后一条定义的要求,也就是说,每个节点,从该节点到达其可达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第二步是针对关注点进行二次调整,让它满足红黑树的第三条定义,即不存在相邻的两个红色节点。
1.针对删除节点初步调整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红黑树的定义中 “只包含红色节点和黑色节点”,经过初步调整后,为了保证满足红黑树定义的最后一条要求,有些节点会被标记成两种颜色,“红-黑” 或 “黑-黑”。如果一个节点被标记为了 “黑-黑”,那在计算黑色节点个数时,要算成两个黑色节点。
在下面的讲解中,如果一个节点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黑色,在画图时,我会用一半红色一半黑色来表示,会用左上角的一个小黑点来表示额外的黑色。
CASE 1:如果要删除的节点是 a,它只有一个子节点 b,那依次执行下面的操作:
- 删除节点 a,并把节点 b 替换到节点 a 的位置,这一部分操作跟普通的二叉树删除操作一样;
- 节点 a 只能是黑色,节点 b 也只能是红色,其他情况均不符合红黑树的定义,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把节点 b 改为黑色。
- 调整结束,不需要进行二次调整。
CASE 2:如果要删除的节点 a 有两个非空子节点,并且它的后继结点就是节点 a 的右子节点 c。我们依次执行下面的操作。 - 如果节点 a 的后继结点就是右子节点,那右子节点 c 肯定没有左子树。我们把节点 a 删除,并且将节点 c 替换到 a 节点的位置。这一部分操作跟普通的二叉树查找树的删除操作无异;
- 然后把节点 c 的颜色设置为跟节点 a 想通的颜色。
- 如果节点 c 是黑色的,为了不违反红黑树的最后一条定义,我们给节点 c 的右子节点多加一个黑色,这个时候节点 d 就成了 “红-黑” 或者 “黑-黑”;
- 这个时候,关注结点就变成了节点 d,第二步的调整操作就会针对关注结点来做。
CASE 3:如果要删除的是节点 a,它有两个非空子节点,并且节点 a 的后继节点不是右子节点,我们就一次执行下面的操作:
- 找到后继节点 d,并将它删除,删除后继节点 d 的过程参照 CASE 1。
- 把节点 a 替换成后继节点 d;
- 把节点 d 的颜色设置为跟节点 a 相同的颜色;
- 如果节点 d 是黑色,为了不违反红黑树的最后一条定义,我们给节点 d 的右子节点多加一个黑色,这个时候节点 c 就成了 “红-黑” 或者 “黑-黑”;
- 这个时候,关注节点变成了节点 c,第二步的调整操作就会针对关注节点来做。
2.针对关注节点进行二次调整
经过初步调整后,关注节点就变了 “红-黑” 或 “黑-黑” 节点。针对这个关注节点,我们再分成四种情况来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是为了让红黑树中不存在相联的红色节点。
CASE 1:如果关注节点是 a,它的兄弟节点 c 是红色的,我们依次进行下面的操作:
- 围绕关注点 a的父节点 b 左旋
- 关注节点 a 的父节点 b 和祖父节点 c 交换颜色
- 关注节点不变
- 继续从四种情况中选择合适的规则来调整
CASE 2:如果关注节点是 a,它的兄弟节点 c 是黑色的,并且节点 c 的左右子节点 d、e 都是黑色的,我们就依次进行下面的操作:
- 将关注节点 a 的兄弟节点 c 的颜色变成红色
- 从关注节点 a 中去掉一个黑色,这个时候节点 a 就是单纯的红色或黑色
- 给关注接地那 a 的父节点 b 添加一个黑色,这个时候节点 b 就变成了 “红-黑” 或 “黑-黑”
- 关注节点从 a 变成其父节点 b
- 继续从四种情况中选择符合的规则来调整
CASE 3:如果关注节点是 a,它的兄弟节点 c 是黑色的,c 的左子节点 d 是红色,c 的右子节点 e 是黑色,就一次进行下面的操作:
- 围绕关注节点 a 的兄弟节点 c 右旋;
- 节点 c 和节点 d 交换颜色
- 关注节点不变
- 跳转 CASE 4,继续调整
CASE 4:如果关注节点 a 的兄弟节点 c 是黑色的,并且 c 的右子节点是红色的,依次进行下面的操作:
- 围绕关注节点 a 的父节点 b 左旋
- 将关注节点 a 的兄弟节点 c 的颜色,跟关注点 a 的父节点 b 设置成相同的颜色
- 将关注节点 a 的父节点 b 的颜色设置为黑色
- 从关注节点 a 中去掉一个黑色,节点 a 就变成了单纯的红色或黑色
- 将关注节点a 的叔叔节点 e 设置为黑色
- 调整结束
为什么红黑树的定义中,要求叶子节点是黑色的空节点?
其实是为了实现方便。只要满足这一条要求,那在任何时刻,红黑树的平衡操作都可以归结为刚刚讲的几种情况。
还是有点不理解,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下。假设红黑树的定义中不包含刚刚提到的那一条 “叶子节点必须是黑色的空节点”,我们往红黑树中插入一个数据,新插入节点的父节点也是红色,两个红色的节点相邻,这个时候,红黑树的定义就被破坏了。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呢?
你会发现,这个时候,我们前面在讲插入时,三种情况下平衡调整规则,没有一种是适用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黑色的空节点都给它加上,变成下面这样,你会发现,它满足 CASE 2 了。
你可能会说,可以调整一下平衡调整规则啊。比如把 CASE 2 改为 “如果关注节点 a 的叔叔节点 b 是黑色或者不存在,a 是父节点的右子节点,就进行某某操作”。当然可以这样,但是这样的话规则就没有原来那么简洁了。
你可能还会说,这样给红黑树添加黑色的空的叶子节点,会不会比较浪费存储空间呢?答案是不会的。虽然我们在讲解或者画图时,每个黑色的、空的叶子节点都是独立画出来的。实际上,在具体实现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像下面这样,公用一个黑色的、空的叶子节点就行了。
小结
“红黑树一向都很难学”,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但是我感觉,其实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视图去记忆它的平衡调整策略。实际上,你只需要能看懂刚刚讲的过程,没有知识忙点,就算是掌握了这部分内容了。比较实际的开发并不是闭卷考试,当你真的需要实现一个红黑树的时候,可以对照着上面的步骤,一点一点去实现。
现在,总结一下,如何比较轻松地看懂本章讲解的操作过程。
第一点,把红黑树的平衡调整的过程比作魔方复原,不要过于深究这个算法的正确性。你只需要明白,只要按照固定的操作步骤,保持插入、删除的过程,不破坏平衡树的定义就可以了。
第二点,找准关注节点,不要搞丢、搞错关注节点。因为每种操作规则,都是基于关注节点来做的,只有弄对了关注节点,才能对应到正确的操作规则中。在迭代调整过程中,关注节点在不停地改变,所以,这个过程一定要注意,不要弄丢了关注节点。
第三点,插入操作的平衡调整比较简单,但是删除操作就比较复杂。针对删除操作,我们有两次调整,第一次调整是针对要删除的节点做初步调整,然后让调整后的红黑树满足第四条定义,“每个节点到可达叶子节点的路径都包含相同个数的黑色节点”。但是这个时候,第三条定义就不满足了,有可能会存在两个红色节点相邻的情况。第二次调整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让红黑树不存在相邻的红色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