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1
“时问桫椤”是一个致力于为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阶段提供帮助的不太正式的公众号。我们旨在在大家感到困惑、痛苦或面临困难时伸出援手。通过总结广大研究生的经验,帮助大家尽早适应研究生生活,尽快了解科研的本质。祝一切顺利!——时问桫椤
非常感谢各位的点赞关注和转发,你们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
起因
昨天有位博士老哥的博士毕业论文,两个A,一个不合格大修,就得延毕。很难受。和我聊到这个问题,
哪位不合格的的意见很多是张冠李戴等完全不仔细看论文,
查询后发现,这种情况还很多,浙江大学尤其严重,这种情况下,谁为评审老师的不负责买单?
经查询,此类情况还非常多
-
两位专家分别给了他 90分、56分,给分相差34分,而且一位专家的评阅结果是“同意答辩”,而另一位专家是“不同意答辩”。学生懵了,没想到两个得分和结果都如此悬殊。不同意他答辩的专家说,他的论文的主要问题在于引用的案例没有参考性。案例没有参考性,可能是案例不够典型,可能是与观点不契合,这不就等于说整篇论文根本站不住脚。但学生的导师不这么认为,导师觉得学生写得不错,所以强烈建议他向学校提出申诉。
-
心情不好
-
审稿的很多老师直接把审稿工作交给了手里的研究生
-
此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马毅就接连发声炮轰电子科技大学「不尊重人才」「不再会与其有任何瓜葛」, 甚至「奉劝国内优秀的学子,选择心仪的大学的时候,也引以为鉴」,一时掀起热议。原因是马毅带了一个来美国访学的成电的博士生,这名学生科研能力非常优秀,原本预计 9 月毕业,却因外审有意见(完全是误会和格式等小问题)等原因说错过校内学位评审时间,被通知无法再拿到博士学位。马毅气愤发文称「不愿再与成电有任何瓜葛」「奉劝国内学子引以为鉴」
背景
日前多位浙江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生表示浙江大学的盲审制度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毕业情况,有大量学生因盲审未通过影响就业、升学、考公等等。
一位博士生写到:
全员论文外送盲审但审核质量无法保证,校内对盲审结果实行一刀切政策,导致大批量硕博被延毕,这合理吗?
你苦心做了4年成果—发出了各种核心,终于获得基本的毕业资格。顶着疫情,你调研+阅读+撰写10几万字的论文, 通过了开题、预答辩,终于送了所谓的盲审。 这时突然跑出了一个你根本不认识的盲审专家, ta可能压根就没看你的论文,单纯心情不好。 ta可能发现你这论文源代码还不错,想要下。 ta可能自己就是“恨国党”,发现你居然敢在论文里不舔欧美。 ta可能找了自己的研究生在评,研究生觉得挂ZJU硕博很有成就。 ta可能查阅了你的科研成果,发现你可是ta对头的组员。 然后ta就可以挂了你, 让你不能毕业, 哪怕ta给出的意见,逆天程度已超越严重严重的学术不端,到了扭曲三观,黑白颠倒的地步。
但是你居然对此也毫无办法 居然就因为这样一个陌生人的 操作。 为什么要将随意捏死 青年学生的机会? 这样潦草地轻易给出呢? 任何维度上都看不出,这具有起码一点点的公平。 发动网友统计了下情况(有错误请告诉我): 清华北大: 完全不走教育部盲审,他们有自己本校的盲审系统。 复旦交大: 硕士小比例抽签进行教育部盲审,博士2个左右盲审(且申诉宽松) 部分其他985: 有自动增评制度,如果只有一项不过可以让系统自动增评。 或者只有一项为C,由院内审核通过。博士基本 为2到3个盲审。 极少极少有5个盲审(5盲撞到不正常“专家”概率呈现指数增加) 所以教育部盲审的池子里,我们 ZJUers 显然是目标最大(ps 那啥最重的 ps 我们遇到的老师几乎必然是 本校以下的) 如果综合 五个全JYB盲审+ 一个大修 就延毕三个月起步+ 依学生申请进入观点分歧申诉(非自动且附条件), 本校的盲审几乎就是所有高校中…
最后还是: 求求盲审老师放 可怜的学生如我一马吧!
愿我们都遇到心软的盲审老师吧, 真的求求了!
甩锅
盲审制度本身是相对合理的,与明审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现在出问题的是部分不负责任的学位论文评审砖家。目前来看,不负责任的评审在教育部评审系统里绝非极个别现象。校内已数次曝出五个评审出现4A1C甚至4A1D的结果。对于这部分砖家现阶段没有任何反馈评价机制。
全员盲审的不止浙大一家,但全员全部送教育部评审系统里盲审的估计只此一家,当然这跟某领导的仕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毕竟人家求到了仕,浙大学生的前途在领导的仕途前根本不值一提。
除了全员盲审,浙大学位办还有各种层层加码的骚操作,比如“为防止评审专家放水,不告知专家评审标准及相应选项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后果”、“评审意见一票否决制”、“最大程度尊重专家意见,仅支持学术分歧申诉,且由学术委员会严格控制”、“大修改后必须至少1个月才能修回”等,这些骚操作进一步导致了硕博的延毕。
学校不加强过程管理,不反思自己的培养模式,一味地在最后一个环节加码,除了甩锅,方便个别领导对上层交代及与上层进行更多的利益交换,看不到校方任何的责任和担当。
50% 不过
如果一个学校盲审,30%硕士不过,50%博士不过。那么,这个学校的领导要么反思盲审制度,要么反思培养体系
突然很讨厌吴朝晖!!
有仇
浙大博士生的盲审制度:
一共有五个评委,评分按如下等级换算:
A = 同意答辩
B = 同意经过小的修改后答辩
C = 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后答辩
D = 未达到学位论文要求,不同意答辩
如果有一个C需最少需要一个月,大多数需三个月返修,一个D需三个月返修。令人不可置信的地方在于五个评委中,一旦有一个人给个C或者D,哪怕其他四个都是A,这个学生也将延毕,也很可能被迫放弃到手的offer。
大家都是做科研的,都知道为什么期刊或者会议一般最少需要三个评委,还需要AC来决定最终是否录取。不就是因为一旦一个评委不怀好意,可以及时纠正吗?浙大倒好,直接五票,一旦一个否决票出现就直接给干掉了。
最极端的例子,如果我收到的意见是4A,1D,给D的专家给的理由是:“我不希望你好过”,然后,在该制度下,我只能一边踏上维权之路,一边找不知道有没有用的工作。最终能否维权成功还要看校方怎么看待这件事,维权失败了工作就白找。真不知道学校跟学生有什么仇吗。
张冠李戴
本人浙大工科老博,今年盲审碰到离谱的专家给了D而延毕。
专家根本没有仔细阅读论文,给的意见里一堆错别字和张冠李戴的错误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生科院教授乔中东在他的科学网博客上分享过几个案例:
更有一个学生的论文是研究神经发育的,结果来的评价意见是有关 DNA 修复的,这个学生不知道该怎么修改他自己的论文。最后通过盲审的渠道终于找到评审专家,专家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因为粗心,我把其他评语给粘贴到这个学生的评价意见里了!……
乔教授认为,论文的盲审和明审专家应该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操守和专业知识,对事情没有偏见,认真负责地提出能够帮助博士候选人继续修改论文的评价和意见;「否则就会成为随心所欲的想拍死谁就拍死谁的砖家。」
现行的论文审核制度是以提高学生论文质量为初衷,而不是给学生添堵的。
专家们能够提出意见是好事,但这些意见也应当是有的放矢、能够促进学生进步的观点;而不应是语焉不详,耽误学生时间、折磨学生精力的「谜语」。
毕竟,审核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论文质量,而不是成为阻碍学生毕业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