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即超文本传输协议,定义了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信息交流的格式和传递方式。
当用户访问一个URL,浏览器便生成对应的HTTP请求,经由互联网发送到对应的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接收请求,通过WSGI将HTTP格式的请求数据转换成Flask程序能够使用的Python数据。在程序中,Flask根据请求的URL执行对应的视图函数,获取返回值生成响应。响应依次经过WSGI转换成HTTP响应,再经由Web服务器传递,最终被发出请求的客户端接收。浏览器渲染响应中包含的HTML和CSS代码,并执行JavaScript代码,最终把解析后的页面呈现在用户浏览器的窗口中。
HTTP请求是以报文的形式发送,报文由报文首部和报文主体组成,两者由空行分割。报文首部包括HTTP方法、URL、协议以及其它首部字段。常见的HTTP方法如下:
方法 | 说明 | 方法 | 说明 | |
---|---|---|---|---|
GET | 获取资源 | DELETE | 删除资源 | |
POST | 创建或更新资源 | HEAD | 获得报文首部 | |
PUT | 创建或替换资源 | OPTIONS | 询问支持的方法 |
在Flask中处理请求
flask提供了request模块,请求报文中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request模块提供的属性和方法获取。
为了便于将请求分发到对应的视图函数,程序实例中存储了一个路由表(app.url_map),其中定义了URL规则和试图函数的映射关系。当请求发来后,Flask会根据请求报文中的URL来尝试与路由表中的所有URL规则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调用相应的试图函数,匹配失败则返回404错误响应。
我们可以在app.route装饰器中使用methods参数传入一个包含监听的HTTP方法的可迭代对象。比如,下面的视图函数同时监听GET请求和POST请求。
@app.route('/hello',methods=['GET','POST'])
def hello():
return '<h1>Hello,Flask!</h1>'
通过定义方法列表,我们可以为同一个URL规则定义多个视图函数,分别处理不同HTTP方法的请求。
有时我们需要对请求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这时可以使用Flask提供的一些请求钩子(Hook)函数。这些请求钩子函数使用装饰器标识,用法很简单,以before_request钩子为例,当你对一个函数附加了app.before_request装饰器后,就会将这个函数注册为before_request处理函数,每次执行请求前都会触发该处理函数。Flask默认的五种请求钩子如下表
钩子 | 说明 |
---|---|
before_first_request | 注册一个函数,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运行 |
before_request | 注册一个函数,在处理每个请求前运行 |
after_request | 注册一个函数,如果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会在每个请求结束后运行 |
teardown_request | 注册一个函数,即使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会在每个请求结束后运行。如果发生异常,会传入异常对象作为参数到注册的函数中 |
after_this_request | 在视图函数内注册一个函数,会在这个请求结束后运行 |
视图函数的返回值会作为响应报文的报文主体返回给客户端。响应报文包括协议、状态码、原因短语等组成的报文首部和报文主体构成。
重定向响应,当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资源时,服务器返回的不是资源数据而是新的URL地址,这个就是重定向响应。浏览器接收到重定向响应后会向新的URL发起新的GET请求。Flask提供了redirect()函数来生成重定向响应: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direct, url_for
...
@app.route('/hi')
def hi():
...
return redirect(url_for('hello')) #重定向到/hello
@app.route('/hello')
def hello():
...
大多数情况下,Flask会自动处理常见的错误响应。如果想手动返回错误响应,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Flask提供的abort()函数。在abort()函数中传入状态码即可返回对应的错误响应。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bort
...
@app.route('/404')
def not_found():
abort(404) #abort函数前不需要使用return语句,但一旦abort被调用,abort函数之后的代码将不会被执行
session:安全的Cookie
Cookie在Web程序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存储用户的认证信息。我们先来看看基于浏览器的用户认证是如何实现的。当我们使用浏览器登录某个社交网站时,会在登陆表单中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单机登录按钮后,这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包含认证数据的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后会查找对应的账户,然后验证密码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就在返回的响应中设置一个cookie,比如,“login_user:greyli”。响应被浏览器接收后,cookie会被保存在浏览器中。当用户再次向这个服务器发送请求时,根据请求附带的cookie字段的内容,服务器上的程序就可以判断用户的认证状态,并识别出用户。
但在浏览器中手动添加和修改cookie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认证信息以明文的形式存在cookie里存在安全风险,方便的是,Flask提供了session对象用来将cookie数据加密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