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日,李香真团队在《mSystems》期刊正式发表了题为“Patterns and Drivers of nirK-Typeand nirS-Type Denitrifier Community Assembly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最高山——贡嘎山作为研究平台,比较了大尺度海拔梯度上nirK型和nirS型反硝化菌变异的生物地理分布、组装过程和关键驱动因素,并评估nirK型和nirS型反硝化菌变异与反硝化率(PDR)之间的关系。
凌波微课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研究所李香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模式》的精彩讲座。
李老师在讲座中围绕“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模式”,这一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热点,详细介绍了课题组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
贡嘎山东坡垂直带谱完整,为研究微生物的海拔模式提供了理想的平台。研究表明,不同生物的关键控制因子不同,造成它们的多样性分布模式的差异,微生物类群众多,不同类群的生态位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微生物类群会表现出不同的多样性分布模式。
土壤性质对微生物的作用很重要,因此,土壤性质在时空上的非系统性或者无序的变异,造成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模式与植物、动物有很大的差异。
关注李香真老师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二十六讲《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模式》的讲座回放视频,详细了解李老师关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模式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