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点云数据处理
数据清洗
数据降噪和简化
数据配准
特征提取
数据增强
数据组织
性能考量
PointNet
PointNet++
算法问题
改进方法
三维重建
重建算法
架构模块
流程步骤
标记说明
优点和挑战
点云数据处理
数据清洗
-
去噪:点云数据通常包含噪声。可以使用统计滤波、半径滤波或其他噪声移除算法来清除噪点。
-
异常值移除:通过分析点云数据的统计特性,移除偏离平均值或中位数特别远的点,这些通常是由于传感器误差造成的。
数据降噪和简化
-
体素化:用体素网格(3D像素)代替大量的点,这可以大幅减少数据量,同时保持空间结构。
-
下采样:使用均匀采样、随机采样或远点采样等方法来减少点数,提高处理速度。
数据配准
-
预对齐:如果数据来自不同的传感器或不同的时间点,可能需要进行粗配准,以确保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
-
标准化:对点云数据进行缩放和旋转,使其拥有统一的尺度和方向。
特征提取
-
曲面特征:提取曲率、法线等几何特征,这对于后续的分割和识别工作非常有帮助。
-
颜色特征:如果点云带有RGB信息,可以将颜色特征和几何特征结合起来使用。
数据增强
-
仿真数据:使用仿真生成的点云数据来增强训练集,特别是对于难以在现实世界中收集的情况。
-
数据插值:对于稀疏区域,可以使用插值算法来估计缺失的点,但要小心保持数据的真实性。
数据组织
-
空间索引:使用KD-Tree、八叉树等数据结构来优化查询和检索操作,对于大规模数据来说尤为重要。
-
分批处理:如果点云数据量非常大,需要分批次处理,以避免内存溢出。
性能考量
-
计算资源:预处理步骤可能需要大量计算资源。优化算法和使用GPU加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
内存管理:在处理大规模点云数据时,有效的内存管理至关重要,以避免延迟和程序崩溃。
通过以上预处理步骤,可以确保点云数据质量和一致性,为SLAM和语义分割任务打下坚实基础。这些步骤对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来说是通用的,而对于具体的实现细节,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PointNet
PointNet是一个深度学习算法,它用于三维点云的处理和分析。它的主要创新是能够直接从点云数据中学习特征,而不需要将数据转换成其他格式,比如体素(Voxel)或图像。PointNet能够处理无序的点集,并且对于点的输入顺序不敏感。这使得PointNet在三维对象识别和分类、场景语义分割和其他三维数据处理任务中非常有效。
PointNet通过使用多层感知器(MLP)网络,学习点的空间编码,并通过一个对称函数(例如最大池化函数)来确保对输入点的置换不变性。这是处理点云数据的一个重要特性,因为点云通常是无序的,并且相同的3D形状可以以任何顺序表示其点。
PointNet++
PointNet++的核心思想,包括分层特征学习、基于区域的处理、最远点采样选择区域中心、以及半径参数控制局部区域大小等。PointNet++在各种3D点云理解任务上,如物体分类和部件分割,都取得了比原始PointNet更好的性能表现。
- 分组(gouping)
例如:输入为batch*1024*6(1024个点,每个点对应3个坐标3个法向量信息)
分组后输出为:batch*128*16*6(128个中心点,每个簇16个样本)
实际计算时是选择多种半径,多种样本点个数,目的是特征更丰富PointNet++
例如:半径=(0.1,0.2,0.4);对应簇的样本个数(16,32,64)
- 对各组进行特征提取
先进行维度变换(b*npoints*nsample*features,8*128*16*6->8*6*16*128)
进行卷积操作(例如:in=6,out=64)就得到提取的特征(8*64*16*128)
注意当前每个簇都是16个样本点,我们要每一个簇对应一个特征
按照pointnet,做MAX操作,得到8*64*128
- 继续做多次采样,分组,卷积:
例如:采样中心点(1024->512->128)
每一次操作时,都要进行特征拼接(无论半径为0.1,0.2,0.4;以及簇采样点个数)
最终都得到batch*中心点个数*特征(但是特征个数可能不同)
执行拼接操作(b*512*128,b*512*256,b*512*512)->(b*512*896)
- 经过多次采样,分组,pointnet得到最终整体特征,再进行分类
整个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深度学习中的特征层次化提取过程,用于从原始数据中自动学习到有用的特征。在三维点云的处理中,这种方法特别有效,因为它能处理原始点云数据的无序性,并能从不同的尺度捕捉到形状和结构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处理,神经网络能够学习到复杂的模式,从而在各种任务上达到很好的性能。
算法问题
改进方法
三维重建
重建算法
GitHub - zju3dv/NeuralRecon: Code for "NeuralRecon: Real-Time Coherent 3D Reconstruction from Monocular Video", CVPR 2021 oral
单目视频实时三维重建的NeuralRecon系统。其关键思想是通过三维稀疏卷积和GRU对每个视频片段的稀疏TSDF体积进行增量的联合重建和融合。这种设计使NeuralRecon能够实时输出准确和连贯的重建。实验表明,NeuralRecon在重建质量和运行速度上都优于最先进的方法。通过neural-recon重建的稀疏TSDF体可以直接用于3D物体检测、3D语义分割和神经渲染等下游任务。我们相信,通过与下游任务端到端的联合训练,NeuralRecon为基于学习的多视图感知和识别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这张图片描述了一个名为“NeuralRecon”的三维重建系统的架构,这个系统采用了一种粗到细(coarse-to-fine)的方法来处理图像,并生成预测的几何结构。
架构模块
- 图像编码器: 该模块从输入视频帧中提取特征。
- GRU: 该模块是一个循环神经网络,用于编码视频中的时间信息。
- MLP: 该模块是一个全连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场景中每个像素的深度。
- 融合: 该模块结合了 MLP 和 GRU 模块的预测。
- 上采样: 该模块将粗略深度预测上采样到所需分辨率。
- 稀疏化: 该模块从深度图中移除异常预测。
流程步骤
从单目视频中提取特征:
- 局部视频片段中的关键帧图像首先通过图像骨干网络提取多层次特征。
反向投影和聚合成3D特征体:
- 这些多层次图像特征随后沿着对应的相机光线进行反向投影,并聚合成3D特征体
,代表场景在粗糙的细节层次上的表示。粗到细的TSDF预测:
- 从最粗糙的层级开始(层级0=1),系统预测一个稠密的截断符号距离场(TSDF)体积。
- 在随后的层级中,系统对来自前一层级的TSDF体积进行上采样和细化,并与通过GRU(门控循环单元)融合模块和多层感知机(MLPs)维护在每个层级上的全局隐藏状态进行串联。
维护全局隐藏状态:
- 在不同层级中,以世界坐标系定义的特征量作为全局隐藏状态,使用GRU单元维护。这有助于随时间维持重建的连贯性。
最终重建:
- 在最后的层级,输出的TSDF 用于替换全局TSDF体积()中的相应体素,从而在时间t产生最终的连贯重建。
PS: TSDF是“Truncated Signed Distance Field”的缩写。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中,TSDF是一种用于表示三维形状的数据结构。它在体积重建领域特别受欢迎,如三维扫描和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系统。
标记说明
- 绿色箭头(C):表示特征在不同尺度间的串联(Concatenate)。
- 黄色箭头(S):表示稀疏化操作(Sparsify),可能是为了减少计算复杂度。
- 蓝色箭头(U):表示上采样(Upsample),在粗到细的策略中上采样是为了细化特征。
- 粉色块(Extract/Replace):表示从大尺度特征中提取细节,并替换原有的粗尺度特征。
优点和挑战
- 优点:NeuralRecon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基于深度的3D重建方法的两大缺点:
- 传统方法独立地为每个关键帧估计单视图深度图,可能导致不一致性,。NeuralRecon则直接重建局部表面,确保了连贯的局部几何估计。
- 基于深度的方法因为重叠的关键帧深度估计有冗余计算,而NeuralRecon通过预测体积表示消除了这种冗余,即使使用更大的3D CNN也能保持实时性能。
- 挑战:虽然该系统避免了传统逐帧处理的消耗,但处理速度慢和GRU不稳定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系统需要维持一个全局隐藏状态,这可能会对计算资源造成压力。
这个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了多尺度的方法结合深度学习来处理SLAM问题,并利用GRU网络来维持时序信息,从而提高了三维重建的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