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otlin 中的类以及接口
对象是什么?任何可以描述的事物都可以看作对象。我们以鸟为例,来分析它的组成:
- 形状、颜色等可以看作是鸟的静态属性;
- 年龄、大小等可以看作是鸟的动态属性;
- 飞行、进食等可以看作是鸟的行为;
1.1 Kotlin 中的类
对象是由状态和行为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它描述一个事物。 下面就是用 Kotlin 来抽象一个 Bird 类:
class Bird {
val weight: Double = 500.0
val color: String = "blue"
val age: Int = 1
fun fly() { // 全局可见
}
}
在 Kotlin 中我们仍然可以使用熟悉的 class 结构体来声明一个类。
但是,Kotlin 中的类和 Java 中的类也有很多不同,将 Kotlin 代码反编译成 Java 版本:
public final class Bird {
private final double weight = 500.0;
@NotNull
private final String color = "blue";
private final int age = 1;
public final double getWeight() {
return this.weight;
}
@NotNull
public final String getColor() {
return this.color;
}
public final int getAge() {
return this.age;
}
public final void fly() {
}
}
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不同:
- 不可变属性成员:Kotlin 支持用 val 在类中声明引用不可变的属性成员,这是利用 Java 中的 final 修饰符来实现的,使用 var 声明的属性则反之引用可变;
- 默认属性值:因为 Java 中的属性都是默认值,比如 int 类型的默认值为 0,引用类型的默认值为 null,所以在声明属性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指定默认值。而在 Kotlin 中,除非显式地声明延迟初始化,不然就需要指定属性的默认值;
- 不同的可访问修饰符:Kotlin 类中的成员默认是全局可见的,而 Java 的默认可见域是包作用域,因此在 Java 的版本中,我们必须采用 public 修饰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1.2 可带有属性和默认方法的接口
下面我们继续来看看 Kotlin 和 Java 中接口的差异。
以下是 Java 8 版本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Flyer {
public String kind();
default public void fly(){
System.out.println("I can fly");
}
}
Java 8 引入了一个新特性 —— 接口方法支持默认实现。这使得我们在向接口中新增方法的时候,之前继承过该接口的类则可以不需要实现这个新方法。
接下来看在 Kotlin 中如何声明一个接口:
interface Flyer {
val speed: Int
fun kind()
fun fly() {
println("I can fly")
}
}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 Kotlin 定义一个带有方法实现的接口。同时,它还支持抽象属性(如上面的 speed)。然而,Kotlin 是基于 Java 6 的,那么它是如何支持这种行为的呢?我们将上面的 Kotlin 声明的接口转换为 Java 代码,提取其中关键的代码:
public interface Flyer {
int getSpeed();
void kind();
void fly();
@Metadata(
mv = {1, 8, 0},
k = 3
)
public static final class DefaultImpls {
public static void fly(@NotNull Flyer $this) {
String var1 = "I can fly";
System.out.println(var1);
}
}
}
通过以上的代码可以知道,Kotlin 编译器是通过定义了一个静态内部类 DefaultImpls 来提供 fly 方法的默认实现的。同时,虽然 Kotlin 接口支持属性声明,然而它在 Java 源码中是通过 get 方法来实现的。在接口中的属性并不能像 Java 接口那样,被直接赋值一个常量。 如以下这样做是错误的:
interface Flyer {
val height = 1000 // error Property initializers are not allowed in interfaces
}
Kotlin 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这种效果:
interface Flyer {
val height
get() = 1000
}
这种写法与 Kotlin 实现该机制的背景有关。Kotlin 接口中的属性背后其实是用方法来实现的。所以说如果我们要为变量赋值常量,那么就需要编译器原生就支持方法默认实现。但 Kotlin 是基于 Java 6 的,当时并不支持这种特性,所以我们并不能像 Java 那样给一个接口的属性直接赋值一个常量。
下面我们来看如何在 Kotlin 接口中定义一个普通属性:
interface Flyer {
val height: Long
}
它同方法一样,若没有指定默认行为,则在实现该接口的类中必须对该属性进行初始化。
总体来说,Kotlin 的类与接口的声明和 Java 很类似,但它的语法整体上要显得更加简洁。
2 更简洁地构造类的对象
Kotlin 中并没有 new 关键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代码来直接声明一个类的对象:
val bird = Bird()
当前没有给 Bird 传入任何参数。现实中,很有可能因为需要传入不同的参数组合,而在类中创建多个构造方法,在 Java 中这是利用构造方法重载来实现的。
public class Bird {
private double weight;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color;
public Bird(double weight, int age, String color) {
this.weight = weight;
this.age = age;
this.color = color;
}
public Bird(int age, String color) {
this.age = age;
this.color = color;
}
public Bird(double weight) {
this.weight = weight;
}
...
}
Java 中的这种方式存在两个缺点:
- 如果要支持任意参数组合来创建对象,那么需要实现的构造方法将非常多;
- 每个构造方法中的代码会存在冗余,如前两个构造方法都对 age 和 color 进行了相同的赋值操作;
Kotlin 通过引入新的构造语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1 构造方法默认参数
要解决构造方法过多的问题,似乎也很简单。在 Kotlin 中我们可以给构造方法的参数指定默认值,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方法重载。 现在用 Kotlin 来改写上述的例子:
class Bird(val weight: Double = 0.00, val age: Int = 0, val color: String = "blue")
使用:
val bird = Bird(color = "black")
val bird2 = Bird(weight = 1000.00, color = "black")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参数默认值的存在,我们在创建一个类对象时,最好指定参数的名称,否则必须按照实际的参数的顺序进行赋值。否则会出现以下错误:
我们在 Bird 类中可以用 val 或者 var 来声明构造方法的参数。这一方面代表了参数的引用可变性,另一方面它也使得我们在构造类的语法上得到了简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事实上,构造方法的参数名前当然可以没有 val 或者 var,然而带上它们之后就等价于在 Bird 类内部声明了一个同名的属性,我们可以用 this 来进行调用。
以下是 Bird 类反编译成 Java 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Bird {
private final double weight;
private final int age;
@NotNull
private final String color;
public final double getWeight() {
return this.weight;
}
public final int getAge() {
return this.age;
}
@NotNull
public final String getColor() {
return this.color;
}
public Bird(double weight, int age, @NotNull String color) {
Intrinsics.checkNotNullParameter(color, "color");
super();
this.weight = weight;
this.age = age;
this.color = color;
}
// $FF: synthetic method
public Bird(double var1, int var3, String var4, int var5, DefaultConstructorMarker var6) {
if ((var5 & 1) != 0) {
var1 = 0.0;
}
if ((var5 & 2) != 0) {
var3 = 0;
}
if ((var5 & 4) != 0) {
var4 = "blue";
}
this(var1, var3, var4);
}
public Bird() {
this(0.0, 0, (String)null, 7, (DefaultConstructorMarker)null);
}
}
2.2 init 语句块
Kotlin 引入了一种叫做 init 语法块的语法,它属于上述构造方法的一部分,两者在表现形式上确是分离的。
Bird 类的构造方法在类的外部,它只能对参数进行复制。如果我们需要在初始化时进行其他的额外操作,那么我就可以使用 init 语句块来执行。比如:
class Bird(weight: Double, age: Int, color: String) {
init {
println("do some other things")
println("the weight is ${weight}")
}
}
反编译成 Java 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Bird {
public Bird(double weight, int age, @NotNull String color) {
Intrinsics.checkNotNullParameter(color, "color");
super();
String var5 = "do some other things";
System.out.println(var5);
var5 = "the weight is " + weight;
System.out.println(var5);
}
}
当没有使用 val 或者 var 的时候,构造方法的参数可以在 init 语句块中被直接调用。其实它们还可以用于初始化内部的属性成员的情况。 如:
class Bird(weight: Double = 0.00, age: Int = 0, color: String = "blue") {
val weight: Double = weight // 在初始化属性成员时调用 weight
val age: Int = age
val color: String = color
}
反编译成 Java 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Bird {
private final double weight;
private final int age;
@NotNull
private final String color;
public final double getWeight() {
return this.weight;
}
public final int getAge() {
return this.age;
}
@NotNull
public final String getColor() {
return this.color;
}
public Bird(double weight, int age, @NotNull String color) {
Intrinsics.checkNotNullParameter(color, "color");
super();
this.weight = weight;
this.age = age;
this.color = color;
}
// $FF: synthetic method
public Bird(double var1, int var3, String var4, int var5, DefaultConstructorMarker var6) {
if ((var5 & 1) != 0) {
var1 = 0.0;
}
if ((var5 & 2) != 0) {
var3 = 0;
}
if ((var5 & 4) != 0) {
var4 = "blue";
}
this(var1, var3, var4);
}
public Bird() {
this(0.0, 0, (String)null, 7, (DefaultConstructorMarker)null);
}
}
除此之外,我们并不能在其他地方使用。以下是一个错误的用法:
事实上,我们的构造方法还可以拥有多个 init,它们会在对象被创建时按照类中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后执行。看看以下代码的执行结果:
class Bird(weight: Double, age: Int, color: String) {
val weight: Double
val age: Int
val color: String
init {
this.weight = weight
println("The bird's weight is ${this.weight}")
this.age = age
println("The bird's age is ${this.age}")
}
init {
this.color = color
println("The bird's color is ${this.color}")
}
}
fun main() {
val bird = Bird(1000.0, 2, "blue")
}
// The bird's weight is 1000.0
// The bird's age is 2
// The bird's color is blue
可以发现,多个 init 语句块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对初始化的操作进行职能分离,这在复杂的业务开发(如 Android)中显得特别有用。
再来思考一种场景,现实中我们在创建一个类对象时,很可能不需要对所有的属性都进行传值。其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属性,比如鸟的性别,我们可以根据它的颜色来进行区分,所以它并不需要出现在构造方法的参数列表中。
有了 init 语句块的语法支持,我们很容易实现这一点。假设黄色的鸟儿都是雌性,剩余的都是雄鸟,我们就可以如此设计:
class Bird(val weight: Double, val age: Int, val color: String) {
val sex: String
init {
this.sex = if (this.color == "yellow") "male" else "female"
}
}
接下来继续修改需求。这一次我们并不想在 init 语句块中对 sex 直接赋值,而是调用一个专门的 printSex 方法来进行,如:
报错了,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导致:
- 正常情况下,Kotlin 规定类中的所有非抽象属性成员都必须在对象创建时被初始化值;
- 由于 sex 必须被初始化值,上述的 printSex 方法中,sex 会被视为二次赋值,这对 val 声明的变量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第 2 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我们把 sex 变成用 var 声明,它就可以被重复修改。关于第 1 个问题,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指定 sex 的默认值,但这可能是一种错误的性别含义;另一种方法是引用可空类型,即把 sex 声明为 String? 类型,则它的默认值为 null。这可以让程序正确运行,然而实际上也许我们又不想让 sex 具有可空性,而只是想稍后再进行赋值,所以这种方案也有局限性。
2.3 延迟初始化:by lazy 和 lateinit
更好的做法是让 sex 能够延迟初始化,即它可以不用在类对象初始化的时候就必须有值。 在 Kotlin 中,我们主要是使用 lateinit 和 by lazy 这两种语法来实现延迟初始化的效果。
下面来看如何使用它们?如果这是一个用 val 声明的变量,我们可以用 by lazy 来修饰:
class Bird(val weight: Double, val age: Int, val color: String) {
val sex: String by lazy {
if (color == "yellow") "male" else "female"
}
}
by lazy 的语法特点如下所示:
- 该变量必须是引用不可变的,而不能用 var 来声明;
- 在被首次调用时,才会进行赋值操作。一旦被赋值,后续它将不能被更改;
lazy 背后是接受一个 lambda 并返回一个 Lazy<T>
实例的函数,第一次访问该属性的时候,会执行 lazy 对应的 Lambda 表达式并记录结果,后续访问该属性时只是返回记录的结果。
另外,系统会给 lazy 属性默认加上同步锁,也就是 LazyThreadSafetyMode.SYNCHRONIZED,它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对 lazy 属性进行初始化,所以它是线程安全的。但是如果能确认该属性可以并行执行,没有线程安全问题,那么可以给 lazy 传递 LazyThreadSafetyMode.PUBLICATION 参数。我们还可以给 lazy 传递 LazyThreadSafetyMode.NONE 参数,这将不会有任何线程方面的开销,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线程安全的保证。 比如:
val sex: String by lazy(LazyThreadSafetyMode.PUBLICATION) {
// 并行模式
if (color == "yellow") "male" else "female"
}
val sex: String by lazy(LazyThreadSafetyMode.NONE) {
// 不做任何线程保证也不会有任何线程开销
if (color == "yellow") "male" else "female"
}
与 lazy 不同,lateinit 主要用于 var 声明的变量,然而它不能用于基本数据类型,如 Int、Long 等,我们需要用 Integer 这种包装类作为替代:
class Bird(val weight: Double, val age: Int, val color: String) {
lateinit var sex: String // sex 可以延迟初始化
fun printSex() {
this.sex = if (this.color == "yellow") "male" else "female"
println(this.sex)
}
}
fun main() {
val bird = Bird(1000.0, 2, "blue")
bird.printSex()
}
// female
那么是如何让用 var 声明的基本数据类型变量也具有延迟初始化的效果,一种可参考的解决方案是通过 Delegates.notNull<T>
,这是利用 Kotlin 中委托的语法来实现的。
var test by Delegates.notNull<Int>()
fun doSomething() {
test = 1
println("test value is $test")
test = 2
}
总而言之,Kotlin 并不主张用 Java 中的构造方法来重载,来解决多个构造参数组合调用问题。取而代之的方案是利用构造参数默认值及用 val、var 来声明构造参数的语法,以便更简洁地构造一个类对象。
3 主从构造方法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从一个特殊的数据中获取构造类的参数值,这时候如果可以定义一个额外的构造方法,接收一个自定义的参数会显得特别方便。
同样以鸟为例,先把之前的 Bird 类简化为:
class Bird(age: Int) {
val age: Int
init {
this.age = age
}
}
假设当前我们知道鸟的生日,希望可以通过生日来得到鸟的年龄,然后创建一个 Bird 类对象。如何实现?
第 1 种方案是在别处定义一个工厂方法,如:
fun Bird(birth: Date) = Bird(getAgeByBirth(birth))
应该在哪里声明这个工厂方法呢?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Bird 方法与 Bird 类的代码层面的分离显得不够直观。
另外,我们还可以像 Java 那样新增一个构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Kotlin 也支持多构造方法的语法,然而与 Java 的区别在于,它在多构造方法之间建立了“主从”的关系。
我们下面来用 Kotlin 中的多构造方法实现这个例子:
class Bird(age: Int) {
val age: Int
init {
this.age = age
}
constructor(birth: Date) : this(getAgeByBirth(birth)) {
...
}
}
下面来看看这个新的构造方法是如何运作的:
- 通过 constructor 方法定义了一个新的构造方法,它被称为从构造方法。相应地,我们熟悉的在类外部定义的构造方法被称为主构造方法;
- 每个类可最多存在一个主构造方法和多个从构造方法,如果主构造方法存在注解或可见性修饰符,也必须像从构造方法一样加上 constructor 关键字:internal public Bird @inject constructor(age: Int) { }
- 每个从构造方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其他构造方法委托,另一部分是由花括号包裹的代码块。执行顺序上会先执行委托的方法,然后执行自身代码块的逻辑。
通过 this 关键字来调用要委托的构造方法。如果一个类存在主构造方法,那么每个从构造方法都要直接或者间接的委托给它。比如,可以把从构造方法 A 委托给从构造方法 B,再将从构造方法 B 委托给主构造方法。 举个例子:
class Bird(age: Int) {
val age: Int
init {
this.age = age
}
constructor(timestamp: Long) : this(DateTime(timestamp)) // 构造函数 A
constructor(birth: DateTime) : this(getAgeByByBirth(birth)) // 构造函数 B
fun getAgeByByBirth(birth: DateTime): Int {
return Year.yearsBetween(birth, DateTime.now()).years
}
}
其实,从构造方法的设计除了解决我们以上的场景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对某些 Java 类库进行很好的扩展,因为我们经常要基于第三方 Java 库中的类,扩展自定义的构造方法。典型的例子就是定制业务中特殊的 View 类。
比如以下代码:
class KotlinView : View {
constructor(context: Context) : this(context, null)
constructor(context: Context, attrs: AttributeSet?) : this(context, attrs, 0)
constructor(context: Context, attrs: AttributeSet?, defStyleAttr: Int) : super(
context,
attrs,
defStyleAttr
)
}
可以看出,利用从构造方法,我们能使用不同参数来初始化第三方类库中的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