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成为了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威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采取行动,致力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卫星遥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监测全球碳盘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种具有客观、连续、稳定、大范围、重复观测特点的技术手段,卫星遥感为碳排放的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它不仅能够实时获取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数据,还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处理,为政府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19年,第49届IPCC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排放清单校验方法的重要性。这一方法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排放源进行精确识别和定位,结合先进的排放模型和算法,实现了对碳排放量的高精度估算。这不仅提高了碳排放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为全球碳盘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全球碳盘点的现实压力,基于遥感技术的碳监测成为了领域内的研究热点。遥感技术不仅在生态系统碳储量、碳收支、碳循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人为源排放反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排放源的位置、强度和分布特征,科研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碳排放的来源和机制,为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卫星遥感技术是实现全球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手段之一。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卫星遥感将在全球碳监测和碳减排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护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阅读全文点击: 《碳储量监测的新技术:遥感在草原碳汇评估中的潜力》
目录
- 专题一:双碳视角下遥感技术的研究方向
- 专题二:生态系统碳库的遥感估算—以森林碳储量为例
- 专题三: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遥感模拟—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 专题四:区域能源消耗碳排放空间格局模拟—基于夜间灯光数据
- 专题五: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的遥感监测—以城市扩张为例
- 专题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遥感应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 专题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遥感应用—农田生态系统为例
- 专题八: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遥感应用—流域生态系统为例
- 专题九: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卫星监测—以甲烷浓度反演数据为例
专题一:双碳视角下遥感技术的研究方向
1.双碳背景及遥感的现实需求
2.全球碳库、碳收支及碳循环现状
3.碳储量、碳收支与碳循环中的遥感技术
4.ENVI及ArcGIS软件一体化集成技术
专题二:生态系统碳库的遥感估算—以森林碳储量为例
1.碳储量(碳库)估算的方法与原理
2.遥感数据资源及下载
3.遥感数据的处理与特征参量的提取
4.特征参量重要性与敏感性分析
5.遥感回归模型的构建与碳储量估算
专题三: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遥感模拟—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1.碳源/汇(碳平衡/碳收支)遥感指标(NEP,NPP等)基本概念
2.碳收支估算模拟的方法和原理
3.遥感及辅助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基于CASA模型的NEP时空分布提取
**
专题四:区域能源消耗碳排放空间格局模拟—基于夜间灯光数据
1.能源消耗碳排放核查的原理与方法
2.夜间灯光数据发展现状与获取
3.辅助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夜间灯光数据的处理
5.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碳排放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专题五: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的遥感监测—以城市扩张为例
1.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估算的原理
2.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获取
3.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的制作
4.年际土地利用变化矩阵的制作
5.基于FLUS模型的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6.城市扩张碳排放效应的监测与制图
7.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碳储量分析
专题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遥感应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1.主流生态过程模型原理与优缺点
2.陆地碳循环模型的不确定性
3.陆地碳循环模型-数据融合方法
4.数据同化原理与数据同化系统
5.全球和区域碳数据同化系统介绍
专题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遥感应用—农田生态系统为例
1.DNDC模型的下载与安装
2.驱动数据的获取
3.模型驱动与参量调整
4.基于遥感产品的参数优化估计
5.DNDC碳循环模拟结果分析
专题八: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遥感应用—流域生态系统为例
1.流域生态系统与SWAT模型
2.SWAT驱动数据的获取
3.CENTURY模型下载与操作
4.SWAT与DAYCENT模型的耦合
5.基于SWAT-DAYCENT流域尺度碳循环模拟
专题九: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卫星监测—以甲烷浓度反演数据为例
1.大气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的发展
2.可用温室气体卫星反演数据获取
3.甲烷卫星反演数据读取
4.甲烷卫星反演数据的分析
5.大气输送模型(GEOS-Chem)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