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时代,诞生了很多新的学习方式,非常轻松就能掌握知识,比如,每天听一本书,半个小时就能学习一本书的精华,比如订阅名家专栏或者课程,在不长的时间内内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是轻松高效,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成功就在眼前。
然而,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错觉。科技与信息的飞速发展,学习方法的迭代与更新,我们的大脑运作方式却并没有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我们只是停留在浅层的学习,而想要提升学习的效率,就要学会深度学习。
01深度学习的概念
所谓的深度学习是指能够让我们看到不同事物之间更多的关联,产生洞见。
单纯追求高效的浅层学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提高了学习的速度与效率,但是同时却让我们放大了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天性,抑制了理智脑的潜能,也就是说,深度学习的能力被损耗了。
想要深度学习,先来了解学习金字塔理论,它认为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和掩饰,通过这些方法,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分别是5%、10%、20%、30%.主动学习则包括讨论、实践和教学,内容留存率则高达50%、70%、90%。
从这两种学习方法效果的对比来看,学习深度和层次的不同,最终的效果相差非常悬殊。
最近几年特别火的听书栏目,用半小时甚至更少的时间来解读一本书,在这种干货满满的学习方式下,速度的确非常迅速,一年下来,几百本书轻松听完,不在话下。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就是金字塔的底层基础。
尽管数量多速度快,知识留存率非常低。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试一下,一个月听书30本,你能记住多少内容掌握多少知识呢?
罗振宇对此是这样说的:“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每天写五篇阅读心得就是逼迫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让后把这些反应文字固化下来,缝接的过程就完成了。”
可见,深度学习的关键就在于把获取的知识与原来掌握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行输出。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
02深度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要进行深度学习,是因为它能够让我们摒弃浮躁心理,磨练理智,跨越知识、技能和才干三个层面。
首先,深度学习能带来更多的灵感。只有在知识领域内拥有足够深入的探索,灵感才能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出现在脑海中。
其次,可以轻松跨越知识。比如说有一部分知识精英依旧面对困难,刻苦努力进行深度学习。我们要想在当前的潮流中站稳脚跟,就应该放弃轻松学习的态度,磨练深度学习能力,把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越来越开阔
最后,调动高级认知,增加技能和才能。只要在某一些领域内的认知积累达到足够,就算是影视节目、八卦娱乐、新闻热点,一样能调动高级认知,把它们和有益思考相关联,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独特的见解。
03如何深度学习
既然深度学习对掌握知识跨越领域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深度学习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获取高质量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钻研第一手知识。比如读经典、读原著,甚至读学术论文。才能感受到深度理解产生的愉悦。
第二,深度缝接新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把所学知识写出来,也就是说把作者的思想精髓用自己的话重新构建,结合自身的经历、学识等去解释和眼神,从而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深度缝接。
第三,反思生活。学习除了读书,还有生活经历。比如《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就非常重视反思。
比如说他会每天早晨会用小时来进行复盘。他认为人与人的距离最主要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第五获取高质量知识
尽可能的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比如我们读经典,原著,学术论文等,他们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被证明值得精耕细读。要放弃那些“几分钟读完”“每天一本”……的干货思想,虽然能带来启示,但终究是支离破碎,被人咀嚼过的。特别是这两年流量时代,什么都是讲究快节奏,让人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亲自钻研虽然更艰辛,但能感受到深度理解的快感。
第六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每读完一本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因为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接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接,所以在重构时,我们可以只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其他观点可以放弃,即使它们很有道理。
第七除了书本上的学习,还要有生活上的学习
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的用到生活上。
每天复盘,反思,多透过现象看本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04结语
有人就会说;既然深度学习好处多多,那我们就不必去听书、买专栏了。其实不必如此。深度学习和浅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也并不冲突,浅学习也有自己的价值,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最好的做法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同时,用浅学习去吸取更多的信息,为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也为深度学习打开辽阔的视野,让人生的成功之路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