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在进程/线程并发执行的过程中,进程/线程之间存在协作的关系,例如有互斥、同步的关系。
1.互斥
由于多线程执行操作共享变量的这段代码可能会导致竞争状态,因此我们将此段代码称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它是访问共享资源的代码片段,一定不能给多线程同时执行。
互斥(mutualexclusion):保证一个线程在临界区执行时,其他线程应该被阻止进入临界区。
在多进程竞争共享资源的时候,也同样是可以使用互斥的方式来避免资源竞争造成的资源混乱。
2.同步
互斥解决了并发进程/线程对临界区的使用问题。
所谓同步,就是并发进程/线程在一些关键点上可能需要互相等待与互通消息,这种相互制约的等待与互通信息称为进程/线程同步。(有一个等待唤醒的过程)
注意,同步与互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 同步就好比:「操作 A 应在操作 B 之前执行」,「操作 C 必须在操作 A 和操作 B 都完成之后才能执行」等;
- 互斥就好比:「操作 A 和操作 B 不能在同一时刻执行」;
二、互斥与同步的实现与使用
为了实现进程/线程间正确的协作,操作系统必须提供实现进程协作的措施和方法,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 锁:加锁、解锁操作(实现互斥)
- 信号量:P、V 操作(实现互斥、同步)
1.锁
使用加锁操作和解锁操作可以解决并发线程/进程的互斥问题。
任何想进入临界区的线程,必须先执行加锁操作。若加锁操作顺利通过,则线程可进入临界区;在完成对临界资源的访问后再执行解锁操作,以释放该临界资源。
「忙等待锁」= 自旋锁(spin lock)
当获取不到锁时,线程就会一直 while 循环,不做任何事情,所以就被称为「忙等待锁」,也被称为自旋锁(spin lock)。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锁,一直自旋,利用 CPU 周期,直到锁可用。在单处理器上,需要抢占式的调度器(即不断通过时钟中断一个线程,运行其他线程)。否则,自旋锁在单 CPU 上无法使用,因为一个自旋的线程永远不会放弃 CPU。
「无忙等待锁」
无等待锁顾明思议就是获取不到锁的时候,不用自旋。
既然不想自旋,那当没获取到锁的时候,就把当前线程放入到锁的等待队列,然后执行调度程序,把 CPU 让给其他线程执行。
2.信号量
信号量不仅可以实现临界区的互斥访问控制,还可以线程间的事件同步。
通常信号量表示资源的数量,对应的变量是一个整型(sem
)变量。
另外,还有两个原子操作的系统调用函数来控制信号量的,分别是:
- P 操作:将
sem
减1
,相减后,如果sem < 0
,则进程/线程进入阻塞等待,否则继续,表明 P 操作可能会阻塞; - V 操作:将
sem
加1
,相加后,如果sem <= 0
,唤醒一个等待中的进程/线程,表明 V 操作不会阻塞;
信号量实现临界区的互斥访问
为每类共享资源设置一个信号量
s
,其初值为1
,表示该临界资源未被占用。只要把进入临界区的操作置于
P(s)
和V(s)
之间,即可实现进程/线程互斥:
信号量实现事件同步
同步的方式是设置一个信号量,其初值为
0
。
3.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描述:
- 生产者在生成数据后,放在一个缓冲区中;
- 消费者从缓冲区取出数据处理;
- 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可以访问缓冲区;
我们对问题分析可以得出:
- 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操作缓冲区,说明操作缓冲区是临界代码,需要互斥;
- 缓冲区空时,消费者必须等待生产者生成数据;缓冲区满时,生产者必须等待消费者取出数据。说明生产者和消费者需要同步。
那么我们需要三个信号量,分别是:
- 互斥信号量
mutex
:用于互斥访问缓冲区,初始化值为 1; - 资源信号量
fullBuffers
:用于消费者询问缓冲区是否有数据,有数据则读取数据,初始化值为 0(表明缓冲区一开始为空); - 资源信号量
emptyBuffers
:用于生产者询问缓冲区是否有空位,有空位则生成数据,初始化值为 n (缓冲区大小);
三、经典同步问题
1.哲学家就餐问题
先来看看哲学家就餐的问题描述:
5
个老大哥哲学家,闲着没事做,围绕着一张圆桌吃面;- 巧就巧在,这个桌子只有
5
支叉子,每两个哲学家之间放一支叉子; - 哲学家围在一起先思考,思考中途饿了就会想进餐;
- 奇葩的是,这些哲学家要两支叉子才愿意吃面,也就是需要拿到左右两边的叉子才进餐;
- 吃完后,会把两支叉子放回原处,继续思考;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证哲 学家们的动作有序进行,而不会出现有人永远拿不到叉子呢?
方案一:用信号量的方式,也就是 PV 操作来尝试解决
方案二:既然「方案一」会发生同时竞争左边叉子导致死锁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在拿叉子前,加个互斥信号量
方案三:即让偶数编号的哲学家「先拿左边的叉子后拿右边的叉子」,奇数编号的哲学家「先拿右边的叉子后拿左边的叉子」。
方案四:
用一个数组 state 来记录每一位哲学家的三个状态,分别是在进餐状态、思考状态、饥饿状态(正在试图拿叉子)。
那么,一个哲学家只有在两个邻居都没有进餐时,才可以进入进餐状态。
第 i
个哲学家的左邻右舍,则由宏 LEFT
和 RIGHT
定义:
- LEFT : ( i + 5 - 1 ) % 5
- RIGHT : ( i + 1 ) % 5
比如 i 为 2,则 LEFT
为 1,RIGHT
为 3。
2.读者-写者问题
著名的问题是「读者-写者」,它为数据库访问建立了一个模型。
读者只会读取数据,不会修改数据,而写者即可以读也可以修改数据。
读者-写者的问题描述:
- 「读-读」允许:同一时刻,允许多个读者同时读
- 「读-写」互斥:没有写者时读者才能读,没有读者时写者才能写
- 「写-写」互斥:没有其他写者时,写者才能写
方案一:(读者优先策略)
方案二:(写者优先策略)
方案三:(公平策略)
对比方案一的读者优先策略,可以发现,读者优先中只要后续有读者到达,读者就可以进入读者队列, 而写者必须等待,直到没有读者到达。
没有读者到达会导致读者队列为空,即 rCount==0
,此时写者才可以进入临界区执行写操作。
而这里 flag
的作用就是阻止读者的这种特殊权限(特殊权限是只要读者到达,就可以进入读者队列)。
比如:开始来了一些读者读数据,它们全部进入读者队列,此时来了一个写者,执行 P(falg)
操作,使得后续到来的读者都阻塞在 flag
上,不能进入读者队列,这会使得读者队列逐渐为空,即 rCount
减为 0。
这个写者也不能立马开始写(因为此时读者队列不为空),会阻塞在信号量 wDataMutex
上,读者队列中的读者全部读取结束后,最后一个读者进程执行 V(wDataMutex)
,唤醒刚才的写者,写者则继续开始进行写操作。
四、参考
小林 c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