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冒泡排序
原理
选择排序
原理
插入排序
原理
二分查找排序
原理
结语
前言
经常会有一些算法,我们说常用不常用,说不用也偶尔会用,当时看记住了,过几天提起来又忘记了,这是为什么呢?以博主为例,当时看的时候的确是“记住了”,问题就出在这个“记”上,算法是不能用记忆力去暴力破解的,需要理解,理解了,即使记不住,也可以根据理解手写出来。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掌握这些基础算法的要领,让你在需要的时候手写出来,而不是靠记忆背下来。
冒泡排序
原理
相邻元素两两比较,大的/小的往后排,一轮比较结束,最大值出现在最大下标处。会比较n-1轮。
看上图,两两比较,第一轮的最大值就已经排到最右侧了,接着就是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并且每一轮开始,都是从第0位开始比较,但从最后一位开始,都会少进行(第N轮)次比较,每一轮的最后一位都是已经排好的。
最终得到的数组如下:[6,9,10,12,13,14 ]。
我们尝试来谢谢冒泡的代码:
int[] ary = {10, 13, 6, 9, 14, 12};
//共比较ary.length-1轮
for (int i = 0; i < ary.length - 1; i++) {
//每一轮次内的比较又会少相应轮次的比较
for (int j = 0; j < ary.length - 1 - i; j++) {
//j > j + 1 进行交换
if (ary[j] > ary[j + 1]){
int tmp = ary[j];
ary[j] = ary[j+1];
ary[j + 1] = tmp;
}
}
}
//最后我们输出看下结果和我们预测的一样不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y));
这样,冒泡排序就写好了,核心要点在排几轮?每一轮最后少排几个?因为越排,尾部排好的顺序就越多,相应的就要减少每一轮内比较的次数,你要是选择每一轮都通排,那也行,只不过效率就降低了,这也就失去了我们用算法的初衷。
选择排序
原理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第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的未排序元素中寻找到最小(大)元素,放到已排序的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的个数为零。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你听明白了吗?没关系,我们用下图来进行说明:
这样,原理就出来了,逻辑也出来了,我们可以尝试着写一写代码了:
int[] ary = {10, 13, 6, 9, 14, 12};
//共比较ary.length-1轮
for (int i = 0; i < ary.length - 1; i++) {
//假设最小值为i
int min = i;
//每一轮前面就会有一个已经排好序的元素,所以我们不能重新对此元素进行排,就需要从i位开始比较
for (int j = i; j < ary.length; j++) {
//j > j + 1 进行交换
if (ary[j] < ary[min]){
//寻找最小值的下标
min = j;
}
}
//交换最小值和第i位
int tmp = ary[i];
ary[i] = ary[min];
ary[min] = tmp;
}
//最后我们输出看下结果和我们预测的一样不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y));
n-1轮后,排序就完成了,需要注意的点就在图里,大家也可以尝试着画下接下来的图,相信你很快就能掌握选择排序算法了。
我们上面提到了稳定性,说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稳定和不稳定的排序:排序后相同元素的前后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就是不稳定的排序,不改变,就是稳定性排序。
举个例子说明:{3,5,6,1,3,7,9}第一次排序,3和1交换位置,两个3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这就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这个不用纠结原因,规定就是这样,记住就好,只出现在有相同元素的情况下。
插入排序
原理
插入排序也称为直接插入排序,对于少量的元素排序,它是一个有效的算法,它的思想是将一个元素插入已经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变成一个新的,记录数+1的新有序表。和选择排序类似,也是将元素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已经排序的,一个是没有排序的,对未排序的部分进行遍历,将遍历的元素分别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队列中的合适位置,直到未排序部分元素数为0。
我们用一张图来表示下:
插入时,我们是从当前位置开始往第0位上倒着比较,小于第几位,就讲遍历的元素插入到第几位的前面。
图也有了,我们仿照着选择排序,可以来写写代码了:
int[] ary = {10, 13, 6, 9, 14, 12};
//共比较ary.length-1轮,这里第0位默认排好序,所以从第1位开始遍历
for (int i = 1; i < ary.length; i++) {
//这里需要往前找,并比较大小,小的话就插入进去
for (int j = i; j > 0 && ary[j] < ary[j - 1]; j--) {
//ary[i] == ary[j],这里依次倒序进行比较,满足条件就进行交换,
//直到把arr[j]插入到合适的位置为止
int tmp = ary[j];
ary[j] = ary[j - 1];
ary[j - 1] = tmp;
}
}
//最后我们输出看下结果和我们预测的一样不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y));
这里的倒序比较很像冒泡,只不过是反向的,且有条件进行约束。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的交换10<13,所以位置不需要动,这时候已经排好序的部分就是第0,1位。
二分查找排序
原理
二分查找也称折半查找(Binary Search),它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查找方法。但是,折半查找要求线性表必须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而且表中元素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前提:
- 顺序存储结构,比如数组
- 已经实现了排序
线性表是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线性表(linear list)是数据结构的一种,一个线性表是n个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即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据元素之外,其它数据元素都是首尾相接的(注意:这句话只适用大部分线性表,而不是全部。比如,循环链表逻辑层次上也是一种线性表(存储层次上属于链式存储,但是把最后一个数据元素的尾指针指向了首位结点)
顺序存储结构是存储结构类型中的一种,该结构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存储单元中,顺序存储结构的主要优点是节省存储空间。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查找过程:假设表中元素是按升序排列,将表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与查找关键字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利用中间位置记录将表分成前、后两个子表,如果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大于查找关键字,则进一步查找前一子表,否则进一步查找后一子表。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记录,使查找成功,或直到子表不存在为止,此时查找不成功。
在偶数表中,middle这里采用的是使用前一位的值,其实选后一位的值也是可以的,无需介意。
我们来试着写出代码:
//根据元素查询对应的下标
public static int search(int[] ary,int tar){
int start = 0,end=ary.length - 1,middle;
while (start<=end){
//确定中间位置的下标
middle = (end - start) / 2 + start;
//比较middle的元素与目标元素是否相等
if (tar == ary[middle])
return middle;
else if(tar > ary[middle])
//从while处重新开始查找
end = middle - 1;
else
//从while处重新开始查找
start = middle + 1;
}
return -1;
}
注意:有人在计算middle的时候会采用middle = (start + end) / 2的方式,在数组长度不大的时候,这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个问题,如果start和end值过大,就会导致start + end超出作用域,middle就和原值不一样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采用middle = (end - start) / 2 + start。
为什么要加上start呢?前半部分start=0,加不加都是一样的,查找的部分如果是后半部分,就需要加上start的位置了。
结语
算法的出现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在实际开发中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直接写着几种方式,API已经写好了,我们只要调用API就可以完成排序,但是其中的道理我们要知道。看到这里,这几种常用算法的原理想必你已经清楚了,回味一下,尝试自己通过理解来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