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的重要组织部分,城市湿地在水源供给、增湿降温、雨洪调蓄等多个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24年国际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人类福祉”。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毛德华研究员等在12月5日出版的Nature发表题为“Rescue urban wetlands for flood resilience”的通讯文章(Correspondence),总结城市湿地在抵御气候变化危害、提升人类福祉方面的重要性及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湿地损失的严峻问题,提出保护城市湿地的倡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为第一署名单位。
论文指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洪水易发地区的城市扩张非常显著,特别是在中国,城镇化造成了在保水和防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湿地的严重损失和破碎化。
尽管中国在湿地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当前拥有全球43个湿地城市中的13个,但中国的城市湿地损失正在加速,损失速率为20年前的2倍。城市湿地的损失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2023年中国京津冀大都市区的灾难性洪水,就因当地湿地在城镇化过程中遭到破坏和连通性降低而加剧。
论文提出,城市湿地的潜在效益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我们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基础上,继续致力于城市湿地的保护,倡导加强城市湿地连通性,并将新增城市湿地纳入可持续城市规划中。
论文由东北地理所毛德华(第一作者)、王宗明、宋开山和英国雷丁大学Hong Yang(通讯作者)共同完成。
湿地遥感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Mao et al., 2018)发现,1990-2010年期间,中国城镇化占用湿地的速率增加了1.8倍。基于Landsat长时序的监测发现,1985—2022年期间,中国71个主要城市的湿地面积总损失比例为30.4%,其中52个重要城市的湿地面积呈净损失趋势。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385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