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而系统中的各种共享资源都由操作系统内核统一掌管,因此凡是与共享资源有关的操作(如存储分配、/O操作、文件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向操作系统内核提出服务请求,由操作系统内核代为完成。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系统调用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准备参数: 用户程序将需要的参数传递给系统调用。这些参数可能包括文件描述符、缓冲区地址、数据长度等信息,具体取决于调用的系统服务。
-
触发中断: 用户程序通过软中断(例如,int 0x80或类似的指令)或陷阱指令(例如,syscall指令)触发一个中断,使得处理器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
切换到内核态: 当中断发生时,处理器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进入操作系统内核的执行环境。这通常涉及到修改处理器的特权级别,以便让内核代码执行。
-
确定系统调用号: 内核通过查看特定的寄存器(例如eax寄存器)或内存中的某个位置,确定用户程序请求的具体系统调用。
-
执行系统调用: 根据系统调用号,内核调用相应的系统调用处理函数。这个函数执行用户请求的服务,并使用用户提供的参数。
-
返回结果: 系统调用处理完毕后,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通常,处理器的状态被恢复,特权级别重新设置,使得程序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
-
处理结果: 用户程序检查系统调用的返回值,以了解调用是否成功。如果发生错误,通常可以通过查看错误码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