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读者知道,K哥写了10几年代码,后来转做技术管理,现在是上市公司的技术高管。在我们软件行业有一条铁律:长周期、大规模的软件研发过程当中,想要维持良好的运作,需要解决:成本、效能、质量。而且在通常情况下,这三个要素组成了“不可能三角”,即:不能同时做到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
低代码平台的出现,却打破了这条“千古不破”的铁律。
01
低代码为什么能够破解“不可能三角”?
K哥算是国內较早一批关注和研究低代码的自媒体,可以说见证了整个低代码行业从萌芽到成长,再到成熟的过程。根据K哥的观察,低代码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破解软件“不可能三角”的可能性。
下面K哥分别从成本、效能、质量三方面,来分析低代码为什么能够破解软件研发“不可能三角”:
第一,成本,对于软件研发来说,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沟通成本、试错成本、硬件成本等等。业务人员经过低代码培训,也能具备搭建业务系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在专业开发人员缺口上的压力;低代码让业务系统的搭建变得简单,由3到5人的小团队配合就能完成,降低了员工之间的沟通成本;低代码通过拖拉拽,就能快速生成业务系统,使得试错成本变得很低,支持了企业敏捷创新的诉求。
第二,效能,是每一位技术管理者特别关注的指标,包括协作效率、工具效率、决策效率等等。低代码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解决异构系统之间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提升了协作效率;高度可视化、模块化、集成化的开发界面,使得软件研发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技术决策的效率。
第三,质量,包括需求质量、代码质量、测试质量等等。研发质量的提升非常依赖工具链的完备性。根据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低代码已经逐步发展成熟。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低代码平台已经具备了开发企业级软件的能力,对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接口调试、编译、测试、部署等环节都能够很好地支持,质量数据监控体系贯穿研发全生命周期,从而提升了研发整体质量。
还记得特斯拉研发团队25个人4个月开发了第一版ERP的故事吗?他们采用的就是低代码平台,直接把“不可能三角”砸得稀巴烂,如果用传统研发模式,这么小的投入这么短的时间,恐怕只能完成其中的几个小模块。
02
优秀的低代码平台,应该具备哪些特性?
近几年,国内的低代码厂商百花齐放,同时也给企业CIO们选型上造成了困扰,下面聊聊,如何识别一个优秀的低代码平台?以及优秀的低代码平台都有哪些特性?
K哥想先通过一个具体业务场景,手把手带大家来看看低代码平台的实际表现如何?以构建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为例:
首先,对订单业务进行数据模型设计,建立各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接着,做页面设计,基于模板仓库在界面上拖拉拽,完成页面搭建。
然后,进行逻辑设计、流程设计,这部分是系统搭建的核心,需要提前对业务逻辑进行梳理。
最后,导出源码,成功部署到私有云环境当中。
这就是整个“订单管理系统”搭建的核心步骤。K哥跟助理2个人花了8小时,成功搭建出了该系统所需要的11个子模块与35个界面。同样的功能如果用传统软件开发模式,按以往开发经验测算需要5个人日左右,也就是说用了低代码,降低开发成本一半以上,开发效率提升50%以上。
在以上例子当中,K哥使用的是网易数帆轻舟低代码平台,下面对整个使用过程做个整体梳理,主要关注端到端软件研发的6个关键节点,也可以为大家在未来选型中提供个参考:
在使用低代码搭建“订单管理系统”的过程中,K哥通过拖拉拽,就基本能够还原出像素级别的视觉设计稿,这对于前端开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实现订单处理逻辑的时候,需要用到标准化组件、逻辑组件、流程组件、数据组件等等,在熟悉了低代码平台种类繁多的组件之后,K哥成功实现了所有业务逻辑。
在搭建“用户登录”和“权限模块”,我使用自己的LCAP模块,低代码平台兼容了很多类型的认证登录系统,方便接入企业的账户体系,对接起来非常方便。
在完成“订单管理系统”搭建之后,K哥使用了平台提供的源代码导出功能,尝试发布在几个主流的云平台,以及我自己的私有环境,经过简单的部署和调试,系统就正常跑起来了。
K哥还使用第三方代码安全扫描工具,对生成的代码做了扫描,并未发现有漏洞或安全隐患。
以轻舟低代码为代表的低代码平台,在6个维度上看,表现都达到了企业级软件开发的标准和要求。
03
低代码这么牛,
在企业当中有哪些典型应用场景?
对许多企业CIO来说:不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低代码,是无用的低代码。下面我们可以尝试结合企业当中最常见的四组场景,来看看如何选出合适自身的低代码。
第一,创新业务
数字化赋予了企业敏捷创新的能力,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业务系统开发需求,而且都要求短期內交付,商业价值也不明确,业务本身的不确定性很强。应对这类需求,低代码平台就有了用武之地。如果创新业务在钉钉生态,可以采用宜搭;如果在微信生态,可以用微搭,如果要求脱离平台依赖,在独立的生产环境下运行,则可以采用轻舟低代码。
例如:国内某地方银行引入轻舟低代码平台进行业务系统开发,由于银行的应用场景比较特殊,对软件私有化部署、代码完全可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该地方银行通过轻舟低代码所见即所得的开发方式,快速进行业务创新,开发出几十个营销和客户关怀方面的应用,有效提升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第二,组件/服务沉淀及复用
一家公司的IT成熟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模块复用是其中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所以对于业务组件/服务的沉淀及复用是很重要的非业务需求,属于技术基建类工作。对于这类开发需求,就需要采用具有模型驱动、功能相对成熟的低代码平台,比如像是国外的Mendix、OutSystems,或是我们的国产之光轻舟低代码等。
某软件服务商,通过轻舟低代码平台为甲方客户快速而且高质量地交付项目,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而且,在一家客户中完成项目开发,还可以快速复制到同类型项目当中,推进更多数字化项目的落地。
第三,核心系统扩展
企业数字化建设,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构建数字化核心系统,低代码适合对核心系统功能做一些扩展,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举例来说,如果业务场景上偏向表单处理类,那么适合采用宜搭、氚云等等。
第四,业务流程自动化
大多数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业务流程自动化,这也是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把线下的流程往线上搬,二是把手动的流程自动化,三是把PC端的流程移动化。
以国内某大型证券企业为例,通过采用轻舟低代码,加速了业务在线、数据在线的进程,从前大量未被满足的业务需求、零散需求得到了及时解决。
结束语
小结一下,K哥以搭建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为例,通过使用轻舟低代码平台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搭建,并对使用过程进行了测评,最后得出结论:在不依赖专业开发人员的前提下,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能够脱离平台灵活部署、集成化一体化代码引擎等特点,有效破解了软件研发“不可能三角”问题。
不同类型企业在选择低代码平台的过程中,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匹配场景的平台:
业务场景 | 平台选型建议 | |
---|---|---|
1 | 创新业务场景 | 跟具体平台绑定的可选择钉钉搭、微搭 |
需要独立制品、与平台脱离依赖的可选择轻舟低代码 | ||
2 | 组件/服务复用场景 | 采用成熟度较高的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平台,如Mendix、OutSystems、轻舟低代码 |
3 | 核心系统扩展场景 | 建议根据逻辑复杂程度选择不同解决方案。 |
4 | 业务流程自动化场景 | 业务清晰的采用表单驱动的简道云、明道云 |
流程相对复杂的场景:采用如轻舟低代码在内的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平台 |
最后,K哥想说低代码不是银弹,不能解决企业数字化中的所有问题,企业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业务场景的低代码平台,借鉴上述选型思路和应用案例,让低代码真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本次评测使用的是轻舟低代码平台
为大家争取到了50个体验名额,点击立刻领取
https://mfs.sf.163.com/ec/h5-landing/release/form.html?authCode=ee1ccfdcda4ee16ba30304522d13e2c9&byshare=1&marketingEventId=63a2dc9b8e9cda0001b02e7f&spreadChannel=4cc6680fc6994f2c878b63f7b3cbad0a&hostType=fs&ea=hzlhkjyxgs&formId=5bf06e31a2264a818722c23d89a2e29a&objectType=16&needReport=true&objectId=5bf06e31a2264a818722c23d89a2e2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