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1.5 安全机制
X.800标准定义了一系列的安全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 特定的安全机制:这些机制特定于某一协议层,例如TCP或应用层协议。
- 普遍的安全机制:这些机制并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协议层或安全服务。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安全机制:
-
加密:使用数学算法将数据转换成不可知的形式,以保护其内容。它可以是可逆的,也就是数据可以加密和解密;或者是不可逆的,常用于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
-
数字签名:附加在数据单元后的数据,表示对原数据的密码变换,目的是验证数据的来源和完整性。
-
访问控制:控制对资源的访问。
-
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未被篡改。
-
认证交换:通过信息交换验证实体的身份。
-
流量填充:在数据流中插入数据以阻止流量分析。
-
路由控制:选择物理安全的路径传输数据,并在必要时更改路由。
表1.3和表1.4详细列出了这些安全机制以及它们与各种安全服务的关系。
总结:安全机制是保护信息和系统的关键组件。X.800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机制分类和描述,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不同场景中使用它们。在后续的章节中,这些机制将得到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我的理解:
这一节的内容重点在于理解X.800标准中所定义的安全机制及其分类。
-
安全机制:这是一套工具和方法,旨在增强信息安全。它们可以帮助保护数据免受未授权访问、修改或破坏。
-
机制的分类:
- 特定的安全机制:这些机制是为特定的通讯协议设计的,如TCP或应用层协议。
- 普遍的安全机制:与通讯协议无关,可以跨多个协议和安全服务使用。
-
加密:
- 可逆加密:数据被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但可以恢复到其原始状态,常用于数据的保密传输。
- 不可逆加密:数据被转化后,不打算恢复到其原始形式。它常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来源,例如哈希和数字签名。
-
其他安全机制:
- 数字签名:验证数据来源和完整性的手段。
- 访问控制:规定哪些用户或系统可以访问特定资源。
- 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 认证交换:验证通信双方身份的过程。
-
安全服务与机制的关系:这是理解哪些机制支持哪些安全服务的关键。例如,加密可以用于保密性、数据完整性等多个安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