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我们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其它网络设备时,需要进行一些配置,因此需要登录的设备内部进行操作。登录到设备内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console口或者其他串口与对端设备相连,也可以通过wifi无线连接,而有一种通过因特网访问的方式叫做Telnet(远程登陆)
而我们提到了Telnet远程登陆通过因特网访问,这不得不说一下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个名词(WWW)万维网
二,Telnet 协议
虽然Telnet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对该网络设备进行配置,但是要让远程主机连接上该网络设备,它们之间必须有一种远程通信协议的支持,最常用的是Telnet协议。
Telnet远程登录的服务有4个过程:
1.本地主机与远程设备建立连接。他们通过TCP进行连接,自然远程访问的前提就是本机知道对端设备的IP地址或域名。
2.你需要在本地主机上输入用户名或口令。这些你敲入的字符都以NVT(Net Virtual Terminal)的报文格式经过封装与解封装后传送到远程主机。
3.远程设备将接收到的NVT格式的数据识别以后,将自己的数据转化为本地可以接受的格式在以NVT方式送回本地主机。
4.最后,本地主机对远程主机进行TCP的连接撤消。
上述过程很简单,但是编程人员和通信设计者在实现这个功能时难于上天,我们不去探究这个东西的发明过程。不过你可以注意到这个NVT字符在本地和对端都有转化和处理,因此我们看一看这个NVT。
Telnet协议借助了网络虚拟终端(NVT)格式来进行访问
三,NVT(网络虚拟终端)
网络设备都支持很多不同的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中无论是语法格式还是识别命令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设备上面不识别你的空格字符、或者在你输入一些指令后出现乱码等等。因此我们需要统一格式,而这个NVT为了使远程主机能够正确识别用户输入的信息,而用户屏幕上也能正确显示远程主机输出的信息,网络虚拟终端格式充当了桥粱的作用。
NVT以一种类似C/S架构的方式进行双向处理。NVT把连接的每一端都作为虚拟终端(我们管其称为逻辑I/C设备),我们的键盘(逻辑输入)输入待发送的数据,显示器(逻辑输出)响应接收的数据和远程系统的输出。双方的任何指令都需要NVT来转换成双方机器都可识别的指令。
客户端程序首先将用户的输入转化为统一标准的网络虚拟终端格式(NVT),随后再经网络以TCP数据报的方式传送到远程服务器,最终服务器程序将网络虚拟终端(NVT)格式的信息转化为本地服务器操作系统格式。这样就避免了双方设备的不同而导致出现问题。
四,万维网
WWW的全称是WorldWideWeb,不过万维网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也是W开头~hh~
WWW (World Wide Web,万维网)是存储在Internet计算机中、数量庞大的文档的集合。我们通过Telnet来进行远程访问,而万维网则是一个大规模的信息存储场所。自然而然他们的关系密切。而万维网是当今互联网上最流行的玩意儿。我们在网页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内容就是基于万维网的大框架,这个大框架中我们可以通过Internet网访问成千上万的设备中的信息。
万维网基于C/S架构设计的,众所周知,C/S架构属于B/S的一个特殊分类。我们的设备机要拥有浏览器,通过访问WEB服务器成功加入到网络世界。而这个WEB服务器中有成千上万的内容在其中。
1991年WEB服务器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问世。丰富的内容、层出不穷的信息和简用的工具受到人们的欢迎。至今全世界的WEB服务器超过了15000个。
五,后续
WWW的信息资源分布在整个网络中,每个WEB站点上的资源都要独立地管理,因此有三个问题。
1.这些不同WEB站点的资源怎么互相联系起来?
2.如何标识网络中唯一的资源以示区分?
3.如何让不同信息资源都能在统一界面下显示,消除交流障碍?
后续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额外:互联网、因特网和万维网
互联网 (internet):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等设备通过通信技术互相联通结果,以便大家可以在千里之外互相玩游戏、发邮件或通信交流等。
因特网(Internet):以TCP/IP网络协议连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数据通信网。它将无数个计算机、数千万台主机互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因特网覆盖全球,是全球最大的一个计算机互联网。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缩写为WWW。WWW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的信息发现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结合。
关系:互联网包含因特网,因特网包含万维网,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就叫互联网。所以,即使仅有两台机器,不论用何种技术使其彼此通信,也叫互联网。因特网由上千万台设备组成的互联网,它使用TCP/IP协议让不同的设备可以彼此通信。但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并不一定是因特网,一个局域网也可以使用TCP/IP协议。只要是应用层使用的是HTTP协议的因特网,就称为万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