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核甲基化
- 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
- 原核生物甲基化为什么基于三代测序?
第三代DNA测序为原核细菌的甲基化和表观遗传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能够在基因组的水平上获取整个表观遗传的序列信息,绘制全基因组甲基化组。
- 细菌中DNA甲基化研究意义
Matthew J. Blow等人通过对200多种不同的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例如古细菌等研究发现,超过90%的原核生物中都存在DNA甲基化,并且有600多个甲基转移酶,表明存在大量的甲基化修饰多样性。
研究还观察到了许多其他的DNA甲基化模式(甚至包含没有限制性内切系统)。这表明DNA甲基化系统在原核生物中参与基因组调控,并在原核生物的生理生化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毒力、抗生素耐药性,及适应氧化、缺氧、营养匮乏、酸性 pH 等环境。
- 细菌全基因组甲基化纳米孔测序(ONT)
- 技术路线
- 技术优势
- 长读长:平均读长>10Kbp,最长可达2M左右,直接跨越重复序列、高度多态性区域等特殊区域;
- 直接测序:无需PCR扩增,可直接保留并检测DNA甲基化修饰;
- 全基因组覆盖:可同时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单碱基的5mC与6mA修饰位点,并给出单碱基的甲基化水平;
- 性价比高:ONT测序成本相对于二代NGS测序技术大幅降低。
2、原核转录组(mRNA+sRNA)
原核转录组测序可以从基因表达量、基因结构和sRNA调控功能三维度揭示不同生物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如通过计算各组间的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获得对生物性状影响较大的通路信息;通过预测基因的反义转录本,丰富基因组注释内容;研究sRNA对mRNA的相互作用,从分子调控角度解释生物性状之间的差异。
- 细菌中转录组研究意义
转录技术在原核生物转录组研究上的突破,已经显示出其在揭示原核生物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上独特的优势。对原核生物的转录组研究开始于致病菌,但不止步于致病菌。近年来,原核转录组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而通过转录组学分析环境胁迫、抗菌药物、生防细菌处理下的原核生物更早已成为研究热点。
- 基因表达量分析
- 差异基因鉴定
- 非编码RNA鉴定等
- 原核转录组测序(mRNA+sRNA)
易基因专利技术:针对检测原核菌个性化设计rRNA去除探针,利用高通量技术对原核细胞所产生的所有mRNA和sRNA(非编码RNA)进行测序。系统全面解析特定细胞所产生的mRNA和sRNA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 技术路线
- 技术优势
- 针对原核生物设计去除rRNA专属探针,rRNA去除效果好。
- 同时分析sRNA与mRNA的互作关系,更加全面解读表达互作网络。
易基因原核转录组“rRNA捕获探针及其应用“方法获发明专利授权
3、原核甲基化+转录组组学关联分析
原核甲基化+转录组联合分析可同时实现从“因”和“果”两个层面研究生物学问题,串联证据,并对其相关性进行验证,从不同的角度合力探索和解释生物学问题。
判断组学之间是否可以进行关联:是否有关联的生物学理论基础?
如:
• 启动子区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
• 基因主体甲基化与基因表达正相关等。
因果关系的论证一般需要严密的分子实验。
研究案例
- 原核甲基化研究案例
痤疮表皮杆菌噬菌体表观遗传印迹的工程选择性研究
文章期刊:PLoS Pathog 202203
影响因子:IF 6.7
技术平台:原核甲基化测序分析
实验样本:痤疮表皮杆菌(C. acnes)
研究背景:
痤疮杆菌(C.ac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是人类皮肤微生物组成员。尽管是最丰富的皮肤共生体,但某些成员与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如痤疮)有关。各种C.acnes分支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可以鉴定推定的甲基转移酶,其中一些可能属于保护入侵DNA宿主的限制性修饰(R-M)系统。然而,关于这些系统是否在不同的C.acnes菌株中起作用,目前知之甚少。
研究结果:
在菌株KPA171202中确定的DNA共有序列上检测到6mA修饰,且该R-M系统的重组表达证实了其甲基化活性,而R-M敲除突变体验证了该菌株甲基化特性的缺失。此外还研究了C. acnes噬菌体(PAD20)杀死各种C. acnes菌株的潜力,并将其特异性的增加与甲基化敏感株获得的噬菌体DNA甲基化联系起来。研究证明R-M缺失菌株中繁殖的噬菌体选择性地杀死R-M缺失痤疮敏感分支,而益生菌保持对噬菌体感染的抗性。
图1:C.acnes KPA171202(SLST H2)具有在AGCAGY序列甲基化motif的功能性R-M系统。
图2:C.acnes KPA171202的R-M系统IIIB影响PAD20噬菌体感染性状并保护细菌免受裂解。
- 原核转录组研究案例
项目文章|原核转录组测序分析揭示微藻对镉胁迫的短期和长期响应分子机制
文章期刊:CHEMOSPHERE 202205
影响因子:IF 8.8
技术平台:原核转录组测序分析、WGCNA分析
实验样本:微藻
研究背景:
由于镉(Cd)的生物蓄积性和生物不可降解性,即使在低浓度下,镉也会对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微藻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重金属去除剂和有效的工业污水净化剂。然而,关于镉胁迫下微藻的短期和长期响应分子机制的详细报道很少。本研究对微藻在EC50值(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EC50)下的吸附行为(生长曲线、Cd去除率、SEM、FTIR和胞外多糖(EPS)动态变化)、细胞毒性(光合色素、MDA、GSH、H2O2、O2-)和胁迫响应机制进行探讨。
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原核生物的转录组RNA-seq在对照和15 min、48 h、72 h和96 h处理组中检测到141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这些基因被证明是镉敏感DEGs,且与核糖体、氮代谢、硫转运蛋白和光合作用相关。WGCNA(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了两种主要的基因表达模式:短期响应(381个基因)和长期响应(364个基因)。DEGs富集分析表明,参与氮(N)代谢、硫转运蛋白和氨酰-tRNA生物合成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为初期合成金属螯合蛋白、抗性金属蛋白和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的重要组分(半胱氨酸)提供了原料,是一种短期响应机制。前15分钟的Cd吸附主要依赖于膜转运蛋白和预先蓄积的EPS。同时,上调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家族蛋白在外源性镉的初始抗性中发挥作用。受损的光合系统在后期得到修复,糖酵解和糖异生表达上调,满足生理代谢活动的能量和物质。本研究首次提供了微藻响应镉胁迫的短期和长期分子机制。同时,本研究中鉴定的关键基因可以作为藻类基因工程的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Knödlseder N, et al. Engineering selectivity of Cutibacterium acnes phages by epigenetic imprinting. PLoS Pathog. 2022 Mar;18(3):e1010420.
Tian Q, et al. Longitudinal physiological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reveal the 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response of Synechocystis sp. PCC6803 to cadmium stress. Chemosphere. 2022 Sep;303(Pt 1):134727.
相关阅读:
ONT:三代原核甲基化在痤疮杆菌噬菌体表观遗传印迹中的工程选择性研究
项目文章|原核转录组测序分析揭示微藻对镉胁迫的短期和长期响应分子机制
喜报!易基因原核转录组“rRNA捕获探针及其应用“方法获发明专利授权
技术推介|原核转录组测序(mRNA+sRNA)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