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3.3.1 为什么要封装
### 3.3.1 为什么要封装
**封装**,在Java的面向对象编程中,是一个核心的思想。它主要是为了保护对象的状态不被外部随意修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核心思想:**
- 保护类的内部状态。
- 控制对成员变量的访问。
- 提供外部访问的接口,而隐藏具体的实现细节。
#### **为什么要封装:**
1. **数据验证**:防止设置不合理或不安全的属性值。例如,在文件3-3中,学生的年龄被错误地设置为-18,这在实际场景中是不合理的。通过封装,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方法来设置年龄,并在这个方法中进行验证。
2. **维护灵活性**:如果将来需要更改某个属性的实现方式或验证逻辑,封装确保了只需要在类的内部进行更改,而不影响使用该类的外部代码。
3. **保护代码**:防止外部代码随意访问和修改对象的状态,从而引入错误或安全隐患。
#### **文件3-3解读:**
在`Example03.java`中,`Student`类定义了两个属性:`name`和`age`,以及一个`read`方法。然而,这两个属性都是公有的,意味着外部可以随意访问和修改它们。如,设置年龄为-18,虽然在Java中是合法的,但在实际场景中,这是不合逻辑的。
为了防止此类错误的发生,我们应当:
- 将`name`和`age`设置为`private`,使其不能直接被外部访问。
- 提供公有的`get`和`set`方法(称为访问器和修改器)来访问和修改这些属性,同时在`set`方法中加入验证逻辑,以确保数据的合理性。
**结论:**
封装不仅仅是为了编程的需要,更是为了使代码更加健壮、安全和易于维护。在设计类时,应始终考虑如何正确地封装成员变量和实现细节,确保提供清晰、安全的公有接口供外部使用。
3.3.2 如何实现封装
### 3.3.2 如何实现封装
封装是面向对象的四大特性之一,它的核心是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确保对象的状态安全。
#### **实现封装的基本步骤:**
1. **私有化属性**:使用`private`关键字修饰类的属性,这样这些属性只能在类的内部被访问。
2. **提供公有方法**:对于每个私有属性,提供公有的`getter`和`setter`方法,允许外部访问和修改属性值,但在自定义的逻辑(如验证)下。
#### **文件3-4解读:**
在`Example04.java`中, `Student`类将`name`和`age`属性设置为私有的,并且为它们提供了公有的`getter`和`setter`方法。
特别注意的是,在`setAge`方法中,我们添加了一个验证逻辑。当试图设置一个负的年龄值时,该方法会打印一个错误消息,并且不会修改`age`属性的值。
```java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if(age < 0) {
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年龄有误!");
} else {
this.age = age;
}
}
```
这样的设计确保了Student对象的状态始终保持合理。
#### **案例效果:**
从图3-9的输出结果来看,当尝试设置年龄为-18时,程序正确地打印出了错误消息,并保留了年龄的默认值0(因为`int`类型的默认值是0)。
这正是封装的力量 - 它不仅仅是为了隐藏数据,更重要的是确保对象的状态始终是合法的、一致的。
#### **总结:**
封装在Java中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使用`private`修饰符和提供公有的`getter`和`setter`方法。这种设计模式不仅能够保护对象的状态不被非法访问或修改,而且也为类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因为类的内部实现可以随时改变,而不影响外部的使用者。
总结:
### Java中的封装性
#### **重点:**
1. **定义与目的**:封装性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特性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对象的状态信息,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
2. **实现方式**:通常,通过将类的属性设置为私有(使用`private`修饰符)并提供公开的`getter`和`setter`方法来实现封装。
3. **控制访问权限**:除了`private`,还有其他的访问修饰符如`public`、`protected`和默认访问权限,每种修饰符都有其特定的访问范围。
4. **验证与逻辑处理**:在`setter`方法中,常常会进行数据验证或其他逻辑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 **难点:**
1. **合理的封装决策**:确定哪些属性应该被封装和哪些方法应该是公开的可能需要对业务逻辑有深入的了解。
2. **细节隐藏与公开接口**:如何决定隐藏哪些细节并为外部提供哪些公开接口是设计一个类的关键挑战。
3. **与继承和多态的关系**:在涉及子类和父类的关系时,如何恰当地使用`protected`修饰符和其他机制进行封装。
#### **易错点:**
1. **错误的访问修饰符使用**:误用`private`、`public`、`protected`或默认修饰符,可能导致过度封装或暴露过多细节。
2. **缺失的数据验证**:在`setter`方法中不进行数据验证或逻辑处理,可能导致设置了不合理或无效的属性值。
3. **直接访问私有属性**:在类的内部或外部错误地直接访问私有属性,而不是使用`getter`或`setter`方法。
4. **过度封装**:不必要地限制类的功能或使其过于复杂,可能会导致代码难以维护和使用。
总的来说,封装性是确保Java对象状态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机制,但正确和有效地实现封装需要深入了解业务逻辑、类的设计原则以及面向对象的其他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