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一条sql是如何执行的
Mysql的基本架构
如图所示,mysql可以分为server层和存储引擎两部分
- server层:涵盖着MySQL的大多数核心服务功能,内置函数,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等
- 存储引擎:数据的存储和提取;支持InnoDB、MyISAM、Memory等多种存储引擎,目前Mysql5.5.5 之后默认是InnoDB存储引擎了
不同的存储引擎共用一个Server层
各功能模块说明
连接器
作用:负责跟客户端建立连接、获取权限、维持和管理连接
mysql -h$ip -P$port -u$user -p
通过输入的用户名密码验证身份,意味着认证通过后,再修改权限,仅对下次的连接生效,本次的连接不生效
空闲状态:连接后一直没有后续的动作,默认空闲8小时会断开
- 长连接:连接成功后,一直有请求,一直使用同一个连接;
- 短连接:每次执行完很少的几次查询就断开连接,如果需要继续就重连,再执行请求
使用长连接的优缺点:
建立连接过程较为复杂,使用中尽量减少建立连接的动作
使用长连接,MySQL占用内存涨的会特别快
所以使用长连接考虑如下两种方案:
- 定期断开长连接,使用一段时间,或者程序里面判断执行过一个占用内存的大查询后,断开连接,之后要查询再重连
- 如果你用的是 MySQL 5.7 或更新版本,可以在每次执行一个比较大的操作后,通过执行 mysql_reset_connection 来重新初始化连接资源。这个过程不需要重连和重新做权限验证,但是会将连接恢复到刚刚创建完时的状态。
查询缓存
建立完连接后,select语句第二步就是查询缓存
缓存中存储内容以key-value的形式存储,key是查询的语句,value是查询到的结果
如果查询时,key在缓存中存在,则直接返回,如果查询不到,则执行后续内容,查询到的内容存入到缓存中
缓存的缺点: 查询缓存的失效非常频繁,只要有对一个表的更新,历史缓存都会被清空。因此费劲存储的内容,还没使用,可能就会被清空了;所以更新比较多的表,查询缓存的命中率会非常低,除非是一种静态表,很长时间才更新一次;
分析器
作用:分析器做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即sql语句是否正确,是否有语法错误等
词法分析:
语法分析:
优化器
作用:优化器是表里有多个索引时,决定使用哪个索引;或者在一个语句有多表关联(join)的时候,决定各个表的连接顺序
同一条语句,使用不同的索引,执行效率不同,而优化器则决定选择使用哪一个方案效率更优
优化器如何选择索引???
执行器
执行语句,执行前会先判断对这个表是否有执行权限
`select * from T where ID=10;`
执行过程:
- 调用 InnoDB 引擎接口取这个表的第一行,判断 ID 值是不是 10,如果不是则跳过,如果是则将这行存在结果集中;
- 调用引擎接口取“下一行”,重复相同的判断逻辑,直到取到这个表的最后一行。
- 执行器将上述遍历过程中所有满足条件的行组成的记录集作为结果集返回给客户端。
数据库慢查询日志中的rows_examined字段,表示这个语句执行过程中扫描了多少行;是执行器每次调用引擎获取数据行的时候累加的;
思考:
- 多大量级的数据,在查询时,没有索引条件会成为慢查询
- 什么情况下会是慢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