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开发] 杂谈ue4中的Vulkan

news2024/11/18 6:25:07

        接触Vulkan大概也有大半年,概述一下自己这段时间了解到的东西。本文实际上是杂谈性质而非综述性质,带有严重的主观认知,因此并没有那么严谨。

        使用Vulkan会带来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对底层更好的控制。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手段去提升绘制的效率。这里Vulkan主要能够提升的是CPU端的效率,GPU端的效率是无法直接提升的。

        这里所说的提升CPU的效率,实际上描述的是Vulkan能够更好地控制渲染数据的准备,那么这个渲染数据的准备具体来说就是完成渲染指令的编码。

        那么作为开发者来说,在已经封装好的Vulkan框架下,还有必要了解Vulkan的实现细节吗?在我看来,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个通用的引擎提供的是比较普适性的封装,这意味着它基本不会出错,但并不会考虑到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而没有办法发挥出Vulkan本身的优越性。

编码渲染指令

        Vulkan的工作简单来看就是编码渲染数据,提交给GPU,如此反复。编码渲染数据是在CPU段发生的事情,因此会消耗CPU时间。而直到数据被提交到GPU,GPU才会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在Vulkan中,Command Buffer就是用于记录绘图操作、内存传输以及计算调度等任务的缓冲区。我们所谓的编码渲染数据,就是填充Command Buffer,所谓的提交到GPU,就是把Command Buffer从CPU传输到GPU,整个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数据流的过程。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我们之所以说Vulkan提供了更底层的控制,也就是说它其实把渲染的本质暴露了出来:填充编码了渲染任务的缓冲区,并把这个缓冲区数据传输到GPU。而在传统图形API中,Command Buffer的概念是隐藏的,我们只能指定要做什么,而我们指定的事情看起来就像是GPU即时去做的。

        从功能性上来看,Command Buffer包含如下三种类:

        ① 编码绘制指令

        ② 编码计算指令

        ③ 编码上传指令

Command Buffer提交频率

        把Command Buffer暴露出来,一个好处就是它更贴近底层实际在做的事情,第二个就是我们可以直观地去控制CPU和GPU的调度。

        一个Command Buffer可以编码非常多个指令,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一帧的所有指令都放到一个Command Buffer中去编码。

        由于频繁提交Command Buffer本身是耗时的,我们可以仅在必要的时候去拆分Command Buffer。我们多次提交Command Buffer是为了GPU尽快地响应我们的任务。

单个Command Buffer和多个Command Buffer

        如图1所示,在我们不限帧的理想情况下,把一帧拆成两个Command Buffer使得整个绘制流程变得更紧凑了,GPU能够尽早地结束绘制任务,屏幕也能更快地拿到需要绘制的数据。这个越紧凑,那么拖累后续流程造成等待的情况也就越少。

        这里实际上有一个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点,因为哪怕是仅用1个Command Buffer来提交,看起来CPU和GPU的利用率也没有直观上的下降,因为GPU只是较晚开始执行当前帧的任务,并不是完全停摆了,因为在当前帧CPU还没有准备好数据时,GPU可能还在执行上一帧的任务,整个流程仅仅是“滞后”了。

        所以这里想要描述的Command Buffer数量的影响并不直接体现在利用率上,而是体现在周期上。也就是从CPU开始准备数据,到GPU结束的周期变短了,流程越短可能出现的卡顿越少。当我们后面讨论到交换链的时候,应该会对此有更好的理解。

尽可能多的Command Buffer

        再来考虑另外一个极端的现象,如果我们把Command Buffer的粒度设置的足够小,那么整个渲染周期也会变得足够短,这相当于CPU端发起一个任务,GPU端立即执行一个任务。但是我们需要考虑到渲染指令的提交本身会产生一些额外的成本,这类似于文件系统多次少量写入效率会低于少次大量写入一样。所以通常来说我们会取一个折中的数值。

        我们来看ue4引擎中对于Command Buffer拆分的设计。

        它把传输指令(Upload)和渲染指令(Graphics,Compute)分配到不同的Command Buffer中,因为我们在执行渲染前通常需要保证数据都上传了,所以在Render Command Buffer提交前,需要确保Upload Command Buffer全部提交。

        这样的话可以有效地把数据传输和图形渲染隔绝开,不过也仅仅是时序上的隔绝,ue4默认并没有添加额外的屏障,资源屏障需要我们上层正确的设置。但它也提供了相关的调试接口让我们来排除资源有效性的问题。

        Upload Command Buffer什么时候提交,实际上ue4也并没有明确,而是提供了两种选项,一个是编码完成一个资源后立即提交,这是默认的选项;另一个是等到执行渲染指令的时候再去提交前面的Upload Command Buffer。前者的弊端是在纹理流式加载的时候,帧首可能会出现大量的Submit,这个是非常耗时的;后者的弊端是资源提交的过晚会阻塞渲染任务的提交,这里如何改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

        而对于其它渲染指令(Graphics,Compute),ue4默认拆分成两个Command Buffer,它首先会在Render主函数中的中间部分显式调用一次Submit,然后会在present之前强制调用一次Submit(不然无法保证正确性)。

        在ue4默认的情况下,我们会有2个绘制的Command Buffer,至少一个Upload Command Buffer,CPU端可能会有多帧数据引用不同帧的Command Buffer,那么整体的一个Command Buffer画面静止情况下是个位数,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涨到两位数。

Upload Command Buffer

        我们刚刚说到默认情况下移动过程中Command Buffer会上涨,这里主要说的是Upload Command Buffer。我想对于绘制Command Buffer,由于它每帧都比较固定,大家不会有什么疑问。但是,究竟是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Upload Command Buffer呢?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虽然Vulkan提供了桌面端的支持,但是绝大部分我们使用Vulkan的场景是在移动端,也就是统一内存(unified memory)环境。

        Vulkan中资源的类型我们可以认为就是两种,Buffer和Texture,之所以这么区分是因为它们的内存排布不一样,Buffer是线性的,Texture可能是zigzag形状排列的,这是为了GPU端相邻四个像素访问的连续性。

        这里的Buffer我们根据功能来说可能有Index Buffer, Vertex Buffer, Uniform Buffer, Texture Buffer。但这些对于上传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数据是否是Voliate的,也就是说它是否是单帧使用的。

        如果它是多帧使用的,比如Index Buffer我们基本上不会去变动它,那么考虑到统一内存架构,我们在创建这个Buffer后就能直接拿到它映射后的CPU内存指针,可以直接进行内存操作,也不需要借助于Upload Command Buffer,因为我们可以在统一内存上操作,就不需要涉及到CPU到GPU的交互了。

        而对于单帧使用的场景,我们可能会把它们标记为Voliate,比较常见的就是Uniform Buffer了,因为我们会有一些shader参数需要经常更新。这里最大的区别是非Voliate的Buffer会有固定的CPU句柄,而Voliate的Buffer会映射到一些临时分配的Buffer上,这样的话可以尽可能节约一些内存空间。为了降低Voliate类型的Uniform Buffer的临时缓冲区管理成本,ue也引入了业内常见的Ring Buffer方案。

ue4中的Uniform Buffer更新

        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Buffer,在统一内存架构的情况下都是不需要Upload Command Buffer的。而纹理就比较特殊了,我们在前面说到纹理的GPU内存排布一般都不是线性的,但是我们在CPU中通常要么按行要么按列去存储纹理。这就涉及到一个转换问题,我们要保证上传到GPU的数据是正确排序的,这就需要依赖于硬件层提供的transition layout。

        对于共享内存来说,我们实际上做的事情是直接操纵GPU端最终可以访问到的内存,但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知道纹理在GPU中的排布方式,因为这可能和硬件的实现有关,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获取CPU映射的方式直接拷贝并修改纹理布局,而只能借助于Upload Command Buffer上传,使用ImageLayoutTransition设置格式转换,调用vkCmdCopyBufferToImage完成数据的拷贝。

不同数据的更新

      因此,在这堆长篇大论之下的结论其实非常简单,目前只有纹理是需要Upload Command Buffer的。而在我们移动过程中,可能会触发纹理的streaming或新纹理的出现,这个时候才会出现Upload Command Buffer。

Command Buffer的管理

单个Command Buffer的生命周期

        上面这张官方文档的图片比较清晰地描述了单个Command Buffer的生命周期。我们在使用Command Buffer的时候,也遵循以下的调用顺序:

        ① 初始化

        vkAllocateCommandBuffers :在初始化的时候,首先需要分配内存。

        ② 编码

        vkBeginCommandBuffer,vkEndCommandBuffer:调用这两个函数来标记编码的开始和结束,我们提交Command Buffer前一定要确保编码已经完成了。

        ③ 提交

        vkQueueSubmit:提交Command Buffer需要借助于vkQueue来完成,

        ④ 回收

        vkFreeCommandBuffer,vkResetCommandBuffer:对于已经提交的Command Buffer来说,首先我们需要回收内存,然后可以重置并继续使用,如果我们选择重置的话,意味着我们不需要重新申请一个新的Command Buffer。

        重置的话我们可以单个重置,也可以整个pool进行重置,后者的性能会更好一些,但这和具体的业务情况有关,在对我们需要对Command Buffer做更精细管理的情况下,我们会去选择单个重置。

        我们来看ue4中对于Command Buffer是怎么管理的。

        对于每帧固定的提交来说,Command Buffer是可以一直复用的,比如ue4中每帧有两次固定的提交,这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申请两个Command Buffer,每次使用前重置就可以了。对于上传而言,如果我们固定只在帧首上传一次,那么也只需要一个就够了。

        但是在维护Command Buffer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通常我们认为数据在帧首一次性上传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一个是数据尽早地准备好不会影响渲染等待,另外一次性提交也会更加高效。

        假如说我们在执行渲染任务的中间,再去执行上传,这个时候如果我们Lock的是一个Buffer,我们会在渲染时序中看到一个Blit,这个传输的时间如果安排不合理的话可能会切断一些GPU的任务。

        但如果我们Lock的是一个纹理,那么这个时候由于涉及到了Upload Command Buffer,ue4会先暂停Render Command Buffer的编码,而是先去编码并立即提交这个Upload Command Buffer,因为它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渲染被使用。这样的话表现就是有一个额外的提交打断了Render Command Buffer。

Blit:渲染中的数据传输

        此外,如果我们对每个上传任务单独使用一个Upload Command Buffer,那么在上传比较密集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多Command Buffer,所以ue4就会去分配,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个耗时上的峰值。这些分配出来的Command Buffer可能只会在这一帧使用,之后如果比较长一段时间没有使用这些Command Buffer,ue4还会将它们销毁,那么这个时候又会产生一个耗时的峰值。

        对于所有的Command Buffer来说,在使用前都是需要重新分配内存,在使用完成后都需要释放内存。ue4在这里设计了两个Command Buffer数组,一个是普通的Command Buffer数组,一个是Free Command Buffer数组,这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简单来说,当我们需要使用Command Buffer的时候,就会从Free Command Buffer列表中找到一个类型匹配的,这个时候它就转化为正在使用的Command Buffer。当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使用Command Buffer的时候,它就会释放内存并转化为Free Command Buffer。特别地,对于刚刚提交的Command Buffer,我们不能立即释放它的内存,因为这个时候可能会存在一些CPU端的引用,所以通常来说并不是理想中的第n帧的Command Buffer释放后立即给第n+1帧使用,而可能会同时存在多帧的Command Buffer,它们在几帧后才会被回收利用。

SwapChain

        Vulkan在实现绘制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创建交换链,这个交换链创建之后可以一直使用,除非分辨率发生了变化或者经过了旋转。在移动设备上分辨率一般都是固定的,即使我们可能会以低分辨率渲染,最终显示到屏幕上依然会上采样到原始分辨率。

        SwapChain里面会包含了我们绘制的多个图像,这里我们称作BackBuffer,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等待显示的图像,屏幕刷新的时候会交换BackBuffer和FrontBuffer。一般来说我们会维护多个BackBuffer,ue4中的数量是3个。这样的话,在屏幕刷新的时候,我们能确保拿到的图像是完整的,这样就避免了画面的撕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刷新和Buffer的填充同时进行。

        那么整个的绘制流程如下所示:

        ① 请求图像

        因为整个Swapchain最多只有3个图像,所以在绘制的时候,需要请求可用的图像,通过调用vkAcquireNextImage获取下一帧绘制图像的ImageIndex。

        这个时候如果并没有空余的图像,整个渲染流程暂时还不会停滞,因为我们仅仅是需要拿到一个ImageIndex而已。只有当渲染指令被提交到GPU后,才真正需要BackBuffer。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会先同时申请一个ImageIndex空闲的信号量,我们称为信号量A。

        ue4设计了多种执行AcquireNextImage的时机。我们可以直接请求,也就是发生在比较早的时期,也可以惰性请求,直到我们第一次需要下标的时候再去申请;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是我们可以延迟请求,就是完成了渲染之后,下一帧再去请求。

        ② (可选)CopyToBackBuffer

       在我们选择延迟请求ImageIndex的时候(DelayAcquire), 我们就需要额外申请一个RenderingBackBuffer,渲染实际上是画在这个临时的RenderingBackBuffer上的。
        我们在需要使用当前帧的RenderingBackBuffer之前,才去把上一帧的RenderingBackBuffer拷贝到实际的BackBuffer中。

        这种做法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带宽消耗,但是会降低我们等待可用图像的时间。

        ③ EndCommandBuffer

        结束当前的编码,准备提交。

        ④ SubmitCommandBuffer

        在执行提交前,我们需要保证GPU有可用的BackBuffer,所以这里就需要等待ImageIndex空闲的信号量A。

        提交了编码好的缓冲区指令后,可以申请一个信号量用于GPU通知CPU绘制完成,我们称为信号量B。

        ⑤ Present

        我们执行Present操作,并且对Present事件绑定GPU绘制完成的信号量B。这意味着Present也不是在调用后立即触发的,因为它至少需要等待GPU把BackBuffer填充完成才能将其显示到视口。

        在以上流程中出现了两个信号量,一个是AcquireNextImage的信号量,它可能会导致CPU的停滞。另一个是Present的信号量,它影响的是绘制,所以不会直接导致CPU的停滞,但是只有在Present完成后,BackBuffer才能得到释放。

        那么,应用程序什么时候会卡在AcquireNextImage上,也就是什么时候会出现三张图像都不可用的情况呢?这可能是CPU执行的足够快,但GPU处理得很慢,这时Present还在等待GPU完成第n帧的绘制,而CPU已经完成了n+2帧的编码。这个时候CPU就被迫停下来等待GPU。

        这个时候延迟请求ImageIndex可能会有所缓解,不过更优的做法一个是优化GPU的时间,另一个就是限帧(锁帧)和稳帧,这也是对于硬件的保护和画面流畅性的保障。

平滑帧率

          CPU和GPU之间像一条单向的流水线,也就是说CPU一直都是快于GPU的,当GPU在处理第n帧的事情时,CPU可能已经开始执行第n+1帧的数据了。这意味着更优的方式是让CPU单向控制GPU,也就是CPU端只负责提交任务,GPU端只负责执行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极力避免CPU当帧回读GPU的数据,因为这相当于强制同步CPU和GPU,CPU必须等待GPU完成任务之后,才能执行下一帧的任务。

下图中,回读导致CPU和GPU并行度大幅下降

        比如上图中,CPU本来可以在GPU执行任务的时候开始下一帧的编码,却由于我们在中间发起了一个回读,导致CPU停滞等待GPU,严重影响了性能。所以我们通常会避免这样的设计,或者尽可能改成回读上一帧或者上两帧的数据。

        我们的初衷是提高CPU和GPU的利用率。我们在游戏性能测评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说法:GPU利用率高,说明榨干了GPU的性能,是优化好的一种表现,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片面的。

        每个工程的情况都会有所差异,但是不外乎就是CPU Bound或者GPU Bound,因为总会有一个跑的比另一个慢。

        完全没有Bound的情况也是存在的,那就是CPU和GPU都跑的非常快,而屏幕的刷新率是有限的,比如60Hz,也就是一秒刷新60次,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是Display Bound。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锁帧,比如锁到60帧,这样的话整个绘制图像就是这样的比较平稳的:

锁60fps时CPU和GPU未跑满的情况

        在限帧的情况下,如果CPU和GPU都没有瓶颈,那么我们就认为在当前限帧下属于优化到位的情况。但是这个时候CPU和GPU可能都是没有完全跑满的,所以CPU和GPU的利用率不能作为优化是否到位的衡量指标。

        我们在绘制前一般会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稳定帧率,另一个是垂直同步。考虑垂直同步时,一般可以在逻辑层上设置60Hz和30Hz两种情况,一般会根据项目的实际帧率来设置,如果整体高于60帧,那么就可以设置为60Hz,相当于限帧到60帧;同样的,如果跑不满60帧,那么就可以设置为30Hz,相当于限帧到30帧。相当于强制让画面的渲染和屏幕显示同步。

        但如果连30帧都跑不满,那么这个时候应该也没有时间去考虑刷新的事情,当务之急是降低CPU和GPU的绝对耗时。

        由于要考虑到屏幕刷新,我们一般以屏幕刷新的时间去衡量一帧的结束,换言之就是GPU尽可能在此之前完成不多于一帧的绘制,如果离下一次显示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么CPU就可以先等待休息。处理不得当就可能出现丢帧的现象,也就是说GPU辛苦算出的一帧完全没有被绘制;这样的话,如果我们锁定在30Hz,那么项目有可能实际上跑不满30fps,哪怕CPU和GPU耗时并没有那么高。

        最原始的稳帧算法就是设置固定的时间间隔,每次Present之前确保和上一次Present间隔了一定长的时间,否则就在执行Present操作前等待;更加完善的做法是结合屏幕刷新时间和GPU绘制完成时间去判断在Present之前需要等待多久。

        在合理的稳帧算法下,基本上就比较难出现前面所说的卡在AcquireImageIndex的情况了,它更多地出现在不限帧或者跑不满限帧的情况,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我们甚至不会用满三张BackBuffer,除非帧间插入了一个非常耗时的任务打断了这种同步。

锁帧后,CPU在submit和present之间休眠

        对于Vulkan运行的移动平台而言,减少CPU和GPU在特定时间内的工作量,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功耗。因为无论是计算还是带宽,都会带来功耗的增加。

 内存管理

        移动平台由于Unified Memory的存在会让内存管理变得更简单,因为不需要考虑到太多CPU和GPU交互的事情,这一部分的内容在Upload Command Buffer这一节已经详细的阐述了。

        内存管理这边主要说的是这几件事,一个是内存怎么分配,另外一个是内存的可访问性。

        Vulkan这边管理内存的主要特点是子分配(SubAllocate),也就是一次申请一大块内存,然后具体使用的时候再划出一小块使用,这个做法在内存池中非常常见,这样可以避免频繁申请带来的开销。

        如果我们去截帧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不同的Buffer共享同一个Buffer Id,只是设置了不同的偏移。

        这是因为ue4中大部分的Buffer都是从Buffer Pool分配而来的,它会维护很多分配好的Buffer,假如我们需要分配内存的对象的属性一样的话,并且内存池中还有可用的类型匹配的Buffer,那么这些数据就可能分配到同一个Buffer上。而不同类型的Buffer,比如Uniform Buffer、Index/Vertex Buffer,或者说不同访问属性,比如仅GPU可访问,以及CPU和GPU都能访问的内存,它们的对齐要求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设计让我们可以在不切换绑定的Buffer的情况下,通过动态偏移(dynamic offset)去访问到不同的数据,这个特性非常重要。

        而纹理和Buffer则有一些差异,纹理虽然也是SubAllocate的,但是每张纹理都是独立调用vkCreateImage创建的,因为纹理没有偏移的概念。我们只能在上层通过手动制作Atlas贴图,但由于纹理特殊的内存排布,这可能会让采样的性能下降。此外,在不少设备上会提供纹理专用内存,这意味着我们的纹理有别于Buffer,在特有内存上分配。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资源的访问性。

主机内存和设备内存

        一种是主机内存,我们可以理解为CPU上的内存;另一种就是设备内存,我们理解为GPU上的内存;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还是设备内存。

        比较简单的就是只会在GPU访问的内存了(Device local),一般来说,我们只有在初始化这段Buffer的时候会执行一次Lock/Unlock去初始化它的数据,比如一些不会变的贴图,顶点数据。

       较为麻烦的是CPU也能够访问的内存,这些通常是我们需要频繁从CPU端更新的一些数据。在Unified Memory下之所以说相对简单,是源于我们对于这种需要频繁更新的数据只需要将其标记为Host Visible和Host Coherent就可以了,因为我们访问的实际上就是统一内存的数据;而对于非统一内存,如果我们想要完成GPU内存的更新,则需要借助于Staging Buffer(共享内存)来传输。

        设备内存如果是Host Visible的,那么意味着我们可以拿到它的CPU映射句柄(vkMapMemory),如果是Coherent的,意味着能够自动维持双端的一致性,如果是Cache的,意味着这段内存会缓存(手动维持双端一致性)。

        对于缓存的内存而言,如果是非统一内存,那么同一个数据在CPU和GPU上就有两份,有两份就意味着可能存在不同的现象,也就是可能会持有一份过时的缓存,众所周知,缓存是万恶之源。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就需要在必要的时间去刷新缓存。

内存的缓存和刷新

        移动端的Vulkan开发在一块比较友好,我们在创建资源前,只需要问一问自己,创建后还会更新吗(Static还是Dynamic)?一帧临时使用还是多帧使用(是否Volatile)?虽然移动端有Unified Memory,并不意味着Staging Buffer就毫无用处,比如对于Device Local的数据,此时如果需要更新它的数据,只能借助于Staging Buffer。

Descriptor

        在Vulkan中,我们使用Descriptor来描述不同类型的资源,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资源的引用,包括Buffer, Texture, Sampler,Uniform Buffer,Input Attachment。比如对于Texture来说,它的描述符就是ImageView,我们可以通过ViewId去唯一标识它,对于Buffer来说,它的描述符就是Buffer View,我们可以用ViewId和Offset去唯一标识它。

        Descriptor比较复杂的地方在于更新。这里涉及到一个事实就是,假如Descriptor引用的资源如果更新,那么View也需要重新创建,这两者的生命周期是强绑定的,毕竟View是作为引用存在的。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了绑定,我会在接下来的一个章节阐述这一点。

Descriptor Set

        我认为资源绑定是Vulkan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dx12的资源绑定设计的就比较复杂,不得不说Root Signature,Resource Table这一堆奇奇怪怪的名词非常的劝退。Vulkan的资源绑定看上去会更加纯粹一些,因为它就是不同Descriptor的集合,也就是只有一个Descriptor Set。

        你可以认为Vulkan的设计就是万物皆数据,什么渲染指令的提交?就是往GPU上传存储指令的缓冲区;什么又是资源绑定?也就是往GPU上传存储资源句柄的缓冲区。

        因为我们会把单个资源的句柄称作描述符(Descriptor),那么一次绑定的所有资源就是描述符集(Descriptor Set),描述符集的每个描述符的具体类型我们使用描述符集布局(Descriptor Set Layout)来概述。

       

        Descriptor Set本身的概念比较简单,它比较麻烦的我们如何去管理Descriptor Set,一个比较直接的做法就是为每个drawcall分配一个独立的Descriptor Set。这个做法下,一个是Descriptor的数量会随着drawcall的增加而增加,另一个是调用Allocate DescriptorSet/Update Descriptor的频率会增加,而实测下来会发现Allocate/Update DS的调用在CPU端上非常耗时。

        既然我们知道Descriptor Set本质上是一个记录资源句柄的缓冲区,那这就意味着如果两个不同的drawcall如果使用了相同的资源,那它们可以共享Descriptor Set;另一方面,如果前后帧同一个drawcall的资源绑定没有发生变化,这个Descriptor Set也是可以复用的。针对Descriptor Set复用的优化我们称为Descriptor Set Cache。

        对于后者来说我想比较好理解,对于静态材质的物件,它的资源基本上是不变的,或者说我们只要确保它绑定资源的id和offset不发生变化即可。

        而对于前者来说,不同drawcall绑定相同资源这件事情看起来有些难以实现,即使是两个使用了相同材质实例的物件,最起码它们的一些私有Uniform Buffer是不一样的(比如记录位置信息的Primitivie Uniform Buffer)。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考虑使用Dynamic Offset来优化,也就是先确保Uniform都分配在同一个Buffer上,这样Id就是一致的,Descriptor Set中记录的Offset设置为0,直到调用BindDescriptorSet后才去指定Dynamic Offset。

        这样的话,使用的Uniform不一样,但其它资源(纹理、采样器)一样的物件,都可以共享Descriptor Set了,这就大大提高了Descriptor Set的复用率,动态偏移的使用仅仅会对GPU带来一些非常小的影响。

        

        我们刚刚讨论了Descriptor Set Cache,并描述了它在不同drawcall之间的复用,那么它在不同帧之间的复用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在shader编程中,我们应该会发现资源输入是比较死板的,我们必须在编写特定shader的时候,就把所有输入格式以及对应的插槽位置都指定好。如果有些数据是不定长的,那么我们也必须指定一个上限,有些纹理只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去访问,我们也必须传输一个内容,这个时候就会出现blackdummy/whitedummy这样奇怪的贴图。既然这些数据在GPU中都是可见的,我为什么不能自由的决定访问哪些内容呢?在这样的疑问下,bindless出现了,不过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在这样“固定”输入格式的情况下,Descriptor Set唯一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就是Descriptor本身发生了变化。

        我们来看不同的情况,对于Uniform Buffer来说,如果我们开启了Dynamic Offset,对于Volatile类型的,我们使用Ring Buffer更新,只要Ring Buffer的句柄没有发生变化就能够复用,这意味着即使我们使用动态材质更新了一些常量,可能并不会影响缓存;而对于非Volatile类型的,我们借助staging buffer进行拷贝,这也没有破坏句柄。

        同理,对于Buffer,由于我们可以直接拿到CPU映射更新,也不会让Descriptor变化;除非我们切换了绑定的Buffer对象,或者说我们把Buffer指定为Volatile的。

        对于纹理而言,就会稍微复杂点,除了我们主动在逻辑层去切换的纹理,还有Texture Mipmap Steaming机制也会影响TextureView,这个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虽然GPU会为我们自动计算合适的mipmap,但在物件比较远的时候,用到的mipmap一般都是比较高级别的,这个时候去全部加载mipmap就会占用过多的内存,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只加载到最低级别的mipmap。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牺牲运行时效率去换取内存占用的优化,如果我们在游戏中看到有贴图突然由模糊变得清晰,这就是texture streaming机制在加载。

        mipmap在运动中可能会发生切换,这个切换不仅会生成新的Upload Command Buffer,还会导致纹理的句柄发生变化,Texture View重新创建,进而破坏Descriptor Set Cache。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运动过程相比起静止过程会更卡,逻辑层上它可能在加载新的内容,做一些缓存的计算更新;渲染层上它可能由于新的物件进入视野或者资产发生变化,在做一些渲染数据的更新。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就是一个drawcall实际上可以绑定多个Descriptor Set,我们应该如何把数据拆分到不同Descriptor Set。像Vulkan的一些教程中可能会给出这样的建议,那就是按照资源的更新频率去设置,比如所有物件共享、逐材质共享、逐物件专享的数据分别放到不同的DS里,这样可以尽可能复用公共数据。

        这种建议实际上和ue4最终采取的做法差的比较远,ue4这里要么把所有数据都放到同一个Descriptor Set里,要么可以选择按照vertex shader和pixel shader拆开放到两个Descriptor Set,它也提供了公共数据拆成独立的Descriptor Set的可选项。这有可能和移动端支持最多绑定的Descriptor Set数量比较少有关(最多4个),使得基于DS拆分的设计没有什么施展的空间。

        像vs和ps分开存储的做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于使用了相同母材质,不同材质实例(可能切换了纹理)的物件来说,vs的Descriptor Set有可能是可以复用的,因为变化的纹理大部分都是在ps里采样的。而vs和ps合并存储的话,一些vs和ps共享的数据就不用记录两遍,整体Buffer的大小可能会小于vs和ps加起来的大小。

        我们创建Descriptor Set,一般是从Descriptor Pool中去创建的。如果是走了Descriptor Set Cache的对象,我们可以用多个DS共用一个Pool去分配,在Pool不够用时通过增加Pool数量的方式去扩容。

        而如果没有走Descriptor Set Cache,我们通常认为绑定中含有Volatile的资源(主要是Buffer,我们不考虑Uniform和texture),这就意味着资源会每帧更新,这样的话,Descriptor Set Cache在不同帧之间一定无法复用,所以就没有必要去走Descriptor Set Cache了。

        对于这类不走缓存的Descriptor Set,ue4会为其维护一个独立的Descriptor Pool,这样的话,每帧就会反复产生创建Descriptor Pool和重置Descriptor Pool产生的开销,如果我们在截帧工具中在一帧结束的时候看到大量ResetDescriptorPool的调用,意味着没有走Descriptor Set Cache的drawcall比较多,如果我们看到绘制中大量AllocateDescriptorSet和UpdateDescriptorSet的调用,意味着没有命中Descriptor Set Cache的drawcall比较多。

        默认情况下,ue4为所有Graphics的绘制开启了Descriptor Set Cache,而对Compute默认不执行,因为它认为Compute大概率会有Volatile的资源,因此我们在profile的过程中会发现Compute的性能可能总是要差一点,有一部分的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

渲染调用

        在完成一次drawcall前,我们通常需要:

        ① bind pipeline state

        ② bind index buffer, vertex buffer

        ③ bind descriptor set

        ④ set render state (viewport, scissor等)

        ⑤ draw

        大部分渲染状态量都封装在pipeline state中,大部分参数都封装在descriptor set中,但需要注意的是ib和vb的设置是独立于descriptor set的。

        对于Vulkan而言,它所做的事情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并更新资源(比如更新纹理、Buffer、Uniform Buffer等数据),这个事情一般都是在渲染开始前完成的,这样的话可以不阻塞后续的渲染流程。

        第二个阶段就是执行drawcall了,每个drawcall所做的事情就是完成上述的绑定,drawcall数量越多,理论上CPU的耗时也会越高。

        由于图形管线的状态机机制,在数据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不需要重新绑定,比如第n个drawcall和第n+1个drawcall使用的是相同的pipeline,那么我们可以不重复绑定pipeline。因此良好的排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状态的缓存。

        实际上绑定本身,也就是调用bindxxx的消耗并不算太高,比较麻烦的是绑定对象的创建。比如pipeline state的创建就非常耗时,所以我们通常都选择预收集pso的做法。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CPU中资源绑定是非常耗时的。这里比较耗时的实际上是准备资源绑定的buffer,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allocateDS和updateDS。

        这个记录资源绑定的buffer对于传统图形API而言是隐藏起来的,因此它可能无条件地为每次drawcall都创建并填充新的buffer,从感官上就会觉得资源绑定非常耗时。而Vulkan层开放了descriptor set后,我们就有办法显式复用这个绑定buffer,从而降低资源绑定的消耗。

        从优化的角度来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① 合理排序,复用状态设置,合理设计架构去规避冗余绑定

        ② 复用descriptor set

        ③ 减少每个shader绑定的内容,降低单个descriptor set更新的时间

Barrier

        Barrier是对于资源安全性的保护。因为GPU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只要线程是空闲的,就会从队列中取出下一个任务执行,而不会考虑资源的可用性,因此这个依赖关系需要我们人为指定告知GPU。

        GPU一般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执行,看起来似乎不会出现资源不可用的现象,比如我们一般都会在前一个pass写入数据,在后面的pass读取数据,理论上在后面pass读取数据的时候资源应该准备好了。但实际上由于GPU中复杂的缓存机制,我们不能保证读到的数据就是最新的,因此barrier是必要存在的。

        另一方面,一些GPU硬件中可能会支持多个硬件插槽,比如vertex, fragment, compute这三个计算单元可能是独立的,那么这三者是可以并行执行任务的。这时候,假设前一个pass的fragment正在执行,此时vertex插槽可能就会去取下一个pass的任务开始执行,如果不幸这个vertex需要访问上一个fragment写入的数据,而没有正确设置屏障,这个时候可能会发生device lost。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屏障正确设置,那就意味着vertex和fragment没有办法并行,GPU执行效率下降,也就是说屏障会带来安全,但更优的设计是避免屏障导致的等待,比如这里就可以调整渲染顺序,把vertex中读取数据的pass安排在和它没有ps->vs的依赖关系的pass之后。

        Vulkan中包括执行屏障和内存屏障,前者只保证了顺序的先后,后者能够保证内存读写的安全性,内存屏障根据内存对象的不同又分为全局屏障、纹理屏障和缓冲区屏障。

        我们在设置Barrier的时候,通常会去指定访问形式(Access),比如读或者写,还有访问阶段(Stage),比如vertex,pixel,compute,这个粒度可以到某个stage的前后,比如执行vertex之前。

        Access和Stage的设置通常需要我们指定开始和结束的阶段,这个阶段范围越精确,比如说开始的越晚,结束的越早,那么它可能带来阻塞的概率就会下降。如果设置得不够准确,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等待,降低GPU的性能。

        ue4中对于屏障的设置就是相对宽泛的,也就是说它确保了正确性,但并没有确保最优性。我们在渲染逻辑编写的时候,ue4也开放了Transition的设置,但是它开放的参数并不多,我们只能描述一下资源和它大致所处的阶段,而无法直接设置Access和Stage。而ue4的翻译对于Access和Stage的设置都是以性能不一定好但绝不会出错为原则来设置的。ue4最新的RDG系统甚至让我们省去了Transition设置的工作,但是这样的二次封装也让barrier的冗余变得更严重。

        barrier这个东西本身设置有开销,但更为严重的一个是barrier本身设置错误导致的异常访问,另一个是barrier设置的过于宽松带来的gpu stall。但barrier只是一种保护,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如果资源是安全的,并不会触发stall,所以我们可以仅在出现了明显不合理设置导致停滞时再去考虑优化。
        compute阶段的屏障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地方,因为假如我们连续请求多个compute任务,它在GPU中可以合并到一个Surface中,也就是说不同的compute任务是可以并行执行的,除非它们之间有依赖关系,比如下一个compute需要读取上一个compute的UAV。这就是compute的优势所在,它既可以和外部并行,也可以在内部并行(但并行情况可能会因机型而异,有些可能不支持)

        如果我们需要强制不同任务不能并行,这个时候执行屏障就能够派上用场,ue4对于compute中的UAV会统一翻译成全局屏障。

RenderPass和SubPass

        Render Pass是我们在Vulkan层指定的,一般来说如果切换了Render Target,通常就需要我们切换Render Pass。每个pass结束后我们会把数据写入到系统内存,这就会产生带宽消耗,所以我们当然是期望pass越少越好的,这里的一个Pass就会对应GPU中的一个Surface。

        我们应该都知道移动平台有Tile Memory这样的机制,对于一个Pass来说会自动选择Direct或是Tile的执行形式。如果选择了Tile的绘制形式,那么会根据设备的情况和渲染的thread memory负载来计算拆分成多少个Tile来执行。在实际的绘制中,会先完成Binning阶段(顶点处理),再进入Rendering阶段,逐个Tile执行Render,每个Tile执行完成后直接把当前Tile的内容写入到系统内存。

        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个Surface内,GPU执行顺序就是先把所有顶点处理完,再去一块块的绘制。

单个Surface的执行顺序

        也正是因为有了Tile Memory,我们可以引入subpass的概念,如果一些数据仅仅作为下一个pass相同像素位置的输入,并不需要实际写入系统内存,最终输出的Render Target是固定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几个步骤做为subpass,避免切换Render Target和Load Store带来的消耗。

        假如我们引入了subpass,那么GPU上的绘制顺序时,就会先去执行第一个Tile的多个subpass,再去执行第二个Tile的多个subpass,表现上还是一块块的画完。

带有subpass的Surface的执行顺序

        ue4对subpass的封装并没有那么彻底,这意味着假如我们增加删减subpass,都可能需要改动到Vulkan层的一些Layout的东西。

        subpass可以设置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因为不同subpass可能会有自己的输入输出,所以我们可以去设置InputAttachments和OutputAttachments;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可以去设置subpass中Attachment的屏障,类似资源的barrier,我们可以指定Stage和Access属性。对于存在数据依赖的subpass之间屏障如果设置不正确,那么就很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渲染错误甚至崩溃。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07291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为什么要学C语言及C语言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C语言及C语言存在的意义 汇编生C,C生万物。linus说自己最喜欢的语言就是C语言,因为看到写出的代码就能想到对应的汇编码。一方面说明C语言足够简洁,没有像C中一样的复杂概念封装,另一方面也说明C语言足够的底层&#xf…

二、Nginx启停命令和升级更新

1.Nginx服务器启停命令 1.1Nginx服务的信号控制(省略) 1.2Nginx的命令行控制 nginx -? 或者 nginx -h显示帮助信息nginx -v打印版本号信息并退出nginx -V打印版本号信息和配置信息并退出nginx -t测试nginx的配置文件语法是否正确并退出nginx -T测试ng…

弱电工程师和单片机工程师未来那行更有前景?

弱电工程师和单片机工程师未来那行更有前景? 单片机行业不太懂,但是感觉上,单片机行业会更加专业一点,偏研发多一点。 下面稍微说下弱电工程师这个部分,从两个维度上去说,一个是做哪些事情,一个是做哪些系…

L1-035 情人节 c++解法

题目再现 以上是朋友圈中一奇葩贴:“2月14情人节了,我决定造福大家。第2个赞和第14个赞的,我介绍你俩认识…………咱三吃饭…你俩请…”。现给出此贴下点赞的朋友名单,请你找出那两位要请客的倒霉蛋。 输入格式: 输入…

鉴源实验室 | AUTOSAR SecOC:保障汽车通信的安全

作者 | 沈平 上海控安可信软件创新研究院汽车网络安全组 来源 | 鉴源实验室 社群 | 添加微信号“TICPShanghai”加入“上海控安51fusa安全社区” 在现代汽车行业中,随着电子控制单元(ECUs)的普及以及车与车之间通信的不断增加,确…

百度网盘加群图解教程

最近很多朋友说不知道怎么操作百度网盘群,这里弄一个图解教程,大家可以学一下~ 步骤1:获取群号 以这个群号为例子:628174363 步骤2:搜索百度盘群 步骤3:找文件库 加群之后,点击右上角的文件库…

TPU编程竞赛|算丰助力2023 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

目录 赛题介绍 赛题背景 赛题任务 赛程安排 初赛阶段 2023/09/25-11/27 决赛阶段 2023/11/28-12/17 评分机制 奖项设置 赛题奖项 赛事奖项 近日,第十一届2023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简称CCF BDCI)正式启动报名,本次大…

低功耗国产蓝牙芯片OM6621/HS6621- 蓝牙防丢器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疏忽而丢失贵重物品,如钱包、钥匙、手机等,给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然而,现代科技正为我们提供一种聪明的解决方案——蓝牙防丢器。这款小巧智能的装置不仅保护您的财物,还为您的生活带来…

好消息:用 vue3+layui 共同铸造我们新的项目

前言: layui这个框架不知道多少人还在关注着,记得第一次接触它是在18年,后来随着vue,react的盛行,jquerylayui的模式受到了特别大的冲击,后来作者都放弃维护他的官方网站,转而在github/gitee上做…

多测师肖sir_高级金牌讲师_python的安装002

一、python安装 1、python包(我们目前学习的版本是3.7) python-3.7.3 版本 2、Python下载的官网:https://www.python.org/downloads/ 最新包:3.12 3、下载好python安装包,在新建一个python文件件,我们要…

maven环境配置

1.从官网下载 Maven – Download Apache Maven 2.配置maven环境 把下载的maven放到一个固定的目录 配置环境变量 配置后执行mvn -version&#xff0c;如下提示就是成功了。 3.Idea配置maven 4.配置maven源&#xff0c;下载速度更快 <mirror> <id>nexu…

30个接口自动化测试面试题,看完的现在已经在办理入职了...

1. 什么是接口自动化测试&#xff1f; 答&#xff1a;接口自动化测试是指使用自动化工具对接口进行测试&#xff0c;验证接口的正确性、稳定性和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2. 为什么要进行接口自动化测试&#xff1f; 答&#xff1a;接口自动化测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xff0c;减…

基于maven的项目搭建(已跑通)

1、直接选择archetype-webapp即可 &#xff08;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慢–解决方案&#xff1a;https://blog.csdn.net/qq_45591895/article/details/133705674?spm1001.2014.3001.5501&#xff09; 2、手动添加一个java目录即可。 3、添加Tomcat 3、这就跑通了&#xff0c;可以…

Typescript 笔记:初识Typescript

1 TypeScript介绍 TypeScript 是一种给 JavaScript 添加特性的语言扩展TypeScript 是 JavaScript 的超集&#xff0c;扩展了 JavaScript 的语法&#xff0c;因此现有的 JavaScript 代码可与 TypeScript 一起工作无需任何修改&#xff0c;TypeScript 通过类型注解提供编译时的静…

数据结构与算法(八):排序算法

参考引用 Hello 算法 Github&#xff1a;hello-algo 1.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的工作原理非常直接&#xff1a;开启一个循环&#xff0c;每轮从未排序区间选择最小的元素&#xff0c;将其放到已排序区间的末尾&#xff0c;设数组的长度为 n 初始状态下&#xff0c;所有元素未排序&…

WEEX编译|加密市场三季度回顾及未来展望

作者&#xff1a;Greg Cipolaro&#xff0c;NYDIG 全球研究主管 编译&#xff1a;WEEX 唯客交易所 本文要点&#xff1a; ● 在充满挑战的第三季度&#xff0c;比特币价格下跌 11.1%&#xff0c;因为众多资产类别都在努力应对利率上升的影响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 ● 比特币…

接口测试报告的输出

1、对小极客首页跳转接口测试 2、写接口用例 以TestXjkLinks.py命名 1 # --*-- coding:utf-8 --*--2 3 import requests4 import unittest5 import time6 7 8 class TestXjkLinks(unittest.TestCase):9 10 def test_learn(self): 11 u"""首页学习…

Android 13 骁龙相机点击拍照流程分析(一)——点击拍照到更新到左下角缩略图

一.背景 由于最近客户定制需要将文件挂载类型修改为sdcardfs,由于修改了文件挂载类型,导致了骁龙相机拍照后不能点击进入相册,故对骁龙相机从点击事件开始进行问题的排查,此处不介绍最终的sdcardfs挂载后的问题解决方案,有兴趣可以参考jira单:SW2QCM6490-1233 二.流程介…

运行软件提示丢失msvcr120.dll文件怎么办?msvcr120.dll丢失的5个最新解决方法

找不到msvcr120.dll是一个常见的错误信息&#xff0c;通常会在用户尝试运行某些程序或游戏时出现。msvcr120.dll是 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动态链接库文件&#xff0c;它包含了 C 运行时库的一些函数和类&#xff0c;对于许多程序和游戏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当用户遇到找不到…

化妆品用乙基己基甘油全球市场总体规模2023-2029

乙基己基甘油又名辛氧基甘油&#xff0c;分子式 C11H24O3&#xff0c;分子量 204.306&#xff0c;沸点 325℃&#xff0c;密度 0.962&#xff0c;无色液体&#xff0c;涂抹性能适中的润肤剂、保湿剂及润湿剂。它能够在提高配方滋润效果的同时又具有柔滑的肤感。加入在某些膏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