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理层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作用:
尽可能的屏蔽掉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使其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1.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意义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时间的出现顺序
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在通信线路上采用串行传输方式
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般地,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
为何进行调制:
①数字信号,高频,衰减快,传输距离短
②模拟信号,低频,衰减慢,传输距离远
信号分类:
①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成为码元(使用二进制编码时,只有两种不同的码元0、1)
②模拟信号:连续信号
注: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连续的
数据传输方式:
①串行传输:速度慢、费用低、适合远距离
②并行传输:速度快、费用高、适合近距离
2.2、信道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三种基本方式:
①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没有反方向的交互,仅需一条信道
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两条信道
③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两条信道
2.3、速率
即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数据率;
两种表示方式:
①码元传输速率:1s传输多少码元
②信息传输速率:1s传输多少波特
注:信息传输速率=码元传输速率*1个码元的信息量
2.4、调制与解调
信道上传送的信号: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宽带信号(频带信号、带通信号):经过调制的基带信号
数据经过编码得到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变为模拟信号
常用的编码方式:
基本的带通调制的方法:
①调幅(AM):调整载波的变化幅度
②调频(FM):调整载波的频率
③调相(PM):调整载波的初相
④正交振幅调制(QAM):调幅+调相
2.5、信道的极限容量
奈氏准则
在理想、低通(无噪声、带宽受限)
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传输速率
为2W Band,W是信道带宽,单位HZ
极限信道传输速率
=
l
o
g
2
V
极限信道传输速率=log_2V
极限信道传输速率=log2V
香农定理
在带宽受限且噪声
的信道中,为了不产生误差,信息的数据传输速率有上限
信噪比(
d
b
)
=
10
l
o
g
1
0
(
S
N
)
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
W
l
o
g
2
(
1
+
S
N
)
信噪比(db)=10log_10(\frac{S}{N})\\ 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_2(1+\frac{S}{N})
信噪比(db)=10log10(NS)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1+NS)
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导引型传输媒体: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无线电波
4、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
允许多个用户使用一个共享信道进行通信
频分复用
相同时间使用不同频带
各路信号在同一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
不同时间使用相同频带
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波分复用
实际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
使用m bit码片序列,使用m bit的码片序列表示1,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