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 阻抗相关介绍
阻抗(Electrical Impedance)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常规的阻抗线(Impedance Matching)
02 微带线与带状线
微带线(MicroStrip)
带状线(Stripline)
03 文章总结
大家好,这里是程序员杰克。一名平平无奇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在设计高速数字信号PCB时,经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差分布线的场合,如HDMI、USB、ETH等高速外设;其在布线时除了要求线宽、线间距一致以外,还需要进行阻抗匹配。本系列推文结合简单四层板USB外设实例,使用Si9000对高速差分线的阻抗进行设计。由于篇幅原因,本篇主要是对阻抗以及阻抗模型的相关概念进行分享。
下面正式进入本章推送的内容。
01 阻抗相关介绍
-
阻抗(Electrical Impedance)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单位为欧姆。其是一个复数,实部称为电阻,虚部称为电抗;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为容抗,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为感抗,容抗和感抗总称为阻抗。
-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阻抗匹配是指输入信号源/传输线<->负载之间的匹配方式。其分为低频电路和高频电路,在电路设计中主要是对高频电路进行阻抗匹配。
对于低频电路而言,信号波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长很多,传输线可以认为是“短线”,即在传输线上的反射基本不考虑。
在高频电路中,信号波的波长很短,信号波波长跟传输线长度差距没那么大时,反射的信号会和原始信号一起传输,导致接收的信号与原信号不一致,影响信号的质量。以下引用立创提供阻抗资料的图来说明阻抗不匹配的影响:
上图阻抗不匹配时,对于高速图像采集/传输而言,接收端原始图像信息因受反射信号影响,导致接收的图像存在重影,严重影响了图像的质量。
-
常规的阻抗线(Impedance Matching)
在PCB硬件设计中,一般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会对阻抗进行设计。常规的阻抗有:单端阻抗、差分阻抗、共面单端阻抗、共面差分阻抗,阻抗图示以及说明如下(下图从立创资料摘抄):
02 微带线与带状线
-
微带线(MicroStrip)
度娘解析的含义是:微带线是由支在介质基片上的单一导体带构成的微波传输线,基片的另一面制作有接地金属平板(如下图)。
对比PCB来理解:微带线是布线在顶层Top/底层Bottom的信号走线。以层叠结构为例:层叠结构为“Top - GND - POWER - Bottom”,在Top和Bottom层进行走线,以GND/POWER层作为参考平面,该差分线的模型即是微带线模型;
在微带线模型的PCB设计中,PCB在表层走线时,按照走线是否绿油覆盖,又区分为两个模型:
- 表面微带线模型(surfacemicrostrip)[无绿油覆盖, 铜箔裸露]
- 嵌入式微带线模型(coatedmicrostrip)[绿油覆盖]
-
带状线(Stripline)
带状线是介于两个接地层之间的印制导线。基于前面的分析,带状线是布线在PCB内层的的信号走线。在内层进行布线,走差分线的模型即为带状线模型;
03 文章总结
本篇推文主要是对阻抗、阻抗匹配以及微带线、带状线相关知识点进行说明。对于阻抗匹配设计而言,需要对以上知识所组合成的模型进行分析,进而对高速电路的阻抗匹配进行设计。通过了解本推文的内容,对明确某高速差分信号所对应的模型的分析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