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
- 一、什么是防火墙
- 1、分类:
- 2、Netfilter(数据包过滤)
- 2.1 定义
- 2.2 Netfilter分析内容
- 3、防火墙无法完成的任务
- 4、iptables 与 firewalld 区别
- 二、iptables
- 1、iptables执行原则
- 1.1 原则
- 1.2 防火墙规则
- 2、规则链
- 2.1 概念
- 2.2 分析
- 2.3 规则链分类
- 2.4 规则链之间的匹配顺序
- 2.5 iptables 流量处理动作
- 3、iptables表
- 四种规则表
- 4、安装iptables
- 4.1 预处理
- 4.2 管理命令
- 4.3 规则链存储文件
- 5、iptables 命令
- 5.1 原则
- 5.2 格式
- 5.3 参数
- 5.4 示例
- 5.5 实验
- 三、firewalld
- 1、概述
- 1.1 概念
- 1.2 firewalld特点
- 2、区域 zone
- 2.1 作用
- 2.2 分析
- 2.3 zone文件中的过滤规则
- 3、firewall-cmd可视化界面工具
- 3.1 安装
- 3.2 使用
- 4、firewall-cmd命令行工具
- 4.1 firewalld命令生效模式
- 4.2 管理命令
- 4.3 设置命令:firewall-cmd 参数
一、什么是防火墙
- 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屏障,它按照系统管理员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
1、分类:
- 硬件防火墙:由厂商设计好的主机硬件,其操作系统主要以提供数据包数据的过滤机制为主,并去掉不必要的功能
- 软件防火墙:保护系统网络安全的一套软件(或称为机制),如Netfilter(数据包过滤机制)
2、Netfilter(数据包过滤)
2.1 定义
- netfilter 是一个工作在 Linux 内核的网络数据包处理框架,用于分析进入主机的网络数据包,将数据包的头部数据(硬件地址,软件地址,TCP、UDP、ICMP等)提取出来进行分析,以决定该连接为放行或抵挡的机制,主要用于分析OSI七层协议的2、3、4层。
2.2 Netfilter分析内容
- 拒绝让Internet的数据包进入主机的某些端口
- 拒绝某些来源IP的数据包进入
- 拒绝让带有某些特殊标志(flag)的数据包进入,如:带有SYN的主动连接标志
- 分析MAC地址决定是否连接
3、防火墙无法完成的任务
- 防火墙并不能杀毒或清除木马程序(假设主机开放了www服务,防火墙的设置是一定要将www服务的port开放给client端的。假设www服务器软件有漏洞,或者请求www服务的数据包本身就是病毒的一部分时,防火墙是阻止不了的)
- 防火墙无法阻止来自内部LAN的攻击(防火墙对于内部的规则设置通常比较少,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内部员工对于网络无用或滥用的情况)
4、iptables 与 firewalld 区别
- netfilter数据包过滤机制是由linux内核内建的,不同的内核版本使用的设置防火墙策略的软件不一样,从红帽7系统开始firewalld服务取代了iptables服务
- iptables 与 firewalld都不是真正的防火墙,它们都只是用来定义防火墙策略的防火墙管理工具而已,即只是一种服务,而真正使用规则干活的是内核的netfilter
- 总之,当前Linux 系统中存在多个防火墙管理工具,旨在方便运维人员管理 Linux 系统中的防火墙策略,我们只需要配置妥当其中的一个就足够了。虽然这些工具各有优劣,但它们在防火墙策略的配置思路上是保持一致的
二、iptables
- 早期的 Linux 系统中,默认使用 iptables 防火墙来管理服务和配置防火墙,虽然新型的 firewalld 防火墙管理服务已经被投入使用多年,但iptables 在当前生产环境中还继续使用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1、iptables执行原则
1.1 原则
- 防火墙会从上至下的顺序来读取配置的策略规则,在找到匹配项后就立即结束匹配工作并去执行匹配项中定义的行为(即放行或阻止)。
- 如果在读取完所有的策略规则之后没有匹配项,就去执行默认的策略
1.2 防火墙规则
- 通(放行、允许)
- 堵(阻止、拒绝)
- 当默认策略为拒绝时,就要设置允许规则,否则数据包都进不来;若默认策略为允时,就要设置拒绝规则,否则数据包都能进来,防火墙也就失去了作用
2、规则链
2.1 概念
- iptables 服务把用于过滤流量的策略条目称之为规则,多条规则组成一个规则链
2.2 分析
- 数据包经过iptables处理必须闯过5个控制关卡,每个关卡放置5个规则链用于检查规则和处理,每一道关卡中有多个规则,数据报文必须按顺序一个一个匹配这些规则,这些规则串起来就像一条链,所以我们把这些关卡都叫规则链
2.3 规则链分类
- INPUT链:数据包流入时,即数据包从内核流入用户空间
- OUTPUT链:向外发送数据包(流出)时,即数据包从用户空间流出到内核空间,一般不配置
- FORWARD链:处理数据包转发时,即在内核空间中,从一个网络接口进入,到另一个网络接口去(转发过滤)
- PREROUTING链:在对数据包作路由选择之前,即互联网进入局域网
- POSTROUTING链:在对数据包作路由选择之后,即局域网出互联网
- 注意:从内网向外网发送的流量一般都是可控且良性的,因此使用最多的是INPUT 规则链,该规则链可以增大黑客人员从外网入侵内网的难度
- 例:物业管理公司有两条规定:
- 禁止小商小贩进入社区;
- 各种车辆在进入社区时都要登记。
- 这两条规定是用于社区正门的(流量必须经过的地方),而不是每家的防盗门。根据防火墙策略的匹配顺序,可能会存在多种情况。
- 如:来访人员是小商小贩,则会被保安拒之门外,也就无需再对车辆进行登记。若来访人员乘坐一辆汽车进入社区正门,则“禁止小商小贩进入社区”的第一条规则就没有被匹配到,因此按照顺序匹配第二条策略,即需要对车辆进行登记。如果是社区居民要进入正门,则这两条规定都不会匹配到,因此会执行默认的放行策略
2.4 规则链之间的匹配顺序
- 主机型防火墙:
- 入站数据(来自外界的数据包,且目标地址是防火墙本机):PREROUTING–> INPUT --> 本机的应用程序
- 出站数据(从防火墙本机向外部地址发送的数据包) :本机的应用程序–> OUTPUT --> POSTROUTING
- 网络型防火墙:转发数据(需要经过防火墙转发的数据包) : PREROUTING --> FORWARD --> POSTROUTING
- 规则链内的匹配顺序
- 自上向下按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找到相匹配的规则即停止(LOG策略例外,表示记录相关日志)
- 若在该链内找不到相匹配的规则,则按该链的默认策略处理(未修改的状况下,默认策略为允许)
2.5 iptables 流量处理动作
-
当规则链匹配后应采用以下几种动作来处理匹配流量
-
ACCEPT:允许流量通过
-
REJECT:拒绝流量通过,拒绝后回复拒绝信息
-
LOG:记录日志信息
-
DROP:拒绝流量通过,流量丢弃不响应
-
例:若某天您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听到有人敲门,透过防盗门的猫眼一看是推销商品的,便会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开门并拒绝他们(REJECT)。但如果您看到的是债主带了十几个小弟来讨债,此时不仅要拒绝开门,还要默不作声,伪装成自己不在家的样子(DROP)
3、iptables表
- 规则链容纳了各种流量匹配规则,规则表则存储了不同功能对应的规则链,总之表里有链,链里有规则
四种规则表
- filter表:用于对数据包过滤,根据具体的规则决定是否放行该数据包(如DROP、ACCEPT、REJECT、LOG),包含三个规则链,INPUT、 FORWARD、 OUTPUT,所谓的防火墙其实基本上是指这张表上的过滤规则,常用
- nat表: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功能,主要用于修改数据包的源、目标IP地址、端口,包含三个规则链,OUTPUT、 PREROUTING、 POSTROUTING
- mangle表:拆解报文,做出修改,并重新封装,主要用于修改数据包的TOS(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TTL(Time To Live,生存周期)指以及为数据包设置Mark标记,由于需要相应的路由设备支持,因此应用并不广泛,包含全部五个规则链
- raw表:是自1.2.9以后版本的iptables新增的表,用于是否对该数据包进行状态跟踪,在匹配数据包时,raw表的规则要优先于其他表,包含两个规则链,OUTPUT、PREROUTING
- 注意:最终定义的防火墙规则链,都会添加到这四张表中的其中一张表中,如图:
4、安装iptables
4.1 预处理
- RHEL(Centos)9中默认使用的是firewalld,且与iptables之间有冲突,如果需要使用 iptables 需要先停止firewalld再进行安装:
[root@server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root@server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 RHEL9安装:
[root@server ~]# yum list | grep iptables # 查询安装包名
[root@server ~]# yum install iptables-nft-services -y
# RHEL8安装:
[root@server ~]# yum install iptables-services -y
4.2 管理命令
[root@server ~]# systemctl start iptables
[root@server ~]# systemctl enable iptables
[root@server ~]# systemctl status iptables
[root@server ~]# service iptables save
# 注意:保存设置,否则重启后会恢复默认设置,不能用systemctl save iptables
4.3 规则链存储文件
[root@server ~]# vim /etc/sysconfig/iptables
# sample configuration for iptables service
# you can edit this manually or use system-config-firewall
# please do not ask us to add additional ports/services to this default configuration
*filter
:INPUT ACCEPT [0:0]
:FORWARD ACCEPT [0:0]
:OUTPUT ACCEPT [0:0]
-A INPUT -m state --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j ACCEPT
-A INPUT -p icmp -j ACCEPT
-A INPUT -i lo -j ACCEPT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2 -j ACCEPT
-A INPUT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host-prohibited
-A FORWARD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host-prohibited
COMMIT
-
前3行为注释:
-
filter表的规则链
5、iptables 命令
5.1 原则
- iptables 命令根据流量的源地址、目的地址、传输协议、服务类型等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则iptables 会根据策略规则所预设的动作来处理这些流量,由于策略规则的匹配顺序是从上至下,则要把较为严格、优先级较高的策略规则放到前面,以免发生错误
5.2 格式
- 简化:
iptables [-t 表名] 选项 [链名] [条件] [-j 控制动作]
- 详细:
iptables -t 表名 <-A/I/D/R> 规则链名 [规则号] <-i/o 网卡名> -p 协议名 <-s 源IP/源子网> --sport 源端口 <-d 目标IP/目标子网> --dport 目标端口 -j 控制动作
5.3 参数
**参数 ** | 作用 |
---|---|
**-t ** | 对指定的表进行操作,table必须是raw,nat,filter,mangle中的一个,默认是filter |
-p | 指定要匹配的数据包协议类型 |
-s | 匹配源地址IP/MASK,若有!表示取反 |
-d | 匹配目的地址IP/MASK |
-i 网卡名 | 匹配从这块网卡流入的数据 |
-o 网卡名 | 匹配从这块网卡流出的数据 |
-L | 列出规则链上的所有规则,如果没有指定链,列出表上所有链的所有规则 |
-A | 在规则链的末尾加入新规则 |
-I num | 在规则链的头部加入新规则 |
-D num | 删除指定规则 |
-R num | 替换/修改第几条规则 |
-P | 设置默认策略, |
-F | 清空所有规则(F:flush是“冲洗、冲掉”的意思) |
-N | 创建新规则链 |
-X | 删除指定规则链,这个链必须没有被其它任何规则引用,而且这条链上必须没有任何规则。如果没有指定链名,则会删除该表中所有非内置的链 |
-E | 用指定的新名字去重命名指定的链 |
-Z | 把指定链,或者表中的所有链上的所有计数器清零 |
-j | 满足某条件时该执行什么样的动作 |
-h | 显示帮助信息 |
5.4 示例
- 查看已有的防火墙规则链
[root@server ~]# iptables -nvxL --line
# 参数释义
# -n:显示源
# -v:详细信息
# -x:单位自动转换为KB\MB
# -L:写在最后,列出所有规则
# --line:增加行号
# 显示释义
# num:规则的行号
# pkts:数据包数量
# bytes:数据包字节数
# target:动作(放行、拒绝)
# port:端口
# in:入站网卡
# out:出站网卡
- 清空规则
[root@server ~]# iptables -F # 清空规则
[root@server ~]# iptables -nvxL --line # 查看规则链信息
[root@server ~]# systemctl restart iptables.service # 重启服务
[root@server ~]# iptables -nvxL --line # 再次查看,恢复原状,说明未保存设置
[root@server ~]# iptables -F # 再次清空规则
[root@server ~]# iptables -nvxL --line # 再次查看
[root@server ~]# service iptables save # 保持设置
iptables: Saving firewall rules to /etc/sysconfig/iptables: [ OK ]
[root@server ~]# systemctl restart iptables.service # 重启服务
[root@server ~]# iptables -nvxL --line # 再次查看,发现规则已清空
5.5 实验
- 实验1:搭建web服务器,设置任何人都能通过80端口访问http服务
[root@server ~]# mkdir -p /www/web
[root@server ~]# echo "hello world" > /www/web/index.html
[root@server ~]# yum install httpd -y
[root@server ~]# vim /etc/httpd/conf/httpd.conf
# 编辑124及129行内容
[root@server ~]#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root@server ~]#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root@server ~]# service iptables save
iptables: Saving firewall rules to /etc/sysconfig/iptables: [ OK ]
[root@server ~]# systemctl restart iptables.service
[root@server ~]# iptables -nL
- 实验2:禁止所有人使用ssh进行远程登录
# 清空规则
[root@server ~]# iptables -F
[root@server ~]# service iptables save
iptables: Saving firewall rules to /etc/sysconfig/iptables: [ OK ]
[root@server ~]# iptables -nL
# 插入新规则
[root@server ~]#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j REJECT
[root@server ~]# service iptables save
iptables: Saving firewall rules to /etc/sysconfig/iptables: [ OK ]
[root@server ~]# iptables -nL
# 恢复连接
[root@server ~]# iptables -nL --line
[root@server ~]# iptables -D INPUT 1 # 删除INPUT链中的1号规则
[root@server ~]# service iptables save
三、firewalld
1、概述
1.1 概念
- firewalld(Dynamic Firewall Manager of Linux systems,Linux 系统的动态防火墙管理器)服务是默认的防火墙配置管理工具,从RHEL 7开始,用firewalld服务替代了iptables服务
- RHEL 9采用firewalld管理netfilter子系统,默认情况,firewalld则是交由内核层面的nftables包过滤框架来处理
1.2 firewalld特点
-
firewalld可以动态修改单条规则,不需要像iptables那样,修改规则后必须全部刷新才可生效
-
firewalld默认动作是拒绝,则每个服务都需要去设置才能放行,而iptables里默认是每个服务是允许,需要拒绝的才去限制
-
iptables防火墙类型为静态防火墙firewalld 防火墙类型为动态防火墙
-
firewalld和iptables一样自身并不具备防火墙功能,它们的作用都是用于维护规则,而真正使用规则干活的是内核防火墙模块
-
firewalld 加入了区域(zone)概念
2、区域 zone
2.1 作用
- firewalld防火墙为了简化管理,将所有网络流量分为多个区域(zone),然后根据数据包的源IP地址或传入的网络接口等条件将流量传入相应区域,每个区域都定义了自己打开或者关闭的端口和服务列表
- 区域:zone本质为firewalld 预先准备了几套防火墙策略集合(策略模板),用户可以根据生产场景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策略集合,从而实现防火墙策略之间的快速切换
例: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天都要在公司、咖啡厅和家里使用。
这三者的安全性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家庭、公司办公室、咖啡厅。
若希望指定如下防火墙策略规则:在家中允许访问所有服务;在公司办公室内仅允许访问文件共享服务;在咖啡厅仅允许上网浏览。
以往,我们需要频繁地手动设置防火墙策略规则,而现在只需要预设好区域集合,然后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自动切换了,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防火墙策略的应用效率。
2.2 分析
- firewalld的一个zone就是一个可信等级,一个等级对应一套过滤规则(规则集合)
- 数据包必须要经过某个zone才能入站或出站
- 每个zone都有一个处理行为(default、ACCEPT、REJECT、DROP)
- firewalld的zone根据信任级别分成9个默认zone:
区域 | 默认策略规则 |
---|---|
trusted(信任区域) | 允许所有的传入流量 |
home (家庭区域) | 允许与SSH、MDNS(多播DNS)、IPP客户端、samba-客户端、DHCPv6客户端、cockpit(服务器管理工具)服务匹配的流量传入,其余拒绝 |
internal (内部区域) | 默认值时与homel区域相同 |
work(工作区域) | 允许 与SSH、DHCPv6客户端、cockpit服务匹配的流量传入,其余拒绝、 |
public (公共区域) | 允许与SSH或DHCPv6客户端、cockpit服务匹配的流量传入,其余拒绝 (是默认区域) |
external(外部区域) | 允许与SSH服务匹配的流量传入,其余拒绝 |
dmz (隔离区域) | 也称为非军事区域,内外网络之间增加的一层网络,起到缓冲作用,允许与SSH服务匹配的流量传入,其余拒绝 |
block (阻塞区域) | 拒绝所有传入流量,返回icmp-host-prohibited消息 |
drop (丢弃区域) | 丢弃所有传入流量,且没有任何回复,类似DROP |
- firewalld的配置文件有两个主要的目录/usr/lib/firewalld/zones(系统配置文件,尽量不要修改)和/etc/firewalld/zones(用户配置文件,可以自行修改),每个zone单独对应一个xml配置文件,文件名为<zone名称>.xml
[root@server ~]# cd /usr/lib/firewalld/zones
[root@server ~]# ls
[root@server zones]# cd /etc/firewalld/zones
[root@server zones]# ls
- 用法是:把可信任的IP地址添加到trusted区域,把不可信任的IP地址添加到block区域,把要公开的网络服务添加到public区域,所以常用区域为:trusted、block、public
2.3 zone文件中的过滤规则
- 过滤规则优先级:
- source(最高)
- interface(次之)
- 默认zone(最低)
- 规则:
规则 | 作用 |
---|---|
scource | 源IP地址过滤(常用) |
interface | 网卡过滤 |
service | 服务名(实际是关联端口)过滤 |
port | 端口过滤 |
icmp-block | ICMP报文过滤 |
masquerade | IP地址伪装 |
forward-port | 端口转发过滤 |
rule | 自定义规则 |
3、firewall-cmd可视化界面工具
3.1 安装
[root@server ~]#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 启用
[root@server ~]#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 开机启动
[root@server ~]# yum install firewall-config -y # 安装图形化界面
3.2 使用
# 虚拟机中执行,不要在xshell执行
[root@server ~]# firewall-config
4、firewall-cmd命令行工具
4.1 firewalld命令生效模式
- runtime模式:运行时模式,立即生效,重启失效
- permanent模式:永久模式,重启生效
4.2 管理命令
[root@server ~]#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root@server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root@server ~]# 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
[root@server ~]#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root@server ~]#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4.3 设置命令:firewall-cmd 参数
参数 | 作用 |
---|---|
–get-default-zone | 查询默认的区域名称 |
–set-default-zone=<区域名称> | 设置默认的区域,使其永久生效 |
–get-zones | 显示可用的区域 |
–get-services | 显示预先定义的服务 |
–get-active-zones | 显示当前正在使用的区域与网卡名称 |
–add-source= | 将源自此 IP 或子网的流量导向指定的区域 |
–remove-source= | 不再将源自此 IP 或子网的流量导向某个指定区域 |
–add-interface=<网卡名称> | 将源自该网卡的所有流量都导向某个指定区域 |
–change-interface=<网卡名称> | 将某个网卡与区域进行关联 |
–list-all | 显示当前区域的网卡配置参数、资源、端口以及服务等信息 |
–list-all-zones | 显示所有区域的网卡配置参数、资源、端口以及服务等信息 |
–add-service=<服务名> | 设置默认区域允许该服务的流量 |
–add-port=<端口号/协议> | 设置默认区域允许该端口的流量 |
–remove-service=<服务名> | 设置默认区域不再允许该服务的流量 |
–remove-port=<端口号/协议> | 设置默认区域不再允许该端口的流量 |
- 例1:基本命令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version # 查看版本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help # 查看帮助信息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state # 显示状态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get-services # 查看防火墙支持的服务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list-all # 查看当前区域的规则信息
- 例2:设置zone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 查看当前生效的域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get-zones # 查看当前支持的域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trusted # 设置当前区域为信任区域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public # 改回public区域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 例3:搭建web网站,配置firewall防火墙
[root@server ~]# yum install httpd -y
# 使用xftp将sxhkt网页目录上传到/
[root@server ~]# ls /sxhkt/
css dingban.mp4 img index.html js temp
[root@server ~]# vim /etc/httpd/conf/httpd.conf
DocumentRoot "/sxhkt"
<Directory "/sxhkt">
[root@server ~]# systemctl start httpd # 发现网页无法访问,需要配置防火墙策略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list-all # 查看当前区域的放行的服务,发现无httpd
# 向域中添加http放行策略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reload # 配合永久生效会立即生效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list-all # 再次查看放行服务
# 测试:浏览器中输入IP地址可以查看到网页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remove-service=http # 移除放行的服务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list-all
# 以端口号/协议的方式添加到策略也可以实现放行http服务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reload # 配合永久生效会立即生效
# 测试:浏览器中输入IP地址可以查看到网页
# 总结:
# 放行服务: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服务名
# 放行服务端口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port=端口号/传输协议
- 例4:某些服务需要编辑zone文件才能进行添加,如:添加nginx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get-services # 查看支持的服务列表
[root@server ~]# yum install nginx -y
# 此时添加nginx服务会报错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add-service=nginx --permanent
Error: INVALID_SERVICE: Zone 'public': 'nginx' not among existing services
[root@server ~]# vim /etc/firewalld/services/nginx.xml # 编辑服务配置文件
# 添加如下内容:
<service>
<short>Nginx</short>
<description>nginx</description>
<port protocol="tcp" port="80"/>
<port protocol="tcp" port="443"/>
</service>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add-service=nginx --permanent
success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reload
success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get-services
- 例5:禁止192.168.48.131 网段的地址进行ping
- firewalld 富规则:用于更细致、更详细的防火墙策略配置,它可以针对系统服务、端口号、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诸多信息进行更有正对性的策略配置
- 富规则优先级最高
- 格式:
# 如: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rich-rule='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源IP" service name="http" reject'
- 你不得不吐嘈:“这是地球上最丑陋的命令形式,没有之一”,书写时很容易出错,所以建议你在文件编辑器修改到没有毛病再粘贴到shell终端窗口中
- 可以通过输入 \ 换行书写
- 示例: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rich-rule='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92.168.48.131" protocol value="icmp" reject'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reload
[root@server ~]# firewall-cmd --list-all
# 测试:定位node1中进行ping 192.168.48.130 发现目标不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