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是谁?
一个码龄十年的老码农,从刚毕业开始被代码折磨的死去活来,到公司里“被迫”成为多线技术栈的“工程师”,这几年又从IT技术转向做IT管理。
基本可以说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虽然坑多水深,但是好在经验不少,在国内IT技术不成熟、知识框架混乱、概念满天飞的背景下,想结合个人的经历,来为大家梳理一下“IT”这个复杂又庞大的行业。
当然这可能又是一个填不完的坑…
能不能用白话讲清楚?
说到IT这个概念,就不得不说中国人有个通病,就是爱把一些简单的概念复杂化,好像不包装成一种生僻难懂的词汇就会拉低逼格;
就好比现在互联网人人都说“赋能”、“去中心化”一样,IT行业内这样的情况就更是严重了,不说人话就是这个行业入门的最大通病。
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来自于大多数IT技术概念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国外的舶来品,而国内技术人员的翻译水平不够、标准不同:
不说别的,就连“IT技术”这个词的定义都没有统一,有的人说是通信技术、有的人说是互联网技术其实原文很简单,IT就是Internet Technology,核心在于“信息”两个字
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这些都是信息处理的手段和应用,说白了只要是处理信息的计算机技术都可以叫做IT技术,这样解释就直白多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其实想要真正入门IT行业并不难,不要被那些不讲人话的技术概念给吓到,这也是老陈开设“白话讲IT”这个系列文章专栏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人更清晰易懂的了解IT,减少入门时的隐形门槛,为大家先破除掉“概念扫盲”
了解IT,需要认识IT的鸟瞰图
老陈曾经参与建设过企业IT建设的全流程(一个起步的小公司,做跨境行业),对于IT建设可以简单做这样的理解:
从0到1的IT建设,就像是造一艘巨大的邮轮,要保证这艘邮轮要能够在企业所有信息汇成的海洋里正常航行,需要从哪里开始搞起呢?
首先,我们先要搞定巨轮的船体和动力系统,也就是IT技术的基础层——硬件层。
我们用来做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硬件都包含在这里,比如主机、网络、甚至你的手机电脑,满足了企业基础需求的技术设施和配置都可以算作是IT硬件。
具体来说,主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相当于巨轮的动力系统,而稳定的网络连接、通信技术相当于巨轮的船体来保护运行安全,大概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很好理解就不多说了,运算器是指承担计算机算力的CPU,控制器是指控制电路、状态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指令寄存器等,存储器指的是内存储器、外存储器等。
然后,我们要把巨轮的各个功能区域划分出来,驾驶室、引擎房、排水室等等,这里就是IT技术的软件层。
软件就像是船上的各个功能区域,满足不同部门和业务流程的需求。在IT建设中,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各种应用软件,从功能层面,我将其大概分为以下几部分:
服务器:服务器部署,包括搭建虚拟化环境的服务器;
操作系统:每一个服务器都会有一个操作系统,比如Android与苹果系统;
数据库软件:通过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存储,比如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
中间件:基于底层的库文件、公共组件,比如上面的数据库中间件JDBC;
它们为企业提供数据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交流等功能,帮助企业高效运作,就像是邮轮上的各个功能区域,合适的软件能够让企业的各个部门协同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有了基础功能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给这艘巨轮安装各种设备了,包括船长室的航行仪器、船锚等,在IT技术建设中属于应用层。
这时候我们在手机上下载使用的所有软件应用、计算机上的所有程序应用、企业数据里的所有业务系统,都是我们直接利用特定应用来实现特定用途的“装备”,在软件层面,应用可以理解为应用软件,即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
比如,微软的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应用,Adobe的Photoshop是一个图像编辑应用
硬件、软件和应用这三个要素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构建起IT的航行基础。然而到了这里,巨轮就可以航行了吗?
当然不可以,因为我们缺少了至关重要的船长、水手这些人,也就是IT建设中的“IT管理”。
说到IT管理究竟要做什么事情,我们在后续的文章里会仔细讲解,一言以蔽之,IT管理可以理解为是IT技术的舵手,他要做的是“决定巨轮运行方向”、“避开海上的障碍物”、“处理巨轮的突发情况”、“保证各个系统的高效配合”,与此同时,IT管理也关注着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优化IT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额外分享大数据建设的一份资料,走过路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