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预测型生命周期
二、迭代型生命周期
三、增量型生命周期
四、适应型生命周期
五、混合型生命周期
六、各生命周期之间的差异点
七、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
八、适应型项目中过程组之间的关系
九、项目管理十大知识领域
十、项目管理八大绩效域
十一、价值交付系统
一、预测型生命周期
- 又称瀑布型生命周期,预测型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确定项目范围、时间和成本,对任何范围的变更都要进行严格管理,每个阶段只进行一次,每个阶段都侧重于某一特定类型的工作。这类项目会受益于前期的详细规划,但有些情况(如增加范围、需求变化或者市场变化)会导致某些阶段重复进行。
- 适用于已经充分了解并明确确定需求的项目。
二、迭代型生命周期
- 迭代型生命周期的项目范围通常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确定,但时间及成本会随着项目团队对产品理解的不断深入而定期修改。
- 适用于负责、目标和范围不断变化,干系人的需求需要经过与团队的多次互动、修改、补充、完善后才能满足的项目。
三、增量型生命周期
- 增量型生命周期的项目通过在预定的时间区间内渐进增加产品功能的一系列迭代来产出可交付成果。只有在最后一次迭代之后,可交付成果具有了必要和足够的能力,才能被视为完整的。
- 适用于项目需求和范围难以实现、难以确定,项目过程中会有大量来自干系人的变更请求,最终的产品、服务或成果将经历多次较小增量改进最终满足要求。
四、适应型生命周期
- 适应型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的项目又称敏捷型或变更驱动型项目,在每次迭代前,项目和产品愿景的范围被明确定义和批准,每次迭代(又称“冲刺”)结束时,客户会对具有功能性的可交付物进行审查。审查时关键干系人会提供反馈,项目团队会更新项目待办事项列表,以确定下一次迭代中特性和功能的优先级。适应型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是先基于初始需求制定一套高层级计划,再逐步把需求细化到适合特定规划周期所需的详细程度。
- 适合于需求不确定,不断发展变化的项目。
五、混合型生命周期
- 混合型生命周期是预测型生命周期和适应型生命周期的组合。
- 目前常见的信息化项目多为适应型生命周期。
六、各生命周期之间的差异点
- 表一 各生命周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项目 | 预测型 | 迭代型与增量型 | 适应型 |
---|---|---|---|
需求 | 需求在开发前预先确定 | 需求在交付期间定期细化 | 需求在交付期间频繁细化 |
交付 | 针对最终可交付成果制订交付计划,然后在项目结束时一次性交付最终产品 | 分次交付整体目或产品的各个子集 | 频繁交付对客户有价值的各个子集 |
变更 | 尽量限制变更 | 定期把变更融入项目 | 在交付期间实时把变更融入项目 |
干系人参与 | 关键干系人在特定里程碑参与 | 关键干系人定期参与 | 关键干系人持续参与 |
风险与成本控制 | 通过对基本已知的情况编制详细计划来控制风险和成本 | 通过用新信息逐渐细化计划来控制风险和成本 | 随着需求和制约因素的显现而控制风险和成本 |
七、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
项目过程组 | 内容 |
---|---|
启动过程组 | 定义并批准项目或阶段。 |
规划过程组 | 定义和细化目标,规划最佳的技术方案和管理计划,以实现项目或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范围。 |
执行过程组 | 整合人员和其他资源,在项目的生命周期或某个阶段执行项目管理计划,并得到输出与成果。 |
监控过程组 | 要求定期测量和监控进展、识别实际绩效与项目管理计划的偏差、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或管理变更以确保项目或阶段目标达成。 |
收尾过程组 | 正式接受产品、服务或工作成果,有序地结束项目或阶段。 |
- 1、启动过程组:在采用适应型生命周期的项目上,启动过程通常要在每个迭代期开展。应该在项目时识别出这些关键干系人,获得的反馈意见能够确保项目交付出正确的成果。同时,需要定期开展启动过程,频繁回顾和重新确认项目章程,以确保项目在最新的制约因素内朝最新的目标推进。
- 2、规划过程组:在采用适应型生命周期的项目上,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团队成员和干系人参与到规划过程,以便依据广泛的信息开展规划,降低不确定性。适应型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是先基于初始需求制定一套高层级的计划,再逐渐把需求细化到适合特定规划周期所需的详细程度。预测型和适应型生命周期在规划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做多少规划工作,以及什么时间做。
- 3、执行过程组:在敏捷型或适应型项目生命周期中,执行过程通过迭代对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每次迭代都是在一个很短的固定时间段内开展工作。高度适应型项目中,项目经理聚焦于高层级的目标中。
- 4、监控过程组:在敏捷型或适应型项目生命周期中,监控过程通过维护未完项的清单,对进展和绩效进行跟踪、审查和调整:
1)针对未完成的工作项:业务代表对未完成的工作项进行优先级排序;
2)针对变更:业务代表在听取项目团队的技术意见之后,评审变更请求和缺陷报告,排列所需变更或补救的优先级,列入工作未完成清单;
这种把工作和变更例入同一张清单的做法,多应用于充满变更的项目环境。 - 5、收尾过程组:在敏捷型或适应型项目生命周期中,收尾过程对工作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首先完成最具业务价值的工作。
八、适应型项目中过程组之间的关系
- 1、以迭代方式顺序开展的项目。适应型项目往往可分解为一系列先后顺序进行的,被称为“迭代期”的阶段。在每个迭代期都要利用相关的项目管理过程,为了有效管理高度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和变更的项目,重复开展项目管理过程组会产生管理费用,在迭代的各个阶段,所需的人力投入水平如图所示:
- 2、持续反复开展的项目。高度适应型项目往往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持续实施所有的项目管理过程组。采用这种方法,工作一旦开始,计划就需根据新情况而改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项目管理计划的所有要素,这种方法中的过程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
九、项目管理十大知识领域
- 项目通常使用的十大知识领域,包括:
- 1、项目整合管理:识别、定义、组合、统一和协调各项目管理过程组的各个过程和活动。
- 2、项目范围管理: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所需的全部工作以成功完成项目。
- 3、项目成本管理:使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而对成本进行的规划、估算、预算、融资、筹资、管理和控制。
- 4、项目进度管理:管理项目按时完成所需的各个过程。
- 5、项目质量管理:把组织的质量政策应用于规划、管理、控制项目和产品的质量,以满足干系人的期望。
- 6、项目资源管理:识别、获取和管理所需资源以成功完成项目。
- 7、项目沟通管理:确保项目信息及时且恰当地规划、收集、生成、发布、存储、检索、管理、控制、监督和最终处置。
- 8、项目干系人管理:识别影响或受项目影响的人员、团队或组织,分析干系人对项目的期望和影响,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来有效调动干系人参与项目决策和执行。
- 9、项目风险管理:规范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开展风险分析、规划风险应对、实施风险应对和监督风险。
- 10、项目采购管理:从项目团队外部采购或获取所需产品、服务或成果。
十、项目管理八大绩效域
- 项目绩效域是一组对有效地交付项目成果至关重要的活动。包括干系人、团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规划、项目工作、交付、测量、不确定性八个项目绩效域;这些绩效域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绩效域都与其他绩效域相互依赖,从而促使成功交付项目及其预期成果。
- 1、干系人绩效域
背景:项目由人实施,且为人实施。这一绩效域需要与干系人合作,以便保持一致,并争取他们的参与,以培养积极的关系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定义:涉及与干系人相关的活动和功能;
做法:参考PMBOK第七版教程相关内容;
结果:
1、在整个项目期间与干系人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关系;
2、干系人对项目目标表示同意;
3、作为项目受益人的干系人表示支持并感到满意,而对项目或其可交付物可能表示反对的干系人不会对项目成果产生负面影响。
- 2、团队绩效域
背景:需要创建文化和环境,使个体的集合能够演变成为高绩效的项目团队;
定义:涉及与负责生成项目可交付物以实现商业成果相关的人员活动和功能;
做法:参考PMBOK第七版教程相关内容;
结果:
1、共享责任;
2、高绩效团队;
3、所有团队成员都展现出相关领导力和其他人际关系技能。
- 3、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
背景:需要建立优化项目成果所需的开发方法,交付节奏和项目生命周期;
定义:涉及与项目的开发方法、节奏和生命周期阶段相关的活动和功能;
做法:参考PMBOK第七版教程相关内容;
结果:
1、与项目可交付物相符的开发方法;
2、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将业务交付与干系人价值联系起来;
3、明确可交付物所需的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相适应的项目生命周期;
- 4、规划绩效域
背景:需要积极主动地制定一种方法来创建项目可交付物;
定义:为交付项目成果所需的与组织和协调相关的活动和功能;
做法:参考PMBOK第七版教程相关内容;
结果:
1、项目以有条理、协调一致和经过周密考虑的方式推进;
2、有一种交付项目成果的整体方法;
3、对不断演变的信息做出了详细的说明,以生成开展项目所寻求获得的可交付物和项目成果;
4、规划所花费的时间是最合适的;
5、规划信息足以管理干系人的期望;
6、根据不断变化的需要或条件,有一个对计划进行调整的过程;
- 5、项目工作绩效域
背景:需要建立过程和执行工作,以便使项目团队能够交付预期的可交付物;
定义:涉及与建立项目过程、管理实物资源和营造学习环境相关的活动和功能;
做法:参考PMBOK第七版教程相关内容;
结果:
1、有效率且有效果的项目绩效
2、适合项目和环境的项目过程
3、干系人适当的沟通和参与
4、有效管理实物资源
5、对采购进行有效管理
6、通过持续学习和过程改进提高团队能力
- 6、交付绩效域
背景:需要满足需求、范围和质量的期望,产生预期的可交付物;
定义:涉及与交付项目要实现的范围和质量相关的活动和功能;
做法:参考PMBOK第七版教程相关内容;
结果:
1、项目有助于实现业务业务目标和推进战略
2、项目实现了启动它们要交付的成果
3、在规划的时间框架内实现了项目收益
4、项目团队对需求有清晰的理解
5、干系人接受项目可交付物,并对其感到满意
- 7、测量绩效域
背景:需要评估项目绩效和实施适当的应对措施,以保持最佳绩效;
定义:涉及与评估项目绩效和采取适当行动维持可接受绩效相关的活动和功能;
做法:参考PMBOK第七版教程相关内容;
结果:
1、对项目状况产生可靠的理解
2、促进决策的可操作数据
3、及时采取适当行动,确保项目绩效处于正轨
4、根据可靠的预测和评估做出明智而及时的决策来实现目标并产生商业价值
- 8、不确定性绩效域
背景:项目存在于不确定的环境中,团队可以探索,评估并决定如何处理;
定义:涉及与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关的活动和功能;
做法:参考PMBOK第七版教程相关内容;
结果:
1、了解项目的运行环境,如:技术、社会、政治、市场和经济环境
2、积极探索和应对不确定性
3、了解项目中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耐性
4、能够预测威胁和机会并了解问题的后果
5、项目交付很少受到或不会受到不可预见事件或情况的负面影响
6、利用机会改进项目的绩效和成果
7、有效利用成本和进度储备,从而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
十一、价值交付系统
- 价值交付系统描述了项目如何在系统内运作,为组织及其干系人创造价值。价值交付系统包括项目如何创造价值、价值交付组件和信息流。价值交付系统是组织内部环境的一部分,该环境受政策、程序、方法论、框架、治理结构等制约。
- 1、创造价值
项目可以通过一下方式创造价值:
①创造满足客户或最终用户需要的新产品、服务或结果;
②做出积极的社会或环境共享;
③提高效率、生产力、效果或响应能力;
④推动必要的变革,以促进组织向期望的未来状态过度;
⑤维持以前的项目集、项目或业务运营所带来的收益等。
- 2、价值交付件
可以单独或共同使用多种组件(例如项目组合、项目集、项目、产品和运营)以创造价值。这些组件共同组成了一个符合组织战略的价值交付系统。价值交付系统中的组建创建了用于产出的可交付物。成果是某一过程或项目的最终结果或后果。成果可带来收益,收益是组织实现的利益。
- 3、信息流
当信息和信息反馈在所有价值交付组件之间以一致的方式共享时,价值交付系统最为有效,能够使系统与战略保持一致。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