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的一生,几乎和苦难、倒霉紧紧拴在了一起。
裘马轻狂,恣意漫游的青年
公元712年,发生了两件值得历史铭记的大事情。第一件事,唐玄宗在这一年继位;第二件事,伟大的诗人杜甫在这一年出生。
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他的祖上,一直可以追溯到司马晋朝的开国杜预。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在武则天时期不仅是有名的诗人,而且在朝中担任高官。他的父亲杜闲,担任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等官职,他的外祖父崔家,也是名门望族。
因此,杜甫虽然称不上家世显赫,但也是书香门第,算得上官三代。尽管杜甫三岁丧母,但是因为家境优渥,衣食无忧,他的童年年时期一直过得很幸福。杜甫七岁能诗,天赋异禀,充满书香气息的家世背景,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六岁时,杜甫就能在河南郾城,观看唐朝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等到他年龄渐长,出入豪门,在岐王宅里听过唐朝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唱歌。近距离感受第一流艺术家的熏陶,对于杜甫青年时期的诗歌创作带来很大影响。他写的《江南逢李龟年》就是证明: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二十岁,离家远游。唐朝时期的文人,都有游历的风气,一来是为了增长学识,二来是为了结交名士,求个前程。同一时期的大诗人李白二十五岁,同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去了江南,辗转四年,他遇见李白的时间,还要在十年之后。
公元736年,杜甫二十四岁,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落第。杜甫没有把这次失败放在心上,他回到家里收拾行囊,跑到山东、河北一带,做人生的第二次游历。杜甫的父亲这时候调任兖州司马,给他做后盾。二十五岁,杜甫登泰山,心潮澎湃,一腔抱负无从倾诉,于是提笔写下堪称“咏泰山第一”的《望岳》一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父亲的资助下,杜甫从二十岁到二十九岁过着“恣意漫游,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在《壮游》一诗中写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三十岁,而立之年。
怀才不遇、失意潦倒的中年
杜甫结束了游历,回老家成亲,娶了一个杨姓的姑娘。杨家同样是名门望族,与杜家可谓门当户对。在后来的人生中,夫人杨氏一直陪伴着他,即使后来杜甫穷困潦倒,仍旧对他不离不弃,毫无怨言。
两年后,杜甫抛下娇妻,再次选择离家远游,他太渴望能够在朝廷获得一官半职了。因为他的父亲去世了,家道中落,作为家中长子的杜甫,身上担任着兴旺家门的重担。
杜甫来到了洛阳,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四月,三十四岁的杜甫和四十五岁的李白相遇。杜甫小有名气,但是李白已经名满天下。李白方才供奉翰林,却又很快遭到唐玄宗赐金放还。此时此刻,杜甫还只是李白的一枚粉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却是《戏赠》:“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大概李白,只是将眼前这个瘦瘦高高的小兄弟,当成一位狂热的追随者,并没有特别高看吧。第二年秋天,两人再次相遇,杜甫在《赠李白》一诗中写道: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以《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相赠: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和天下闻名的大才子李白攀上了朋友关系,并没有给杜甫的处境带来改变。他依然在长安和洛阳的高门大宅中奔忙,希望能够求得一官半职。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杜甫三十七岁了,他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遇上了主考官李林甫这个大混蛋。李林甫是当朝宰相,为了蒙蔽晚年昏庸的唐玄宗,他编了一个“野无遗贤”的借口,当年应试的考生,全部落第,杜甫很不幸是其中之一。
第二年,仕途失意,目睹了官场黑暗的杜甫,决定离开长安。他写诗给给当时的任尚书左丞韦济,其中有两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由此可知,中年辗转奔波,郁郁不得志的杜甫心情之落寞,生活之潦倒。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四十岁,不惑之年,杜甫依然在流浪,为了一个候补的芝麻小官,他在长安又呆了四年。
奔波劳累、穷困凄惨的晚年
杜甫的后半生,可谓江河日下,怎一个“惨”字了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杜甫四十四岁了,他已经离家十多年。杜甫心灰意冷,离开长安返回家中,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哭泣声,原来他的小儿子竟然活活饿死了!
伤心之余,杜甫提笔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有两句脍炙人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这一年冬天,“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跑,太子自立为皇帝。杜甫的人生,将由此走上另一条轨迹。他的诗歌创作,也将由此发生本质的变化。
“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亲眼所见百姓在乱世漂离和酷吏压迫之下水深火热的生活,既同情又无奈,他提笔写下反映民间疾苦的“三吏”与“三别”,从此开启了写实主义的诗歌创作。
杜甫带领家人,一路逃难。第二年,杜甫听说太子自立,于是北上投奔新皇帝,路上被叛军俘虏,押送长安。在狱中,杜甫心忧国家,记挂家人,写下《月夜》一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从叛军军营冒险逃脱,到了新皇帝军营,被封为左拾遗。这一年,杜甫四十五岁,终于圆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但是杜甫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好起来。不久,他就因为得罪皇帝而贬官。
两年后,杜甫携家带口,辗转来到四川投奔老朋友严武,充任幕府。在成都,他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这一时期,杜甫暂时过上了短暂的安稳生活,难得的快乐时光,杜甫写下《客至》这样的田园惬意的诗歌: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玄宗和肃宗相继驾崩,朝中打乱,代宗立。严武离开成都又回来,杜甫在他手下做了个工部员外郎的职位,因此得了个“杜工部”的名声。
三年后,公元765年,严武病亡,能够帮助杜甫的人如高适、房琯也相继去世,杜甫再次无依无靠。杜甫已经五十三岁的人了,寄人篱下,弱妻幼子,跟着他有时候连一顿像样的饱饭都吃不上。
贫病加交、冻饿而死的诗人
严武死后,连个投奔的朋友都没有了。杜甫从成都,一路辗转流离,居无定所。杜甫晚年的惨景,在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以看出来:“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读这首诗,你能感受到一个男人,面对嗷嗷待哺的娇儿幼子时心里的那份酸楚无奈。晚年杜甫生活清贫,诗风大变,穷困潦倒却不忘民间疾苦。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经历的生活,都是在刻画着那个艰难的世道,活着有多么不容易。
当年五月,杜甫带领家人,离开成都,打算去投奔在江陵的一个堂弟,孤舟千里,乘船沿长江而下,走走停停。走了两年多,杜甫都没有到达目的地。为了一家人不饿肚子,杜甫亲自上山采药,卖钱养家糊口。心情郁闷的杜甫,却写下千古名篇《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可谓杜甫晚年真实的人生写照。就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样,他已经无可依托,连栖息的地方都没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一生的磨难,全部化为他笔下博大精深的诗句。这一时期,杜甫佳作如云,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病了,餐风宿露,饥寒交迫,心中孤愤,穷困潦倒。在长江沿岸,我们的诗人颤颤巍巍地走着,他采集野菜,搜寻草药……他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翁,贫病交加,即将走完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公元770年,五十九岁的杜甫溘然长逝,一代诗圣,就此走完了他艰难而又伟大的一生。据说,他死前在衡阳江畔的一条破船上,饿了五天五夜,当地县令找到他,送来牛肉和酒食,杜甫狼吞虎咽,第二天,因腹痛而死……
无论是杜拾遗还是杜工部,杜甫一生都没能真正走入仕途。或许,“少陵野老”才更适合我们的诗人吧,杜甫的一生,是诗人的一生。他的诗,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多首。
我们在阅读他的诗的时候,更应该读懂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