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围管理
范围管理:确定项目的边界,即哪些工作是项目应该做的,哪些工作不应该包括在项目中。
二、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也叫进度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目标进度,编制进度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成本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
2.1 前导图
2.2 关键路径法
关键路径法是在制订进度计划时使用的一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关键路线法沿着项目进度网络路线进行正向与反向分析,从而计算出所有计划活动理论上的最早开始与完成日期、最迟开始与完成日期,不考虑任何资源限制。
- 总时差(松弛时间):在不延误总工期的前提下,该活动的机动时间。活动的总时差等于该活动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或该活动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
- 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前提下,该活动的机动时间
- 对于有紧后活动的活动,其自由时差等于所有紧后活动最早开始时间减本活动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 对于没有紧后活动的活动,也就是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活动,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与本活动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 对于网络计划中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活动,其自由时差与总时差相等。此外,由于活动的自由时差是其总时差的构成部分,所以,当活动的总时差为零时,其自由时差必然为零可不必进行专门计算
2.3 甘特图
- 优点:甘特图直观、简单、容易制作,便于理解,能很清晰地标识出直到每一项任务的起始与结束时间,一般适用比较简单的小型项目,可用于WBS的任何层次、进度控制、资源优化、编制资源和费用计划。
- 缺点:不能系统地表达一个项目所包含的各项工作之间的复杂关系,难以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以及计划的优化等
三、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确保项目在比准的预算条件下尽可能的保质按期完成,二对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
3.1 挣值管理
四、软件质量管理
- 质量保证一般是每隔一定时间(例如,每个阶段末)进行的,要通过系统的质量审计和过程分析来保证项目的质量
- 质量控制是实时监控项目的具体结果,以判断它们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制订有效方案,以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 一定时间内质量控制的结果也是质量保证的质量审计对象。质量保证的成果又可以指导下一阶段的质量工作,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4.1 质量模型
4.2 质量工具
4.3 项目管理三角形
五、软件配置管理
5.1 配置项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识符、文件状态、版本、作者和日期等。所有配置项都被保存在配置库里,确保不会混滑、丢失。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 IEEE对配置项的定义为硬件、软件或二者兼有的集合,为配置管理指定的,在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对待,可作为配置项管理的有:外部交付的软件产品和数据、指定的内部软件工作产品和数据、指定的用于创建或支持软件产品的支持工具、供方/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和客户提供的设备/软件。
- 典型配置项包括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它们经评审和检查通过后进入软件配置管理(SCM)
5.2 配置库
5.3 变更控制
5.4 版本控制
六、风险管理
6.1 风险的概念
6.2 风险的分类
6.3 风险的曝光度
风险曝光度( Risk Exposure):计算方法是风险出现的概率乘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假设正在开发的软件项目可能存在一个未被发现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出现的概率是0.5%,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将是1000000元,那么这个错误的风险曝光度就应为1000000x0.5%=5000元。
七、项目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