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 HTML 标记,在不同语言的文本下,显示出来的字体和粗细确实可能会不一样,原因如下:
🌍 不同语言默认字体不同
-
浏览器字体回退机制
CSS 里写的字体如果当前系统不支持,就会回退到下一个,比如: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中文常常会回退到
SimSun
,Microsoft YaHei
,Noto Sans SC
等。 - 英文常用的是
Arial
,Times New Roman
,Roboto
,Helvetica
等。 - 如果没有指定多语言支持的字体,不同语言显示时就会使用不同系统默认字体。
- 中文常常会回退到
-
字体对语言的支持不一致
某些西文字体(如Arial
)对中文的支持很差,显示中文时会被系统自动替换成其他字体。
🧱 字体设计本身差异(含粗细)
-
中文字体和西文字体的字重定义不一样。比如:
- 英文字体的
font-weight: 400
看起来很细; - 中文字体即使是
400
,在视觉上也比英文粗很多(尤其像“微软雅黑”)。 - 有些字体的
bold
效果也会因语言不同表现出强弱不一的加粗。
- 英文字体的
🔤 字体渲染差异
- 操作系统(Windows, macOS, Linux)和浏览器(Chrome, Safari, Firefox)对字体的渲染方式也会有区别,特别是对于非拉丁文字(中文、日文、韩文等)。
✅ 示例对比
<p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weight: 400;">
This is English text.
</p>
<p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weight: 400;">
这是中文文本。
</p>
同样的 Arial
和 font-weight: 400
,你会发现英文是细的,而中文可能是另一种字体、而且看起来更粗。
🛠 如何统一字体效果?
如果你希望中文和英文看起来尽量一致,可以使用专门设计为多语言统一风格的字体,比如:
Noto Sans
/Noto Sans SC
Microsoft YaHei UI
PingFang SC
(macOS 中文)Roboto
+Noto Sans CJK
并通过 CSS 指定更细致的字体设置,例如:
body {
font-family: 'Noto Sans', 'Noto Sans SC', sans-serif;
font-weight: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