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
OSPFv3 运行于 IPv6 协议上,所以是基于链路,而不是基于网段,它实现了拓扑和网络的分离。另外,支持一个链路上多个进程;支持泛洪范围标记和泛洪不识别的报文(ospfv2 的行为是丢弃)
1、OSPFv3 报文及 LSA 格式发生了改变:
1)报文不包含 IP 地址
2)1、2 类 LSA 不包含 IP,IP 由新增的 8、9 类 LSA(Link LSA 和 Intra Area Prefix LSA)宣告
3)MA、NBMA、P2MP 网络中,邻居不再由 IP 地址标识,只用 Router ID 唯一的标识
(Interface ID 在 LSA 中,相当于“螺母”,一端连接Link-Local地址,一端连接叶子或者链路地址)
2、LSA 类型:
Type 8:Link-LSA 链路本地地址的 8 类 LSA ,仅链路内传播(新增)
Type 9:Intra-Area-Prefix-LSA 域内前缀路由,区域内传播(新增)
Type 1:Router-LSA 设备为每个运行 OSPFv3 的接口所在区域产生一个 LSA,描述设备的链路状态,区域内传播
Type 2:Network LSA 由DR产生,描述本链路状态,区域内传播
Type 3:Inter-Area-prefix-LSA 域间的 3 类 LSA,ABR 产生,描述区域内某个网段的路由,并通告给其他区域
Type 4:Inter-Area-Router-LSA 域间的4类LSA,描述到 ASBR 的路由,通告给除 ASBR 所在区域的其他相关区域
Type 5:AS-External-LSA 域间外部 5 类 LSA,ASBR 产生,描述到 AS 外部的路由,通告给所有区域
Type 7:NSSA LSA,ASBR 产生,描述到 AS 外部的路由,仅在 NSSA 区域内传播
GRACE-LSA:启用了 graceful-restart 的设备,在 Planned-GR 重启 OSPFv3 进程时,发送的 LSA 报文,以实现除主备倒换设备的邻居外,其他路由器无感,转发流量零丢失的需求场景:reset ospfv3 graceful-restart
3、默认参数:
display default-parameter ospfv3
P2P、MA网络报文发送间隔10s,失效时间40s;P2MP、NBMA 报文间隔 30s,失效时间 120s
4、常用命令:
ipv6 #全局使能 ipv6
int loo0 #配 LOO 地址
ipv6 enable
ipv6 address 2001:1:1:1::1 64
int G0/0/0 #配接口地址
ipv enable
ipv address 2001:10:1:123::1 64 #配置 AGUA地址
ipv address FE80::1 link-local #配置 Link-Local 地址
ospfv6 1
router-id 1.1.1.1 #起 OSPFv3,配 router-id
int loo0
ospfv3 1 area 0 #在LOO接口下,起ospfv3
int G0/0/0
ospfv3 1 area 0 #ospfv3 支持多进程,默认 instance 是 0
ospfv3 2 area 2 instance 2
dis ospfv3 interface #查看一下接口
dis ospv3 peer #查看一下对端
reset ospfv3 1 #重启
ospfv3 1
import-route ospfv3 2 #将instance2的路由注入到进程1,进程1产生了ASE路由,互倒后,产生了仅用一个接口,实现了hub-spoke效果!
进程和实例一一对应的
dis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ospfv3
二、实验:
1、拓扑:
描述:AR4 和 AR5 组成 Area 0,AR5 和 AR8 组成 Area 1
2、查看 AR4 上的 OSPFv3 的 路由表:
可以看到:下一跳都是 Link-Local 地址和接口地址组成的而不是 IPv6 地址,说明实现了拓扑和网络的分离
3、查看一下 LSA:
可以看到,有 4 种 LSA:
Link-LSA,是 8 类 LSA,代表了 R4、R5 链路本地地址的互连接口
Router-LSA,是 1 类 LSA,代表了 R4、R5 在接口所在区域产生的链路本地地址
Inter-Area-Prefix-LSA,是 3 类 LSA,是由 ABR 5.5.5.5 产生的,描述了区域间网段的路由,所有区域内传播
Intra-Area-Prefix-LSA,是 9 类 LSA,域内前缀路由,是域内路由器各自产生的“叶子”,区域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