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内核态与用户态的深层思考

news2024/12/27 17:18:21

背景:

        我们学习Linux的系统调用经常会遇到一个概念:“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切换”,一般人只会告诉你说这个切换代价很大,具体是什么情况?为什么需要切换?一定需要切换吗?怎么就会触发切换?内核怎么知道要切换了?内核态是一个程序吗?是谁来切换的,CPU吗?等等具体细节很多人都不知道。我花时间整理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要理解以上问题,需要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本质是开关门三极管控制的高低电平切换,这些高低电平就是二进制的0、1。本质上也是数据的计算和保存。寄存器、缓存器、运存、内存等是数据,CPU负责计算转换这些数据。外设负责显示和传输数据,使用的“人”可以看到这些数据。

        现在的操作系统其实就是把以前的“汇编版单程序”做了封装,本质还没变,一个CPU同时只能运行一个一个程序,不过是速度快了,让程序之间来回切换,让我们人感知不到任何切换感和卡顿感(电脑的卡顿不是CPU卡顿是程序的阻塞)。基于这一点:内核就是一个个程序,一上电内核肯定早于用户程序运行在CPU中。内核调度用户程序,把用户程序的上下文加载到CPU 并让出CPU,让出前定好定时器(硬件定时器--可以打断CPU运行),让用户程序时间片到了后可以切换回内核程序。

思考1:linux 系统调用 read/write这种 执行的时候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过程怎样,有什么缺点?

在 Linux 系统中,readwrite 系统调用是典型的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过程。下面是它们执行时的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过程以及潜在的缺点:

1. 执行过程

用户态到内核态切换:
  • 用户程序调用 read()write() 时,首先是从用户态发起系统调用。
  • 由于 readwrite 是系统调用,它们会触发一个软件中断或调用 syscall 指令,这将导致 CPU 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 内核在内核态中执行实际的 I/O 操作(例如,磁盘读写、网络操作等)。内核会访问设备驱动程序,可能会通过设备管理层与硬件进行交互。
内核态到用户态切换:
  • 当 I/O 操作完成后,内核会将结果(例如读取的数据,写入操作的字节数)返回给用户程序。
  • 结果返回后,系统会通过中断或返回指令将 CPU 状态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允许用户程序继续执行。

2. 内核态和用户态切换的缺点

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切换是开销较大的操作,尤其是在频繁调用 readwrite 系统调用时。具体的缺点包括:

1. 上下文切换的开销
  • 每次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或者反过来),都会发生上下文切换。上下文切换不仅涉及保存和恢复 CPU 寄存器的状态,还包括更新内存中的相关数据结构(如进程控制块),这些操作会带来额外的性能开销。
  • 如果 readwrite 调用是同步的(阻塞模式),程序会等待 I/O 完成,这时 CPU 可能空闲,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2. I/O 阻塞与同步
  • 在传统的阻塞 I/O 模式下,readwrite 系统调用可能会使调用线程处于阻塞状态,直到 I/O 操作完成。这种情况下的上下文切换会导致 CPU 浪费时间等待 I/O 完成。
  • 如果应用程序需要频繁进行阻塞 I/O 操作(例如,每秒钟执行大量的 read/write 系统调用),会导致频繁的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从而增加系统开销。
3. 缓存一致性和内存访问
  • readwrite 系统调用有时会涉及大量的数据拷贝。例如,read 操作可能会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这需要额外的内存访问,尤其在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下,这种开销非常显著。
  • 现代操作系统通常使用缓冲区或零拷贝技术(如 mmap()sendfile() 等)来减少这种开销,但仍然需要避免频繁的内核态与用户态之间的数据拷贝。
4. 线程切换
  • 在多线程环境中,频繁调用 readwrite 可能会导致频繁的线程切换(尤其是在多个线程共享同一文件描述符时),增加了额外的调度开销。

3. 优化方法

为了减少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带来的性能损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优化方法:

  • 异步 I/O(AIO):通过异步 I/O,应用程序不需要在 readwrite 调用时阻塞线程,内核会在 I/O 操作完成时通知应用程序,减少了上下文切换的次数。
  • 零拷贝 I/O(Zero-copy I/O):通过减少内核与用户空间之间的数据拷贝来提高性能,例如使用 mmap()sendfile()
  • 非阻塞 I/O:通过设置文件描述符为非阻塞模式,避免阻塞等待,结合 select()poll() 等 I/O 多路复用技术,提高并发性能。

总结来说,readwrite 系统调用的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过程在多次调用时可能带来显著的性能开销,尤其是上下文切换、阻塞等待和数据拷贝等问题。通过使用异步 I/O、零拷贝技术等优化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开销。

思考2:fread/fwrite/fopen/fclose/getchar/gets/puts/putchar是系统调用吗,异步IO怎么使用?

1. **fread/fwrite/fopen/fclose/getchar/gets/puts/putchar 是否是系统调用?

这些函数是 C 标准库提供的 高级 I/O 函数,它们并不是直接的系统调用,而是通过系统调用实现的。系统调用是内核提供的接口,用于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而这些库函数是建立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之上的,它们负责提供更高层次的功能,如缓冲、格式化等。

具体来说:

  • fread/fwrite/fopen/fclose:这些是标准 C 库提供的文件 I/O 操作函数,通常会通过 readwrite 系统调用来实际进行文件操作。

    • fopen 会调用系统调用(如 open)来打开文件。
    • freadfwrite 在执行数据读取或写入时,最终会调用系统调用(如 readwrite),并且会使用缓冲区进行缓存管理。
    • fclose 会关闭文件,并释放与文件相关的资源,通常会调用系统调用(如 close)。
  • getchar/puts/putchar

    • getchar 是标准输入函数,会调用 read 系统调用读取数据。
    • putcharputs 是输出函数,底层通过 write 系统调用将字符输出到标准输出。
总结:

这些 C 库函数本身并不是系统调用,但它们内部通过对系统调用(如 read, write, open, close 等)的调用来实现实际的 I/O 操作。它们提供了额外的功能,如缓冲区管理、格式化输入输出等。

2. 异步 I/O (AIO) 怎么使用?

异步 I/O(AIO)允许程序在发起 I/O 操作后,不需要阻塞等待操作完成,而是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直到 I/O 操作完成并通知程序。这对于提高性能、避免线程阻塞非常有效,尤其在高并发的场景下。

在 Linux 上,异步 I/O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aio_readaio_write

这些是 POSIX 标准定义的异步 I/O 系统调用。与传统的 readwrite 系统调用不同,aio_readaio_write 不会阻塞进程,调用者可以在等待 I/O 操作完成时继续执行其他代码。

示例:

#include <aio.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t main() {
    struct aiocb cb;  // 异步 I/O 控制块
    int fd = open("example.txt", O_RDONLY);
    if (fd == -1) {
        perror("open");
        return -1;
    }

    // 设置异步读取的参数
    memset(&cb, 0, sizeof(struct aiocb));
    cb.aio_fildes = fd;
    cb.aio_buf = malloc(1024);
    cb.aio_nbytes = 1024;
    cb.aio_offset = 0;

    // 发起异步读取
    if (aio_read(&cb) == -1) {
        perror("aio_read");
        close(fd);
        return -1;
    }

    // 检查 I/O 操作是否完成
    while (aio_error(&cb) == EINPROGRESS) {
        // 可以继续执行其他操作
        printf("I/O in progress...\n");
        sleep(1);
    }

    // 获取操作结果
    int ret = aio_return(&cb);
    if (ret == -1) {
        perror("aio_return");
        close(fd);
        return -1;
    }

    printf("Read %d bytes: %s\n", ret, (char*)cb.aio_buf);
    free((void*)cb.aio_buf);
    close(fd);
    return 0;
}

关键步骤:

  • aio_read 发起异步读操作,aio_write 用于异步写操作。
  • aio_error 用于检查 I/O 操作是否仍在进行中。
  • aio_return 用于获取操作结果,如果操作已完成。
2. epollselect
  • epollselect 是 I/O 多路复用机制,允许一个线程同时监控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事件,例如可读、可写等。它们本身不是完全异步 I/O,但能够以非阻塞方式进行 I/O 操作,帮助高效地管理多个并发连接。

示例(使用 epoll 监控文件描述符的可读事件):

#include <sys/epoll.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epoll_fd = epoll_create1(0);
    if (epoll_fd == -1) {
        perror("epoll_create1");
        exit(EXIT_FAILURE);
    }

    int fd = open("example.txt", O_RDONLY | O_NONBLOCK);
    if (fd == -1) {
        perror("open");
        exit(EXIT_FAILURE);
    }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event.events = EPOLLIN;  // 监控可读事件
    event.data.fd = fd;

    if (epoll_ctl(epoll_fd, EPOLL_CTL_ADD, fd, &event) == -1) {
        perror("epoll_ctl");
        exit(EXIT_FAILURE);
    }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10];
    int nfds = epoll_wait(epoll_fd, events, 10, -1);
    if (nfds == -1) {
        perror("epoll_wait");
        exit(EXIT_FAILURE);
    }

    for (int i = 0; i < nfds; i++) {
        if (events[i].events & EPOLLIN) {
            // 处理可读事件
            char buffer[1024];
            int bytes_read = read(events[i].data.fd, buffer, sizeof(buffer));
            if (bytes_read > 0) {
                printf("Read %d bytes: %s\n", bytes_read, buffer);
            } else {
                printf("End of file or error\n");
            }
        }
    }

    close(fd);
    close(epoll_fd);
    return 0;
}
3. 使用 mmapmsync 进行内存映射 I/O

内存映射 I/O 是一种通过内存操作文件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的异步 I/O,尤其在处理大文件时可以提高性能。

总结:
  • 异步 I/O 可以通过使用 aio_read/aio_write 等接口来实现,它们允许在 I/O 操作未完成时不阻塞当前线程。
  • epoll/select 提供了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处理多个并发 I/O 操作,虽然它们并不直接提供异步 I/O,但通过非阻塞 I/O 和事件通知机制,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思考3:既然系统调用引发了上下文切换,那么其实就是进程间的切换,是用户进程和内核进程间的切换吗,内核进程是每次系统调用时才开始运行 还是一直在运行,对应哪个程序?

系统调用确实会导致上下文切换,但它并不是指进程间的完全切换。系统调用引发的上下文切换主要是用户进程和内核之间的切换,而不是两个不同的用户进程或两个内核进程之间的切换。

1. 用户进程与内核进程的切换

  • 用户进程 在用户态运行,它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发起 系统调用(如 readwriteopen 等),此时发生 上下文切换,CPU 会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 内核态 由操作系统内核代码控制,内核执行的部分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负责管理硬件资源、内存管理、I/O 操作等。内核态下执行的是内核代码,这时会执行具体的系统调用逻辑,如硬件驱动、内存管理等。

内核进程并不代表是一个普通的进程,它是由操作系统内核管理的,通常不依赖于特定的程序。内核会执行很多任务,并且可以同时管理多个用户进程。内核中有一些特定的执行上下文(如中断处理、系统调用的执行),这些都属于内核层面的“活动”。

2. 内核进程和内核态执行的区别

  • 内核进程:通常是指内核中执行的那些特定任务(如调度、进程管理、网络处理等),这些任务由操作系统内核自己管理。
  • 内核态执行:是指当前正在执行的内核代码,无论是否有内核进程在运行。实际上,内核并不像用户进程那样“常驻”或“独立运行”。当用户进程发起系统调用时,内核会执行对应的内核代码(如 I/O 操作),完成后再返回用户进程。

3. 系统调用时内核的执行

  • 内核态的执行:内核并不是每次系统调用时才开始执行,它始终在内存中并处于休眠或等待状态。当用户进程触发系统调用时,CPU 切换到内核态,执行与该系统调用相关的内核代码(例如磁盘 I/O、网络操作、内存分配等)。系统调用结束后,CPU 再切换回用户态,继续执行用户进程。

    在内核态,操作系统会管理多种资源,如中断、设备驱动程序、内存管理等,它通过各种机制(如中断、定时器、系统调用等)来调度内核态代码的执行。

    例子: 当用户程序发起 read() 系统调用时,内核需要通过磁盘 I/O 或网络设备获取数据,并把数据从内核空间传递到用户空间。内核执行这些操作时并不依赖于某个单独的“内核进程”,而是由内核中相应的代码块来完成。

4. 内核进程不是每次系统调用才执行

内核进程通常是指内核内部用于特定任务的程序(如内核线程)。但是,在 Linux 等操作系统中,内核是一个整体的操作系统内核,它会管理和调度所有进程(包括用户进程和内核线程)。内核进程并不是系统调用时才运行,而是内核代码在响应系统调用时会启动内核的相应部分。

例如,操作系统内核会创建和管理各种“内核线程”(如 kworker,ksoftirqd 等),这些线程用于执行后台任务,如处理硬件中断、执行调度等。这些内核线程在系统启动时就会存在,并且会一直运行,独立于用户进程。

5. 进程的执行与内核的关系

  • 用户进程:通常会在用户态执行,除非它发起系统调用或者发生中断等需要内核介入的事件。在系统调用时,操作系统的内核代码会被调度执行。
  • 内核进程:并不是像用户进程一样是由用户创建的。内核本身有一些“内核线程”,它们在内核模式下执行,通常由操作系统自动创建和管理。它们执行特定任务(如硬件中断处理、网络协议栈、内存管理等)。

6. 上下文切换的两种类型

  • 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例如当用户进程发起系统调用时,操作系统会从用户进程切换到内核空间。
  • 内核态到用户态的切换:当系统调用完成时,操作系统会将执行从内核空间切换回用户空间,继续执行用户进程。

上下文切换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能发生,但 内核进程并不代表是特定的独立程序,它只是内核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内核模式下,并且会响应系统调用、硬件中断等事件。

总结:
  • 系统调用引发的上下文切换,是用户进程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执行内核代码。并不是进程间的切换,而是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
  • 内核进程 并不是每次系统调用时才开始运行,内核始终在内存中,可以理解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负责管理硬件、内存、进程调度等任务。
  • 内核本身并不像用户进程一样是一个独立的程序,而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内核的不同部分(如内核线程)始终在内核态下执行。

思考4:不管是内核还是用户程序 对于CPU来说就是 一段待执行的指令合集,不过是操作系统内核的指令集很大,正常处于休眠状态,等待中断来触发执行。本质上来说,用户程序是系统调用的,本质上来说也是运行的负责调度的内核程序,这个内核程序负责读取和切换待调度的每个程序的上下文。是这样吗?

1. 用户程序和内核程序的关系

  • 用户程序:是由用户编写的应用程序,运行在 用户态。它通过系统调用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例如使用 readwrite 执行 I/O 操作、通过 fork 创建子进程等。当用户程序发起系统调用时,会触发用户态到内核态的上下文切换,此时操作系统内核开始执行对应的内核代码(如进程调度、文件系统操作、内存管理等)。

  • 内核程序(内核态代码):是操作系统的核心,运行在 内核态。它负责管理硬件资源、调度进程、提供系统调用接口、处理中断等。内核代码并不是单独的“程序”,而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它的职责是响应系统调用、管理系统资源并调度用户进程。

你说得对,内核负责调度进程并在需要时切换它们的上下文。

2. 内核程序的执行: 是操作系统内核代码的执行

  • 内核 是一个 大指令集,包含很多功能,例如管理 CPU 调度、内存管理、I/O 操作、硬件中断处理等。它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即它的代码并不会主动执行,只有在某些事件发生时(例如,系统调用、硬件中断、进程调度等),内核才会被唤醒并开始执行相应的任务。

  • 你可以把内核想象成一个负责协调、管理和调度硬件资源的程序。当 用户程序 发起一个 系统调用 时,内核会响应这个调用,切换到内核态,执行内核代码,执行完毕后再切换回用户态。

3. 上下文切换:

  • 上下文切换 是指 CPU 从一个执行上下文切换到另一个执行上下文。上下文包括程序计数器(PC)、寄存器值、栈指针等信息。每次从 用户程序切换到内核程序(或反之)时,都会进行上下文切换。

  • 内核负责调度进程,并根据各种条件(如时间片、I/O 等待)决定哪个进程应该运行。内核会保存当前进程的上下文,并恢复下一个待执行进程的上下文。这个过程叫做 进程调度,它是操作系统管理多个程序并合理分配 CPU 时间的关键。

  • 内核在执行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事件(比如硬件中断、系统调用、时间片耗尽等)来触发上下文切换。比如,如果一个进程执行了 read 系统调用,CPU 会切换到内核态,由内核代码处理 I/O 操作,处理完毕后再切换回用户进程。

4. 用户程序的调度

  • 用户程序 的调度并不是由用户控制的,而是由操作系统内核负责。内核通过调度算法(如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等)来决定哪个进程可以占用 CPU 执行。每当进程的时间片用完,或者进程进行 I/O 等待,或者发生某些调度事件时,内核会触发上下文切换。

  •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 用户程序本质上是由内核调度的。虽然用户程序在用户态下运行,但它的执行是受操作系统内核控制的。

5. 内核程序的角色:

内核程序的职责不仅仅是“调度”用户程序,还包括其他很多核心任务:

  • 硬件管理:内核通过驱动程序与硬件交互,管理 I/O 设备、网络设备等。
  • 内存管理:管理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进行地址映射、分页等操作。
  • 进程调度:决定哪个进程应该运行,并在多个进程之间切换。
  • 文件系统管理:管理文件系统和磁盘存储。
  • 中断处理:响应硬件中断,处理外设请求。

6. 总结

  • 用户程序 是由用户编写的程序,运行在 用户态,通过系统调用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 内核程序 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运行在 内核态,负责管理硬件资源、调度进程、提供系统调用接口等。内核并不是“单独的程序”,而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
  • 操作系统内核的主要任务 包括调度用户进程、处理中断、提供系统调用等,它负责在多进程环境中协调多个程序的执行,并确保它们能有效利用 CPU 和其他资源。
  • 内核通过 上下文切换 进行进程调度,决定哪个进程能够占用 CPU 执行,并在多个进程之间进行切换。

思考5:那用户程序时间片到了是怎么让出CPU的呢(此时内核程序并未在运行,因为CPU一次只能运行一个程序),难道内核程序执行了一个定时中断,来切换用户程序?

是的,用户程序时间片到了时,操作系统会通过 定时中断(Timer Interrupt) 来触发 内核程序 的执行,从而进行 进程调度。具体来说,CPU 在执行用户程序时,操作系统内核并没有持续运行,而是通过中断机制来控制进程的切换。

1. 时间片与定时器中断

每个进程在操作系统中都会分配一个固定的 时间片(Time Slice),这是它在 CPU 上连续执行的时间。当时间片耗尽时,操作系统需要 暂停 当前进程的执行,并将 CPU 切换到另一个进程。

关键步骤:
  1. 定时器中断:操作系统会使用硬件定时器(通常是 PIT,可编程间隔定时器)来生成定时中断。定时器中断是一个周期性事件,它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触发一次。例如,操作系统可能每 10 毫秒或 1 毫秒触发一次定时器中断。

  2. 定时器中断触发:当定时器中断触发时,CPU 会 暂停当前执行的指令,并跳转到内核代码来处理中断。这个过程涉及 上下文切换,操作系统内核会保存当前用户程序的状态(即上下文),并恢复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

  3. 进程调度:内核的调度程序会检查当前运行的进程是否已经消耗完时间片。如果时间片已用完,调度程序会选择另一个进程来运行。此时,内核会将当前进程的状态保存在其进程控制块(PCB)中,然后选择下一个进程并恢复它的上下文,切换到该进程。

  4. 恢复进程:当调度程序完成切换后,CPU 会从 内核态 切换回 用户态,恢复到新选定进程的执行。

2. 操作系统如何使用定时中断进行调度

操作系统的调度是通过响应定时器中断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系统内核负责:

  • 在中断发生时 保存当前进程的状态(即上下文),包括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等。
  • 调度 下一个进程并恢复其上下文。
  • 让 CPU 切换到新的进程。

这种机制确保了操作系统可以 公平地分配 CPU 时间 给多个进程,使得每个进程都有机会在 CPU 上运行,并且防止某个进程长期占用 CPU。

3. 上下文切换的具体过程

  • 定时中断触发时,CPU 会进入 内核态,并执行操作系统的 中断处理程序。操作系统会检查是否需要切换进程。

    具体的处理步骤:

    1. 保存当前进程的上下文:操作系统保存当前进程的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等信息,以便在该进程再次运行时能够恢复它的执行状态。
    2. 更新进程调度信息:操作系统会标记当前进程为“已用完时间片”或“等待 I/O”等状态,并选择下一个进程来运行。调度器根据调度算法(如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等)选择下一个候选进程。
    3. 恢复新进程的上下文:操作系统恢复新选定进程的上下文,恢复其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等,使得新的进程能够继续执行。
    4. 返回用户态:CPU 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继续执行新选定进程。

4. 定时器中断是如何控制时间片的

  • 定时器中断通常由 硬件定时器(如 PIT)生成,操作系统会设置一个时间片的长度,假设时间片为 10 毫秒,那么操作系统每 10 毫秒就会通过定时器中断检查是否需要切换进程。

  • 在每次定时器中断发生时,操作系统内核会检查当前进程是否已经用完了它的时间片。如果用完了,内核会选择另一个进程并进行上下文切换。

5. 举个例子

假设操作系统使用的是 时间片轮转(Round-Robin)调度算法,并且每个进程的时间片为 10 毫秒:

  1. 进程 A 被调度执行,开始运行。
  2. 10 毫秒后,定时器中断触发。
    • 内核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处理定时器中断。
    • 检查进程 A 是否已用完时间片,发现时间片已用完。
    • 保存进程 A 的上下文。
    • 选择下一个进程(比如进程 B)。
    • 恢复进程 B 的上下文。
  3. 进程 B 开始执行,运行 10 毫秒后再次触发定时器中断。
  4. 继续这个过程,操作系统通过定时器中断来实现进程的轮换执行。

6. 总结

  • 时间片到时,操作系统会通过定时器中断来 切换进程。定时器中断是由硬件定时器定期触发的,操作系统内核利用定时器中断来响应并进行进程调度。
  • 内核程序 在定时器中断触发时被执行,它负责检查当前进程是否用完时间片,并调度下一个进程运行。
  • 通过这种机制,操作系统能够公平地分配 CPU 时间给多个进程,确保系统的 响应性并发性

思考6:top命令能看到内核的程序吗?

top 命令显示的是当前系统中 用户进程内核线程 的运行状态,但它并不直接显示“内核程序”本身,因为内核本身并不是一个用户进程,而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通常运行在 内核态

1. top 命令显示的内容

  • top 命令的输出显示的是系统中 所有进程 的资源使用情况(如 CPU、内存、I/O 等),并且默认情况下列出的是 用户进程。这些进程的状态和资源占用可以帮助你了解系统的负载情况。

  • 对于 内核线程top 命令也会显示它们的状态,尤其是在 Linux 2.6 及其之后的版本,内核线程会被列出作为进程的一部分。内核线程是内核空间中的执行单元,它们负责执行系统的内部任务,如调度、硬件管理、I/O 操作等。

2. 内核线程的显示

  • top 命令的输出中,内核线程 会以特定的名称显示,这些线程通常以 k 开头(如 kworkerksoftirqdkthreadd 等)。

  • 这些内核线程的名字表明它们是由内核创建并在内核态执行的。例如:

    • kworker 线程负责处理内核的工作队列任务。
    • ksoftirqd 线程用于软中断的处理。
    • kthreadd 线程是内核线程的创建者,负责启动和管理其他内核线程。
  • 你可以通过 top-H 选项查看线程信息(包括内核线程和用户线程):

    top -H
    

    这将显示每个进程的 线程,其中包括内核线程和用户线程。

3. 如何识别内核线程

  • top 命令的输出中,内核线程用户进程 是区分开的,主要通过 进程的 UID进程名称 来区分:
    • 内核线程通常会显示为 root 用户(因为大多数内核线程是由 root 权限启动的),且它们的 PID 一般较小。
    • 内核线程的名称通常以 k 开头,例如 kworker, ksoftirqd, kthreadd 等。

4. 查看内核进程

虽然 top 显示了内核线程,但你并不能通过 top 查看完整的 内核程序。因为 内核程序 本身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它并不像用户进程那样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内核的执行是在操作系统启动时加载的,并且与用户空间的程序是分离的。操作系统内核代码总是处于内存中,并且由 CPU 在不同的时间片和事件中执行。

5. 示例输出

下面是一个 top 命令输出的例子,包含了内核线程和用户进程的区别:

top - 10:21:09 up 1 day,  1:02,  2 users,  load average: 0.02, 0.01, 0.00
Tasks: 146 total,   1 running, 145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2.0 us,  1.0 sy,  0.0 ni, 97.0 id,  0.0 wa,  0.0 hi,  0.0 si,  0.0 st
MiB Mem :   4000.0 total,    900.0 free,   1500.0 used,   1600.0 buff/cache
MiB Swap:    512.0 total,    400.0 free,    112.0 used.    800.0 avail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23 root      20   0    8200   1200   1000 S  1.0  0.0   0:01.32 kworker/0:1H
  124 root      20   0    8200   1200   1000 S  0.9  0.0   0:01.30 kworker/1:2
  125 root      20   0    8200   1200   1000 S  0.8  0.0   0:01.40 ksoftirqd/0
  1001 user1     20   0  212304  14288   1044 S  0.5  0.4   0:00.72 firefox
  1002 user2     20   0  145236   8544   2052 S  0.3  0.2   0:00.60 gnome-shell
  • 在这个输出中,进程如 kworker/0:1Hksoftirqd/0内核线程,它们在内核空间执行,负责系统的底层任务。
  • firefoxgnome-shell用户进程,它们在用户空间执行,并显示为其他用户的程序。

6. 内核的管理

  • 内核本身不作为单独的进程出现在 top 命令中,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用户可见”的进程。内核代码始终在内存中并执行,但它的管理不依赖于用户进程。

  • 内核线程 负责处理系统的底层任务,如硬件管理、任务调度、内存管理、I/O 操作等。它们是由内核启动的,并且通常在 top 中显示为 root 用户,前缀为 k

7. 总结

  • top 命令显示了内核线程和用户进程,它们的区别通常在于进程名称(内核线程以 k 开头)和用户 ID(通常是 root 用户)。
  • 内核程序 本身并不作为独立的进程出现,它始终在操作系统内核中执行。top 命令能够显示 内核线程,但并不直接显示“内核程序”这一概念。

思考7:所以内核驱动加载 只是做了注册,不是直接运行,任何驱动程序都有触发条件,否则就是没用的驱动。这个触发条件可以是用户的系统调用,可以是定时中断、硬件中断等?

1. 驱动程序的加载与注册

  • 驱动程序加载:当一个内核驱动被加载时,操作系统会将其编译为内核模块(在 Linux 中通常是 .ko 文件)。这个模块可以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也可以在运行时由用户手动加载(例如通过 modprobeinsmod 命令)。

  • 注册过程:加载的驱动程序需要通过注册来向内核报告它将管理某些硬件或提供某些服务。例如:

    • 字符设备驱动 会通过 register_chrdev 函数注册一个字符设备。
    • 块设备驱动 会通过 register_blkdev 注册块设备。
    • 网络驱动 会通过 register_netdev 注册网络设备。

    注册的过程确保内核知道驱动程序的存在,并为它分配合适的资源。

2. 驱动程序的触发条件

驱动程序并不会“持续”运行,而是会根据特定的 事件或触发条件 来执行。驱动程序的执行通常是由内核和硬件事件引起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触发条件:

2.1 用户空间的系统调用

有些驱动程序是通过用户程序发起的 系统调用 来触发的。用户程序可以通过系统调用与内核空间的驱动程序进行交互:

  • 例如,一个字符设备驱动可能等待用户空间程序通过 open(), read(), write() 等系统调用来访问设备。用户程序的这些操作会触发内核中对应驱动的相关函数,进而执行驱动程序的操作。
2.2 硬件中断

许多硬件设备(如网卡、磁盘、USB 设备等)需要在某些事件发生时通知内核,例如数据传输完成、设备状态变化等。硬件中断是一种常见的触发条件:

  • 硬件中断触发:硬件设备会发出中断信号,通知 CPU 该设备需要处理。内核的中断处理程序会触发相应设备驱动程序中的 中断处理函数 来处理中断事件。
  • 例如,网卡驱动在接收到数据包时会触发一个硬件中断,内核会调用网卡驱动中的 中断处理程序,并处理网络数据。
2.3 定时中断

内核中的某些驱动程序可能依赖于 定时中断 来执行周期性任务。这类驱动程序通常是负责一些 定时操作 的,如定时刷盘(写入数据到磁盘)或周期性地检查设备状态:

  • 例如,某些设备的驱动程序可能需要定期轮询设备状态,这种操作会通过内核定时器触发。
2.4 内核事件和工作队列

有些驱动程序会将任务放入 内核的工作队列 中,这些任务会在适当的时候由内核线程执行。工作队列可以由多种事件触发:

  • 内核工作队列:内核使用工作队列(如 kworker 线程)来处理异步任务。例如,磁盘驱动可以将数据写入硬盘的任务放入工作队列中,等待 kworker 线程异步执行。
  • 事件触发:内核会基于某些条件(如 I/O 完成、设备状态变化)来触发工作队列的执行。
2.5 内存或缓冲区管理

有些驱动程序依赖于 内存管理系统,比如内存的分配或释放、缓冲区的满载等。内核的内存管理子系统会触发驱动程序的某些操作:

  • 例如,网络设备的驱动程序会等待内存缓冲区的空闲,当数据包需要发送时,内核会分配内存,并触发驱动程序的相关操作。

3. 驱动程序的生命周期

  1. 加载:驱动程序在内核启动时或通过命令行加载。驱动的注册使得内核能够识别并管理设备。
  2. 等待事件:驱动程序在注册之后会等待某些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可以是来自用户空间的请求、硬件中断、定时器中断等。
  3. 响应事件:当触发条件满足时,驱动程序会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用户通过 read() 请求数据,驱动程序会读取硬件设备的数据并返回给用户空间;或者硬件中断发生,驱动程序会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4. 卸载:当驱动程序不再需要时(例如设备被移除,或不再使用),它会通过卸载过程从内核中注销并释放相关资源。

4. 总结

  • 驱动程序的加载 只是一个注册过程,它将设备与驱动程序关联,并通知内核可以处理该设备的操作。
  • 驱动程序 并不会持续运行,而是根据 触发条件(如用户程序发起的系统调用、硬件中断、定时中断等)来执行。例如,硬件中断、定时任务、用户发起的 I/O 操作等都可以触发内核中的驱动程序执行。
  • 触发条件 是驱动程序执行的核心,通常这些条件是由外部事件(如硬件操作或用户请求)引发的。

因此,驱动程序的作用是 响应特定的事件,并在合适的时机执行相关操作,而不是持续占用 CPU 执行。

思考8:内核调度程序加载的CPU运行的代码是汇编写的吧,内核还有哪些代码是基于汇编实现的?

是的,内核调度程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部分的代码通常会使用 汇编语言 来实现。由于汇编语言能够直接与硬件进行交互,它可以提供更高效和低级的控制,尤其在操作系统内核的某些关键部分。以下是一些内核中的关键代码,它们通常是基于汇编语言实现的:

1. 内核调度程序的汇编实现

内核调度程序负责在不同进程之间进行 上下文切换,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涉及到保存和恢复 CPU 的上下文(如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等)。其中,部分调度程序的实现确实使用了汇编语言来实现高效的上下文切换,特别是在保存和恢复进程状态时。

  • 上下文切换的实现:上下文切换通常需要直接与硬件寄存器打交道,存储当前进程的寄存器值并恢复另一个进程的寄存器值。这一过程通常用汇编语言来实现,确保对 CPU 状态的精确控制。

  • 汇编与 C 代码结合:虽然大部分调度算法和高层逻辑使用 C 语言实现,但具体的上下文切换过程会涉及到汇编指令,因为这些操作需要访问和修改底层的 CPU 寄存器。通常,汇编代码会嵌入到 C 代码中,或者由单独的汇编文件处理。

2. 中断处理和系统调用的汇编实现

  • 中断处理:当硬件中断发生时,内核需要快速响应并切换到适当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需要保存当前进程的上下文,处理硬件中断,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调度。中断的进入和退出通常是通过 汇编语言 实现的,因为它涉及到修改 CPU 状态(如修改程序计数器、堆栈指针等),这些操作必须直接通过汇编指令来完成。

  •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交互的桥梁,通常通过中断触发。对于 x86 架构,系统调用通过 int 0x80(对于 x86)或 syscall(对于 x86_64)指令来发起。系统调用的进入和退出也会涉及一些汇编代码来切换上下文(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并进行参数传递。

3. 内核引导(Bootstrapping)

内核引导过程是操作系统启动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通常,内核的启动过程需要做很多低级操作,包括硬件初始化、内存管理的设置等。这些操作通常需要使用汇编语言来直接与硬件交互。

  • 引导加载程序(如 GRUB、LILO 等)负责将内核加载到内存中,并启动内核的初步执行。内核的引导部分通常会使用汇编语言来初始化 CPU、设置堆栈、关闭中断等。

  •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启动过程通常会使用一部分汇编语言来进行硬件初始化(如设置分页、保护模式、GDT/IDT 等),然后再切换到 C 语言编写的内核代码。

4. 内核的低级硬件操作

内核中需要直接与硬件打交道的部分,如 内存管理I/O 操作硬件抽象层,通常会用汇编语言来实现一部分关键操作,特别是在一些操作必须直接与硬件交互时。

  •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内核中的一个关键部分,涉及到分页、内存分配等。在某些平台上,分页表的创建和管理需要通过汇编语言进行直接控制,因为它涉及到 CPU 特性(如 CR3 寄存器的设置)和硬件地址的管理。

  • I/O 操作: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的交互(如磁盘、网络设备、显示器等)通常需要使用汇编语言来执行低级 I/O 操作。例如,通过端口访问、DMA 操作等通常依赖于汇编语言实现。

5. 内核的同步机制(原子操作)

一些内核的 同步机制 需要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尤其是在多核处理器环境下,内核需要确保操作的原子性。这些操作包括 原子加法、减法、比较和交换 等,它们常常需要通过 CPU 提供的特殊指令来实现,譬如 lock 前缀指令(lock cmpxchg)来保证原子性。

  • 例如,自旋锁信号量 等机制的实现,可能需要使用汇编语言来确保在多处理器系统中对共享资源的安全访问。

6. 汇编在内核中的应用场景总结

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关键场景:

  1. 上下文切换:实现进程间的上下文切换,保存和恢复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等。
  2. 中断处理:处理中断时切换到内核态,保存/恢复状态。
  3. 系统调用处理:用户态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的机制,涉及到上下文切换。
  4. 引导加载程序和初始化:内核引导过程中的硬件初始化和内存设置。
  5. 直接硬件交互:直接与硬件打交道时,汇编提供更精细的控制(如内存管理、I/O 操作等)。
  6. 原子操作和同步:提供多核环境下的原子操作支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7. C 语言与汇编语言的结合

  •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内核的主要逻辑部分(如调度算法、内存管理、设备驱动等)通常使用 C 语言实现,因为 C 语言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维护性。汇编语言主要用于一些需要直接控制硬件、优化性能或实现特殊功能的低级操作。

  • 汇编与 C 的结合:内核中的很多汇编代码通常会被嵌入到 C 语言代码中(例如,通过内联汇编或函数调用),以便 C 代码能够调用汇编实现的功能,同时也能确保代码的跨平台兼容性。

总结:
  • 汇编语言 在操作系统内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 上下文切换、硬件中断处理、系统调用、内存管理、I/O 操作、同步机制 等关键部分。
  • 内核中的 高层逻辑(如调度算法、进程管理等)通常由 C 语言 编写,而 低级硬件交互性能优化中断处理等关键部分 常常需要使用 汇编语言 来实现,以确保对硬件的精确控制和高效执行。

https://github.com/0voice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26652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DevOps实战:用Kubernetes和Argo打造自动化CI/CD流程(1)

DevOps实战&#xff1a;用Kubernetes和Argo打造自动化CI/CD流程&#xff08;1&#xff09; 架构 架构图 本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在一台阿里云ECS服务器上搭建一个轻量级的Kubernetes服务k3s节点&#xff0c;并基于Argo搭建一套完整的DevOps CI/CD服务平台&#xff0c;包括Argo CD…

React 第二十节 useRef 用途使用技巧注意事项详解

简述 useRef 用于操作不需要在视图上渲染的属性数据&#xff0c;用于访问真实的DOM节点&#xff0c;或者React组件的实例对象&#xff0c;允许直接操作DOM元素或者是组件&#xff1b; 写法 const inpRef useRef(params)参数&#xff1a; useRef(params)&#xff0c;接收的 …

【2024最新】基于Python+Mysql+django的水果销售系统Lw+PPT

作者&#xff1a;计算机搬砖家 开发技术&#xff1a;SpringBoot、php、Python、小程序、SSM、Vue、MySQL、JSP、ElementUI等&#xff0c;“文末源码”。 专栏推荐&#xff1a;SpringBoot项目源码、Vue项目源码、SSM项目源码、微信小程序源码 精品专栏&#xff1a;Java精选实战项…

利用Java爬虫速卖通按关键字搜索AliExpress商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xff0c;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对于电商领域的从业者来说&#xff0c;能够快速获取商品信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速卖通&#xff08;AliExpress&#xff09;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境电商平台&#xff0c;拥有海量的商品数据。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Java语言编…

动态规划<五> 子数组问题(含对应LeetcodeOJ题)

目录 引例 经典LeetcodeOJ题 1.第一题 2.第二题 3.第三题 4.第四题 5.第五题 6.第六题 7.第七题 引例 OJ传送门 Leetcode<53> 最大子数组和 画图分析: 使用动态规划解决 1.状态表示 dp[i]表示以i位置为结尾的所有子数组中的最大和 2.状态转移方程 子数组的问题可以…

前端实现PDF预览的几种选择(pdfjs-dist、react-pdf、pdf-viewer)

记录 PDF预览的选型 对于浏览器自带的PDF预览 如果能直接使用&#xff0c;那自然最好不过了&#xff0c;但考虑多种因素&#xff0c;比如权限问题&#xff0c;禁止用户去下载PDF、预览样式不统一&#xff08;不同浏览器PDF预览的实现不同&#xff09;&#xff0c;所有最终放弃…

小米路由器开启SSH,配置阿里云ddns,开启外网访问SSH和WEB管理界面

文章目录 前言一、开启SSH二、配置阿里云ddns1.准备工作2.创建ddns脚本3.添加定时任务 三、开启外网访问SSH和WEB管理界面1、解除WEB管理页面访问限制2.手动添加防火墙端口转发规则&#xff0c;开启外网访问WEB管理和SSH 前言 例如&#xff1a;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xf…

机器学习(三)-多项式线性回归

文章目录 1. 多项式回归理论2. python通过多项式线性回归预测房价2.1 预测数据2.2导入标准库2.3 导入数据2.4 划分数据集2.5 构建二次多项式特征&#xff08;1, x, x^2&#xff09;2.6 导入线性回归模块2.7 对测试集进行预测2.8 计算均方误差 J2.9 计算参数 w0、w1、w22.10 可视…

【再学javascript算法之美】前端面试频率比较高的基础算法题

基础算法题练习代码&#xff0c;看看能做出几道题 代码实现 找出字符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符 const array "cncnansdnajsadnjasndjnasjdnjj";// 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符 let obj {}; for (let index 0; index < array.length; index) {const element array[…

芯产品|暴雨推出基于兆芯晶片的新品台式机

近期&#xff0c;基于兆芯开先KX-7000系列处理器&#xff0c;暴雨推出新品桌面整机TSJ200-ZX&#xff0c;凭借开先KX-7000系列处理器强劲的性能表现和优异的兼容性&#xff0c;将为行业信创深入发展增添更多的活力和能量。 暴雨TSJ200-ZX是针对政务办公&#xff0c;金融机构和…

echarts进度仪表盘形式

const pointerData 55; // 仪表指针数据const steps 10; // 总共10个步骤 const borderColor {colorStops: [{offset: 0,color: rgba(208, 244, 255, 1)}, {offset: 1,color: rgba(35, 190, 240, 1)}] }; // 边框颜色// 使用数组和循环动态生成颜色数组 const axisLinecolor…

代码随想录-笔记-其八

让我们开始&#xff1a;动态规划&#xff01; 70. 爬楼梯 - 力扣&#xff08;LeetCode&#xff09; 假设你正在爬楼梯。需要 n 阶你才能到达楼顶。 每次你可以爬 1 或 2 个台阶。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爬到楼顶呢&#xff1f; class Solution { public:int climbStairs(i…

线性回归a

训练数据 求平方损失的平均值1/n&#xff0c;目标求解w&#xff0c;b使得损失函数最小 显示解

学习记录—正则表达式-基本语法

正则表达式简介-《菜鸟教程》 正则表达式是一种用于匹配和操作文本的强大工具&#xff0c;它是由一系列字符和特殊字符组成的模式&#xff0c;用于描述要匹配的文本模式。 正则表达式可以在文本中查找、替换、提取和验证特定的模式。 本期内容将介绍普通字符&#xff0c;特殊…

利用AI优化SEO关键词提升网站流量的有效策略

内容概要 在数字化时代&#xff0c;网站流量的增加对于任何企业或个人至关重要。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吸引更多用户&#xff0c;优化网站的SEO关键词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xff0c;它在SEO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渗透&#xff0c;为关键词优化提供了新的可…

敏捷开发05:Sprint Planning 冲刺计划会议详细介绍和用户故事拆分、开发任务细分

Sprint Planning 冲刺计划会议简介 Sprint Planning &#xff08;冲刺计划会议&#xff09;&#xff0c;又叫规划会议。此会议通过 Scrum 团队的集体沟通讨论&#xff0c;确定接下来的 Sprint 中要完成的待开发项&#xff0c;把它们组成一个 Sprint Backlog。这些待开发项都是…

极简容器云WeKube快速体验

极简容器云WebKube快速体验 WeKube是什么&#xff1f; 概述 WeKube 是一个基于 Kubernetes 构建的极简Serverless容器服务&#xff0c;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直观的方式来部署、管理和监控容器化的应用程序。WeKube 的目标是让用户无需关心底层基础设施的具体细节&#xff0c;而是…

Java开发经验——数据库开发经验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Java开发中的数据库操作规范&#xff0c;包括数据库建表规范、索引规约、SQL规范和ORM规约。强调了在数据库设计和操作中应遵循的最佳实践&#xff0c;如字段命名、数据类型选择、索引创建、SQL语句编写和ORM映射&#xff0c;旨在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性能和安…

ovirt-engine登录报错

ovirt-engine登录报错 注&#xff1a;用户名不是admin&#xff0c;而是adminlocalhost

windows nmake 安装openssl

windows nmake 编译和安装 openssl 本文提供了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OpenSSL的详细步骤&#xff0c;包括下载Perl、NASM和VisualStudio&#xff0c;配置环境变量&#xff0c;使用PerlConfigure设置平台&#xff0c;通过nmake进行编译、测试和安装。整个过程涉及32位和64位版本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