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LM的AI Agent(智能体)与**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两种技术在自动化任务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AI智能体能够借助LLM拥有极高的灵活性,可以实时理解和响应环境的变化,并自主进行推理、决策与行动。而RPA是一种依赖预定义规则和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技术,通过模拟人工操作来执行重复性高、流程清晰的任务。两者在自动化目标、实施效果、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诸多的相似点。
本文和大家分享关于AI智能体与传统RPA机器人之间区别的详细总结。帮助从更多的角度来认识这两种技术,以更好地在实际应用中作出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AI Agent与RPA在诸多方面有着区别,且近两年AI Agent随着LLM的兴起得到蓬勃的发展,但并不是水火不容的相互取代关系,而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比如通过将AI Agent融入RPA流程中,企业可以增强RPA系统的智能化,使其具备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并动态适应复杂环境。
1. 灵活性、自主性、推理能力
AI Agent:具备灵活应变和自主决策能力。AI代理在处理任务时能够动态适应环境,例如在客户服务中,当用户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时,AI代理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推理判断来调整响应策略。
RPA:依赖预设的规则和步骤,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RPA机器人用于数据输入时,如果表格格式变化,就可能因无法适应而导致出错或崩溃。
2. 环境状态的感知
AI Agent:具有状态感知的精细粒度,可以动态更新自身状态并跟踪环境。这使它们能够跟踪随时间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其行动。
RPA:缺乏实时状态跟踪能力。RPA通常只执行固定的工作流程,不太擅长处理需要情境感知的复杂或不断发展的任务。
3. 自动化的方法
AI Agent: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进行决策。例如,AI代理可以处理复杂的合同审查任务,使用NLP技术识别合同中的关键信息并生成建议。
RPA:通常采用基于规则的自动化方法,如屏幕抓取和宏操作,这些方法缺乏灵活性。例如,RPA机器人在将数据从电子表格录入CRM系统时,如果CRM界面更改,可能需要重新编程。
4. 人机协同(HITL)
AI Agent:复杂任务中可以通过HITL(Human-in-the-Loop)机制让人类介入,比如自动驾驶汽车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将控制权交还给司机。
RPA:依赖于固定的异常处理机制。例如,RPA用于财务报表生成时如果出现异常数据,会将错误报告给人工处理,但不具备智能交互能力。
5. 管理成本
AI Agent:尽管部署和维护成本较高,但其适应性和效率可以长期降低总成本,例如智能客服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服务成本。
RPA:前期成本较低,适合重复性高的简单任务,例如数据迁移或定期生成报告,但后期可能维护成本高(比如为了适应UI层面的变化)。
6. 优化延迟
AI Agent:利用优化策略来最小化延迟,通常是通过预取数据、并行处理等。但对于推理和分解任务来说,延迟通常很难改善。例如在实时推荐系统中,AI代理可以并行处理多种数据流,实时更新推荐。
RPA:通常由于线性工作流程而存在较高的延迟,实时优化的方法有限。
7. 任务动作序列
AI Agent: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LM)生成动态动作序列,适合复杂的任务流。例如,智能助手可以根据用户的问题生成多个查询步骤,灵活调整。
RPA:动作序列固定,无法具备LLM驱动的灵活性。例如RPA在处理发票时仅能依次完成每个步骤,无法根据环境变化自适应调整。
8. 外部的工具集成
AI Agent:能够轻松集成多种工具和服务,例如AI客服系统可以与多种API、数据库或外部资源集成,以动态获取用户数据并进行个性化推荐。AI Agent可以利用LLM具备动态推理与使用新工具的能力。
RPA:需要手动配置,但难以动态适应新的工具。例如,RPA与新财务系统集成时通常需要大量代码调整。
9. 可解释性/可观察性/可检查性
AI Agent:这包括可解释性和可观察性功能,以提供对决策过程的洞察,这对于信任和合规性至关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AI Agent这方面是缺乏的。
RPA:不同的工作流有明确的事件顺序,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与观察性。
10. 流程设计工具
AI Agent:通常依赖于传统的编程环境,特别是较为复杂的任务配置。目前也出现了部分低代码的可视化Agent设计平台,但在复杂任务上通常较为局限。
RPA:通常支持图形化的RPA流程设计画布,易于通过拖拽方式配置与调整流程。
11. 自适应学习能力
AI Agent: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新的数据和经验中学习,从而能够自主改进。例如,个性化推荐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行为不断改进推荐策略。
RPA:只能按照预设规则操作,缺乏学习能力,需要人为调整规则来适应变化。
12. 动态任务分解
AI Agent:可以动态地将复杂任务分解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子任务,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调整。
RPA:通常是线性的、固定的任务序列,通常无法动态地分解复杂任务。
13. 实时决策
AI Agent:能够根据实时数据与上下文做出决策。
RPA:遵循固定的规则与预编程逻辑的决策,无实时调整能力。
14. 非结构化数据处理
AI Agent:可以理解与处理如自然语言文本、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适合情感分析、内容创作等任务。
RPA:通常只能处理明确定义与分类的结构化数据,例如结构化表格。
15. 复杂目标导向
AI Agent:能够自适应地达到复杂的长远目标,例如自动驾驶系统根据环境情况动态调整驾驶策略。
RPA:通常仅适用于某个明确目标的特定任务。
16. 不同环境中的可扩展性
AI Agent:,部署在多种环境中易于扩展,且只需最少的配置更改即可轻松扩展。
RPA:通常与UI及现有应用的耦合度较大,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一般需要较复杂的迁移且需大量定制。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1.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2.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3.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
4.200本大模型PDF书籍
5.LLM面试题合集
6.AI产品经理资源合集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